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餐巴」巧解餐飲門店復產難

2020-12-18 新華網客戶端

  日前,停在福建莆田市城廂區太平小區的「莆田餐巴」移動篷車,吸引了眾多市民來購買美食。 郭文輝攝(中經視覺)

  「莆田餐巴」採用線上訂餐、線下自取、私人訂製配送、現場體驗等模式,按疫情防控的要求做到無接觸服務,為廣大居民提供便利。在疫情防控期間,餐飲企業打破以往單幹的格局,化被動為主動,充分利用「網際網路+」,線上線下同頻共振,聯合創新經營模式,不僅減少損失,穩定客源,還為接下來傳統餐飲業轉型升級打下基礎。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餐飲業作為勞動密集型服務業受到了重大影響。對此,福建省莆田市市長李建輝認為,要堅定信心,抱團發展,搶抓機遇,創新模式,打造線上線下結合,供應鏈垂直整合,銷售訂製化、差異化的新餐飲。

  連日來,在莆田市委、市政府統籌下,莆田市各餐飲企業奮力扭轉危機,藉助「網際網路+」,創新發展新模式,跨界打造新餐飲,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有序有效恢復營業,滿足消費者的生活需求,助力莆田市恢復正常經濟社會秩序。

  新餐飲備受青睞

  「好久沒有聞到這麼熟悉的味道了,還是莆仙小吃地道。」家住市區和成天下小區的「90後」居民陳喜順,特地來到停靠在國資大廈樓下的「莆田餐巴」移動篷車前購買莆仙美食。他從新聞裡了解到,「莆田餐巴」開進園區、社區、寫字樓、機關等,推出許多美味可口、物美價廉、安全放心的美食,因此過來打包購買,改善這一個多月來的單調夥食。該服務點僅僅一個中午就銷售出80多份套餐,附近居民、公司員工等隨到隨買,打包取走。

  在市區雅頌居,2輛「莆田餐巴」移動篷車停靠在小區門口,一輛車內排放著荔枝肉、小魚乾、海苔、帶魚、滷鴨肉等20多種菜餚,還有莆田紅團、綠豆糕等莆仙特色糕點;另一輛車內則提供主食,廚師現場烹飪燜豆腐等,吸引了附近居民前來選購。幾名戴著口罩選購食品的居民說:「現在是非常時期,外出就餐不方便,家裡雙職工,平時沒空做飯,在家門口就能買飯菜,贊!」

  那麼,這深受市民歡迎的「莆田餐巴」是如何誕生的呢?

  莆田市餐飲烹飪行業協會會長關玉標說,此前為了元宵節,協會早早籌資40萬元購買了15輛移動篷車,計劃布置在莆田市各個鬧元宵的地方,做莆仙美食,豐富旅遊業態。但一場疫情改變了所有計劃,全市大部分餐飲企業陷入「停擺」。

  為了渡過難關,有序推進復工復產工作,連日來,協會在市委、市政府的指導下,創新思路,盤活資源,將15輛移動篷車打造成「莆田餐巴」,先後在莆田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涵江小商品批發城、城廂萬輝社區、荔城荔園小區等10多個地方布點試營業,既解決了企業復產工人、當地居民等用餐問題,又使得多家餐飲企業「動起來」,創造出餐巴服務點、中央廚房等上百個就業崗位,實現多贏。

  行業抱團謀創新

  剛剛推出的「莆田餐巴」如何經營好,做強做大?

  在莆田市餐飲烹飪協會的牽頭下,友德酒店、蒲集味、老蒲鮮、蘑菇私房菜、拱辰廚師團等餐飲企業抱團參與,各家中央廚房統一配送菜品到「莆田餐巴」上,餐飲員工從店裡走進社區、園區、寫字樓提供服務。

  莆田市餐飲烹飪行業協會秘書長郭文輝說,每個「莆田餐巴」服務點銷售的菜品都不一樣。比如工業園區針對企業員工,一般以套餐為主,每份15元;寫字樓提供更多樣的菜品和套餐;社區除了燜豆腐、莆田紅團等各類小吃外,還會供應半成品,市民購買回去直接加熱即可以食用。同時,每個服務點還建立了微信群,有的小區還直接邀請餐飲企業進入小區業主微信群,「莆田餐巴」提前一天發布次日供應菜品,居民提前下單,協會根據訂單統籌各餐飲企業配送菜品。

  莆田老蒲鮮餐飲企業創始人陳偉軍說,在疫情防控期間,餐飲企業打破以往單幹的格局,化被動為主動,充分利用「網際網路+」,線上線下同頻共振,聯合創新經營模式,不僅減少損失,穩定客源,還為接下來傳統餐飲業轉型升級打下基礎,「莆田餐巴」是行業轉型的前哨戰。

  關玉標表示,「莆田餐巴」是莆田市餐飲行業抱團創新謀突圍的重要一步,餐巴設置移動便利,提供的食品已完成大部分烹飪程序,現場製作不存在油煙汙染等問題。不過,「莆田餐巴」在布點、運營過程中需要有關部門給予大力支持,共同把「莆田餐巴」打造成本土餐飲的新品牌。

