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金支付被拒?央行出手了,速看,關乎你的錢包……

2020-12-24 證券時報

日前,中國人民銀行就規範人民幣現金收付行為有關事項公告,強調人民幣是我國的法定貨幣,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來看梳理→

1.人民幣是我國的法定貨幣,人民幣現金是我國境內最基礎的支付手段,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

2.不得採取歧視性或非便利性措施排斥現金支付,造成「數字鴻溝」;

3.辦理行政事業性收費的有關部門或單位,採取自行收費方式的,應設置人工現金收付通道;採取委託代收方式的,委託方應明確要求受託方設置人工現金收付通道;

4.推廣數字政務應充分考慮不使用智能設備人士的需要以及可能出現的突發情況;

5.社保、醫療、教育、水、電、燃氣、暖氣、有線電視、通信、油(氣)站等採取自行收費方式的,應設置人工現金收付通道;採取委託代收方式的,委託方應明確要求受託方設置人工現金收付通道;

6.鐵路、道路客運、城市公共汽電車、城市軌道交通、港口客運站等經營主體應設置現金收付通道或提供轉換手段;

7.出租汽車經營者或駕駛者,可支持多種支付方式,但應接受現金支付;

8.大中型商業機構特別是批發和零售業、餐飲和住宿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等經營場所,應設置現金收付通道;

9.採用一卡通形式、進行封閉管理的商業園區、廠區及景區等經營場所,應支持現金購卡、充值、退卡;

10.採取面對面方式提供商品及服務的小型企業、個體工商戶、流動商販等,可支持多種支付方式,但應接受現金支付;

11.無人銷售的經營場所,經營主體應在出、入口等醒目位置標示,說明支付方式、操作流程及服務聯繫電話。應以適當方式滿足消費者在特殊情況下(如手機電量不足、網絡故障等)的現金支付需求;

12.提供貨到付款的網絡銷售經營主體,應在交貨地支持現金支付;

13.全部交易、支付、服務均通過網絡完成的,經營主體應提前公示支付方式;

14.各類經營主體應明確現金收付標識並在醒目位置公示,做好說明和引導;提供轉換手段的,不得收取手續費或強制搭售其他商品;

15.金融機構與客戶面對面辦理金融業務涉及現金收付及費用繳納的,金融機構應在營業場所設置人工現金收付通道;

16.金融機構作為行政事業性收費或公共服務收費受託方的,應設置人工現金收付通道;

17.非銀行支付機構應充分考慮非現金支付與現金支付的兼容性,做好對服務對象的提示,不得要求或誘導其他單位、個人拒收現金或採取歧視性措施排斥現金支付,不得通過各種形式宣傳無現金支付或歧視現金支付概念;

18.自助售貨機、自助售票機等機具生產廠商與服務提供商在研發、提供機具和服務時要充分考慮現金收付需求,做到多種支付工具兼容,不得排斥現金支付;

19.公眾享有自主選擇支付方式的權利,因現金支付受到排斥或歧視的,應保留證據,並及時向中國人民銀行當地分支機構反映,依法維權;

20.任何單位和個人存在拒收現金或者採取歧視性措施排斥現金支付等違法違規行為的,由中國人民銀行分支機構會同當地有關部門依法予以查處。

來源:央視新聞(ID:cctvnewscenter)

