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前駐華大使承認:不能指望美國像過去那樣發揮領導作用

2020-12-16 觀察者網

【編譯/觀察者網 童黎】中澳關係陷入困局,中方多次強調「責任全在澳方」、「解鈴還須繫鈴人」。話說明白到這地步,澳高級外交官員、前駐華大使還「倒打一耙」稱中國對中外交流「設置條件」。

與此同時,她發現現在已經「不能指望美國像過去那樣發揮領導作用」,「單一全球超級大國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綜合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英國《衛報》11月26日報導,澳外交和貿易部常務副部長、前駐華大使孫芳安(Frances Adamson)25日晚在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國家安全學院發表演講稱,澳大利亞面臨的威脅日益緊急,比如新冠疫情、氣候變化和戰略不確定性上升。

這段演講發生在中方27日出手治理澳進口葡萄酒傾銷問題,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之前。孫芳安邏輯清奇地「敦促」中國不要擺布較小的國家,稱北京不能對其與世界的接觸「設限」。

孫芳安(資料圖)

她將中美競爭升級歸結為中國的迅速崛起,並稱澳大利亞等國的戰略前景隨之也越來越令人焦慮。

她還扮作無辜地揣測,中國可能認為能在很大程度上給自己與世界的接觸「設置條件」,「如果是這樣,那我認為這是錯的」,理由則是「在國際體系內進行建設性的合作,而不訴諸施壓或脅迫,對中國和其他所有國家都有更大的好處」。

除了「好為人師」,孫芳安同時表示,中國的經濟復甦將是影響「該地區和世界如何走出新冠疫情衰退」的一個重要因素,而這可能將是一段「漫長而不平坦」的過程。

另外,澳媒認為,孫芳安對美國實力的評價很「直率」。

她說,儘管美國仍是該地區的重要力量和重要盟友,但「單一全球超級大國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在21世紀初到中葉這樣更為嚴峻的形勢下,我們必須承認,不能指望美國像過去那樣發揮領導作用。 「作為一種文化,美國仍然具有難以置信的吸引力和影響力。但正如當選總統拜登所明確指出的那樣,美國面臨的內部挑戰將是下屆政府的首要任務,並將影響美國的國際事務參與程度。」

孫芳安還抱怨稱,新的戰略氛圍對澳大利亞來說不太「舒適」,它必須加強外交,「根據新的大國現狀形成一項區域和全球秩序」。

「我們不可避免地捲入了一場影響力競爭,因為地區秩序的演變將深刻影響我們的安全和其他利益。如果澳大利亞沒有設置議程和執行機構,那麼我們將只能接受其他國家規定的條件。」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一名前駐華大使,孫芳安不是第一次在對華問題上表現出邏輯混亂。

在此前的澳大利亞「華裔忠誠度測試」風波中,一句「你們能否會無條件譴責中國」惹怒當地華裔,澳參議院10月29日舉行聽證會就此展開辯論。

而孫芳安在聽證會上也「倒打一耙」,污衊中國政府抹黑該國形象。她煞有其事地「提醒」在場議員:中國媒體會抓住機會,將澳大利亞塑造成一個「不包容」的國家。對此,有華裔學者質疑孫芳安上述言論避重就輕,不去譴責澳大利亞社區存在的種族歧視,反而將爭議歸咎於中國。「這樣只會讓情況更加糟糕。」

至於孫芳安25日揣測中國「擺布」較小國家,指摘中國認為自己可以為中外接觸「設限」,英國《衛報》21日的報導或許能讓她「恍然大悟」。

英國《衛報》在一篇題目為《中國告知澳方:停止視中國為威脅,否則不接電話》的報導中稱,中國正敦促莫裡森當局就將中國視作「威脅」還是「機遇」做出明確決定,而這一決定是重啟部長級會談的關鍵先決條件。

在採訪中,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館一名高級官員提出,澳方應該摒棄「冷戰思維」,中國應該被視為機遇,而不是威脅

