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 8:13 分,一輛黑色北汽計程車停在北京王府井大街上。在一眾埋頭 iPhone 的人群中,似乎沒有人發現,從車門裡走出來的是蘋果 CEO 蒂姆·庫克(Tim Cook)。
這是庫克第八次造訪中國。
趕在 10 點 Apple Store 開門營業前,庫克要在這裡與中國開發者共度一個小時的時光——儘管可能有政府公關等更重要的工作,但對於蘋果而言,這個巨大的蘊含的潛力的市場可不僅僅只有龐大的消費人群——「中國的開發者已經在 App Store 裡面創造了 70 億的營收,當中有一半是在過去 12 個月創造出來的。」
儘管活動主題圍繞開發者,但滴滴出行總裁柳青的出現,特別是作為全程陪同以及主持人的身份,讓外界更多關注到蘋果與這家中國本土企業的合作,以及它與此次庫克訪華的關聯。
我是滴滴的第 3 億零一個乘客,今早我和柳青就是乘坐滴滴計程車過來的。
活動開始前,庫克開了個玩笑。
上周,滴滴出行宣布拿到蘋果 10 億美元投資的消息震驚了業界。作為一家手握 2329 億美元現金的超級巨頭,這筆錢可謂區區零頭,但這卻是蘋果一次極其不合邏輯的動作:蘋果沒有像 Google 和阿里巴巴獨立的投資部門,幾乎不會出現在熱門公司的投資名單裡,更遑論一家與自身業務毫無關聯的中國企業。
庫克在活動上沒有透露更多合作細節,在此前接受路透社採訪時,他只是表示投資基於戰略考慮,包括學習更多關於中國市場的細分領域。
一種合理的邏輯是,蘋果似乎有意把滴滴推向前臺樹立標杆,向開發者和中國政府示好。畢竟,蘋果的應用服務是與中國開發者緊密結合在一起的,而滴滴是中國下載量最大的打車 app。更直白的潛臺詞是——儘管我是外企,但我和中國的利益息息相關。
作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市場,也是核心增長引擎之一,中國的確是蘋果綁定的利益共同體。
過去幾年,來自中國市場的強勁增長衝抵了 iPhone 增長放緩對於蘋果的影響,但受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智慧型手機市場低迷,以及本土智慧型手機廠商崛起等影響,蘋果在中國市場的表現開始出現下滑。
第二財季財報顯示,蘋果大中華區營收為 124.86 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 168.23 億美元下滑 26%。儘管庫克指出,營收下滑主要來自香港市場,中國大陸整體只是下跌了 7%,但中國市場仍然容不得蘋果有半點閃失。
這樣特殊的背景,也讓庫克此次來訪顯得猶為耐人尋味。
自 5 年前出任蘋果 CEO 以來,庫克已經先後八次來到這個他眼中 「充滿著無盡活力」 的國度。而回顧此前七次中國行,庫克的行動基本離不開 「政府公關」、「推動合作」 和 「品牌傳播」 三個層面。
比如 2012 年 3 月首次來華,庫克就與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會面,強調誠信經營站穩腳跟。而 2013 年,蘋果在大中華區營收首次下滑之際,庫克就再度訪華,與中國三大運營商進行商談,從運營商渠道尋求增長點。
對於庫克而言,當下之急無疑是解決一個月無法訪問的 iTunes 商店和 iBook 電子書商店,據稱服務關停主要來自於監管部門的壓力,而這距離兩大內容平臺的落地剛剛過去半年。
在硬體銷售之外,10 億部活躍的蘋果硬體設備將成為服務的入口,包括電影、圖書、娛樂、app 將幫助蘋果進一步拓寬收入來源。
在一個 iPhone 和 App Store 構建的移動網際網路下,數字消費絕不僅僅是傳統的數位音樂、電子書,尤其 O2O 發展異常成熟的中國,App 維繫的是你從吃飯、出行、娛樂、生活的全部。
我們已經有了一個很好的開頭,中國政府的 「網際網路+」 政策,讓行業成長有非常好的鋪墊和基礎。在整個中國的經濟裡面,這樣一個政策可以推動行業顯著的發展。
從庫克活動致辭的這句話上,你可以看到蘋果是如何這樣把政府政策與數字消費聯繫到一起的。
(圖片來自:TechCrunch)
沒有哪家美國科技公司能向蘋果一樣在中國如此成功,上一個財年裡,中國消費者在蘋果產品上花掉了 590 億美元,而這背後的數字消費的價值,可能無法估量。
無論是鼓勵開發者,還是示好中國市場,對於蘋果來說,中國市場始終是一個微妙的存在。正如華爾街日報所說:
他來,是因為此處有無窮的機會,也因為這裡有不少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