  借力「網際網路+」突圍

  在「網際網路+」浪潮的衝擊下,餐飲行業的網際網路化飛速發展,未來餐飲即將社群化,誰能抓住「粉絲」,誰就贏得先機,實現線上線下突圍。

  「莆田餐巴」採用線上訂餐、線下自取、私人訂製配送、現場體驗等模式,按疫情防控的要求做到無接觸服務,為廣大居民提供便利。

  在這次疫情中,對接「莆田餐巴」的莆田蘑菇私房菜餐飲企業逆市上揚,制勝法寶就是線上線下高度一體化,實現無縫對接。該企業負責人黃朝琴告訴記者,企業從2015年6月份成立,現在有2家門店,走的是線上訂餐、線下依託「莆田餐巴」網點配送的發展模式。企業申請了20個微信個人號,每個號有5000名「粉絲」,請了4名客服專門管理微信個人號,每天發送菜品資料、接受下單、處理投訴等,更重要的是利用微信私聊的方式與顧客進行點對點的互動,留住客源。平時門店網上訂餐一天150單,此次疫情期間,一天增加到兩三百單。

  「蘑菇私房菜餐飲企業的成功就是借力『網際網路+』的典型,給餐飲企業轉型帶來新啟示。」郭文輝說,「莆田餐巴」一推出就深受市民歡迎,他們下一步將組織各會員單位,在全市的社區、園區、寫字樓布置更多服務點,增設「早餐工程」,同時推出「百道名菜進社區」「百位名廚莆田行」等活動,鞏固推廣線上線下結合的「新餐飲」模式。

  關玉標認為,疫情終將過去,「莆田餐巴」服務也會持續延伸,「新餐飲」將是行業前行方向。未來,協會計劃與社區平臺對接,整合資源,互補短板,打造本土餐飲推廣網絡平臺,方便市民訂餐,「莆田餐巴」則作為莆田市餐飲企業送餐的「中轉站」「加熱器」,為居民提供貼心的美味佳餚。

