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很多網友都在說電影《金剛川》拍得實在是太垃圾了,簡直丟了國產電影的臉面。
然而,小編在這裡要替《金剛川》說句公道話,他很精彩的,一點都不垃圾,更確切點的說,《金剛川》已經不能單純的只是用精彩和不精彩來評價它了,因為它已經超過了精彩的範疇,成了一部具有特殊意義的電影,簡而言之就是:《金剛川》是帶著使命來的。
使命一:弘揚民族精神
《金剛川》是一部弘揚「民族精神」的電影,而且它的這種民族精神又可以細分為以下兩種類型。
①:愛國精神
毫無疑問,每一位中國人都是有著強烈的愛國精神的,就像當年參加抗美援朝的那些解放軍戰士們,他們的愛國精神更是值得我們每一位老百姓銘記一輩子的。
而《金剛川》裡的那些為國捐軀的戰士們更是如此,上至掩護同胞們過橋的的高炮連,下至日夜修橋然後送物資的工兵連的戰士們,愛國精神在他們的身上充分地體現了出來,所以即使他們面對比自己裝備好很多的外國軍隊的時候,他們依然無所畏懼,因為他們都是有著愛國精神的中國軍人。
②:永不放棄的精神
俗話說:方向不對,努力白費。
所以,當我們的目標明確,然後再加上永不放棄的精神的時候,世界上也就沒有任何困難能夠難倒我們了。
就像《金剛川》裡的關班長(吳京 飾)和張飛(張譯 飾)一樣,雖然他們的裝備很差,彈藥也少,但他們明白這一戰的重要性,只許勝,不許敗,所以他們不能後退,而且他們的身後還有祖國,祖國需要他們來守護。
所以,他們必須戰鬥、必須向前、永不放棄,這就是我們的民族精神,值得弘揚的民族精神。
使命二:表明態度和決心
如果我們將視角升高以後再看《金剛川》的話,我們會發現《金剛川》似乎也代表了此時此刻廣大民眾的態度和決心。
什麼態度呢?
當然是永不後退的態度。
什麼決心呢?
當然是必勝的決心。
想當初,在抗美援朝的那個年代裡,咱們的解放軍戰士們在裝備如此落後,生存環境如此惡劣的情況下都能取得了戰鬥的勝利,那現在應該更是不在話下了。
美國現在不是在跟我們玩貿易戰、科技戰和金融戰麼,那我們就拿出《金剛川》裡面的戰士們的態度和決心:
面對強敵不退縮,
意志堅定向前衝。
為國為民創未來,
天佑中華鴻運來。
使命三:做自己的英雄
老實說,《金剛川》看得讓人淚眼婆娑,劇情角色實在是太悲壯了,幾個主演到了最後一個都沒有剩下。
回顧他們生前的戰鬥,我們會發現,不管是關班長還是張飛,他們都在做自己的英雄,也是在做人民的英雄。
關班長,一個資深的高射炮戰士,他的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將敵人的飛機從天上打下來,以此來掩護過橋送資源的戰士們,然而裝備差、彈藥少成了他的致命傷,也就是說,彈藥用光之前他還沒能打下敵人的飛機的話,那他將會大概率的犧牲了。
結果呢,關班長也確實是犧牲了,但在他犧牲之前也順利地打下了一架飛機,而且在發現高射炮的彈藥打完之後,關班長立刻用手槍發射了兩顆曳光彈,以此為張飛爭取了準備的時間。
事實證明,關班長是個真英雄,他不畏生死,只為殺敵,心系隊友和國家。
而張飛呢,其實一點都不比關班長遜色,關班長犧牲後就只剩下他一個隱藏炮臺了,他其實已經屬於孤軍作戰的狀態,沒有人幫他,他唯獨依靠的只有自己。
張飛和敵人用高射炮對戰過兩次,第一次是在自己的隱藏位置和敵人對轟,結果丟了一隻手臂和一條腿,已經處於奄奄一息的狀態。
然而張飛明白,他還沒有到要倒下的時候,於是乎,他跑到另外一座高射炮架上繼續和敵人對轟,最終和敵人同歸於盡了。
所以,他們是自己的英雄,民族的英雄,他們的勇氣和態度,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
寫在最後:
怎麼樣,《金剛川》已經超過了「精彩」的範疇了吧,這部電影很適合觀眾們細細觀看,相信每看一次,觀眾們都會有新的收穫和感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