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遼寧頻道訊:提起當年和北京天橋、上海的城隍廟並稱的北市場,上了年紀的老瀋陽們,都會發出會心的微笑。在上個世紀初,北市場曾是一塊富於影響力和感召力的「雜巴地兒」。「十五」期間,北市場經過大規模改造,已經舊貌換新顏,正逐漸成為集寺廟文化旅遊區、步行街商業區、大型品牌超市區及五星級酒店區於一體的綜合旅遊商貿區。
老北市渴望新生
北市場曾是許多瀋陽人兒時、少年乃至一生的樂園,它承載著無數瀋陽人割捨不斷的情緣。當年的老北市,曾擁有各種娛樂場所150餘家,飯店120餘家、6家影劇院和一批當鋪、煙館、摔跤場等,是一塊具有濃鬱文化傳統特色的繁華娛樂區。它也成為當時東北民俗文化和市民文化的縮影。歲月流轉,老北市破了、舊了。當年盛京八景的皇寺鐘聲,也早已淹沒在了歲月的風霜之中。
進入新世紀,瀋陽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及社會各界,紛紛呼籲對北市地區進行改造。
一期改造「廟會」成名
從2001年到2003年,瀋陽市政府完成了北市改造一期工程。北市一期改造共投資人民幣6.7億元,佔地面積5.3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27萬平方米。它包括4座24層高級公建、3座30層板式高檔住宅、1座12層點式高檔寫字樓及部分步行商業街。
北市地區的錫伯族家廟、實勝寺也相繼進行修繕。與此同時,一座高大的漢白玉雕制「北市場牌樓」也正式聳立,它標誌著老北市終於顯出了現代風採。
2004年「十一」黃金周,和平區政府成功地舉辦了首屆皇寺廟會。以此為契機,皇寺廟會借著當年老北市的盛名,攜瀋陽市和北市地區特有的民俗民風,一經推出就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不久前剛剛結束的2005「十一」皇寺廟會,當年的蔡多飛車回到北市,獲得了市民的熱捧。7天中,廟會共接待市民100萬人次,營業額達千萬元以上。
從今年10月航拍的北市地區的照片上可以看到,高樓聳立的新北市,仿佛在告訴人們:當年的老北市早就換了天地,這裡是現代化的瀋陽的縮影。
二期改造「潛龍蘊市」
今年8月,北市地區一塊6.5萬平方米的棚戶區開始拆遷。它既是今年和平區拆遷面積最大的一塊棚戶區,也是北市地區為數不多的棚戶區之一。此次拆遷涉及被拆遷居民1408戶,被拆遷單位33戶。該地塊的被拆遷,也標誌著北市二期改造開發建設的啟動。
記者了解到,北市地區的二期改造主題為「潛龍蘊市」。其最大的亮點是所有的項目加在一起,形成了中國古老的吉祥物「龍」的形狀。不言而喻,未來的北市地區將成為繼中街、太原街之後,瀋陽商業的第三極。
屆時,北市場的白色石牌坊成為「龍頭」,實勝寺和錫伯族家廟為龍頭上的兩個「龍角」。同時,項目規劃設計的4個「龍爪」分別為4個各具功能的廣場,民俗廣場、小吃廣場、文化廣場和休閒廣場。規劃設計中,北市地區還將建設一條東西走向的商業步行街,作為「龍身」,而擬建的民俗民風展覽中心作為「龍尾」,將巨龍的身姿打造得惟妙惟肖。在北市地區二期開發中,還將建設6大特色街路,即古文化一條街、休閒酒吧一條街、餐飲小吃一條街、典當一條街、花鳥魚一條街和精品專場一條街。
這樣,未來的北市地區將定位為集文化、旅遊和商業於一體的新型綜合旅遊商貿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