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茶問道,武夷茶山春光正好

2021-01-10 茶知武夷

茶山春來早,滿山茶花香。

又到一年春天,我大武夷山又開始了人滿為患的春遊記,不僅武夷山風景區裡人山人海,一大波遊客已將春遊的腳步,踏上了相對隱秘的茶山茶場。十三夷和老武的私人地盤,也漸漸多了各種「不速之客」前來尋訪,越來越多的愛茶之人不僅享受喝茶過程也愛上了茶山漫遊的樂趣。於是他們走進茶山茶園,親自感受人與茶山、天地交融的曠達清明,享受茶山鮮嫩的空氣浸潤自己的心靈。

這不,剛過去的清明假期遊客的興致還未散去,五一的人潮已經開始計劃著如何登陸武夷山了。武夷山的茶旅遊也越來越火熱,許多遊客已經不滿足於購買現成的武夷巖茶開始想盡辦法前往茶園參觀。甚至前往茶廠親手炒茶制茶,更多茶友實現了與茶山零距離親密接觸,踏春品茗兩相宜。

優美的自然風光,清新的空氣,撲面而來的茶香,這一切都讓茶莊園成為了時下人們回歸自然,返璞歸真的休閒遊好去處,的確在這草木茵茵的季節,出門看山看水、尋茶吃茶,體驗「人在草木間」的美好是十三夷能夠想到的春日裡最好的玩耍方式。

鍾靈毓秀武夷山,潺潺流水十八彎。

重巒疊嶂之中處處藏風景,一草一木都帶著平靜恬淡的氣息。來到此處便有心安此地的心意,難怪歷史上無數代高人雅士為之盡折腰,許多遊覽過武夷山的文人墨客都為之留下了美麗的詩詞紀念,甚至有的乾脆選擇隱居此處從此與茶山相伴。煮水泡茶,讀書安生,功名利祿在之山水草木面前都可不值一提。

武夷山饋贈給世人的不僅是這超凡脫俗的風景,更有延綿不絕的茶香和茶人風骨,巖茶與山石共生,巖為茶的載體,茶為巖的裝飾,兩者之間互相扶持缺一不可,從而形成了今日的 「巖巖有茶,非巖不茶」巖茶因而得名。

自古好茶出好山,在武夷山看到巖石下的茶樹便懂得了武夷山人為何對茶飽有如此深情的敬畏。中國茶看福建,福建茶看武夷。整個武夷山風景區和茶區渾然天成,在茶樹中自由穿梭感受天地草木的自由與自然是春天的另一種遊歷之樂。

說到武夷山的茶山茶場「三坑兩澗」為最有名。根據生長條件不同,武夷山的巖茶有正巖、半巖、洲茶之分,正巖品質最著名產於海拔高的慧苑坑、牛欄坑、大坑口和流香澗、悟源澗等地,稱之為「三坑兩澗」品質香高味醇。

來武夷山逛茶山「三坑兩澗」是最佳的選擇,只不過這些區域目前並沒有大面積開放旅遊,更多的還是作為專業的巖茶種植地,並不是每位遊客想逛就能逛的。所以如果想要親自來「三坑兩澗」走一走,你值得擁有十三夷和老武這樣的朋友作為專業作陪人士,十三夷還是有自信靠刷臉帶你遊遍武夷山的坑坑澗澗的~

說了這麼多,不知道你想要來武夷山逛逛的心是否已燃起?五一將至,如果你還沒有想好怎麼揮霍這三天小長假,不如就來武夷山走一走,感受「人在草木間」的幸福吧!