當被問及「如果你把中國當敵人,那中國就會變成敵人」這句話的意思時,這位駐澳大使館官員解釋說:「如果你與一個國家對抗,為什麼這個國家要對你友好?」

27日,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也在回答中澳貿易問題時重申,相互尊重是各國間開展務實合作的基礎和前提。澳方應切實秉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原則處理兩國關係,多做有利於增進中澳互信、符合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精神的事,為兩國務實合作創造良好條件。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澳前駐華大使認了:指望不上美國
    作為一名前駐華大使,孫芳安不是第一次在對華問題上表現出邏輯混亂。中澳關係陷入困局,中方多次強調「責任全在澳方」、「解鈴還須繫鈴人」。話說明白到這地步,澳高級外交官員、前駐華大使還「倒打一耙」稱中國對中外交流「設置條件」。
  • 澳前駐華大使認了:指望不上美國
    作為一名前駐華大使,孫芳安不是第一次在對華問題上表現出邏輯混亂。中澳關係陷入困局,中方多次強調「責任全在澳方」、「解鈴還須繫鈴人」。話說明白到這地步,澳高級外交官員、前駐華大使還「倒打一耙」稱中國對中外交流「設置條件」。
  • 訪美國前駐華大使洛德
    新華網紐約12月18日電 專訪:「中美建交是五六十年中最重大國際事件之一」——訪美國前駐華大使洛德  新華社記者王建剛  提起中美關係,溫斯頓·洛德是一個無法繞開的人物。  37年前,中國與美國仍然處在敵對狀態中。
  • 馬克斯·鮑卡斯或為新任美國新任駐華大使
    原標題:馬克斯·鮑卡斯或為新任美國新任駐華大使   美國民主黨官員18日稱,歐巴馬有意提名現年72歲的民主黨資深參議員馬克斯·鮑卡斯為新任美國駐華大使。  現任美國駐華大使駱家輝在11月20日宣布,定於明年年初離任回國,以便同家人團聚。  如果歐巴馬最終提名鮑卡斯擔任美國駐華大使,這一任命還需要得到國會參議院的批准,而參議院相關委員會在明年年初之前不會就這一任命進行討論和表決,這意味著接替駱家輝的新任駐華大使人選在今年內還無法敲定。
  • 美國駐華大使館:美駐華大使布蘭斯塔德將於10月初離任
    (觀察者網訊)據美國駐華大使館官方網站消息,美國駐華大使泰裡·布蘭斯塔德確認將於十月初卸任並離京。上周,布蘭斯塔德已和美國總統川普通話確認了他的決定。離開北京後,他將會返回美國艾奧瓦州。美國駐華大使館在一份新聞聲明中證實在今天(14日)美駐華使館的內部全體大會上,布蘭斯塔德感謝了駐華使館員工的辛勤工作,並表示能在過去三年中代表美國總統和美國人民,是他的榮幸。他還稱,在擔任駐華大使期間,他曾計劃造訪中國所有省份及自治區,但由於疫情影響最終只到訪了26個省及自治區。
  • 美國前駐華大使洪博培回國後有哪些動作?
    不久前辭去駐中國大使職務後,洪博培計劃花5天時間在新罕布夏州走訪11城鎮的共和黨選民。他的發言人密勒表示,洪博培將向選民介紹自己的從政理念,以及過去當州長時的施政經驗,他將在小吃店雜貨店談國家財政管理的重要性,更要談如何創造就業機會。洪博培在出任猶他州州長、大使職務前,有豐富從商經驗,他曾負責執掌數十億元的家族企業。
  • 澳前駐華大使:澳大利亞對中國的經濟依賴將不會改變
    以此為前提,澳大利亞前駐華大使芮捷銳(Geoff Raby)11月2日在《衛報》採訪中表示,澳大利亞對中國的經濟依賴將不會改變,除非澳大利亞人願意接受生活水平的下降。而澳大利亞想要將目光投向中國以外其他市場的想法,純屬「一廂情願」。《衛報》還給澳大利亞算了筆帳,受中澳關係影響的澳大利亞各類產業,規模可能達數百億美元。
  • 美國駐華大使離任另有隱情?|北京觀察
    文/唐萍14日傍晚,美國駐華大使館官宣:美國駐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使泰裡·布蘭斯塔德將於10月初卸下其美國駐華大使職位並離開北京。大使於上周與川普總統通話確認了這一決定。 布蘭斯塔德本人也發表了離任聲明。比較兩份聲明,可以看出各有側重。
  • 美駐華大使離任,外交部回應:望繼續為中美關係發揮積極作用
    圖片來源:外交部官網回應美國駐華大使離任有記者提問,9月17日,美國駐華大使布蘭斯塔德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將於10月初離任。中方對此有何評論?汪文斌表示,9月14日美方正式向中方通報,布蘭斯塔德大使將於10月初離任。
  • 美國駐華大使館:美駐華大使宣布10月初返美
