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清源山再現野豬 一家6隻集體南臺巖覓食

2020-12-16 閩南網


一大四小5隻野豬從樹林中走出來,翻食垃圾

  閩南網11月20日訊 泉州清源山有野豬,大多數人都聽說過,但一次看見6隻,還真是稀罕事。

  昨日傍晚5時許,本網記者從清源山南臺巖山頂,沿公路向山下走,走出100米左右,就聽到路邊的草叢一陣窸窸窣窣的響聲,再走近一看,發現一隻小野豬從樹林中走了出來,正撿食路上的垃圾。為了避免小野豬受驚,記者急忙躲到遠處的一棵樹後面觀察。不一會兒,在小野豬的身後,又出現了一大三小四隻野豬,在它們身後的樹林裡,還能看見另一隻大野豬好像在給這一大四小放風一般,警覺地站在山坡上。

  只見那些野豬都很精瘦,看起來都是褐色的,很靈活,一聽到有什麼聲響馬上跑到山坡上去,動作非常迅速,等聲音一過,它們又一隻一隻地溜下來,繼續享用美食。

  此時,野豬一家的出現吸引了山上遊客的注意,由於害怕野豬攻擊自己,大家都遠遠地看。過了一會,野豬一家也發現了遠端的人們,一隻接一隻地鑽進樹林,不見了。

  山腳下的清源山工作人員稱,他也聽說過有野豬,但自己還真沒有看見過,聽到記者說一下子同時出現6隻,他們也感到很意外,沒想到清源山的野豬會這麼多。

  泉州野動站的林永源站長認為,野豬下山覓食是很正常的,一般在上午和下午出沒,而且野豬有集體行動的習慣,因此才會出現6頭一起覓食的情形。林站長說,野豬會下山尋找食物,說明清源山上的野豬數量比較多,導致山上的食物缺乏。冬天到了,野豬賴以生存的野果減少,才會去人類的垃圾桶裡找吃的。野豬跟一般的豬一樣,都是雜食物動物,幾乎什麼都能吃。(本網記者 田米 張帆 文/圖)

