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旅行,都會去當地的步行街走一走。不論是遊客扎堆的步行街,還是本地人生活的步行街,總有一條街令人留下深刻記憶。廈門中山路是廈門最老牌的商業街,是廈門之旅必去的一條街之一。它不僅代表著廈門的繁華,也富有一個時代的韻律,是廈門如今保留較完整的展現近代歷史風貌的舊城街區。
這裡充滿了南洋騎樓建築,在建築之間擁有小走馬路、陳化成故居、中華第一聖堂等眾多人文古蹟。雖然這裡處處可見特色產品店、紀念品店、小吃店、飲品店,但這些琳琅滿目的特色小吃和迴響在小巷街坊間的古老南音,構成了只有廈門才有的風格與特色。
中山路位於廈門島西南部,長約1.2公裡,自開街以來,一直是廈門的商業龍頭、經濟中心。由於這裡保留了許多古老的南洋騎樓,街巷之間瀰漫著閩南特色風味,因而吸引了全國各地的遊客慕名而來。它不僅文藝、古樸,還能吃到許多美味的食物。
據說這裡的古老建築絕大部分是二十年代華僑回鄉建造的,前店後坊,二樓以上是住房。人們就在騎樓外泡功夫茶、聊天、看戲,下雨天也不怕,是廈門獨一無二的景觀。這條街也是目前國內唯一一條直通大海的商業街。
中山路在廈門的名氣就像是北京的王府井,哈爾濱的中央大街,南京的新街口,它是來廈門不得不提的一個地方,它象徵著廈門的繁華,在古老的建築下反映著廈門的經濟發展。
作為一條本是商業街區的中山街,它的塵囂在所難免。有人可能認為它只是一條商業步行街,但實際上它本身目的就是商區,卻在鬧騰商區裡延續著古老文化,繼續延續著歷史的氣息。漫步中山路,再朝街道兩旁的各個小巷走去,你會發現於文藝包裹的廈門,其實有許多普通、平凡或為更為真實的生活情懷。
而一些口味不錯的小吃美食恰好也被掩藏其中,比如流動攤位的車輪餅,門店狹小的阿卿春卷,極為不起眼的月華沙茶麵等等,這些都不在中山路步行街上。它們都被掩藏在高樓大廈的狹窄胡同裡,或者是在突然遇見的巷口。這些美味,還真不能刻意去找,但往往走著走著就發現了。
有些場景,不敢說是老廈門的風情,但至少不是遊客所喜歡的文藝,被一道高牆房屋隔開的步行街與居民區形成兩個世界,外面的世界繁華商業,裡頭的生活如此簡樸。
塗鴉的大字牆下坐著一排水果商販,蔬菜攤販,生活的氣息撲面而來。這是我極其喜歡的,每逢這樣的場景就怦然心動。文化湧動,歷史沉澱,生活平凡,當城市愈發繁華的時候,就愈發害怕這樣的樸實逐漸消失。所謂懷舊,大抵如此。
而一些獨具特色的風味小吃,往往也是深藏其中。世界上最好吃的食物,是媽媽做的,是自己做的;世界上最地道的特色風味,是在那一座城市,那座城市的街巷深處。它沒有繁華的修飾,沒有廣告宣傳和明星代言,有的人稱之是「蒼蠅小館」。
土筍凍,大概是來廈門旅遊不得不吃的一種特色美味。它貫穿於整個城市的大街小巷,有在華麗的餐廳裡,有在樸素小店中,是一種色香味俱佳的傳統風味小吃,相傳這種小吃是鄭成功發明的。但它並不是廈門特產,而是源於泉州。
雖說土筍凍是泉州小吃,但它卻在廈門大有名氣。一開始,我以為它是廈門特產,欲將其歸於廈門時,曾有朋友打斷了我的想法。在她看來,泉州的風味雖然火在了廈門,但起源不能弄混淆。這一點,我極為贊同。所謂傳統,就是要追究文化根源,即便是食味。有機會,一定要去泉州嘗一嘗正宗的土筍凍。
除了土筍凍,廈門的月華沙茶麵也不能錯過。它藏身在中山路旁鎮邦路上的街道深處,店面雖小,卻名聲在外,是廈門最市井的沙茶麵。據說每天下午4點左右,店裡店外就被食客佔得滿滿當當,即使無座,男女老少仍是絡繹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