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莊內安頓好母親,今天準備一個人進市區,去拙政園、獅子林和博物館。因途中需兩個多小時的車程,所以七點就從基地出發了。等車的時候看到隔壁的鄰居也在。原來老兩口是蘇州市人,已經在這裡住了近半個月,今天回家取東西。真是太巧啦!聽說我要去拙政園,老先生說讓我跟他們一起,到市區後,就在他們下車的地方,換乘933或101就到拙政園了。獅子林、博物院都在其附近,有時間的話還可以再去一下白寺塔,然後從那裡返回。不過,四點之前要往回趕,因為鎮上六點半就不發車了。我發現,基地的「小夥伴兒」,不論來自哪裡,都是一樣的熱心、熱情。
拙政園和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留園一起被譽為中國四大名園,也是來蘇州必看的景點之一。到拙政園是在蘇州博物館站下車。原來博物館、拙政園、獅子林是同一個站。
博物館緊鄰馬路,是從公交站臺去拙政園的必經之地。不用說先去掃館。蘇州博物館是一座集現代化建築、古建築與山水園林三位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由貝聿銘大師擔綱設計的蘇州博物館新館承襲了蘇州的歷史建築風格,整體建築錯落有致,藝術範兒十足,使得蘇州博物館看起來像一座小園林,與周邊園林名勝交相輝映,成為蘇州文化的一件傳統與現代和諧相融的作品。博物館在形式上分三部分。中心部分是入口、大廳和花園;西部是主展區;東部為現代美術畫廊、教育設施等,還是與忠王府(舊館)連接的通道。蘇州博物館太平天國忠王府,是現存清代蘇式彩繪的代表作,是全國保存完整的一組太平天國歷史建築物。
蘇州博物館藏文物4萬件套,以出土文物、明清字畫和古代工藝品為特色。常設 「吳塔國寶」、 「吳地遺珍」、「吳中風雅」、「吳門書畫」四個展覽,凸顯吳中歷史文化。
五代時期的秘色瓷蓮花碗無疑是必須欣賞的。即使你不知道它是鎮館之寶,也會禁不住在其面前駐足觀望。今天雖非周末也非節假日,人也超級多,連拍一張清晰的圖片都不能。秘色瓷-蓮花碗由碗和盞託兩部分組成,碗為直口深腹圈足。該蓮花碗的設計者項氏不僅是一位匠心獨具的造型藝術家,還是一位虔誠的佛教信徒,所以說這件秘色蓮花碗是一件境界極高的精神產品,佛法與藝術如此完美地統一在這件舉世無雙的作品之中。
「吳門書畫」在主展區二層。蘇州博物館所藏曆代書法,以元明清名品居多,捲軸皆有、四體兼備。吳門畫派的領袖沈周和他的學生文徵明、唐寅與仇英,合稱「吳門四家」。 看到這些文人渾厚、雄健、奔放的筆墨, 即使不懂書法的我也忍不住駐足、凝望、膜拜。
與蘇州博物館相鄰的是蘇州園林博物館。蘇州園林溯源於春秋,發展於晉唐五代,繁榮於兩宋,全盛於明清,與建城2500年的蘇州古城基本同步產生。歷代地方文獻記載的園林約千處,其中記錄比較詳細的有800處。
走進園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四件圓明園石雕柱礎,看到「圓明園遺物」五個字的剎那,一種不可言狀的感覺衝擊內心,仔細端詳,看了又看,既憤慨又慶幸。 據悉,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後,圓明園內殘存的建築、文物、石材等以驚人的速度流失。當時一蘇州籍陶姓京官得到9件圓明園內置放花盆等用的漢白玉石雕柱礎,後作為傳家之寶。 「文革」期間,石雕柱礎遭到破壞,「文革」後,工人拉盆花時發現其中一件石雕柱礎已經粉碎,於是將其餘8件妥善保管,才使得珍寶留存至今。我國權威的古建築學專家羅哲文提議應該更加重視和保護這些石雕柱礎,認為它們的價值可能比獸首還要略勝一籌。
對園林博物館做了簡單的了解後,發現時間已過中午,因為時間緊,也顧不上吃飯,就去拙政園看實景。沒有覺得肚子餓,好像被精神食糧給灌飽了。
拙政園在文徵明的設計下,不出園林就能讓你把四季景致看盡。荷花四面亭上有一幅巧妙地點出四季景的楹聯:「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
聽雨軒、得真亭、秫香館、多麼有詩意的名字!置身於園中,評彈、崑曲不絕於耳。小橋流水、亭臺樓榭,徜徉園內,如醉如痴。真切感受到了古時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情趣。
你見或不見,美景就在那裡。不同的人、不同的時辰看到的是一樣的景致,只是會有不一樣的心境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