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文物遇上AR | 沉睡千年的兵馬俑「復活」啦!

2020-12-13 認真生活的豬

春風十裡,美景正當時

世界各地的春色此時正勾人魂魄

在春光無限好的小日子裡

不少小夥伴都投奔到大自然的懷抱中

看膩了花海

不妨一起探訪世界奇蹟的風姿吧!

當春日裡的陽光灑落

沉睡千年的兵馬俑多了份明媚和溫暖

今天給小夥伴們解鎖不一樣的世界第八奇蹟

黑科技下的兵馬俑會呈現怎樣的驚喜呢?

「草茫茫,土蒼蒼。蒼蒼茫茫在何處,驪山腳下秦皇墓。」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馬俑被譽為「世界第八奇蹟」,是中國古代輝煌文明的一張金字名片,也是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寶之一。歷史悠悠,出土後的兵馬俑由於環境和技術問題,生動的色塊已經消失殆盡。

隨著技術的更新迭代,現在已經能夠通過AR技術實現兵馬俑身上的色彩復原。埋藏地下千年的歷史色彩,隨著秦始皇兵馬俑數字博物館的上線呈現出來,多彩的歷史景觀被「喚醒」。

告別「灰頭土臉」

再現彩色兵馬俑

如今人們看到的兵馬俑是灰色的,假如時光可以倒流,一尊尊神態各異的兵馬俑是絢爛的彩色。由於在出土的時候,這些兩千多年前的彩色兵馬俑只維持了短短的幾分鐘,甚至只有15秒。須臾之間,顏料紛紛在乾燥的空氣中消退、剝落、起翹……

漫長歲月裡,也曾以為兵馬俑的原貌,此生再不復見,直到AR技術的出現。百度通過和秦始皇陵博物館合作,利用AR技術,主要對兵馬俑二號坑、跪射俑、銅車馬三處進行色彩復原。

當兵馬俑遇上黑科技

大秦文化「活」了起來

只要對準館內跪射俑等識別物掃一掃,立體俑像就會呈現出來,原本沒有色彩的兵馬俑就會重現千年以前鮮豔的色彩。此外,兵馬俑的臉部輪廓和表情也會因此更加清晰,兩千年前能工巧匠製作完工時的兵馬俑模型被還原。

驚喜的是,還能通過AR技術當場解構銅車馬的驚喜構造,複述大秦的藝術文化,令人嘆為觀止!

可「觸摸」的兵馬俑

表情包也很豐富哦!

在AR技術的加持下,兵馬俑不再是「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了!進入兵馬俑數字博物館,喜歡文物的你便可「穿梭」在兵馬俑陣列中,200億像素的「超高清級別」呈現方式,讓你親眼看到「活起來」的兵馬俑,還可以近距離「觸摸」哦!

如果你仔細觀察每一尊俑像,不僅可以看到兵馬俑表面細緻的紋路,還能看到即使是同一列的兵馬俑,臉部表情也各不相同哦!在AR技術的施展下,就連鬍子也可以數清楚呢!

