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100多年,大教堂工程進展緩慢,主因是缺錢,不過近幾年建設速度加快了,預計2026年高迪逝世百年之時完工。儘管大教堂還未竣工,但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為世界遺產。聖家堂延續了高迪的設計風格完全沒有直線和平面,而是以螺旋、錐形、雙曲線、拋物線各種變化組合,成為充滿韻律動感的神聖建築。重點參觀外部的誕生立面和受難立面,內部的中殿和側殿,以及登高塔。參觀用時4小時。一定要選擇在光線強的時候去,比如中午或者下午,一大早光線沒有下午強但是人少。
因為光與影的結合實在是太令人驚豔了。提前在網上買了票,一定要記得列印。沒買登頂的票,因為上去是每1.5h一個電梯班次吧~ 感覺如果是個專業攝影師,能在裡面蹲一天。巴塞隆納最美的地方,沒有之一。選擇早上最早一班進入,見到了空曠的大教堂。因為大家參觀時間較長,臨近中午時教堂裡面已經熙熙攘攘。推薦誕生門進入教堂,高迪設計的教堂大門非常精緻。登塔選擇了受難門,不僅看不到生命之樹,外面風景也一般。提前預約很重要,特別是如果想早上最早的一撥進入教堂。
高迪用盡畢生心血設計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聖家堂,不過遺憾的是,沒能看到聖家堂竣工,高迪就因為意外離開了人世,而這也令聖家堂時至今日依舊在建造中。也許正因為它的永不完工,才能襯託出高迪建築的不朽魅力。雖然沒能親眼見到他的作品完工,但高迪死後就被安葬在這個教堂的地下墓室中,終有一天,他可以在地下,見到教堂的落成。我去過許多歐洲的教堂,每一座都有自己的味道,都很盛大和華美,但總感覺似乎多少有些重複。來到教堂才知道為什麼高迪被稱為奇才,他的設計似乎不借鑑任何人,不參考任何其他名勝古蹟,就是獨一處,憑空出來的似的。
我定的票是沒票+audio tour,進門後會發給你耳機和機器,(有中文版本的)一共7大段錄音。戴著耳機,跟隨著介紹一點點參觀,一趟下來真的收穫頗多。對於宗教其實我一知半解,對於建築我更是個門外漢,但美學這個東西玄就玄在不管你「懂」與「不懂」,「知」或「不知」,一旦一個事物足夠莊嚴/盛大/華麗/見所未見等等,你就會感知到一股熱流擊中全身,毛孔打開。聖家族教堂中有很多斜柱和拱,但傾斜角度和結構的計算很複雜。於是高迪把教堂上下顛倒,繩子代替柱子,繩子上掛重物,不同重量代表不同建築材料。
更改繩子或重物,模型形狀就會改變。到達後的第一站,久仰其美輪美奐的大名,果然名不虛傳,旁聽一會兒臺灣導遊的簡介,有了些理解,不然就是純看熱鬧了。複述:這裡是供奉聖母瑪利亞和基督耶穌的教堂,罕見的坐北朝南布局,東方的玻璃是綠色的,象徵耶穌降臨,表現繁榮的一面,西方的紅色玻璃象徵耶穌的殉難復生,表現壯烈輝煌。柱子是棕櫚樹,歡迎的意味。門口有票販,10歐買的基礎票,不可以登頂,沒有講解機,不知道有沒有中文的講解。門口有三輪車夫,挺好的,不宰客,正好趕上加泰隆尼亞鬧獨立遊行,繞來繞去,到達蘭布拉後沒有多要錢。
巴塞隆納必去之地,確實很震撼,不容錯過!聖家堂早上人最多,要排隊買票。很多網站的優先票其實是跟著當地旅行社的導遊進入,導遊會英語、法語、西班牙語、加泰隆尼亞語……但就是不會中文,所以,建議下午3點以後去,那時候遊客逐漸少了,購買門票+中文導覽器,除了看外觀和大堂,更推薦到後面的博物館看看高迪建造教堂時的工作室。聖家堂最震撼人的不是它的外觀,而是高迪嘔心瀝血的過程、是他對建築的虔誠。建議選擇聖家堂參觀時間的時候,或者選擇晨光照耀東面玻璃的早上,或者選擇夕陽沐浴西側彩窗的傍晚,那個時間段獨有的光暈效果,室內那光怪陸離、如夢如幻的彩色光暈絕對讓你讚嘆不已。
在參觀了如此多的歐洲教堂之後,我依然從未見過這樣的夢幻效果魅力。很難去評價這樣一個西班牙最偉大的建築藝術品,在感慨藝術本身的無窮想像和魅力的同時,藝術家本人的對藝術的痴迷、對藝術極致完美的追求、卻又孤獨一生、英年早逝的人生際遇也讓人唏噓不已,更讓人懷著一種尊敬的欣賞來看待聖家堂這一絕對堪稱為高迪本人最佳藝術珍品之一的代表作卻又是藝術家本人再也無法完成的未完品。看著這有著吊車、腳手架、依然在修葺中的殿堂,更讓人感嘆殘缺的美,正如斷臂之於維納斯。個人認為,聖家堂本身的魅力不僅在於外表的宏偉、嶙峋、奇特,更在於內部七彩光暈效果下的夢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