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山縣綠康農場的農業技術推廣培訓室裡,一場特別的圍爐夜話正在五位農場主之間展開。他們是平山縣小有名氣的現代化農業代表,也是碧桂園集團幫扶的五位致富帶頭人,他們在為未來幾天後要舉辦的一場扶貧產品農超對接活動做準備。這是一場由石家莊市商務局和碧桂園河北區域共同舉辦的特色農產品路演活動,五位致富帶頭人將與各大商超進行對接,解決銷路為扶貧工作助力。政府搭臺、產品唱戲、產銷對接、助農增收,碧桂園通過幫扶致富帶頭人的的產業化扶貧方式,繼續為可持續、可造血的扶貧工作助力。
消費扶貧:打通特色農產品產銷通道
「我們沁峪農業的e酥即食果蔬幹營養豐富,口感酥脆,老少皆宜……」平山縣沁峪農業的負責人郄永紅正在為推介自家的果蔬幹練習路演的演講詞,不太擅長演講的她,不停地詢問另外四位農場主:「這樣行嗎?」華耀農業負責人趙海柱、綠康農業負責人曲志達、善福農場負責人單東升、道然農業負責人王曉偉等四位農場主不時地給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
即食蔬菜乾是2018年郄永紅為提高農產品附加值開發的農產品,即食香菇、青蘿蔔、黃桃等新產品延伸了農業產業生產的加工鏈條,種植、收購、加工、銷售的一體化運營,走出了「企業+貧困村+農戶」的經營模式,做大做強了傳統農業產業。
不過,對於郄永紅來說,她目前最大的難點仍在銷售層面。各大電商平臺的線上銷售推廣是她的主要方式,如今她也在嘗試打造自己的直播網紅,探索新的路徑。
沁峪農業的負責人郄永紅在練習路演內容
「今年最難的時候是剛過年那會兒,因為疫情原因,各村封路,物流中斷,庫裡的9000斤辣椒還有數千盒蔬菜乾產品沒有出路,天天坐在家裡真愁人啊。」郄永紅想起年初的難關,現在還不由自主地皺上了眉。
「確實,銷路是大問題,我們的香菇醬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華耀農場的總經理趙海柱說道。趙海柱是平山食用菌種植的專家,精通黑木耳、香菇、平菇等多種食用菌的種植技術,他通過「市場+基地+農戶」的產業化模式,帶動了周邊農戶脫貧致富。他研發的香菇醬就是通過示範基地種植、訂單回收農戶的香菇後,加工做成的。
趙海柱介紹華耀農場的美味香菇醬
今年剛過完年,碧桂園平山扶貧工作組負責人李鵬飛就奔走在平山各個農場之間,他要尋找合適的農產品運往武漢,為武漢市民和一線的醫務工作者送去生活物資。為響應集團支援武漢的號召,同時推行「保供給,防滯銷」扶貧舉措,李鵬飛進行了多次摸查、溝通和聯絡。正月二十八這天,一輛滿載10000斤扶貧蔬菜的大貨車從河北平山縣出發,晝夜不停趕赴一千公裡外的湖北武漢。這其中就包含郄永紅的9000斤辣椒、4000盒即食烘乾蔬菜和趙海柱的價值6萬元的香菇醬。
運往武漢的扶貧蔬菜出發
在復工的緊要關頭,碧桂園的採購行動,為武漢一線醫護人員和市民提供生活保障的同時,也緩解了受疫情影響帶來的貧困地區農副產品銷售難題。「碧桂園真是及時雨,我們的辣椒和烘乾蔬菜被迫積壓庫中,近五百家貧困戶也面臨收入驟減的困境,這下全解決了。」郄永紅激動地說道。
現在,李鵬飛還將綠康農業曲志達做的紅薯粉推薦到了碧桂園集團食堂,為他解決了銷路。綠康農業是典型的家庭農場,蜜薯是他種植的特色產品。他將200畝土地分包給農戶和貧困戶,加工成地瓜幹、烤地瓜、紅薯粉等產品,帶動了貧困戶脫貧。
消費扶貧,就像個橋梁,一邊連著農村的貧困戶,一邊牽動著旺盛的消費需求,暢通貧困戶農產品銷售渠道,讓綠色農產品價格更優,讓農民更有盼頭。
這次的特色農產品路演活動,就是致力於搭建農場主與銷售端的橋梁,推進扶貧產品與市場對接,提升扶貧產品品牌競爭力和美譽度,通過消費解決農場主最後一棒的銷路問題。
