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慈禧完美詮釋了這句話

2021-01-13 古話文史

引言

自古以來都有這樣的人,可能他一生做的都是壞事,但是臨終之時呢,一念之間,幡然悔悟,所有的罪惡沒有了,也可以得一個善終。曾子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可能大家都聽過叫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人在將死的那一刻講出來的話都是善良的,無論這個人生前做了多麼大的惡。為什麼呢?

因為人在瀕臨死亡的那一刻沒有欲望了。什麼東西都不在乎了,權勢名利地位金錢美色成為了浮雲,因為再也擁有不了了。所有的一切都已經徹底地放下了。所以那個時候講出來的都是善良的話。陽明先生說人人都有良知,他的良知為什麼沒有了呢?因為人裡面本源的生命都是非常美好的,只不過隨著年齡的增長,活在這個物慾橫流的世界當中,沾染了世俗的罪惡和汙穢將人裡面的良知完全的覆蓋。所以人才看不到自己的良知。所以王陽明先生提出"致良知"。這就是修正的過程。通往良知的過程。人將死的那一刻所有的欲望都放下了。所有的一切都變得不重要了。此時欲望壓制下去。良知就開始顯現。所以他講的話都是善良的。不再去爭名奪利了。

慈谿的一生經歷了道光,鹹豐,光緒四個朝代。在位期間,她有兩次決定登基稱帝。兩次發動宮廷政變。三次垂簾聽政。可以在中國的女人當中,她享受了至高無上的權力。她將朝中的權臣宦官甚至於帝王都玩弄於股掌之中。但是作為中國社會的當時最高統治者,卻是一個徹底的失敗者,她在位期間生活極度奢華浪費,浪費資財,為了給自己一個隆重的生日典禮,她竟然用軍費當作禮金,用海軍軍費建造頤和園,還將大炮炮彈用泥沙填充。這些就是導致最終甲午海戰失敗的重要因素。在她掌權時期,清朝在世界上的顏面真的是蕩然無存。她還阻止變革維新,打壓朝中有才華的重臣賢良之才,面對與她共患難的洋務派代表人員也進行狠狠的打壓。使得能夠為國家做出貢獻的能人全部遭遇撇棄。這也加速了大清王朝的滅亡。

她一生驕奢淫逸。她的一生奢華到了極點,就連她上廁所的也不例外,她的馬桶叫"官房",是用上好精緻的檀香木製作而成的。現在的檀香木都是用來製作上好的家具來使用的。每次她上廁所都要有20多個人去侍奉她。其間程序也極為繁雜。讓人嘆為觀止,匪夷所思。

單是平時吃飯,她要吃一百多種菜。生活極其鋪張浪費,她為了個人享樂而棄掉國家 大局不顧,殺害戊戌六君子,囚禁光緒帝,在國力極其衰微的情況下貿然向英法美八國宣戰,被打的連北京都淪陷。割地賠款,禍國殃民,給中華大地帶來了沉重的災難,晚年的她脾氣暴躁經常為了一點小事把身邊的太監宮女活活打死。心腸極其歹毒,喪心病狂,她在位期間對清朝的貢獻幾乎為零,她是清朝的毒瘤。為世人所不齒

公元1908年,紫禁城籠罩在一股悲傷壓抑的氛圍當中。慈禧太后病勢沉重,進入了彌留狀態,御醫們手忙腳亂,為慈禧太后配製藥方來挽救她的性命,沒想到太后命數已盡,天命難違,無力回天了,沒過多久她便頭腦發昏精神渙散,隨後又迴光返照。此時73歲的慈谿太后躺在床上,氣息奄奄,沒過多久她便命歸黃泉,她一生打敗過無數敵人和對手。可惜最終人算不如天算,在死亡面前掙扎都是徒勞的,彌留之際的慈谿太后將隆裕皇后和載灃叫到窗前。留下了自己最後的遺言,大概意思就是說她死了之後,後宮女子再不得幹涉朝政。而且要嚴加限制,更要要嚴防明末的太監專權。在一片哀嚎聲中,慈禧結束了73歲的生命。

