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蘭鄉壽橋村:小桃園釋放大能量 村民增收有秘訣

2020-12-09 福州新聞網

  羅源灣新聞網訊 圍繞農民持續增收,西蘭鄉壽橋村通過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打通有機循環農業生態連結,在桃林裡做起了文章,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走進壽橋村,整潔的村道與蔥鬱的樹木交相呼應,村前的荷塘荷花盛放,飄來陣陣清香,而最引人注目的則是成片的桃林,眼下正值水蜜桃盛果期,正在採摘的果農臉上掛滿了豐收的喜悅,村民徐永忠已經78歲高齡,有了這片桃林,他家增加了不少收入。「一個月給他10天到20天的工作,一天兩百元,一個月就會有兩千到四千的工資,很穩定。他很勤勞,還養蜜蜂,依託桃林產業,年總收入應該不低於5萬元。」西蘭鄉壽橋村黨支部第一書記謝賜恩幫他算了一筆帳。

  受益的村民不止徐永忠一人,桃林平時需要五六名管理員,農忙時還能吸納20至30人就業。

  此外,村民們還在桃林裡養了雞,雞吃草和蟲子,能為桃林滅蟲除害,而雞糞經生物菌發酵處理後又可以滋養桃林,實現了桃子種植和家禽養殖的雙豐收。

  2017年底,在村兩委和鄉賢的積極努力下,村裡成立了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土地流轉發展生態農業的方式,引進優質水蜜桃品種,在村裡種了150畝桃林。謝賜恩說:「因為鄉村原來環境差,資金又有限。我們經多方努力,也是因為鄉賢的家鄉情懷,才有今天的環境。」

  羅源縣溪然農林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徐忠泉介紹,這一大片土地基本上就是荒廢的,感覺很可惜,就想花一點錢把老百姓的土地給租過來種植,讓年齡大的、婦女以及留守在家鄉的人,在家門口掙一些家用補貼。

  適宜的氣候和豐沃的水土讓桃樹長勢喜人,綠水青山帶來了金山銀山。 促進村民增收的同時,壽橋村還致力於美化家鄉面貌。如今,壽橋村還成為了福州市美麗鄉村建設再提升村。

  村民徐愛玉樂呵呵地說:「之前我偶爾回來一個晚上都待不住,因為到處黑乎乎的,各方面環境都比較落後,蚊子也特別多。但是自從這個桃園開發以後,美麗鄉村做起來,人待在這邊心境都不一樣了。」

  曾經長滿雜草的小路,如今乾淨整潔,一戶戶美麗的農家小院在綠植的擁簇下形成靚麗的風景,引來了不少遊客。如今的壽橋村正努力打造休閒旅遊型美麗鄉村,讓家鄉更美,人民更富。