相關焦點

  • 外國人羨慕電子支付,為何央行重提現金支付重要性?
    我們都看過或者聽過這樣的報導:外國人對中國人「把手機當錢包」大感驚訝,紛紛在中國體驗不帶錢包信用卡的一天,大呼方便。好事者還會配上抒發強烈感情的標題:網際網路發展日新月異,電子支付飛速發展,電子支付在城市中成為主流……然而就在這個關口,央行出手了!
  • 支付方式將發生大變化?央行「出手」,兩大支付巨頭默默接受
    隨著社會經濟在持續向前發展,及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當下行動支付交易使用頻率已大大超過了現金支付。近幾年大家出門都不習慣攜帶大量現金了,大多數人到飯店、商場、娛樂等場所消費也都習慣用行動支付來付款。不可否認,行動支付已經崛起!
  • 「現金付款」被拒?央行告訴你接下來的操作,舉報它
    事實上,央行已經不止一次在各種場合強調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現金」,前不久還特意趕在「十一黃金周」之前在官方微博上重申了這一重點。可惜這次的效果並沒有持續多久,才兩個月時間不到,有些商家又「故伎重演」,「現金付款」之路註定很難走。那麼問題來了,為何「現金付款」頻頻被拒呢?難道錯都在商家嗎?
  • 掃碼支付退出舞臺?央行再次出手,支付寶、微信支付怎麼辦?
    按理來說支付應該是屬於金融,那麼怎麼著也不應該是由民企佔這麼大的份額,所以,國家開始出手了,首先是雲閃付,後來是數字貨幣,但事情不是這麼簡單。行動支付的市場與改變此前我們說過,支付方式其實發生過3次重大改變,比如以物換物、通用貨幣以及現在的行動支付,或許馬雲也沒有想到,當初只是做擔保用的支付寶,現在能做成這樣,當然,馬化騰也不甘示弱。
  • 央行再次出手,新的支付方式快速崛起,支付寶、微信只能默默接受
    早在多年前,馬雲就喊出要讓中國在5年內進入無現金社會。時至今日,中國真的是快速進入到了無現金社會,在線下的商店、餐館、地鐵站,甚至在街頭賣藝者手上,都是通過一個二維碼來收錢,現金已經不多見。英媒稱,現金在中國正迅速淪為明日黃花。消費者已經棄用紙幣,改為用手機支付來完成各項交易。
  • 央行「再次出手」新型支付方式崛起,支付寶和微信只能接受
    Hello大家好我是小楠,大家都知道中國現在已經處於無現金社會了,支付方式變成了掃碼支付,要知道支付這一塊可是屬於金融行業的,而且過去現金和銀行卡支付,還是國家掌握市場的,如今被馬雲的支付寶跟馬化騰的微信兩家民企壟斷,這無疑是不合理的,而且為了市場份額,央行之前還推行過雲閃付,但效果並不是很好
  • 使用現金支付遭歧視?央行:拒收現金,罰!
    隨著中國加速進入老齡化社會,65歲以上人口約有1.76億人,從年齡結構、生理狀況、習慣偏好等方面看,部分老年人仍然較難適應電子支付;而從智慧型手機用戶來看,一部分沒有智慧型手機的群體也需要使用現金。央行有關部門負責人稱,根據人民銀行現金使用抽樣調查結果,中國大約有13%的居民主要是通過現金進行支付,而非電子支付方式。
  • 央行兩次出手,發放3000萬紅包,新的支付方式崛起?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第三方行動支付毫無疑問成為了最受歡迎的支付方式,在城市的各個角落,隨處可見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二維碼。出行、購物、吃飯、看電影,任何一項行動,只需要用手機掃一掃就可以完成。方便快捷,中國正加速進入無現金社會。
  • 央行數字貨幣DCEP是什麼?DCEP錢包是什麼?
    與此同時,目前非現金支付工具如傳統的銀行卡和網際網路支付等,都是基於帳戶緊耦合模式,無法完全滿足公眾對離線、匿名等支付服務,不能完全取代現鈔M0。  同時對央行來說,現鈔和硬幣的發行、印製、回籠和貯藏等環節成本較高,流通體系層級多,且攜帶不便、易被偽造、匿名不可控,存在被用於洗錢等違法犯罪活動的風險,有必要實現數位化。
  • 央行出手「豪爽」,京東借勢上位
    比如:以前我們想購物就必須去實體商店,而現在只需在淘寶、京東、拼多多等網上購物即可;過去大家出門必須帶現金和信用卡,而如今只要有一部手機就可以輕鬆完成。當然了,數位化時代帶來的最大便捷,主要依託是行動支付,如果沒有行動支付,像網上購物、叫外賣等都無法真正意義上的實現。誰能想到,2013年馬雲創建的支付寶,推出的掃碼支付功能會成為未來的一種趨勢。
  • 央行出手!支付方式再次改變,支付寶、微信或面臨大危機