結語:

有人說慈谿精明強幹,為大清續命30年,也有人說慈谿是一位禍國殃民的毒婦。加速了清王朝的滅亡。但是她在臨終之前所說的話也是發自肺腑之言,在臨死之前她對自己生前的所做所行深深懊悔並且幡然悔悟。雖然她一生劣跡斑斑,但是能在死之前能夠說出樣的話也是讓人始料未及的,她的遺言是對她生前所作所行的否定。她終於知道自己錯了。她的行為正應驗了那句話,"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相關焦點

  • 珍妃被慈禧命人推入井裡,最後的三句話,讓慈禧有點無地自容!
    在被慈禧殺害的人中,有一個人臨死前遺言,讓她既後悔又忘不了。這就是珍妃,慈禧太后與光緒皇帝倉皇西逃前,慈禧命人把珍妃推到井裡。 這張照片是光緒帝和他的妃子珍妃的合影。 珍妃(1876 - 1900)是清朝皇帝的妃子,也是慈禧的兒媳之一。
  • 慈禧機關算盡 卻始終鬥不過一個女人 至死也無法與之比肩
    慈安本想與慈禧一起搞好國家,順利把小皇帝扶上馬,但是她把慈禧當親妹妹,慈禧可沒拿她當親姐姐,而她們之間的心結還得從承德之行說起。鹹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進攻北京,鹹豐帝帶著慈安,慈禧及其他后妃,皇子和一幫王公大臣來到承德避難,次年死在了承德。臨終前他做了三件事,第一,立六歲的載淳為皇太子,就是後來的同治皇帝。
  • 外國士兵闖入慈禧寢宮睡覺,第2天在床上刻下1句話!慈禧又羞又惱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實際統治者。清政府暫時進入平靜時期,史稱同治中興。1873年兩宮太后捲簾歸政。很多人都提到,「慈禧是一名政客,而不是一名政治家」。
  •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10位名人的臨終遺言,別有意味,值得收藏細品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10位名人的臨終遺言,別有意味,值得收藏細品文/詩綠鳳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歷史上這10位名人在他們行將仙逝前,給我們留下了意味深長,暗含很多人生哲學況味的臨終遺言。細細品來,這十位名人在生命的盡頭給我們留下的這些臨終之言,實屬寶貴的珠璣之言,給我們帶來很多對人生的啟迪與思索,值得收藏細品。1、維也納著名音樂家貝多芬:我將在天堂聽到一切。2、法國著名戲劇家拉伯雷:拉下帷幕吧,喜劇已經結束了。3、英國詩人拜倫:現在我想睡了。4、英國著名詩人濟慈:我感到我的上面長滿了野菊花。
  • 她是光緒最愛的妃子,臨死前說了3句話,句句戳心令慈禧無地自容
    光緒十五年(1889年)與姐姐(瑾妃)被入選宮中,封為珍嬪,後因慈禧太后六旬萬壽加恩得晉珍妃,光緒二十年因賣官鬻爵、忤太后,降為珍貴人;次年復升為珍妃。慈禧在出逃的前一天,將珍妃叫來了,對珍妃說道聯軍打上來了,出逃是唯一的退路,但是我們不能成為光緒帝的累贅,我們一起跳井吧。珍妃向來冰雪聰明,怎能不知這是慈禧要處置她了。而且整件事都是秘密進行,連慈禧手下一下宮女都不知道慈禧要處置珍妃。
  • 慈禧去世之後,李蓮英立刻將五箱珠寶上交,為何依舊難逃一死?