相關焦點

  • 泉州清源山6隻野豬南臺巖覓食高清組圖
    閩南網11月20日訊 泉州清源山有野豬,大多數人都聽說過,但一次看見6隻,還真是稀罕事。        昨日傍晚5時許,本網記者從清源山南臺巖山頂,沿公路向山下走,走出100米左右,就聽到路邊的草叢一陣窸窸窣窣的響聲,再走近一看,發現一隻小野豬從樹林中走了出來,正撿食路上的垃圾。
  • 泉州景點——清源山
    道教聖地清源山位於泉州北郊,故俗稱北山;又因峰巒之間常有雲霞繚繞,亦稱齊雲山。面積62平方公裡,主景區距泉州城市區3公裡。清源山是閩中戴雲山餘脈,峰巒起伏,巖石遍布盎然成趣,多處勝景天成,山脈綿延20公裡,象形巖石千奇的著名自然景區,有「閩海蓬萊第一山」之美譽,為泉州四大名山之一。 清源山最早開發於秦代,中興於唐代,宋元時期最為鼎盛。山上留下了大量文物古蹟現存完好的有宋、元時期石雕造像7處9尊,歷代摩崖石刻近600多方,元、明兩代花崗巖仿木結構的石室多處。
  • 泉州清源山 景點介紹
    清源山位於泉州豐澤區,晉江下遊東北岸,與泉州市區三面接壤。清源山是泉州第一個也是唯一的一個5A級景區,是泉州的標誌性景點,來泉州必遊之地。此外,清源山還有"泉山"、"齊雲山"、"北山"、"三臺山"等別稱。
  • 清源山絕版美食攻略出爐!都是泉州老饕才知道的隱藏好料…
    這次我們帶了目的上山,只為告訴你們上清源山,哪些錢不該花、哪些美食值得吃、哪裡的景色值得去...優點:可以直奔南臺巖和天湖,品美食泡茶缺點:會錯過很多景區景點清源山沿途有很多農家樂,閩南的家常菜都可以吃到(聽說有一家「水流坑」,好味還不貴,但是我們沒找到)。山路上有些擺攤阿姨在賣甘蔗汁、菜頭酸之類的,同樣很可口。
  • 泉南印象·清源山(一)
    清源山,是泉州第一名勝,山並不高,主峰海拔486米,但勝在巖洞奇絕,宋元以來文人題刻極多,並且登高望遠,視野極佳,可以一覽泉南風光。整個清源山風景區由清源山、九日山、靈山聖墓三大片區組成。走馬觀花的話,一天時間也可以。但我們打算細細品味這座山,所以這次只登了清源山(而且還沒有全部走完),其他的以後再來。上午十點半,抵達景區「大山門」。
  • 絮絮叨叨那些年登山的風景 #泉州清源山
    在偶然的一次公司團體活動,發現距離這邊6公裡左右 有一個5A 風景區 ----清源山。 乘車大概10分鐘門票 70/人,可在大門口的右邊的遊客中心購票 , 也可以在網上提前購票當時覺得這樣5A景區門票算是便宜, 後來才知道還有其它方式。
  • 泉州清源山老君巖
    經常在周末和三三二的朋友一起爬清源山這條最徒的線路,從老君巖起點到南臺巖,一般向上走了三四十分鐘,基本上都是條石臺階,這時候天氣好,秋高氣爽,早上太陽不曬,周末人挺多的,到了南臺巖之後,泡個普洱或者肉桂茶
  • 泉州這處不得不去的旅遊景點——清源山
    清源山清源山位於泉州北郊,故俗稱北山;又因峰巒之間常有雲霞繚繞,亦稱齊雲山。面積62平方公裡,主景區距泉州城市區3公裡。清源山是閩中戴雲山餘脈,峰巒起伏,巖石遍布盎然成趣,多處勝景天成,為572米,山脈綿延20公裡,象形巖石,千奇著名自然景區,有「閩海蓬萊第一山」之美譽,為泉州四大名山之一。
  • 泉州清源山:創新方式 積極推動廁所改擴建工作
    記者日前從國家5A級旅遊景區泉州市清源山景區獲悉,清源山景區管委會不斷創新方式,積極推動廁所改擴建工作,已新建、改建旅遊公廁24座,為來自省內外遊客提供「方便」的同時,進一步提升了清源山景區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 21日南臺巖舉行開光法會 清源山景區道路交通管制
    ­  關於泉州南臺巖全寺聖像開光慶典活動 ­  清源山景區道路實施交通管制的通告­  為加強泉州南臺巖全寺聖像開光慶典活動清源山風景名勝區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確保慶典活動景區道路交通安全有序暢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十九條規定,決定對相關道路實施交通管制
  • 秋天的清晨—泉州清源山看日出