    起初該應用和淘寶不可分割,只是為用戶提供網購支付服務,不過隨著平臺的進一步完善,隨後打造出行動支付功能。因為電商平臺為其打下了基礎,以至於支付寶的發展路程並不坎坷。在一份不完全統計數據中顯示,支付寶已經擁有超過10億活躍用戶,成為當下最大的支付平臺。
  • 央行終於出手!新支付方式即將到來,微信、支付寶迎來最強對手!
    央行終於出手!新支付方式即將到來,微信、支付寶迎來最強對手!說到行動支付大家都不陌生,人們常見的行動支付就是微信支付寶等等,這類支付方式相對來說快捷便利,而且安全性還是比較高的。尤其大家嘗試指紋密碼或者刷臉支付的時候很難被複製,所以被盜取錢財的可能性不大。這種方式確實也幫大家解放了錢包,免去了帶零錢的苦惱,所以大家對這類支付方式非常推崇。現在支付寶的市場份額已經高達55.1%,而微信也達到了38.9%,可見現在這種支付方式還是比較受大眾青睞的,也成為了行動支付市場的主力軍。
  • 央行:多元化支付方式將並存,不得排斥和歧視現金支付
    央行周二就「規範人民幣現金收付行為」有關事項發布公告,要求不得排斥和歧視現金支付,但鼓勵支付方式和諧發展,尊重公眾自主選擇權,針對不同消費模式,因地制宜的提出接受現金的要求。央行在答記者問中指出,將採取多種措施,打造多元化支付條件下的現金流通環境,包括保障公眾合理、安全、順暢地使用現金;持續優化人民幣設計水平,發揮其文化傳播功能;強化大額現金管理,提高現金流通效率。央行貨幣金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非現金支付有便利性和存在的必然,情況較複雜。今後相當長的時間裡,現金是不可能取消的,因此現金和非現金支付可能是長期並存的情況。
  • 越南電子錢包 MoMo 執行長:最大的競爭對手是現金支付
    Q:東南亞的行動支付/電子錢包生態系統比較分散。中國電子錢包巨頭正關注著東南亞地區,Grab 和 Go-Jek 這樣的獨角獸也在大力投資行動支付。此外,還有像 Momo 這樣的專門做行動支付的公司。您覺得這個行業會如何發展?我不認為這些巨頭在分散的市場中會對我們構成威脅。我覺得現金經濟才是我們需要去戰勝的最大對手。
  • 央行數字貨幣要來了!你還會用支付寶微信支付嗎?
    覽潮網 4月28日訊(記者  陳錦鋒)近日,央行數字貨幣DCEP在農業銀行內測的「錢包」APP圖片在網上廣為流出,並傳出並將在深圳、雄安、成都、蘇州進行試點,隨後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發表聲明予以證實。那到底什麼是數字貨幣?為什麼要發行數字貨幣?
  • 央行出手,儲戶最多賠50萬
    在當下行動支付的興起的年代,因為日常生活中錢包的作用大大減少了,甚至已經消失了無影無蹤,行動支付已經取而代之,但是這裡需要注意的事情。行動支付或許可以取代錢包,但是永遠都無法取代銀行。原因很簡單。就算我們平日裡使用行動支付作為生活的主流交易方式。但是使用行動支付的前提是銀行卡裡得有錢。
  • 微信支付和支付寶即將成為過去?央行數字貨幣來了
    隨著科技的進步,越來越多的人習慣了無現金出行,一部手機就已經能夠應付如今幾乎99%的出行支付場景,你也無需為去超市不找幾分的零錢而耿耿於懷,收破爛的大爺也開始使用掃碼給你支付錢了。行動支付極大地方便了我們的生活,也改變了人們的消費習慣。如今,遍布大街小巷的微信和支付寶二維碼,成了判斷一個地方經濟與年輕人是否活躍與發達的晴雨表。僅在個別偏遠山區的農村集市上,還保留著必須現金交易的傳統。
  • 行動支付再便捷 現金支付也不該被為難
    柞水終南山寨拒收現金被罰  系陝西第二張此類罰單  當手機變成「錢包」,人們可隨時隨地享受行動支付的便捷。然而,現金使用場景減少不代表商家可以拒收現金。最近,陝西商洛一3A景區就為此拿了罰單。各類主體均應尊重公眾支付方式的選擇權,不得排斥和歧視現金支付。  但根據央行此前調查,37%的被調查消費者反映在過去1年內經歷過「被拒收現金」,39%的被調查商戶在過去1年內曾「拒收現金」。
  • 看央行的詳解?
    看央行的詳解? 央視財經對數字人民幣的解讀 央視財經解讀表示,我國法定數字人民幣,是中國人民銀行把數字人民幣和電子支付工具綜合起來,目的是取代一部分現金。 實際上就是現金的數位化升級。
  • 央行發公告強調不得拒收現金 約13%中國居民仍主要通過現金支付
    中新社北京12月15日電 (記者 魏晞)中國央行15日發布第18號公告,強調人民幣是中國的法定貨幣,人民幣現金是中國境內最基礎的支付手段,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 央行有關負責人當天表示:調查顯示,中國大約有13%居民主要通過現金進行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