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全國大學生建築設計方案競賽獲獎名單

2020-12-21 中國建築學會
序號 參賽項目 單位 作者 指導老師 1 Ecology Evolution 天津大學 諸葛湧濤  應振國 王曉楠    曹世彪 賈巍楊 2 舊廠房改造 山東藝術學院 王蓉蓉 崔晨耕  時潔 3 橋間衍生——一個社區中心式立交橋的重塑 蘭州理工大學 薛東      劉仕龍 
雷雯      仇佳煌 陳偉東  任巖 4 易市記 煙臺大學 張濤      羅天宇     林逸愷    黃麗妍    劉軻 王剛 5 城市服務空間的工業化構建 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 楊嶸峰    朱梓堅 區文謙 6 城中村留守兒童戶外活動空間設計 西南林業大學 尹霞 朱明政 7 微空間——廢舊貨櫃的再利用 煙臺大學 陳逸軒    曹意琳   關鍵      王春明 王剛 8 回家之路 深圳大學 馬影      楊晴文     周雨曦    孫加一   張貽娣 鍾中 9 城市微空間修補方案 西南林業大學 姜靜  陳新洋 10 穿市走巷——回家的路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米佳銳    楊樂怡   何琪 周志菲  葉靜婕   徐詩偉 11 中戲「後花園」 北京交通大學 梁西    王鑫 張育南 12 綠「漫」街市——江城老街的綠色計劃 湖北美術學院 王梓蘅  謝嶷 何東明 13 沿山——浙江賽諾生態羊場旅社建築設計 浙江農林大學 潘柳毅  何建剛 於芳 14 城市微空間設計——基於城市高密度與垂直交通織補 煙臺大學 黃麗妍    羅天宇      林逸愷    張濤  
劉軻 任書斌 15 回家的街巷 福州大學至誠學院 康祖賢  毛羽 
馬陸 林濤 16 「微空間」——立交社區 東南大學 夏曉瑜 夏兵 17 盒子·組裝 北京建築大學 王晴    何琳娜     劉欣彤  李爍     王曉宇  宋威 王佐    趙可昕    丁光輝  李珊珊 18 巷裡微園——大理古城北水庫區域巷院及民居改造設計 東南大學 肖威    商韶鑫 龍灝 19 共生·酒院工坊 重慶大學 張羽翔  汪鈺喬 陳科 20 百果園社區圖書館 湖南大學 強丹    李子碩 張蔚 21 回家的路 廣州大學 羅健    林大烘     王思遠  裴朋雨 吳薇    霍光 22 線描穀倉——黔南州苗寨的碎片化
空間設計 上海大學 牛浚邦  楊亞穩   紀文淵  張瑩 
施銘 魏秦 23 老水塔 新書屋——西安鐵一村縫隙中的公共活動空間的重塑與再造 長安大學 樊鑫    李臻 
王靜雯 劉啟波  楊宇嶠 24 老「院兒」新生 河南大學 李倩倩  辛思遠   李明勵  王鐸
盧春平 王東濤 25 社區文化微空間設計——鄰裡之間的閱讀交往 安徽建築大學 鄧宏遠  汪萌 鮑如昕 26 時光隧道——城市街巷的童年 內蒙古科技大學 胡源珊  鍾正     張學敏  王昕宇 馬成俊 27 天空之城 重慶大學 張廷昊  田鴿 孫天明 28 小黃燈流動社區活動廣場 華中科技大學 何雨萱  何璇迪   蔣琬瑜 陳秋瑜 29 小洲水院 廣州大學 譚婧    沈倩瑜   林國鋒  陳奕安 周茂    黃勁 30 循跡而商 尋憶拾趣 河北工程大學 侯君妍  楊飛     李嘉慧 王曉健 31 草木浮生——太陽公社微空間設計 南京大學 章程   32 記憶舞臺 延慶裡改造設計 華中科技大學 吳嘉誠  毛明松 郝少波  管凱雄 33 李嬸的老虎灶——「故」事與
「新」生 西南科技大學 邱思婷  張遠雪 趙  祥 34 歸去煤兮——以煤礦產業轉型的寶水村遊客中心設計 北京交通大學 李柚澄  萬林瀟誼 胡映東 35 重塑·再生——橋下負空間利用 陝西理工大學 陳建宇  趙文輝   錢子欣  張玉麟   曲會江 鍾運峰  田海寧 36 影·巷 電影博物館——青島中山路歷史街區城市更新 青島理工大學 張景國  侯永祿 郝赤彪  馬英 37 守城·守護留守兒童成長 煙臺大學 田川    呂林聲   湯鈞涵 張巍 38 《渡城》 吉林建築大學 鄭寶祥  張柯     靳力宇  孟鈺     魯鑫烽  李天驕 39 《失落的城市與人》——城鄉高架橋下微空間設計 浙江工業大學 吳正浩  姜堯     金華傑  金逸超 候宇峰 40 陸·舟——基於水位變化以及連接人與人之間的城鄉微空間修補設計 北京建築大學 塗睿釗  傅志穎 蔣方    郭晉生 41 壟軌之間——青島市黃島區高峪村海濱空間修補設計 中國石油大學
