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然烏到波密
2015年7月25日清晨十點多離開然烏,車緩行經過然烏湖,在車行中拍攝到然烏湖寧靜的倩影,不加停留駛向波密。從昌都地區的然烏到林芝地區的波密大約130公裡。林芝地區素有「西藏江南」之稱,確實,從然烏開始,318國道所見到處綠樹成蔭,空氣溼潤,海拔也大多數在3000米以下。林芝還有世界上最深的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和世界第三深的帕隆藏布大峽谷。然烏湖附近有來古冰川、米堆冰川、仁龍巴冰川,一路行隨時都能看到雪山、森林、草原、河流和湖泊。這座雪白的冰川是米堆冰川,它是中國最美六大冰川之一。本來想進去近距離接觸冰川,但是此時正在施工無法進入,有點小遺憾,只能遠遠與雪山合影。在318國道的3889和4000公裡處留影。進藏的一路上時常碰到騎行客、背包客,還有騎摩託車,甚至滑輪滑去西藏的旅友,這樣長途跋涉,要翻越4000米、5000米的高度,真是佩服他們的勇氣和毅力。
從然烏湖去波密,帕龍藏布江與318相伴而行。一路上景色越來越美,江邊雪山連綿,山坡上滿是雲杉。幾十公裡的路,綠水如帶,奔流不息,澄映遠山白雪皚皚,聖潔空靈,而在碧水青山間,冰川森林交相輝映,色美絕倫,令人目不暇接。
帕龍藏布江是雅魯藏布江水量最大的支流,發源於阿扎貢拉冰川(在然烏湖的南邊)。路上遇到幾次涉水路面,底盤低的車衝水而過,有些挑戰。當然,有水的地方也是我們喜歡停車逗留的地方。
波密最具代表性的景觀是冰川和森林,是我國海洋型冰川分布最典型的地區,境內發現青藏高原最大的冰川群——卡欽冰川、朗秋冰川、則普冰川、嘎隆拉冰川、米堆冰川、朱西冰川等是2000多座冰川的代表,因而波密被稱為「冰川之鄉」。
快到波密的路上,看到一座金字塔一樣神奇聳立的高高雪峰,它就是濤爸最喜歡的「西藏眾山之父」——「南迦巴瓦峰」,巨大的三角形峰體終年積雪,雲霧繚繞,從不輕易露出真面目,也被稱為「羞女峰」,今天天氣很不錯,居然輕易地遠遠看到它的峰頂露出真顏。
波密在歷史上曾經是相對獨立的部落,波密在藏語中是「祖宗之地」的意思。
從然烏到波密道路相當好,下午五點多抵達波密,它是西藏一個較重要的中轉站,過往旅人大都會選擇在這裡住一夜,因此住宿比較貴。自從進入西藏後物價就逐漸變貴,這也是自然的,畢竟藏區的物資大都靠外地運輸進入。
我們找了一家賓館住下,正好他家也經營牛肉湯鍋,餓了大半天的我們趕緊要了一鍋,進藏後能吃到這麼可口的飯菜,真是不容易。
波密是一塊物華天寶之地,除了有名的「米堆冰川」,還有「崗雲杉林」、「波堆桃花谷」、「嘎朗湖」等都是值得去的地方,只因我們對下一站更加心嚮往之,難免遺珠之憾,但願在下一次走過時不再錯過。波密到墨脫
7月26日清晨9點多離開波密,今天我們要去一個令人嚮往的神秘之地——「墨脫」。在我們邊走邊決定下一站的旅行中,除拉薩是目的地以外,所有其他地方都不在事先計劃之中,正是因為這樣一種沒有預設的旅行方式,反倒帶給我們非常特別的旅行體驗,因為事先不知道是什麼樣的,當你經歷的時候,美麗就是真美麗,驚喜就是真驚喜,艱苦就是真艱苦。墨脫也是在波密才知道離得不遠,我的第一反應就是——去墨脫?太難了!記得幾年前看過安妮寶貝的《蓮花》,第一次知道西藏有個叫「墨脫」的地方,神秘而美麗,書中描述的進入墨脫的艱辛一直留在記憶裡。去墨脫需要徒步好幾天,主人公穿越泥石流差點兒被衝走,穿越螞蟥區滿身被螞蟥吸血,非常危險。這使得不願走常規路線的濤爸產生了極大的興趣,說,走!去墨脫!後來打聽到,現在去墨脫的路修通了,開車可以進去,不過晚上8:00之後就無法通行了,因為路況不好,限制夜行。既然車子可以進去,總比徒步好些,我心中的嚮往戰勝了擔憂。離開波密駛出大概20公裡左右,來到一片開闊的地帶,這裡,雪山、森林、草場、經幡、犛牛、白塔、嘎瓦龍寺和溪水,一眾美景盡收眼底。這一片是「嘎瓦龍景區」,「嘎瓦龍」的藏語意思是「令人愉悅的地方」,果然是讓人一見傾心的地方,當地人叫它21K(就是離波密21公裡)。