相關焦點

  • 【√夏日好去處】西蘭鄉壽橋村百畝桃園 採摘正當時!
    羅源灣新聞網訊 7月的西蘭鄉壽橋村,荷花盛開、鮮桃壓枝,村民將種植養殖業與觀光旅遊結合,建成了桃園採摘基地、荷塘觀賞基地,既鼓了腰包,也美了鄉村。  盛夏時節,瓜果飄香。在西蘭鄉壽橋村的桃園裡,百畝水蜜桃掛滿枝頭,綠樹掩映下,粉黃的果子飽滿水嫩,讓人垂涎欲滴。遊客們拿著籃子穿梭其中,仔細挑選,小心翼翼地將果子摘下,體驗田園採摘的樂趣。
  • 福州這片桃園可以採摘啦!「區縣頭條」
    近日羅源縣西蘭鄉壽橋村150畝的桃園迎來「採摘季」走進壽橋村整潔的村道與蔥鬱的樹木交相呼應村前的荷塘荷花盛放飄來陣陣清香圍繞農民持續增收西蘭鄉壽橋村通過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打通有機循環農業生態連結在桃林裡做起了文章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圖源:
  • 羅源西蘭鄉磹石村:鄉村旅遊持續升溫 帶旺鄉村帶富村民
    羅源西蘭鄉磹石村:鄉村旅遊持續升溫 帶旺鄉村帶富村民 2020-11-10 11:04:31  來源:羅源縣廣播電視臺
  • 【尋味羅源】西蘭鄉這道菜太撩人,沒吃過你可虧大了!
    尋 味 羅 源 尋找/記憶中/的/家鄉味 西蘭鄉這道菜太撩人,沒吃過你可虧大了!
  • 西蘭鄉磹石村:荒地上起公園 為村民健身娛樂提供去處
    近日,西蘭鄉磹石村以完善農村基礎設施為切入口,以便民惠民為目標,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行動,將村內空地變廢為寶,建設農村休閒娛樂小公園,以期在美化村容村貌的同時,切實提升群眾的幸福指數。      走進西蘭鄉磹石村,村主幹道旁的一片荒地上挖掘機正在拆除雜草、平整土地,工人在現場揮動著鐵鍁、鎬頭等埋頭苦幹。
  • 棗園套種黃豆,齊家務鎮桃園村增收有辦法
    棗園套種黃豆,齊家務鎮桃園村增收有辦法 2020-08-10 19: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西蘭鄉磹石村:修建步道上名山 盤活優質旅遊資源
    西蘭鄉磹石村美麗鄉村理事會成員 楊書旭這條路是由我們磹石村群體村民集體投資修建,通往飛仙巖景區的登山步道,計劃投資170多萬,目前已經投入一百多萬,已經建成路坯全部貫通。峰頂基巖裸露,巨石平闊,周圍群峰攢簇,北有南班裡,南有公雞石、小額山,東有掌扇山,是福建省最大的巖石,登頂眺望,一覽三縣。杜鵑花開時節,它還是花兒最紅的山,巖頂上幾百平方的山地,全部都是火紅火紅的杜鵑花,仿佛走進花的海洋,讓人流連忘返。
  • 西蘭鄉磹石村計劃修建登山步道!登頂就能欣賞羅源壯麗風光!
    西蘭鄉磹石村美麗鄉村理事會成員 楊書旭這條路是由我們磹石村群體村民集體投資修建,通往飛仙巖景區的登山步道,計劃投資170多萬,目前已經投入一百多萬,已經建成路坯全部貫通。峰頂基巖裸露,巨石平闊,周圍群峰攢簇,北有南班裡,南有公雞石、小額山,東有掌扇山,是福建省最大的巖石,登頂眺望,一覽三縣。杜鵑花開時節,它還是花兒最紅的山,巖頂上幾百平方的山地,全部都是火紅火紅的杜鵑花,仿佛走進花的海洋,讓人流連忘返。
  • 【√資訊】西蘭鄉磹石村計劃修建登山步道!登頂就能欣賞羅源壯麗風光!
    西蘭鄉磹石村美麗鄉村理事會成員 楊書旭這條路是由我們磹石村群體村民集體投資修建,通往飛仙巖景區的登山步道,計劃投資170多萬,目前已經投入一百多萬,已經建成路坯全部貫通。峰頂基巖裸露,巨石平闊,周圍群峰攢簇,北有南班裡,南有公雞石、小額山,東有掌扇山,是福建省最大的巖石,登頂眺望,一覽三縣。杜鵑花開時節,它還是花兒最紅的山,巖頂上幾百平方的山地,全部都是火紅火紅的杜鵑花,仿佛走進花的海洋,讓人流連忘返。
  • 榮昌仁義:桃園掛上「致富果」 村民富在合作社
    5月27日,在仁義鎮三奇村的100畝桃林裡,5000餘株錯落有致的桃樹枝丫上掛滿一個個胭脂色的果子,村民們忙著採摘果實——該村集體經濟項目基地「三零桃園」迎來首次大面積結果,讓這裡的百姓喜笑顏開。「今年是栽種後的第三年,桃樹終於掛果了。」看著長勢良好的脆桃,村民彭中榮咧著嘴直笑。
  • 「小創新」釋放大能量「金點子」激發大活力