(華東) 李振宇  金奕卓   梁晨    劉睿哲 陳瑞罡  李佐龍
  42 城市工地圍擋微空間修補 福州大學 鐵夢盈  陳賾涵   鄭鑫東  陳金輝 邱文明  崔育新 43 城市變壓器——停車節點微環境設計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 陳博韜  宋承澄   樊士博  蔣尹澤林 王桂秀 44 單車·驛站——人行天橋橋下負空間再利用 山東建築大學 劉耀勝  宋翠 
張莉 張勤 45 Vertical House 北京大學 湯蓓    顏會閭     郗曉陽  林陽   46 疊院·梯田美術館 大連大學 尹琛    楊夢煉     閆翔宇 李汀蕾  李相傑
  47 護林員的小屋 北京交通大學 繩彤    劉中元   肖迪 胡映東 48 夾縫中的另一條路 深圳大學 蘇恆博  葛帥     李東敏  韓理 彭小松 49 「廟後拓本」微空間城鄉空間修補設計 西安理工大學 王旭暉  黃文藝   錢琨    李致遠 席鴻    梁源 50 前工穹頂Q·DOME 東南大學 劉巧    蔡適然   武玥 張彤    石邢 51 高架橋下的新生——微空間設計 北京建築大學 姜慧梓  王愷博 吉少雯  劉燁 52 橋·築 廣州大學 鄧佳瀅  鄭夢蕾   葉婷婷  鄭於恬 周茂 53 望歸來時路之社區微空間設計 煙臺大學 遊佳偉  範靜 
高丹    安新望 任彥濤  王一平 54 走街串巷——基於「水陸碼頭」
文化的微空間文脈修補 桂林理工大學 馬皓天  藍嘉慧   熊顏    梁穎雯 李季    鄧星 55 「三生三世」黃龍服務中心 東南大學 張文    程奐侖 沈暘    張旭 56 梧桐樹下——東南大學前工院中庭改造 東南大學 李曲    鄭敏麗    瑪侍麗  劉天策 張彤    石邢 57 眾創·共享·重生 英國愛丁堡大學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趙澤棟  韓正樹   梁舒越   58 城鄉空間修補技術——上海市靜安區平德裡·城市綠廊 上海交通大學 林昭瀚  林奕萱 蔡軍    張建     劉傑    呂愛民 59 「結耘」 中國礦業大學
(北京) 範傳奇 賀麗潔 60 Micro space——西街片區修補設計·融 泉州師範學院 孫嘉若  陳基   
王懷玉 蔡舒翔 61
  《城南往事·從老廠房到舊城生活的重建》 山東農業大學 鄭曉曦  李芙蓉   滿婷    宋陽   62 瀋陽故宮南側軸線修補設計——文化性貨櫃商業街設計 瀋陽建築大學 陳美嬌   63 魔塊——臥龍寺周邊街區適變性
改造 西安交通大學 朱晨笛  馬心雨   王靜嫻 張鈺曌  王兵 64 空間關係紐帶的反建築設計——黃岐屋頂再生計劃 福建農林大學 夏家喜  董翟     金妍超  潘瀅 林開泰 65 Floating City Sign 天津城建大學 王雅    廖科坷 劉珊珊 66 樹冠之下——城市綠色拼貼 西安交通大學 米蘭    徐熒    武彭成  梅藍月 馬立    張鈺曌 67 Rolling Plazza--北京展覽館廣場地下空間改造 北京建築大學 張印    李彤      曹予童 郭晉生 68 漁· 歌——贛州章貢區建春門浮橋碼頭改造所設計 南昌大學 許博    楊磊 趙志青 69 老巷新生——一次自下而上的設計探索 內蒙古工業大學 張潤東  韓璐     王心願  張慧婷 那日斯  劉錚 70 城市燈塔 山東建築大學 曹勝華  崔建東    王天雪  辛媛媛 張勤    任震 71 涼山彝族教育大篷車 西南交通大學 譚園媛  陳曼迪   奉天    牛曉宇 林青 72 池塘邊、榕樹下——基於場所記憶的「校-城」邊界社區公共空間活化設計 廣東工業大學 沈敦煌  李俊彥   梁淑賢  吳卓凡   陳穎 海佳    何韶穎 73 垂直記憶——阿爾茲海默老人針對性社區更新 華中科技大學 沈李蔚  王佳媛   賈燕萍  呂潔蕊 譚剛毅  雷祖康 74 希望之光——北京胡同區改造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李晟凱 趙立志 75 城市「二十四節氣」新篇——基於文化的城市修復 西南交通大學 崔方迪  李安琪   張雨    陳寒陽 林青    黃媛 76 水上戲 福州大學 張櫻    楊慧麗 朱衛國 77 「仄」——山師東路城市空間修補 浙江大學 卜斯禹  於政坤 王潔 78 行走在胡同裡 山東建築大學 王藝曉  趙嬋嬋   武瑜葳 張勤    任震 79 胡同再生 北京建築大學 李鑫然  史春雪 劉燁    歐陽文 