    後來在16歲的時候被慈禧太后賞識,賜名為李蓮英,成為了慈禧身邊的人,到慈禧身邊之後李蓮英依舊小心翼翼,慈禧越賞識他,他就越小心,後來被慈禧太后升任儲秀宮掌案首領大太監,依舊在慈禧身邊小心服侍。都說「福兮禍之所依,禍兮福之所倚」,李蓮英在慈禧太后當政時十分風光,但是在慈禧太后死後卻過得十分悽慘,慈禧太后離世後李蓮英為他守孝百日,之後就將慈禧之前賞賜給他的各種奇珍異寶都裝在了5個盒子裡,送給了隆裕皇后,隆裕皇后是當時的後宮掌權者,同時也是光緒帝的皇后。
  • 對於慈安太后的死,慈禧太后該如何應對呢?
    慈禧命太監去掉蒙在慈安臉上的"面冪",令大臣們瞻仰。此時,慈禧並沒有遮遮掩掩,而是泰然地安排著一切。3、慈禧為慈安準備了一個很大的金匱。翁同龢與各位王公大臣進入慈寧宮以後,看見慈安的金匱置於地中,金匱"甚大,時靈馭已移至宮,安奉於金匱之西"。如此安排,可以證明慈禧是把慈安放在皇太后的位置上處理其後事的,沒有絲毫的怠慢。未正二刻(中午12時左右),大殮,也就是將慈安入棺。這完全符合清朝的禮制。
  • 《新世界》馮青波完美詮釋:今生今世要死,一定要死在你手裡
    「這顆心就稀巴爛,整個世界就整個崩潰,不是你親手所殺的,活下去就毫無意義,今生今世要死,就一定要死在你手裡」這首歌是由俞心焦作詞,莫子西詩作曲並演唱的歌曲。這首歌在2015年成為年度最受歡迎單曲,那時我就在想,既然相愛,為何一定要互相殘殺,要死在對方手裡?到底有多深愛,才一定要死在對方手裡?
  • 慈禧太后說「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是何用意
    作為晚清的實際掌權者,慈禧太后一生說過最有名的話,無異於「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許多人以為這句話是假的,是臆造的,可殘酷的事實告訴我們,慈禧太后真說過這句話。慈禧太后是在什麼背景下說這句話的呢?我們簡單回顧一下事情的來龍去脈。1900年5月,慈禧太后向11國宣戰。11國中的8個國家隨即組成聯軍,發起侵華戰爭。清軍和義和團一觸即潰。慈禧太后見勢不妙,立即將兩廣總督李鴻章改任直隸總督,前來北京與各國議和。
  • 慈禧為何要穿著龍袍?鳳在龍上的石刻是怎麼回事?慈禧是無冕之王
    慈禧太后也一樣,她這輩子最大的偶像,那就是宋朝的劉娥,為什麼?因為光緒不是慈禧親生的,而宋仁宗也不是劉娥親生的。劉娥能夠執掌朝政到死,那慈禧以劉娥做榜樣,意思也就很明確了,她也要執掌朝政到死。這麼一來情況就有點意思了,那麼慈禧到底做過哪些挑戰皇權的事情呢?
  • 《新世界》馮清波下線,死前留下的笑容和這句話:終於釋然了?
    昨晚馮青波也下線了,馮青波就是一個劊子手,殺害了田丹父親以及太多的人,他就是一個壞人。一直以來都希望他快點下線,可是當他被鐵林捅死倒地的那一瞬間,不知是否有人和我一樣莫名的可憐和同情。馮青波,忠於黨國的一個可悲的人設。信仰不同身不由已,他活得也太累了,除了剛開始出來時叫著丹丹時的高興,再也沒看到他快樂過。
  • 讓人驚嘆的絕世神作,完美詮釋了愛情的偉大
    1997年卡梅隆打造了他,一部偉大的愛情史詩級電影,把愛情的偉大詮釋的轟轟烈烈,一見鍾情完美演繹,遇到災難面前彼此守護、不離不棄,就快臨死的互相鼓勵,構成了這樣偉大電影。今天距離《鐵達尼號》沉沒107年,距離這部電影誕生經過了22年,但是傑克與露絲偉大的愛情永垂不朽。
