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海日生殘夜,一句能令萬古傳。你覺得自己怎麼樣,所有人都會有自己的遺憾,都會有自己的不足,有的人能正視這些,調整好自己的節奏,而有的人則不能,會被過去的自己說拖累,被曾經的遺憾、不足。不完美所束縛。
但讀完《次北固山下》,我忽然有了一種思考,從前的我不夠好,不夠完美,應該說是直到現在,我都依舊不完美,但那就是我這一生的定義了嗎?我覺得不是,怎麼可以這麼久輕易的用過去的我定義了未來我的未來呢?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我路過青翠的北固山,在碧綠的江水上行船前行。在潮水漲起的時候,趁著江面變得寬闊,升起船帆,順風而行。不經意間,看到遠方的空中,太陽已經浮出了水面,而我這邊卻還籠罩在殘存的夜色中,江南春天就這樣闖入了舊年時分。這樣的場景讓我感慨歲月如梭,我寄出去的家信,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到家人的手中,若是北歸的大雁能幫著我捎帶到洛陽去,那就好了。
王灣寫此詩的時候,根據專家們的推測,應該是開元初那個時代,王灣往來於江南之地,某年冬末春初的時候,沿著江水行船,路過江蘇北固山時有感而作。題目中的「次」,是停泊的意思,不是再一次來到北固山的意思。
這詩寫了自己停留在北固山下江水之上時的所見所感,很有可能是過年的時候,馬上就要過年了,他卻還在外面,借景抒情表達一下自己對家鄉的思念。但若是如此,這詩也不過是一首普通的羈旅詩而已,但詩中的第三聯,一句「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讓這詩的格調瞬間高大,成為了千古名篇。
這詩明面的意思很簡單,太陽從東面升起,陽光當然是慢慢的照耀大地,只是詩人所在的這個時區還沒天亮,但他又看到了太陽而已,於是海日生殘夜。而江春入舊年的意思也更好理解了,東八區已經轉鍾了,他們進入了新的一年,但是東九區還差一個小時啊,春天就在這一個小時慢慢了滲透到了東九區來了啊。
明面的意思簡單,但這聯詩說富含的哲理,卻不簡單。唐朝的開元名相張說就對此句十分的喜愛。張說是將這一聯詩「手題政事堂,每示能文,令為楷式。」
為什麼張說會喜歡這一聯詩,我個人以為,因為在張說看來,當時的大唐也正是詩中所描繪的狀態,當時開元初年,剛剛從武則天之後的混亂不堪的朝局中走出來,到了唐玄宗上位治理國家,從過去的動亂,過去的不好,不完美中走出來。不能因為曾經政治混亂,朝局不穩,就放棄這個中央朝廷,放棄這個國家,張說肯定是告訴大家,好的東西都會有不那麼好的過去,但是新年的陽光和春意,一樣能將他變好,我們就是大唐朝廷的海日,大唐政局的江春。我想,正是有著這樣的一班臣子,李隆基才能開創開元盛世,這個封建時代的巔峰。而開元盛世不正是從黑暗和混亂中走出來的嗎?不正是「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嗎?
而我讀這兩句的也有自己比較特別的領悟,覺得這詩句對每個人都有意義,從前的我們,就好像是「殘夜」,是「舊年」,總會有不足,不完美,但我們不能因為過去的不好,不行,就放棄了自我,放棄了某個領域,某件事。王灣用最自然的規律和現象給我們講了最簡單的做人哲理,那就是好的事物都是從不完美的事物中走出來的。
美麗的天鵝都是由醜小鴨變出來的啊,過去的我們或許不優秀,沒有達到自己的期望值,但我若是因為過去是「殘夜」是「舊年」,就放棄自我,那麼新年的曙光又怎麼會照耀在我們身上呢,只要我們願意接受新的「海日」和「江春」,我們都能成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