資金技術:推動扶貧產業茁壯發展
雖然五位農場主採用的農業運營模式不同,但是農業不好幹,是五位農場主的共同感受。除了銷路問題外,生長周期長,技術攻關難,還有最關鍵的資金緊張問題,都是擺在農場主們面前的「攔路虎」。
「我的農場明年想增加辣椒種植,給農戶免費發放辣椒苗,回收辣椒後進工廠進行深加工,帶動更多的農戶增收。」善福農場的負責人單東升在路演演講練習中說道。他的善福農場是一個集技術交流示範、農業採摘觀光、特色瓜果種植、經濟養殖於一體的現代化家庭農場。通過土地流轉以及發放雞、鴨、鵝等幼苗給貧困戶,他帶動了周邊農戶脫貧增收。資金緊缺一直是他在發展農場過程中伴隨的問題。擴大生產、為貧困戶免費發放禽苗,都需要真金白銀的投入。在資金遇到困難時,李鵬飛為他解決了5萬元的扶持資金,用於帶動農戶脫貧。
善福農場負責人單東升
「我明年想發展家庭盆栽種植,讓無公害的西紅柿走進消費者的家中。」專注於種植品質西紅柿的道然農業負責人王曉偉說道。王曉偉種植的高山西紅柿因為口感好、有機無公害,經過幾年的發展,已經逐漸打開市場。在帶動貧困戶脫貧的過程中,小小的高山西紅柿可是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全鎮482戶896位建檔立卡貧困戶在這裡進行了資金入股,王曉偉每年給予貧困戶6%-10%的分紅,一年分紅資金達到12萬元。除此之外,他的大棚裡還有貧困戶在這裡打工,一個月1500元的收入,讓貧困戶實現了脫貧。
道然農業王曉偉在西紅柿大棚裡忙碌
經過李鵬飛的考察和調研,碧桂園集團將帶動貧困戶多,運營成熟的高山西紅柿項目評定為幫扶項目,為王曉偉提供了50萬元的資金支持。王曉偉在海拔1100米的平山縣黑山關村新建了西紅柿大棚基地,他的西紅柿家庭盆栽都在這裡生長。
「這次路演,我要把我的西紅柿和無土盆栽都隆重介紹一下,爭取能有一個好的銷路,帶動更多鄉親們致富。」王曉偉動情地說道。
致富帶頭人:培養一支「不走的扶貧隊伍」
培養一批返鄉紮根創業帶頭人,是碧桂園扶貧工作中的一根引線,通過致富帶頭人帶動貧困戶增收,打造可造血的扶貧工作機制,培養一支「不走的扶貧隊伍」。
碧桂園集團在扶貧工作中,選擇「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返鄉紮根創業帶頭人,由集團提供「設基金、建工廠、造品牌、送技術、拓市場、設平臺」等全方位的服務,提高創富帶貧能力,連結更多貧困戶脫貧奔康。
平山縣扶貧工作組已在平山縣幫扶了11名返鄉紮根創業青年。參加路演的五位農場主,都是返鄉紮根創業青年的傑出代表。2019年,李鵬飛組織平山縣致富帶頭人參加「青創十萬+」·碧桂園返鄉紮根創業青年清華研修班,結合宏觀政治、扶貧金融、思維決策、鄉村振興、項目打磨等五大方面系列精品課程,讓學員全方位了解產業扶貧的關鍵之要,為精準扶貧鄉村振興貢獻更強大力量。
碧桂園河北區域立足平山縣資源稟賦,依託集團優勢產業力量,為平山縣發展特色產業提供資金、技術、市場、渠道等資源,把平山縣特有的生態資源、文化資源、農產品資源等稀缺寶貴資源轉化為商品、推向市場,從而把資源優勢有效轉化為發展優勢,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碧桂園集團在探索可造血、可複製、可持續的長效機制上下功夫,堅持創新可造血的扶貧方式、探索可複製的扶貧模式、構建可持續的扶貧機制,為社會力量特別是民營企業直接參與扶貧提供具體樣本。
微信號|BGY-hebei
新浪微博|碧桂園在河北
本文為推廣信息,不代表本號觀點,如有違規、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