    「小創新」釋放大能量「金點子」激發大活力 ——龍泉驛地稅局「員工集成·創新命名法」活動紀實   幹部的高度認同,是龍泉驛地稅局以十九大報告「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為思想綱領,以王軍局長在基層工作會上提出的「嚴管、厚愛、激活」為行動指南,先行先試,創新開展「員工集成·創新命名法」活動,帶動幹部隊伍建設結出的累累碩果。從「激發」到「激活」釋放隊伍建設「鯰魚效應」  雖然身處基層,但龍泉驛地稅局的幹部們卻從未停下創新的腳步。
  • 桃園深處有人家
    火帽子山,五馬盤山梁上的一面小山坡,楊敏流轉到五十畝林地。2013年5月,第一批天麻原種如期下地。第二十一天,楊敏記得清晰,刨開細沙,原種突起了丁點嫩白。那是胞芽,更是希望。楊敏的希望,也點燃了桃園人的希望。那年秋天,老支書特地發出通知,在村村通的高音喇叭裡喊,火帽子山,天麻豐收現場會。
  • 桃園深處有人家(決勝2020)
    火帽子山,五馬盤山梁上的一面小山坡,楊敏流轉到五十畝林地。2013年5月,第一批天麻原種如期下地。第二十一天,楊敏記得清晰,刨開細沙,原種突起了丁點嫩白。那是胞芽,更是希望。楊敏的希望,也點燃了桃園人的希望。那年秋天,老支書特地發出通知,在村村通的高音喇叭裡喊,火帽子山,天麻豐收現場會。
  • 象州軍田村:集體經濟顯活力 村民增收有底氣
    2019年05月11日 18:05 來源:來賓日報 編輯:吳海泉 象州縣羅秀鎮軍田村:集體經濟顯活力 村民增收有底氣本報記者 莫永娟■2015年軍田村評出建檔立卡貧困戶
  • 江蘇睢寧縣睢城街道:文化「充電站」小書屋釋放大能量
    通過土地流轉,轄區養殖近2000畝蓮藕,而農家書屋成了村民的「充電站」,在這裡看政策、學技術、話豐收。農民進書屋 鄉村活力旺書屋裡藏著「金點子」,鋪著「致富路」。「以前村裡人閒下來就打牌、侃大山,現在大家在務農之餘,喜歡到書屋裡學習交流,小書屋成了『文化糧倉』!」
  • 【海西州】德令哈「小商圈」釋放「大能量」
    為進一步開創新興業態黨建模式,促進商圈內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在推進商圈經濟持續繁榮、社會和諧發展中充分發揮作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通過黨建賦能,多措並舉,讓「小商圈」釋放「大能量」。針對商圈內商戶多、規模小,均無單獨建立黨員活動場所的問題,打造集黨員教育、員工培訓、居民活動、顧客休憩等於一體的綜合性、開放性商圈黨群服務中心,並派專人負責管理,定期向商圈內全體人群開放,實現陣地共建共用。  此外,該市還聚合商圈優勢資源,在商圈內統一推行「黨員責任區」「黨員先鋒崗」「流動黨員經營崗」等掛牌亮相制度,引導黨員愛崗敬業、誠實守信。
  • 建起大果園 村民就近打工增收
    村民在果園為果樹修枝日前,記者在土場鎮菜園村2組罐子溝看到,不少村民正在這裡的果園裡為柑橘樹修枝。菜園村黨支部副書記袁志強告訴記者,這是該村引進業主重慶聚昌泰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打造的66.7公頃生態果園,目前已有100餘名當地村民在果園務工。據袁志強介紹,菜園村位於華鎣山支脈易家坪山麓,是一個人多地少的小山村。
  • 小兔子大產業 助力脫貧增收
    目前,和田地區已有15家大型兔養殖企業落戶,越來越多的村民靠著兔子實現了脫貧。在和田市吉亞鄉兔產業基地,技術人員木塔力甫·木拉艾合買提正在指導村民如何給兔子人工授精。他告訴記者,吉亞鄉兔產業基地裡的18棟兔舍都配備了全自動養殖籠,可以自由地控制溫度、光照,當地政府還給予企業一系列優惠政策幫助村民學習養兔。「剛來的前兩個月,我們的實習期工資1500元,實習期一邊學一邊幹。
  • 新華網評·「疫」中人丨小「雨衣」釋放大能量
    小「雨衣」釋放大能量。「雨衣妹妹」逐漸成為一個愛心的中轉站,集聚了上萬個來自全國各地的小「雨衣」,他們以各種方式為抗擊疫情貢獻著力量。如今,武漢重啟,小「雨衣」們也都回到各自崗位繼續熟悉的生活,但是曾經並肩戰「疫」的經歷會被銘記,這段特殊時期的特殊情誼會被珍惜,這份愛心也將永遠傳遞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