    這是2020年來的一次新出發目的地:泉州清源山查好了天氣,最近都是晴天。日出在早上六點的樣子。然後沿天湖上去南臺巖。因為剛長假結束另外進入限制。所以山上人不多。大多是上來鍛鍊的本地市民。還有一群騎山地車上來的叔叔們。真的很健康生活方式在山上徘徊了大概一個小時。開始往回返。
  • 泉州清源山旅遊景點介紹 泉州清源山遊玩攻略
    清源洞、南臺巖這兩個景點可以說是我們今天抵達的最高峰,稱之為「山海大觀」。清源洞作為清源山第一洞,溶合泉州豐厚的歷史、文化和宗教積澱,具有很高的觀賞和學術價值。清源洞又名「純陽洞」、「蛻仙巖」。《泉州府志》稱:「清源洞尤其大而奇者」。宋紹興年間有裴姓道人在此蛻骨登仙,時人塑像供奉。裴道人何以在此羽化成仙?
  • 泉州清源山:「滿山都是文化,滿山都是歷史」
    歷史上,清源山並不只有一個名字。山上多泉眼,泉水清甜,故有人稱之為「泉山」。依山而建的這座城,也得名「泉州」。山高入雲,挺秀出岫,故又名「齊雲山」。登山於頂,俯看全城,如一顆明珠含於翡翠。山在城北,城中之人稱為「北山」。幾個名字,從不同的側面,述說了清源山的不同面貌。然而,清源山最終是以「清源」為名,彰顯於世。欲渠清如許源頭活水來。
  • 泉州——清源山
    沿海自駕遊第12天(3月13日)上午,在泉州遊完開元寺,行駛5公裡即到清源山,購門票後汽車可開進景區。 清源山是泉州十八景之一,中國首批自然與文化雙遺產地,國家5A級景區。我們先將汽車開到清源山的老君巖景區。據傳老君雕像是宋代利用天然巖石雕琢而成。
  • 攝影師拍攝的清源山十二時辰
    【酉時】17:00—19:00,南臺巖。(陳英傑攝影)泉州文旅集團權屬企業福建清源山旅遊投資有限公司聯合清源山管委會、泉州晚報社、泉州市青年聯合會舉辦「若得一日閒·山中品千年」為主題的「發現清源山之美」攝影徵集活動。歡迎廣大攝影家、攝影愛好者積極參與,踴躍投稿。
  • 福建清源山是最名不副實的5A,景色一般,你覺得應該是5A嗎
    碧霄巖、瑞象巖、虎乳泉、南臺巖、清源洞、賜恩巖等為勝。但是,清源山景色與名氣並不相符,景色單調、一般,並沒有5A中的高大上。先來說說老君巖,老君像是整個景區的精華,是清源山標誌,它雕於宋代,據《泉州府志》記載:「石像天成,好事者為略施雕琢。」寥寥數語,使之更具有神秘色彩。
  • 泉州首個蝴蝶園終於來了!不拍拍拍拍拍都對不起帶去的手機!
    最近聽說我們常去的清源山上有了泉州第一個
  • 福建泉州幾大旅遊景點,清源山風景優美,崇武古城值得一去!
    清源山清源山位於泉州北郊,故俗稱北山;又因峰巒之間常有雲霞繚繞,亦稱齊雲山。面積62平方公裡,主景區距泉州城市區3公裡。清源山是閩中戴雲山餘脈,峰巒起伏,巖石遍布盎然成趣,多處勝景天成,為572米,山脈綿延20公裡,象形巖石,千奇著名自然景區,有「閩海蓬萊第一山」之美譽,為泉州四大名山之一。據泉州府志記載,清源山最早開發於秦代,唐代「儒、道、釋」三家競相佔地經營,兼有伊斯蘭教、摩尼教、印度教的活動蹤跡,逐步發展為多種宗教兼容並蓄的文化名山。
  • 東西塔宏偉壯觀,是泉州市的地標,清源山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清源山國家重點風景區是泉州十八景之一,也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由清源山、九日山、靈山聖墓三大片區組成,總面積六十二平方公裡。清源山景區方圓有四十華裡,主峰海拔498米,與泉州市山城相依,吸引了眾多的海外遊客。 自古以來,清源山國家重點風景區就以36洞天,18勝景聞名於世,其中尤以老君巖、千手巖、彌陀巖、碧霄巖、瑞象巖、虎乳泉、南臺巖、清源洞、賜恩巖等為勝。
  • 全福遊,有全福~福建30天深度遊之十九~清源山拜老子弘一大師
    清源山是泉州十八景之一,也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由清源山、九日山、靈山聖墓三大片區組成,總面積六十二平方公裡。清源山景區方圓有四十華裡,主峰海拔498米,與泉州市山城相依,吸引了眾多的海外遊客。自古以來,清源山就以36洞天,18勝景聞名於世,其中尤以老君巖、千手巖、彌陀巖、碧霄巖、瑞象巖、虎乳泉、南臺巖、清源洞、賜恩巖等為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