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自古以來都有這樣的人,可能他一生做的都是壞事,但是臨終之時呢,一念之間,幡然悔悟,所有的罪惡沒有了,也可以得一個善終。曾子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可能大家都聽過叫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人在將死的那一刻講出來的話都是善良的,無論這個人生前做了多麼大的惡。為什麼呢?
因為人在瀕臨死亡的那一刻沒有欲望了。什麼東西都不在乎了,權勢名利地位金錢美色成為了浮雲,因為再也擁有不了了。所有的一切都已經徹底地放下了。所以那個時候講出來的都是善良的話。陽明先生說人人都有良知,他的良知為什麼沒有了呢?因為人裡面本源的生命都是非常美好的,只不過隨著年齡的增長,活在這個物慾橫流的世界當中,沾染了世俗的罪惡和汙穢將人裡面的良知完全的覆蓋。所以人才看不到自己的良知。所以王陽明先生提出"致良知"。這就是修正的過程。通往良知的過程。人將死的那一刻所有的欲望都放下了。所有的一切都變得不重要了。此時欲望壓制下去。良知就開始顯現。所以他講的話都是善良的。不再去爭名奪利了。
慈谿的一生經歷了道光,鹹豐,光緒四個朝代。在位期間,她有兩次決定登基稱帝。兩次發動宮廷政變。三次垂簾聽政。可以在中國的女人當中,她享受了至高無上的權力。她將朝中的權臣宦官甚至於帝王都玩弄於股掌之中。但是作為中國社會的當時最高統治者,卻是一個徹底的失敗者,她在位期間生活極度奢華浪費,浪費資財,為了給自己一個隆重的生日典禮,她竟然用軍費當作禮金,用海軍軍費建造頤和園,還將大炮炮彈用泥沙填充。這些就是導致最終甲午海戰失敗的重要因素。在她掌權時期,清朝在世界上的顏面真的是蕩然無存。她還阻止變革維新,打壓朝中有才華的重臣賢良之才,面對與她共患難的洋務派代表人員也進行狠狠的打壓。使得能夠為國家做出貢獻的能人全部遭遇撇棄。這也加速了大清王朝的滅亡。
她一生驕奢淫逸。她的一生奢華到了極點,就連她上廁所的也不例外,她的馬桶叫"官房",是用上好精緻的檀香木製作而成的。現在的檀香木都是用來製作上好的家具來使用的。每次她上廁所都要有20多個人去侍奉她。其間程序也極為繁雜。讓人嘆為觀止,匪夷所思。
單是平時吃飯,她要吃一百多種菜。生活極其鋪張浪費,她為了個人享樂而棄掉國家 大局不顧,殺害戊戌六君子,囚禁光緒帝,在國力極其衰微的情況下貿然向英法美八國宣戰,被打的連北京都淪陷。割地賠款,禍國殃民,給中華大地帶來了沉重的災難,晚年的她脾氣暴躁經常為了一點小事把身邊的太監宮女活活打死。心腸極其歹毒,喪心病狂,她在位期間對清朝的貢獻幾乎為零,她是清朝的毒瘤。為世人所不齒
公元1908年,紫禁城籠罩在一股悲傷壓抑的氛圍當中。慈禧太后病勢沉重,進入了彌留狀態,御醫們手忙腳亂,為慈禧太后配製藥方來挽救她的性命,沒想到太后命數已盡,天命難違,無力回天了,沒過多久她便頭腦發昏精神渙散,隨後又迴光返照。此時73歲的慈谿太后躺在床上,氣息奄奄,沒過多久她便命歸黃泉,她一生打敗過無數敵人和對手。可惜最終人算不如天算,在死亡面前掙扎都是徒勞的,彌留之際的慈谿太后將隆裕皇后和載灃叫到窗前。留下了自己最後的遺言,大概意思就是說她死了之後,後宮女子再不得幹涉朝政。而且要嚴加限制,更要要嚴防明末的太監專權。在一片哀嚎聲中,慈禧結束了73歲的生命。
結語:
有人說慈谿精明強幹,為大清續命30年,也有人說慈谿是一位禍國殃民的毒婦。加速了清王朝的滅亡。但是她在臨終之前所說的話也是發自肺腑之言,在臨死之前她對自己生前的所做所行深深懊悔並且幡然悔悟。雖然她一生劣跡斑斑,但是能在死之前能夠說出樣的話也是讓人始料未及的,她的遺言是對她生前所作所行的否定。她終於知道自己錯了。她的行為正應驗了那句話,"人之將死,其言也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