  • 李蓮英原名李進喜,得到慈禧賞賜成為大總管,最終是怎麼死的?
    其入宮前之名李進喜,即一夫之鄙人之名。至李蓮英入十四年後,慈禧心血來潮,即與改之其名。至家兄弟四人,他是老二,其父本一民萌。後,李蓮英認了他親叔為父,以叔無子。以李蓮英父勤能幹,李家的日子過得亦有甘。父死之後,李家出去北京。此時李家之生活狀益,李蓮英不得已入鄭親王端華及太監。
  • 官渡之戰後,曹操下了兩道命令,完美詮釋了什麼叫恩威並重!
    曹操的軍事、政治、文學才能都是非常突出的,公元202年,曹操發布了兩道命令:《軍譙令》、《敗軍令》,完美詮釋了什麼叫恩威並重!吾起義兵,為天下除暴亂。舊土人民,死喪略盡,國中終日行,不見所識,使吾悽愴傷懷。其舉義兵已來,將士絕無後者,求其親戚以後之。授土田,官給耕牛。置學師以教之。為存者立廟,使祀其先人。魂而有靈,吾百年之後何恨哉!
  • 珍妃井井口那麼小,慈禧是是如何讓人把珍妃扔進井裡去的呢?
    慈禧是頑固的保守派代表人物,她是不允許光緒進行維新變法,因為維新變法會觸及到很多保守派貴族階級的利益,所以這是慈禧所不允許發生的事情。而支持光緒維新變法的珍妃也就因此得罪了「老佛爺」慈禧太后,外加光緒獨寵珍妃冷落了慈禧太后的親侄女皇后靜芬,所以太后與皇后都對珍妃十分不滿,慈禧一直就想將珍妃除之而後快。
  • 珍妃井口不到33釐米,慈禧是怎樣將珍妃扔下的,原來慈禧如此惡毒
    可是歷史留給後人的只有一口井,這口井被稱為珍妃井,現在的珍妃井的井口只有不到33釐米,那當時慈禧是如何將珍妃扔進井裡面的呢?原來慈禧的做法如此的惡毒。 珍妃這個人非常受到光緒皇帝的寵愛,可是當時的大權掌握在慈禧太后手裡面,慈禧太后也就是她的婆婆。
  • 此人向慈禧進諫停修頤和園,慈禧大怒,連喊三聲:「你給我滾!」
    而劇中這個吳大澂是朝廷的人,在見到袁世凱之後,瞬間被袁的氣質所折服,上趕著袁世凱要做親家。但他並不是翁同龢的人,李鴻章這句話是冤枉了人家。倒是日本人對袁世凱是:「憾之刺骨,百計排陷之。」慈禧皇太后的邏輯也很有意思,修不好頤和園,自己過生日就沒面子。自己沒面子,洋人就會瞧不起,洋人瞧不起,就會欺負大清,欺負大清,大清朝的祖宗基業就會毀於一旦。實際上,後來慈禧是有面子了,先是被日本人欺負了一頓,又被八國聯軍揍了一頓,活要面子死受罪。
  • 燕燕說出這句話後,胡輦才懂得,為什麼烏骨裡臨死前要她防著她!
    燕雲臺中,刺殺皇太后,烏骨裡的死算是罪該萬死,但是她死也就死了,但她臨死之前,卻告誡蕭胡輦,要防著蕭燕燕這個妹妹!儘管,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但烏骨裡說這句話,不少人感覺,她純粹是搬弄是非,想要利用胡輦和蕭燕燕作對!
  • 珍妃井那麼小,珍妃真被人推下井了嗎?慈禧是如何將珍妃推下去的
    很多人認為這件事只是道聽途說,而且今天所謂的珍妃井井口很小,很難將一個人推下去,所以就對珍妃井的真實性持有懷疑態度。今天歷史君帶大家來還原這段過去的往事。 珍妃生平 珍妃生於公元1876年,滿洲襄紅旗人。13歲時和姐姐一起被選入宮中,封為珍嬪。根據《國聞備乘》記載:惟珍妃生性乖巧、討人歡喜,工翰墨,善棋,日侍皇帝左右,與帝共食飲共樂,德宗尤寵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