海拔5300多米的嘎瓦龍雪山冰川雄偉壯觀,奇峰異彩美不勝收。雪山環抱著一片開闊的草場,八座白塔連成一線,五彩經幡迎風飛舞,犛牛或俯臥,或悠閒地吃草,看著犛牛特別可愛,但也不敢過於接近,遠遠地給女兒拍了和牛兒的合影。溪流上的木橋略微搖晃,莎妹怯生生走過獨木橋的樣子特別可愛。
我們在嘎瓦龍小玩一會兒,繼續出發,走了不多幾公裡就來到「嘎隆拉隧道」入口。此時,就一定要說說這條通往蓮花聖地的「墨脫公路」(又叫扎墨公路,從波密的扎木鎮通往墨脫縣)。2013年10月31日,中國之聲《新聞縱橫》曾這樣描述:中國有一條路,它半年雨季,半年冰天雪地;因其「最美」與「最險」被稱為「真正的天路」。
之所以被成為「天路」,正是因為修建它的難度級數非常高。這條路從1961年開始勘測,1965年正式修建,70年代到90年代數年間僅僅修出一條144公裡的從波密到墨脫的簡易公路,且要翻越嘎隆拉雪山。當地人習慣以「K」即公裡作為地名來為沿途命名,波密縣為零公裡,墨脫縣為144公裡,即「144K」。
墨脫公路歷經1965、1974、1980、1990年四次興建,由於關山阻隔,未能實現永久通車。2008年國家再次投資,2010年12月15日,墨脫公路24K處3310米的「嘎隆拉雪山隧道」爆破成功,與舊的翻山路段相比縮短裡程約27公裡,也使得墨脫公路可通行的時間由原來的每年3個月增加到9個月。經過近五年的艱苦建設,2013年10月31日,墨脫公路正式通車,中國最後一個不通公路的縣終於通車了!其後幾年,迎來了新一輪的路面升級改造,全線實施路面加寬和柏油硬化,終於在2018年實現全年通車。
這是一條不斷修建了近50年的天路,200多名築路工人長眠於此,嚴峻的地質條件和自然災害,使它屢次修建又屢次被毀,直到今天依然在經受雪崩、地震、塌方、泥石流、滑坡等的影響。即便如此,墨脫公路的建成依然意義非凡,它為這個隱藏在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深處的「神秘孤島」打開了通往世界的通路。
在雅魯藏布江大峽谷行車,一路上時有瀑布從道旁崖壁飛瀉而下,一條條銀練自由自在地裝飾著峽谷峭壁,靈動的聲響打破山谷的寧靜,「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用在這裡也極為貼切。在墨脫公路兩旁的瀑布多達400多處,因此時不時要直接穿過「水簾洞」,涉水路段也時常出現。
我們在能夠停車的瀑布旁停留,雪山融水,至清至純,飲之,至甘至甜。穿過隧道一路蜿蜒下山,山下就是52K,這是遊客進入墨脫的第一站。繼續前行到了62K,一片絕美風景映入眼帘,這裡是「倉秀措景區」(又名喜榮溝景區),此處立著一塊廣東省援建的牌子,沿著步行廊道繞行遊覽,一路湍急洶湧的嘎隆曲流到倉秀措,忽而化作一湖翠綠如玉的湖水,繼而又轉頭流向山谷,湖中的枯枝不知已在這裡躺了多少年,然而與碧綠的湖水相伴卻一點兒也不違和。墨脫公路很長一段就在嘎隆曲(雅魯藏布江的支流)的岸邊,沿著嘎隆曲的路段非常狹窄,嘎隆曲在墨脫達木鄉附近匯入雅江之後,雅魯藏布江就與墨脫公路一路伴行。
雅魯藏布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發源於喜馬拉雅山北麓的傑瑪央宗冰川,水能蘊藏量豐富,在中國僅次於長江,是西藏的母親河。雅魯藏布大峽谷全長504.6公裡,九成以上位於墨脫縣境內。
車開到80K檢查站處進行登記,這裡是進入墨脫的大門,早8點至晚8點放行,墨脫從2015年6月10日起,開始對進入墨脫的遊客收費,14歲以上需購買門票160元/人,很多人走到80K就掉頭返回了。在這裡,底盤低的車被限制進入。
117公裡的墨脫公路設有四個限速站,分別為52K,80K,108K和縣城外一處,限速五個半小時,平均速度20公裡/小時,可見行路之艱難。不過,艱難行路換來如此大美的景色,值了!
下一篇,到達「蓮花聖地」墨脫。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