張曼 80 共享驛站——可移動共享單車停車模塊研究 天津大學 王金暉  向剛     張煦康  劉也
柏銘澤 卞洪濱 81 古橋驛站 東南大學 楊偉偉 朱雷 82 社區微更新:禮物盒 東南大學 孫源    汪佳琪 夏兵 83 介入與整合——校村共生微空間改造  橋路蔓漫 重慶大學 王創懿  芮萬裡  左雲豪 鄧蜀陽  閻波 84 牆裡牆外——陋巷新生記 哈爾濱工業大學 邢曄    吳柳漪  劉嘉玲  黃河雲子 梁靜 85 「技」「憶」的復甦——拉接城鄉的水上「微紫菜農場」 煙臺大學 常雪石  吳素素 張巍 86 垂直社區 城市微空間  爛尾樓再利用計劃 煙臺大學 常雪石  吳素素    範勇    臧哲 張巍    任彥濤 87 山水映畫——城市公共空間下的微關懷 桂林理工大學 任俊安  陸濤    唐小勝  江奇偉 李季 88 索引文化體驗館設計 重慶大學 籍夢玥  高秀幹 黃海靜 89 狹縫之上 倒立空間 武漢工程大學 郭蕾    鄒榮 
毛明輝  何杰 
但天衡 陳可欣 90 「寄生」·城市修補空間 西南交通大學 甘洛書  代佳每
王寧楊   91 酒肆飄香——城市「微」更新背景下的既有建築改造與利用研究設計 重慶大學 胡曦鈺  莊惟仁 陳科 92 舊窯新生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祝暨望 李曙婷 93 鄉村摺疊集市 深圳大學 李冰陽  徐義飛   揭凌雲  李準 
吳雲 仲德崑  彭小松 94 量體裁縫店牆面設計 華中科技大學 陳飛    孫婧 譚剛毅 95 至道在微——城鄉公交車站上空間修補利用設計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劉帆 崔恩澤 96 夢歸田園 華中科技大學 焦媛媛  聶致齊   孫雯    楊旭輝   餘苗苗 王萍 97 橋的前世今生 天津城建大學 王亞超  鄭圳鍵 劉力 98 橋社活動中心 昆明理工大學 肖鑫    應元波   朱宇詩  謝斯斯 王冬    鄧蜀陽 99 人民的花園 北京建築大學 劉瀟    李啟濰    吳崇可  黃新彥 丁光輝  王佐 100 《微博空間》 山東師範大學 王勇 周長亮 101 山水間·動靜間·微空間 煙臺大學 湯兵    林亞楠 張巍 102 食拾·點點集——成都市水碾河
社區廢棄建築修補計劃 四川大學 顧瑤    梁治剛   劉潔琛  郭星辰   李雄 王霞    張煒 103 塑境——古城微空間更新計劃 天津大學建築學院 曹鑫鑫  趙紫含 趙建波 104 龍巖大嶺下「微空間」——城鄉
空間修補設計 福建工程學院 宋波 葉青    邱婉婷 105 微葺 廣西大學 馬佳欣  李世強   李恆    林玲宇   梁曉君 廖宇航  潘洌 106 《屋頂營造》 華中科技大學 孔雨姝  羅斯邁 羅宏 107 「微裡芳鄰」 武漢大學 蘇程    陳靖翎   易欣蕾 李欣 108 舞動音符——基於共享理念下的百萬莊社區組團綠地微更新重構 北京建築大學 李光耀  曹政     孫美玲  陳曉彤  孫立     王佐         109 餘熱 江漢大學 王美希    賴子升   翟高峰    楊瀟灑   馮曉玲 李錦瑞 110 城鄉空間修補——小鎮縫合 上海交通大學 項丁凱    黃麟 呂愛民  張健
蔡軍    劉傑 111 重拾城市鬧區高架橋下空間場所
精神 北京建築大學 張超 歐陽文 112 折空間--街道收納 中國礦業大學
(北京) 宋啟晨 賀麗潔 113 長春輕軌站微空間改造設計——
一站六記 吉林建築大學 羅雪寒    張振 張廣平 114 HEAL社區醫院 青島理工大學 董智勇    劉星宇  孔維成   115 隱——八大關居民體育俱樂部 青島理工大學 梁馬予祺  臧夢雅  姜卓群    許大偉  馬子淇    高崇瞳   116 老年人康復中心 德國亞琛工業大學/RWTH Aachen 李頎欣    李鑫 郝赤彪  解旭東  程然 117 傾聽·偶遇·等待——實體化下的鄉村交流模式微改造 北京交通大學 馬佳怡    高莉媛   李紫媛 胡映東 118 蔽屋隱室 南陽理工學院 龍浩男 張振飛 119 Makerhouse 德國亞琛工業大學/RWTH Aachen 李頎欣  黨儒天Natalie Ruggiero Kathrin Niess   Jan Lisner    Mazen