AR技術與歷史文物的結合

能讓沉睡的文化遺產煥發新的生命力

據說,未來還能體驗到

戰爭場景復原

秦始皇兵馬俑復活語音交互講解等等

未來會如何變化

且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相關焦點

  • 看兵馬俑醫生如何「復活」兩千年前的秦俑
    看兵馬俑醫生如何「復活」兩千年前的秦俑 陝西西安。
  • 千年兵馬俑復活,動畫《秦俠》10月16日開播
    懂球帝首頁>足球視頻> 千年兵馬俑復活,動畫《秦俠》10月16日開播 千年兵馬俑復活,動畫《秦俠》10月16日開播 喜歡紙片人有什麼不對 09-24 11:46 【千年兵馬俑復活,動畫《秦俠》10月16日開播】一同開啟俠義之旅!
  • 兵馬俑真的是用活人燒出來的?兵馬俑復活事件又是怎麼回事?
    兵馬俑坑被挖掘後,深埋在土裡的兵馬俑上面原本是有顏色的,再加上陶俑做工精良,人臉各個不同,整個兵馬俑就象真人一般,可是在出土後,由於在千年之後密閉的空間突然被打破,兵馬俑遇到空氣迅速被氧化,有的兵馬俑在幾分鐘內就褪了色,還有的在幾個小時後也失去了色彩,一些參與挖掘的農民看到這種情況後,都被嚇了一跳,那時候的人當然不知道兵馬俑是中空的,看到活靈活現和真人一般大小又人臉各異的人俑時,懷疑裡面是不是藏著一個人
  • 百度要用AR「復活」歷史文物:你將看到彩色兵馬俑
    百度今日宣布與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達成合作,將就「秦始皇兵馬俑復原工程」,通過人工智慧技術,實現了破損兵馬俑的「復原」,以及相關文物的信息智能化展示
  • 讓稀碎的漢簡沉睡千年後復活,這技術什麼水平?
    這是一枚漢代竹簡,在沉睡千年後伸的第一個懶腰。沒想到吧,都皺巴成這樣了,竟然還能恢復大半,而漢簡上的文字清晰可見。江西南昌海昏侯國遺址管理局官博@海昏侯 今天(18日)發布的這一幕,來自12月16日央視播出的首部古籍修復保護紀錄片《古書復活記》,第四集介紹了「簡牘復活」的故事。
  • 兵馬俑三次「復活」,到底是為什麼?
    1974年,陝西省驪山發生了一件大事,震驚世界,可以稱作二十世紀以來,考古界最重大的發現,那就是兵馬俑的發現和出土。驪山鎮的農民在打井時,發現了幾個陶片,再挖下去,真人一樣的陶俑露了出來,70年代,我國的考古風正在興起,村民看著人狀的陶製品,覺得自己可能挖到文物了。
  • 「復活的軍團」兵馬俑講座舉行
    10月16日晚,由秦俑博物館副館長張仲立教授主講「復活的軍團」兵馬俑講座在中二-1200舉行。校文物保護中心主任、校藝術館副館長李家駿、人居學院教授、玉石專家劉長聚等出席講座。張教授向大家介紹了兵馬俑的發掘歷史及國內外影響。然後由秦始皇陵開始,具體介紹秦始皇兵馬俑的一號、二號及三號坑的情況,帶領同學們領略了兵馬俑的迷人風貌。
  • 秦始皇兵馬俑的「復活」:被村民從井中挖出,搬到農田裡當稻草人
    而這些雕塑的「復活」卻是妙手偶得的。 眾所周知,文物是研究歷史的第一手資料,然而文物是不容易被發現的,它們大多深埋地下,重見天日的少之又少。有趣的是,47年前的一次大旱,幾個二十幾歲的村民卻在挖井的過程中,挖出了世界奇蹟。
  • 文物修復其實是「多方會診」!文物「醫生」揭秘兵馬俑修復的故事
    去陝西旅遊,「看兵馬俑」幾乎是必選項。第一次站在兵馬俑一號坑前,人們總會被眼前的一幕震撼:一排排列隊整齊的陶俑,仿佛又把人們帶回了秦帝國:厚土之下,金戈鐵馬,浩蕩軍團,紛至沓來。肅穆恢弘中,這些陶俑竟然「千人千面」,神情各異,姿態萬千。
  • 陶賽讓文物「活」起來| 相遇,穿越千年
    透過這些作品,能夠看到青少年朋友們對於文物本身的認識和理解,對於文物活化的創意與嘗試。打破常規,表達自我,陶藝成為「讓文物活起來」的載體,將為公眾展現一個全新視角的文物世界。   從大賽中脫穎而出的優秀作品將於11月底在杭州西湖博物館總館南宋官窯館區展出,但組委會迫不及待的想將這些精彩的創作呈現給大家。
  • 兵馬俑的故事:30多年前秦軍兵團「復活」
    專題:兵馬俑一號坑第三次發掘     >>>點擊進入國內頻道   1974年發現碎片 1978年首次挖掘 歷史的面紗正被一點點揭開——兵團「復活」 秦軍歸來     1974年3月,陝西臨潼西楊村農民在秦始皇陵東側1.5公裡處打井時偶然發現了殘破陶俑碎片。
  • 1997年,考古專家在兵馬俑中發現死屍,兵馬俑復活事件是真的嗎?