相關焦點

  • 《三十而已》雲霧茶山沒看夠?武夷茶山帶你領略不一樣的巖韻!
    在第十四集中女主顧佳和丈夫許幻山來到了一座茶山,觀看雲海。大家有沒有被那一幕雲霧繚繞,宛如仙境般的的雲海震撼到。反正我是被茶山的美景震撼到了,那幾幀畫面簡直太美了。茶山這樣的美景沒看夠?那就去看看我國著名的茶山之一:武夷茶山。武夷茶山(大紅袍、世界遺產、 5A風景區 、風景名勝區、 自然保護區 )。
  • 《少林寺》「禿鷹」計春華緣聚武夷山 尋茶到黃村
    原標題:《少林寺》「禿鷹」計春華緣聚武夷山 尋茶到黃村 計春華尋茶到黃村 遙望萬畝茶山 ,到福建武夷山遊覽,併到古茶村黃村尋茶,領略萬畝茶山的壯美,尋覓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地的那一方淨土。
  • 「媒體看武夷」茶企扶貧的「武夷路徑」
    武夷山茶企深入茶農家中查看今年茶葉收成,並現場收購茶青。武夷巖茶產業是福建省的特色優勢產業。武夷山市現有茶山面積14.8萬畝,註冊茶企業4560家,規模以上茶企31家,通過SC認證企業834家,市級以上茶葉龍頭企業33家,茶葉合作社236家。
  • 中國名山茶品牌龍敘堂《尋茶之旅》十大名茶產地武夷巖茶篇
    武夷大地、天地靈氣,武夷山作為世界雙遺地,擁有獨樹一幟的碧水丹山、數不勝數的文化遺產,還有大名鼎鼎的茶中狀元「武夷大紅袍」。今日,中國名山茶品牌龍敘堂茶業《尋茶之旅》帶您了解十大名茶產地武夷巖茶篇的俠骨柔情。
  • 一文讀懂武夷巖茶山的劃分:正巖、半巖和洲茶
    而後世如範文正、蘇子瞻則更是對武夷山的茶,讚不絕口。比如「溪邊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從古栽。不如仙山一啜好,冷然便欲乘風飛。看到這樣的詩句,任誰也想品茗一下武夷山的巖茶,感受一下做仙人的感覺。雖然武夷山的茶葉受到古今中外的推崇,但是茶葉所處的茶山不同,茶葉的品質就存在著顯著的差異。當然茶葉的加工技藝的不同,同樣也會對最終的品質帶來顯著的影響。
  • 導演田七武夷山尋茶 歌曲《巖骨花香武夷茶》出爐
    導演田七武夷山尋茶 歌曲《巖骨花香武夷茶》 出爐導演田七武夷山尋茶 歌曲《巖骨花香武夷茶》 出爐  搜狐娛樂訊 茶如人生,苦澀中帶有幾許甘甜,最後又復平淡,茶味如此,人生亦如此中國文化藝術走向世界的和平使者、武夷影業總製片人總導演田七先生在武夷山星村鎮黃村萬畝茶山尋茶後,走訪多家著名茶企,拜訪茶人,品茶之間即興創作歌曲《巖骨花香武夷茶》,體會偷得浮生半日閒的茶中禪意,感悟茶味人生。
  • 「媒體看武夷」以茶為「媒」 武夷山茶旅融合玩出「不一樣」
    「喊山祭茶」 民俗文化活動 武夷街道茶青聯供圖為此,武夷山市還獲得「2018中國茶旅融合競爭力全國十強縣(市)」「2019中國茶旅融合十強示範縣」榮譽稱號。探訪茶山、聆聽茶史、品鑑香茗、體驗茶藝、觀看鬥茶……以茶為「媒」,武夷山不斷開啟旅遊新模式:
  • 藝術鑑賞|武夷問茶
    他吃了晚餐,來到巖茶村一黃姓茶師傅家,喝了極好的巖茶。沒想到,晚間子時都過了,卻怎麼也睡不著,飢腸難耐,是巖茶的作用。武夷歸,機緣巧合,結識了五樂亭茶人,毫不誇張,他喝到了奪人魂魄的極品巖茶「牛欄坑肉桂」。這茶,無與倫比,令人驚詫,巖韻妙不可言。2009年,朋友欲置業茶山,劉牧先生陪著去看,再訪武夷山。還是九曲溪,感覺卻不一樣了。
  • 碧水丹青雙世遺,九曲碼頭品好茶!「武夷巖茶第一鎮」星村鎮,邀您赴約
    碧水丹青雙世遺,九曲碼頭品好茶!「武夷巖茶第一鎮」星村鎮,邀您赴約  茶,與旅遊,在碧水丹青的武夷山可謂是渾然天成。  一條九曲溪貫穿三十六峰,九十九巖,蜿蜒十五華裡,而溪邊則是奇茗冠天下。
  • 武夷巖茶,一巖一茶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皇帝朱元璋詔令產茶地,禁止蒸青團茶,改制芽茶入貢,逐漸向炒青綠茶轉變;明末清初由於加工炒制方法不斷創新,在制茶過程中不斷摸索,就出現了烏龍茶。清代是武夷巖茶全面發展時期,武夷茶區不僅有生產武夷巖茶、紅茶、綠茶,而且還有許多的名從。新中國成立初期,實行土地改革,分茶山到農民,以戶進行個體生產。
  • 【茶山旅遊】一生要去的10個茶旅勝地