Alshash   Aline Borba   Negar Bagherpour Tehrani    Matthias Rietze Maike Hunds   Maria Nizhelovska Nadia Paulos  Caolan Conway Dominique Boh Fabian Klemp Sulaiman Houssamo Julia Maia de Paia Nina Mondrzak  Andre Luiz Almeida Roecker   Charlotte Astaes Dirk Henning Braun Tobias Schell 120 福州煙臺山 福建工程學院 宋波    肖靜銘   121 商業街上的積木遊戲 蘭州理工大學 王涵    鮑將盛 孟祥武 122 城市漫步——商業綜合體設計 太原理工大學 解安妮 雷一彬 123 匯泉灣公共空間設計 中國石油大學
(華東) 李曉楠  文孟君 李佐龍

相關焦點

  • 關於舉辦「2017全國大學生建築設計方案競賽」的通知
    為進一步倡導和諧發展的理念,提升城鄉建築設計整體水平,打造生產、生活、生態友好相處的城市空間,中國建築學會、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威海市人民政府決定於2017年舉辦「2017全國大學生建築設計方案競賽」,所有獲獎項目將免費在第九屆中國威海國際人居節期間進行公開展示。
  • 全國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西安開賽 聚焦山地輸電塔模型設計與製作
    「寶冶杯」第十三屆全國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在西安建築科技大學開幕。西部網訊(記者 彭芬) 結構嫁接夢想,設計開創未來。10月17日,「寶冶杯」第十三屆全國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在西安建築科技大學開幕。本屆大賽為期四天,來自110所高校的111支參賽隊伍將圍繞「山地輸電塔模型設計與製作」展開現場比拼。2019年全國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由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工程教育專業委員會、高等學校土木工程學科專業指導委員會、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教育工作委員會和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環境與土木水利學部共同主辦,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大學承辦。
  • 第十一屆全國大學生化工設計競賽西南賽區決賽在重慶科技學院落幕
    華龍網8月7日16時30分訊(何婷)日前,由中國化工協會、中國化工教育協會、教育部高等學校化工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共同主辦,重慶科技學院承辦的2017年〝理真科技-陶氏化學-東方仿真杯〞大學生化工設計競賽暨第十一屆全國大學生化工設計競賽西南賽區決賽成功落幕。
  • 華僑大學學生團隊獲2017年全國大學生化工設計競賽華南賽區特等獎
    年全國大學生化工設計競賽華南賽區特等獎 http://www.huaue.com  2017年8月9日  來源:華僑大學   8月4日,2017年全國大學生化工設計競賽暨第十一屆全國大學生化工設計競賽華南賽區決賽在中山大學珠海校區閉幕。
  • 第八屆北京市大學生建築結構設計競賽舉辦 18所高校40餘件作品獲獎
    圖為獲獎作品。千龍網發千龍網訊 5月18日,由北京市教育委員會主辦、北京建築大學承辦的第八屆北京市大學生建築結構設計競賽在北建大大興校區開幕。「祝願來自各高校的參賽隊伍取得優異成績,以競賽為契機搭建科技創新與教育交流平臺,為建築行業培養更多的新興人才。」北京市教育委員會高等教育處副處長榮燕寧指出,北京市大學生建築結構設計競賽自創賽以來,倍受京內外各大高校師生的廣泛關注和積極參與,在高校內積累了較大影響力,同時也為參賽學生提供了優秀的實踐機會和充分交流的平臺,引導、促進了相關專業的教育教學改革。
  • 20份海南美麗鄉村特色民宿設計競賽方案獲獎