    於是,兵馬俑就製成了戰車、戰馬、士兵的形狀,「保護」秦始皇。兵馬俑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先後有200多位外國元首和政府首腦參觀訪問,成為了我國古代輝煌文明的一張金字名片,被譽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寶之一。自兵馬俑1974年被發現一來,世人非常好奇它是怎麼製作的。最初有人說兵馬俑是把活人放在陶瓷裡面後,再澆築而成。
  • 他們是「復活的軍團」,沉睡了兩千多年,如今成西安名片
    兵馬俑的出土,震撼了世人。有人說,兵馬俑是「世界第八大奇蹟」,如今成了西安一張名片。它們是「復活的軍團」,沉睡了兩千多年的護衛隊,守護著秦始皇的長眠。兵馬俑是怎麼被發現的?1974年03月,臨潼縣驪山鎮西楊村農民,在陵東1.5千米的地方打井時,發現幾個破碎的用泥土燒制的與真人一樣大小的陶俑,經陝西省考古隊勘探和試掘,兵馬俑重見天日。
  • 文物攝影師趙震:他給862尊兵馬俑拍了「證件照」 - 每日更新...
    身為文物攝影師的趙震受邀成為《國家寶藏》節目的國寶守護人,守護跪射武士俑國。節目中,趙震分享了自己和秦始皇兵馬俑的今生故事。他說,拍陶俑就像在拍人像,看著陶俑的眼睛仿佛「能感受到他的呼吸」。  趙震的工作是給秦始皇兵馬俑拍攝「證件照」,他說「這是全世界最棒的工作」。目前,他已經完成了兵馬俑一號坑862尊陶俑的拍攝。
  • 秦始皇兵馬俑是由活人燒制?專家:你看看裂開的兵馬俑,就知道了
    和秦始皇一樣聞名的,還有在他手裡建造出來的許多文物古蹟。我們今天就要講講被列為「世界八大奇蹟」之一的秦始皇陵兵馬俑。1974年,秦始皇陵兵馬俑於陝西西安的臨潼區秦始皇陵以東1.5公裡處被發現。秦始皇陵兵馬俑的發現再次打破了人們對於秦始皇以及秦朝的想像。
  • 1974年的兵馬俑復活事件到底是不是真的?兵馬俑是用活人燒制的?
    兵馬俑中除了具有人形陶俑,還有很多馬車、兵器的陶俑,兵馬俑可以說是中國的無價之寶,但是兵馬俑自發掘之後,靈異事件卻不斷的發生,影響最大的就是1974年兵馬俑復活事件、兵馬俑活人燒制事件等等
  • 沉睡千年的兵馬俑,為何只有它變綠臉?專家也會對你說:不清楚
    中國作為一個千年歷史的大國,擁有許多震撼世界的文物。秦兵馬俑作為世界八大奇蹟之一,令中外震驚,而其中隱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就更是神奇了。其實,兵馬俑的發現完全是個偶然。1974年,陝西臨潼四位農民在井下作業時,突然發現了,如同真人大小的殘碎陶俑,隨後舉世震驚的文物兵馬俑被發掘出來,到現在已發掘出三個坑。秦俑的種類多樣,千人千面,栩栩如生。數量更是龐大,由於兵馬俑太逼真,曾有人指出,這些人俑有可能是活人俑,畢竟古代有為帝王殉葬的傳統。
  • 歷史上的三次兵馬俑「復活」事件,前兩次十分詭異,第三次最奇葩
    兵馬俑,號稱世界第八大奇蹟,是反映我國古代輝煌文明的一張重要名片。圍繞著兵馬俑,各種猜想也隨之而來。有人質疑中國古代盛行人殉制度,其實到了秦代,並沒有被完全廢止,兵馬俑中的人物、戰馬被刻畫得那麼傳神,實際上當年就是用活人燒造的。
  • 秦陵博物院攜手百度 用人工智慧技術「喚醒」秦兵馬俑軍團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溫琳 記者 趙爭耀)5月18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和百度在秦兵馬俑二號坑舉行戰略合作籤約儀式,啟動並發布「200億像素360度全景兵馬俑坑展示」「百度AI秦始皇兵馬俑復原工程」等。遊客通過手機百度AR功能掃描相關觸發物就可以「喚醒」秦始皇帝陵下沉睡的秦兵馬俑軍團。
  • 復活的軍團 秦始皇兵馬俑問世記(圖)
    仲一和考古隊員在現場  當這些在地下沉睡了2200餘年後的兵馬俑重新面世時,幾乎全部是「粉身碎骨」的狀態。又經長期壓埋,受地下水和各種鹽類的腐蝕,陶質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考古隊員每挖掘、修復一個兵馬俑,平均要花上一個月至幾個月的時間。而且,這些埋於地下兩千多年的珍貴文物,突然暴露在空氣中,極易發生變化。  以1975年修復的3件兵馬俑為例,幾位資深的工作人員回憶起當年「化碎片為整體」的過程說:「當時,新發現了兩件武士俑和一匹陶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