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遇到你,像咖啡遇到了奶和糖,像吉他遇到了繞弦器……」三年前,杭州獅虎橋路多了一家獨立二手書店「風雨書店」。
三年後,店裡的留言簿寫滿了三本,被很多人稱為「解憂雜貨鋪」!前不久4月12日,書店經歷了喬遷——從路的南面搬到了北面。
老闆劉讓說:
「這家店我能開三年,
還完成了『搬家』,
就是我最自豪的事。」
今天我們節目請到了這家「解憂雜貨鋪」----風雨書店的老闆劉讓,以及他的忠實顧客青盟。
風雨書店是一家專門經營二手書的書店,老闆劉讓專門會去回收一些舊的書籍,回收舊書,整理分類並消毒,然後再以底價銷售或者借閱。開店三年,這家二手書店開出了「解憂雜貨鋪」的味道,幫很多人實現了願望。比如,之前有人想要以自己為摹本的人像插畫,柳讓就找了插畫師,畫了出來;有人覺得買書成本高,他就提供二手書借閱服務;有人特別喜歡某位作家,但作家的一些作品絕版了,沒想到在柳讓這裡淘到了孤本……
劉讓說 「開一家店,最重要的就是被人需要吧。我付出了,才有可能收穫,這是我堅信不疑的。」
風雨書店老闆 劉讓
劉讓說,生命也許短暫脆弱,但當其附在文字、影像、音畫上便有可能達到不朽。在「舊書」身上,有一種特性叫漂泊,它讓紙張承了作者的靈魂,代他去傳道受業解惑。但如今許多新書出了書店,便陳列於書架,變作房屋的裝飾品,成了「被禁錮」的靈魂,不免讓人覺得可惜。
書店的整體色調是飽滿的藍色,藍色的門臉裹著桌椅創造了一個室外讀書的通透一角。走進店內,不大的地方入眼儘是樸實的原木色,在暖色的燈光的照應下,時間仿佛也慢了下來。
網友們和老顧客們對這家書店的評價,總結起來是兩個關鍵詞,「小而精」和「融入感」。這也算是和劉讓的預期相吻合,他把書店定位為社區店,讓附近喜歡書,愛閱讀的書友,常來聚聚。雖然實體書店被電子閱讀和網絡書平臺衝擊很大,但兩位嘉賓都覺得像這樣有特色的二手書店,還是有自己的發展模式和優勢的。
風雨書店顧客 青盟
劉讓說,店裡搞了會員制,現在大概有3000多位會員,只要交299元,就能享受每個月店內按照會員喜愛擠出的一本書,而且在店內買書借書都能有很大優惠。每月給會員寄送隨機書的時候,既開心又忐忑,「把書架和倉庫都搜刮一遍,盡最大可能選中書友的心頭好,往往導致書價遠高於預期。同時也擔心自己的挑選出錯,辜負了書友的信賴。」
第一個「三年」,風雨書店成功地活了下來,還有了一批支持他的會員。下一個「三年」,劉讓說,生存還是第一要務,但夢想中還是希望把這個二手書店做大,把大家想要的二手書都收納進來。
「不畏雨/不畏風/也不畏冬雪和酷暑……」宮澤賢治的這首詩歌,既是書店名字的由來,也是劉讓想像中書店的模樣。祝願風雨書店迎來下一個更好的三年。
白裡透紅 與眾不同
由歐詩漫冠名播出的《茅瑩今日秀》
每周一~周五: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