    &nbsp&nbsp&nbsp&nbsp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海口11月15日消息(南海網記者王全印)11月15日,記者從海南美麗鄉村特色民宿(民居)建築國際創意設計競賽頒獎儀式上獲悉,50份美麗鄉村特色民宿設計競賽方案,經過專家嚴格評審,20份獲獎。
  • 海南舉辦美麗鄉村特色民宿(民居)建築設計競賽
    競賽說明:本次競賽將以7個定點村莊為實際設計條件,各參賽單位可任意選擇一個村莊為參賽設計依據條件,每個參賽單位限報一個方案(海南省土木建築學會會員單位可報2個方案;理事以上單位可報3個方案)。參賽單位報名後,組委會將根據參賽選擇的村莊給予前往現場勘探的必要協助。
  • 大學生獲英語演講全國冠軍,她是哪個學校的?另外公布19項學科競賽...
    我省大學生參加全國比賽19年來省屬高校選手第一次獲得全國冠軍的殊榮日前,由湖南工程學院承辦2020年湖南省大學生英語演講比賽舉行,全省共有51所高校(含獨立學院)參賽。8.2020年湖南省大學生物聯網應用創新設計競賽由湖南工商大學承辦,全省共有32所高校的195支代表隊參賽。經專家評審和公示,省教育廳審定,共評選出創意賽一等獎11項,二等獎19項,三等獎25項;技能賽一等獎7項,二等獎13項,三等獎16項;挑戰賽一等獎3項,二等獎6項,三等獎8項(獲獎名單見附件8)。
  • 2011年度中國人居範例建築規劃設計方案競賽頒獎典禮
    2011年12月14日由中國建築文化研究會與中國基本建設優化研究會共同主辦,2011年度中國人居範例建築規劃設計方案競賽頒獎大會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隆重召開。 房天下訊 2011年12月14日由中國建築文化研究會與中國基本建設優化研究會共同主辦,2011年度中國人居範例建築規劃設計方案競賽頒獎大會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隆重召開。經過八個多月來的精心組織與評選,全國共有119個方案獲獎;獲得優秀設計師稱號的94名。
  • 2019臺達杯國際太陽能建築設計競賽成果發布
    本屆競賽的評委團隊陣容強大,包含:馬來西亞漢沙楊建築師事務所創始人、2016梁思成建築獎獲得者楊經文,國際太陽能學會亞太區Deo Prasad,成功大學建築系教授林憲德,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崔愷,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高等學校建築學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王先生,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太陽能建築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建築學會秘書長仲繼壽,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清華大學建築學院院長莊惟敏
  • 2017年「護民之盾」大學生人防大賽獲獎名單揭曉
    2017年「護民之盾」大學生人防大賽獲獎名單揭曉 2017-09為了培育大學生創新精神、普及人民防空知識,浙江省人民防空辦公室牽頭舉辦該省2017年「護民之盾」大學生人防公益廣告設計大賽(以下簡稱2017年「護民之盾」大學生人防大賽)。25日,大賽評選環節正式結束,21件作品獲獎名單已最終確定。圖為:2017年「護民之盾」大學生人防大賽評選會現場。
  • 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常見問題解答
    1、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初賽成績到哪裡查詢?初賽進入決賽的分數線是多少?決賽名單如何確定,在哪裡查詢?  《2009年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NECCS)簡章》規定:  2009年4月12日-4月15日:各高校初賽評卷,並評選出全國二等獎和  三等獎。
  • 年會報導 | 中國風景園林學會2020大學生設計競賽『本科生組』評獎...