    ——武夷山上有仙靈,我在山中慢慢尋武夷山巖骨花香慢遊道,從水簾洞沿天車架、流香澗至大紅袍。沿途不僅可以觀賞歷史悠久的古崖居遺構,利用巖凹、石隙、石縫沿邊砌築石岸構成的「盆栽式」茶園,更可目睹武夷巖茶之王—「大紅袍」的風姿,親身體驗武夷巖茶獨特的生長地理環境,品味綠樹成蔭的生態景觀,並感受仙山野趣的快樂。
  • 縱然茶裡草木春光無限,不如來趟西雙版納茶山行
    提及茶也許你腦海裡呈現的是江南煙雨、茶色青青,其實在茶馬古道上聞名於世的國飲是普洱茶,而西雙版納作為茶馬古道源頭和普洱茶發祥地。植茶、制茶、喝茶、貿茶的歷史悠長,各茶山間無不瀰漫著古茶的幽香。西雙版納普洱茶產區集中在江內(即瀾滄江北)古六大茶山攸樂、革登、倚邦、莽枝、蠻磚、曼撒以及江外(即瀾滄江南)新六大茶山布朗山、南糯山、南嶠、勐宋、景邁、巴達。自古以來「十二茶山」馬道駝鈴迴旋繚繞商旅塞途,構成了一幅邊塞風情與茶馬古道交相輝映的歷史畫卷,綠意浩蕩的千年古茶樹譜寫著詩和遠方的壯美。
  • 莫負春光:秘境靈葉之一冰島茶
    冰島隸屬於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勐庫鎮,因正好位於北回歸線上,常被茶人譽為來自「太陽轉身的地方」,種茶歷史至少有500多年。隨著春茶季即將進入尾聲,眾茶友都在期待品一口位於冰島之頂的葉子。這片位於冰島老寨山頂最高的茶園,海拔1746米,因為路陡難至,差點被棄養。
  • 雨香齋的武夷巖茶| 先說一些基本點
    這樣的武夷巖茶,對於雨香齋來說,自然是要被慎重對待的。雨香做茶,有自己的標準。產地、樹種、工藝自是不必多說。今天,我主要想跟大家說說雨香齋對武夷巖茶的追求。既是武夷巖茶,首先得在武夷山,其次得在巖上。所謂武夷山,我們須得以茶產區為界,而非行政市的劃分。至少是在武夷山風景區內。其次須得在巖上。才能稱之為真正的武夷巖茶。
  • 小景谷記:苦竹山尋茶
    藍色的山嵐中,嫩嫩的綠葉發著光,是普洱最美的春色。 2020年3月初,發現君景谷縣景谷鎮的大石寺圓夢之旅,也成就了這樣一次以茶為名的「尋茶」:楊七妹,一位從茶農成長起來的茶老闆;楊曉梅,普洱市「林子尋香」茶品牌創始人,高級評茶員
  • 區婦聯:出發吧,趁春光正好!
    共赴春光//《行香子·樹繞村莊》宋代:秦觀 樹繞村莊,水滿陂塘。小園幾許,收盡春光。有桃花紅,李花白,菜花黃。遠遠圍牆,隱隱茅堂。颺青旗,流水橋旁。偶然乘興,步過東岡。正鶯兒啼,燕兒舞,蝶兒忙。快和我們一起共赴旖旎春光吧~/竹博館///三月暖陽和竹博園更配哦~翠竹環抱的湖面上碧水蕩漾、波光粼粼,透過迷霧的間隙
  • 武夷山,武夷巖茶的傳說!
    綠茶的歷史最悠久,早在宋元時就以龍鳳團茶出名。那時的團茶,用的是蒸青工藝。明代洪武年後,因為罷造貢茶,制茶師一時四散,蒸青茶也再無人製作。為了恢復茶葉生產,崇安縣令引進安徽松蘿茶法,改蒸青製法為炒青製法。然而,當時江南各地炒青綠茶發展水平極高,名優茶極多。武夷綠茶顯不出優勢,舉步維艱。武夷茶人在無意間發明了烏龍茶(巖茶)製法。
  • 武夷問茶
    或許是因為生活在靈山秀石之間的武夷山人,對巖與石的感情格外深厚,於是,他們把這種茶稱為「武夷巖茶」。  劉國英(茶葉專家)「(武夷巖茶)四大名叢,有大紅袍,有鐵羅漢、白雞冠、水金龜,四大名叢是最出名的,除了這些名叢之外,我們還有幾個當家的品種,比如水仙、肉桂,這都是武夷山的當家品種。」
  • 臺北尋茶
    臺北茶香哪裡尋?用臺灣知名茶人曾至賢的說法,首推永康商圈,其次是迪化街商圈,貓空則是臺灣觀光茶業的一個縮影。觀光茶園沿途約有四五十家茶舍、餐飲店鋪及一些攤檔,不少店家推出茶元素菜式、甜品、伴手禮等,有38年歷史的大茶壺茶餐廳就是其一。  「大茶壺」第三代掌門人張安義13年前接手後,將原來的土菜館轉型為創意茶餐廳,以茶入菜,開發了鐵觀音錦菇雞湯、武夷巖茶燻雞腿、四季春茶燜豆腐等菜品,聲名遠播,不少大陸遊客也慕名而來。  記者品嘗了店裡的茶葉炒飯。
  • 〖尋茶續記〗樓耀福:與「口罩獵人」一起走茶山
    第二次是2019年6月,我在上海歷史博物館講《一個作家眼中的中國茶》,他專程從蘇州趕來聽講。在上海歷史博物館講中國茶      那次講座結束,有不少聽眾要買我的《尋茶記》。博物館也許事先沒料到會有這一幕,沒準備書。小華從挎包裡掏出十來本來讓我籤了名分發給聽眾。有聽眾要付他書款,小夥子笑著搖搖手:「大家都喜歡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