    【環球時報記者 倪浩】在美國國務卿蓬佩奧14日連發3條推特評價美駐華大使引發美媒紛紛猜測之後,美國駐華大使館14日傍晚發表官方聲明,證實美國駐華大使泰裡·布蘭斯塔德將於10月初卸任並離開北京。隨後,布蘭斯塔德以個人名義發表聲明,確認了將卸任的消息。
  • 美前駐華大使:美國對南海主權爭端不持立場
    美國前駐華大使芮孝儉表示,美國對南海主權爭端不持立場,讓那些聲索方自己去解決。  此次年會為期兩天,其中一天半為閉門研討,半天為面向公眾和中外媒體的公開論壇。出席年會的有原國務委員、北大國際戰略研究院名譽院長戴秉國、北大國際戰略研究院院長王緝思教授、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美國前駐華大使芮效儉、新加坡前外長楊榮文、韓國前外長金星煥、日本前外相前原誠司等。
  • 巴拿馬駐華大使:巴拿馬運河有望在「一帶一路」合作中發揮獨特作用
    1914年,由美國建造、被譽為「世界七大工程奇蹟」之一的巴拿馬運河正式通航。1999年12月14日,巴拿馬時任總統米蕾婭·莫斯科索和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分別代表兩國政府籤署了關於運河主權和管轄權交接的換文,雙方如期於1999年12月31日正式將運河控制權移交巴拿馬,這也標誌著美國在巴拿馬殖民主義的結束。
  • 王東峰許勤會見美國駐華大使特裡·布蘭斯塔德
    河北新聞網9月20日訊(記者四建磊)今天上午,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東峰,省委副書記、省長許勤在石家莊國際會展中心,會見來我省參加2018國際數字經濟博覽會並出席「中美數字解決方案高峰論壇」的美國駐華大使特裡·布蘭斯塔德一行。
  • 中美關係惡化,兩位美國前駐華大使發聲
    參考消息網12月11日報導 美媒稱,兩位擔任過美國駐華大使的前州長洪博培和駱家輝說,惡化的中美關係對他們所在州的貿易、旅遊、就業和人員交流造成很大損失。他們認為,從地方層面恢復中美交流對各州人民福祉至關重要。
  • 澳大利亞任命首位女駐華大使 稱中國是澳最大貿易夥伴
    據3月21日出版的《環球時報》報導 澳大利亞外交部長陸克文20日在坎培拉發表簡短聲明,宣布澳外交貿易部高級官員弗朗西斯-亞當森將從今年8月起出任澳大利亞駐華大使,接替從2007年起一直任職至今的現任駐華大使芮捷銳。《雪梨先驅晨報》20日稱,「升遷速度超快」的亞當森是職業女外交家,會講漢語,曾供職於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並曾出任澳大利亞駐中國臺灣地區工商辦事處代表。
  • 美國大使!黯然離場!
    (毛澤東,1949年8月14日)美國駐華大使布蘭斯塔德,近日突然宣布,下月初將卸任回國,不幹了。布蘭斯塔德作為一名外交官,作為中美兩國之間的橋梁,這座橋梁在今天這樣惡劣的雙邊關係中,能發揮的作用極其有限,處境尷尬。蓬佩奧作為國務卿,自從發表新冷戰演說以來,成了破壞中美關係的跳梁小丑,每天上躥下跳,忙得一身勁。既然已經公開了自己的對華反動思想,他就一定會貫徹執行到底,以積累自己的政治資本。反華,辱華,成了他的日常工作。於是乎,我們看到蓬佩奧到處煽風點火,遊說各個國家聯合遏制中國。
  • 美國駐華大使館官方聲明:美國駐華大使將於10月初離任
    事關中美局勢的突發重磅新聞:美國駐華大使館最新聲明確認,美國駐華大使布蘭斯塔德將於十月初卸下其美國特使職位並離開北京。  美國駐華大使館新聞聲明截圖及全文如下:
  • 澳駐華大使會晤胡錫進:中國對澳大利亞是「惡意報復」
    在中澳關係如此緊張的情況下,關於澳大利亞方面的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引起外界的強烈關注,12月9日《環球時報》總編胡錫進受邀前往澳大利亞使館與駐華大使傅關漢共進午餐,因為作為《環球時報》總編的胡錫進在中國輿論界擁有很強的影響力,這一會晤被外界認為澳大利亞希冀於在中國輿論層面爭取同情。
  • 兩位美國前駐華大使發聲:「貿易戰給美國造成嚴重問題」
    參考消息網12月11日報導美媒稱,兩位擔任過美國駐華大使的前州長洪博培和駱家輝說,惡化的中美關係對他們所在州的貿易、旅遊、就業和人員交流造成很大損失。他們認為,從地方層面恢復中美交流對各州人民福祉至關重要。
  • 美國新駐華大使上任 「知華派」不是「親華派」
    【作者】錢立偉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所副研究員  美國在華利益最重要捍衛者和美式價值觀的首席宣傳員這一點,我們不能忽視  《國際先驅導報》文章 8月22日,美國新任駐華大使洪博培終於來北京到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