    關於公布中國風景園林學會2020大學生設計競賽評獎結果的通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風景園林學(協)會,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風景園林學會,學會各專業委員會、分會,各單位會員:為配合中國風景園林學會2020 年會的舉辦,提高風景園林專業大學生的設計水平,鼓勵和激發風景園林及相關學科專業大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引導大學生對風景園林學科和行業發展前沿性問題的思考,中國風景園林學會繼續舉辦大學生設計競賽,主題為風景園林與美麗中國。
  • 全國大學生化工設計競賽西南賽區決賽在重慶科技學院舉行
    華龍網8月3日16時18分訊(何婷)日前,2017年「理真科技—陶氏化學—東方仿真杯」大學生化工設計競賽暨第十一屆全國大學生化工設計競賽西南賽區決賽在重慶科技學院開幕,本次西南賽區決賽吸引了來自川、渝、雲、貴4個省市的25所高校60支代表隊,300餘名學生參與此次大賽。前6支隊伍將參加全國總決賽。
  • 第三屆全國大學生創新體驗競賽獲獎項目出爐 多個大學生雙創項目...
    今天(6月29日)上午,第三屆全國大學生創新體驗競賽頒獎典禮暨江寧開發區大學生創業項目籤約落戶儀式在東南大學九龍湖校區舉行。本次競賽屬於2020南京創新周"中華門創將"系列活動,最終209件作品入圍全國總決賽。
  • "UIA-霍普杯"2013國際大學生建築設計競賽評獎揭曉
    "UIA-霍普杯"2013國際大學生建築設計競賽評獎揭曉 房天下   2013-09-26 15:01 [摘要] 2013年9月25日,「UIA-霍普杯2013國際大學生建築設計競賽評審會」在重慶大學A區主樓一層正式舉行。
  • 年會報導 | 中國風景園林學會2020大學生設計競賽『研究生組』評獎...
    2020 年會的舉辦,提高風景園林專業大學生的設計水平,鼓勵和激發風景園林及相關學科專業大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引導大學生對風景園林學科和行業發展前沿性問題的思考,中國風景園林學會繼續舉辦大學生設計競賽,主題為風景園林與美麗中國。
  • 喜報|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在2020年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中獲佳績
    近日,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北京市複賽舉行,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學子取得優異成績:共123人獲獎,其中特等獎1人,一等獎8人,二等獎43人,三等獎71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初賽推後至10月25日舉行,我校初賽報名人數達1400餘人。學校共設置36個初賽考場,其中,學院路校區23個考場,沙河校區13個考場。文法學院外語系教師全程參與此項賽事的報名、考務、監考、閱卷等工作。
  • 東北大學在2020年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再獲佳績
    近日,2020年高教社杯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獲獎名單公布,東北大學在本屆大賽中斬獲全國一等獎4項,全國二等獎6項,獲獎數量和一等獎數量均位居遼寧省高校首位據悉,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創辦於1992年,是中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主辦的面向全國大學生的群眾性科技活動,旨在激勵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建立數學模型和運用計算機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鼓勵廣大學生踴躍參加課外科技活動,開拓知識面,培養創造精神及合作意識
  • 第八屆全國大學生紅色旅遊創意策劃大賽獲獎名單揭曉
    中國網11月27日訊 27日,由中國旅遊協會旅遊教育分會、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福建省龍巖市旅遊發展委員會主辦的以「傳承紅色基因 推動鄉村振興」為主題的第八屆全國大學生紅色旅遊創意策劃大賽總決賽在福建長汀圓滿落幕,同時重磅揭曉本屆全國大學生紅色旅遊創意策劃大賽獲獎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