大家好,這裡是@泡魚兒 的行攝江湖,點擊上方關注我,每天與你分享旅行路上的那些事兒。
提到長春,你首先會想到什麼? 是參加過1956年國慶閱兵的解放牌汽車,還是登上過1960年版壹元錢紙鈔的東方紅拖拉機?是拍攝過《英雄兒女》、《甲午風雲》的長春電影製片廠, 還是從這裡駛出的第一輛磁懸浮列車?
第一次來到長春,住在松苑賓館,這裡曾經是日本關東軍司令部所在地,也是一座純日本風格的建築。作為東北老工業基地,長春擁有獨特的城市風貌和眾多的歷史遺產,不僅是一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還是中國四大園林城市之一。
在距離松苑賓館約四五公裡的新民大街上,分布著著名的「偽滿八大部」。偽滿「八大部」說的是偽滿軍事部、司法部、經濟部、交通部、外交部、文教部、興農部、民生部。
長春曾經是偽滿洲國(二戰時期日本帝國主義扶持的傀儡政權)的首都。 1931年,日軍發動 「九一八」事變;第二天,長春淪陷。擁有50萬兵力的東北邊防總司令張學良不戰而退 ,日軍在3個月內便佔領了東北三省,使東北地區淪為了日本的殖民地。
豎年3月9日,末代皇帝溥儀在日本人的扶持下成立偽滿洲國,並定都長春,改「長春」為「 新京 」。同年,曾任日本建築學會會長的著名建築師佐野利器制定完成《大新京都市規劃》,將當時新京西郊的杏花村,也就是現在的地質宮及以北區域,劃作溥儀的皇宮用地。
依照《大新京都市規劃》,在溥儀皇宮的南面,就是筆直寬闊的官廳街——「順天大街」,也就是現在的新民大街。「順天」一詞從表面上來看是出自聖經"人應順天",而實際上卻暗含了「令東北人民順從天照大神和他的子孫天皇陛下的旨意,不準反抗」之意。
這條以偽滿皇宮為起點,向南經文化廣場(原御前廣場),從解放大路(原興仁大路),一直修到新民廣場(原安民廣場)的「御前大道」,寬54.4米、長1446米,聚集了偽滿洲國的政治核心「四部一院一衙」,即我們常說的「偽滿八大部」,被稱為上世紀三十年代「亞洲第一街」。
杏花村是一塊南北高、中間低的長方形地塊,在北端最高的臺地上是坐北朝南、象徵著「龍首」的新皇宮。溥儀坐在皇宮裡,從窗戶望出去,就可以將南邊的八大部盡收眼底——頗具諷刺意味的是,他在皇宮裡待了14年,也沒有「御駕親臨」過這些部門。
從松苑賓館出門步行不遠,就是461醫院,眼前這棟建築是曾經的偽滿綜合法衙所在地,從1932年開始修建,1936年竣工,佔地面積達10萬平方米。
綜合法衙全部採用佐野利器所推崇的鋼筋混凝土結構,正中三層以上為塔式樓頂,外表呈圓角曲線型設計,沒有直接搬用歐美建築的形式和構件。從建築風格上來說,偽滿八大建築,各具特色,絕無雷同,屬於典型的「興亞式」建築風格,既有中國傳統建築特徵,又摻雜了一些日本和歐洲傳統建築的細節,整體看上去給人一種很重的壓迫感。如果從空中俯瞰這些建築,會發現大多呈「日」字形或者「亞」字形,隱含了日本人侵略擴張的意圖。
所謂「綜合法衙」,實際上是偽滿最高檢察廳、最高法衙、新京特別市高等檢察廳、新京特別市高等法衙等機構的合稱。這裡是偽滿最高司法機關,也是日本殖民統治者以各種各樣的罪名殘害東北人民的場所之一。僅以偽滿《時局特別刑法》為例,這個刑法共有74條,罪名五花八門,就連中國人吃大米也被列入其中,百姓所受奴役之苦由此可見一斑。
在綜合法衙的地下室,設有專門的刑訊室和各種慘無人性的刑具,許多抗日愛國志士在這座如同魔窟般的地獄中,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繼續順著新民大街往前走,在文化廣場的斜對面就是吉林大學白求恩基礎醫學部,這裡是曾經的偽滿國務院舊址,同樣是鋼筋混凝土結構,佔地面積5萬平方米。這棟建築完全依照同時期的日本國會大廈建造,主體建築五層,兩翼各四層,居中的琉璃瓦屋頂呈塔狀,外觀呈「王」字型。
在這棟樓裡面有偽滿國務總理大臣鄭孝胥、張景惠的辦公室,然而所有的決策指令卻要聽偽滿總務廳長官、日本人武部六藏及其輔佐者總務廳次長古海忠之的,很多掠奪糧穀物資、推行勞務奴役、實行鴉片毒化的政策法令,均出自這兩人之手,然後再交給傀儡皇帝溥儀籤字發布。
位於吉林大學白求恩醫學院第一臨床醫院的偽滿軍事部辦公樓舊址,是一座呈三角形框架結構的四層樓房,建於1935年,又稱「治安部」、「軍政部」。
吉林大學白求恩醫學部第三臨床醫院,這裡是始建於1935年的偽滿經濟部舊址。偽滿經濟部掌握著東北當時的經濟命脈,它是日本人瘋狂掠奪東北資源的中樞。
從第三臨床醫院再往南走,是偽滿交通部舊址。偽滿交通部控制著東北境內陸、海、空運輸及郵政管理,大量掠奪來的物資被源源不斷地運往日本。
現在的吉林大學白求恩醫學部,曾經是始建於1935年的偽滿司法部所在地,從這裡出臺了許多奴役東北人民、喪權賣國的法令法規。
走在新民大街上,看著眼前的這些建築,心情異常沉重。老長春人說,那是一段不可忘卻的恥辱!
前進路上,國恥勿忘。你如何看待長春「八大部」這些日本人在偽滿時期留下的建築?歡迎在下方回複評論留言。
旅行,攝影,看天下,我是@泡魚兒,關注我,每天與你分享旅行路上的那些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