相關焦點

  • 「餐巴」開到家門口 餐飲企業「動起來」
    為應對疫情帶來的挑戰,莆田市委市政府指導市餐飲烹飪協會推出「莆田餐巴」——「流動餐廳」載著多樣美食進園區、社區、寫字樓、機關,既豐富了群眾的用餐選擇,也為受疫情影響的商家開闢了新出路。餐飲烹飪協會將15輛移動篷車打造成「莆田餐巴」,先後在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城廂萬輝社區、荔城荔園小區等10多個地方布點試營業,既解決了企業復產工人、當地居民的用餐問題,又使得多家餐飲企業「動起來」,創造出餐巴服務點、中央廚房等上百個就業崗位,實現多贏。
  • 福建莆田:創新線上線下互動模式 跨界打造新餐飲
    "莆田餐巴"備受青睞的新餐飲"好久沒有聞到這麼熟悉的味道了,還是莆仙小吃地道。"家住在市區和成天下小區的90後居民陳喜順,特地來到停靠在國資大廈樓下的"莆田餐巴"移動篷車前購買莆仙美食。那麼,這深受市民歡迎的"莆田餐巴"是如何誕生的呢?"莆田人歷來都是敢想敢拼,遇到再大的困難,也要迎難而上,尋找新機遇。"莆田市餐飲烹飪行業協會會長關玉標說,此前為了元宵節,協會早早籌資40萬元購買了15輛移動篷車,計劃布置在莆田市各個鬧元宵的地方,做莆仙美食,豐富旅遊業態。
  • 「莆田系」不只有醫院,更有紅透東南亞的米其林餐飲 莆田餐廳
    2000年,一個福建莆田人到了新加坡,苦於在異鄉找尋不到能一解鄉愁的味道,便自己在吉真那路上開了一家名叫「莆田」
  • 莆田旅遊特色餐飲最具代表性的莆田餐廳
    下面小編就來盤點莆田最有莆田味兒的餐廳,記好了!【聯繫方式】0594-2698666【門店地址】福建莆田城廂區荔城南大道和頂社路交叉口東南角阿偉海鮮樓喜歡指數五顆星 人均消費120莆田作為沿海城市,海鮮特產肯定是物美價廉啦,而說到莆田的海鮮酒樓
  • 餐飲名店、美食達人、普通市民均有機會
    30日記者了解到為傳承莆仙美食文化加快推動我市餐飲業轉型升級培育餐飲品牌,擴大消費需求打造「食在莆田」城市名片「百家餐飲名店」評選活動將在全市範圍內開展詳細內容一起了解下~尋找餐飲名店、美食達人參選企業自願參與,經營方式不限、種類不限、規模不限,凡在莆註冊的餐飲特色明顯,文化底蘊濃厚,經營信譽良好,社會各界好評的餐飲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以及在抖音、快手等新媒體上粉絲1萬人以上的美食達人均可參加評選。著名團隊領銜本次活動由市政府主導發起,由「新加坡莆田餐飲集團」創始人方志忠團隊領銜,組織國內外美食界專家擬定參評條件與標準,組織策劃活動。
  • 河南省南陽市餐飲酒店聯盟復產復甦論壇成功舉辦
    摘要:為助力餐飲酒店復產復甦,2020年4月12日上午,河南南陽餐飲酒店聯盟復產復甦論壇舉辦。該論壇旨在進行疫情走勢解析、標杆經驗分享、聯盟合力救市、推動快速復甦。
  • 太原市迎澤區已有139家餐飲單位復產復工
    2月23日從迎澤區獲悉,該區已復產復工的餐飲單位達139家。該區今年共謀劃重點項目77項,經全力協調,一季度預計可開復工項目43個,開復工率55.8%。其中,2月份預計開復工5個,3月份預計開復工38個。
  • 千萬餐飲人呼籲:復業復工,拯救疫情下的餐飲業!
    餐飲復業的「春雷」已打響!最新消息,佛山超6千家餐廳於2月18日率先復工復產。餐飲人為此歡欣鼓舞、奔走相告,因為大家真的等了太久。這個冬天,餐廳復業一度成了奢望,但它本不該成為奢望。
  • 浙江東陽近2000名「共享員工」馳援復產一線
    張巧原本是橫店影視城廣州街香港街景區的一名檢票員。在橫店東磁,張巧有了一個新身份——「共享員工」。  自2月10日橫店東磁復工以來,仍有不少外地員工未返回東陽,存在用工缺口。為儘快恢復生產,橫店東磁、普洛藥業等龍頭企業主動與橫店影視城對接,並達成「共享員工」合作——首批借用上千名影視城員工,組團戰「疫」保生產。
  • 年入10億,揭秘「莆田餐廳」的財富傳奇
    這個在外漂泊的異鄉人,因為太過想念家鄉莆田菜的味道,便動了一個大膽的念頭——在新加坡開一間莆田餐廳,如此一來既可以一解自己萬裡之外的鄉愁,又可以讓更多的人了解家鄉的這份美味。然而,情懷並不能當飯吃,一個餐飲「門外漢」,在一個陌生的國家,要經營一個極其小眾的中餐菜系,困難和挑戰不言而喻。
  • 青島市李滄區稅務局助力餐飲企業復產擴能
    半島網7月2日訊因疫情影響,前期餐飲行業出現資金周轉困難情形。青島李滄稅務部門通過微信、稅企郵箱、「釘釘」等線上互動平臺,「點對點」把辦理延期繳納稅款手續等稅收優惠政策推送給餐飲勞務企業,及時指導符合條件企業辦理延期繳納稅款申請工作,並增設專人專窗受理,受理後經過初審符合條件的,及時推送青島市稅務局審批,僅青島李滄藍海大飯店有限責任公司就實現延期繳納稅款125萬元,實實在在地為企業復產擴能提供資金「活水」。
  • 武漢餐飲復業顯現新圖景 中小餐飲「回血」快
    連日來,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深入大街小巷觀察、採訪時發現,伴隨著人們消費心理的變化,恢復中的武漢餐飲業出現新格局,中小餐飲復業情況好過不少品牌大餐飲。  回來了,武漢宵夜  夜幕降臨,臨街店鋪的燈箱亮了。  6月6日凌晨1時,江岸區吉慶民俗街。
  • 最多5個工作日 莆田涵江頒發第一張「小餐飲登記證」
    2018年4月11日,開小吃店的餘某來到莆田涵江區涵東街道辦事處的便民服務中心,從涵江區涵東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手中接過一張小餐飲登記證,開開心心地回店裡掛證。這是《福建省小餐飲登記辦法(試行)》下發以來涵江區發放的第一張小餐飲登記證,這標誌著涵江區對「三小」(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食品攤販和小餐飲)行業的管理步入法治化、簡政化新軌道。
  • 莆田又一非遺夜市來啦!各種美食速來打卡
    涵江作為歷史文化名鎮,自然人文資源豐富,文物古蹟眾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居全市各縣區前列;有國家級非遺項目涵江文十番、錯金銀;省級非遺項目涵江車鼓、延寧宮媽祖蔗塔、梧塘黃氏紙紮、莆田豆腐乳釀造技藝以及文枕琴、戴氏白粿、哆頭土筍凍等大批的市、區級非遺項目。
  • 今天,莆田「蟶霸」哆頭蟶被全新定義了
    由市文化和旅遊局、市涵江區三江口鎮人民政府、新加坡莆田餐飲集團聯合主辦的首屆莆田哆頭蟶節發布會暨挖蟶儀式,隆重舉行。「莆田」餐飲創始人方志忠19年前,莆田人方志忠在新加坡創辦「莆田」餐廳,連續三年榮膺米其林一星,現今全球各地門店已經超過60餘家。
  • 莆田餐廳創始人方志忠:莆田餐廳19年的「原味哲學」
    從源頭直採到餐桌  「堅持好食材,原味莆田菜」初心不變   「過去我從沒幹過餐飲行業,因為想吃家鄉菜,把家鄉菜發揚光大,開起了餐廳。」方志忠介紹道。於是在2000年,方志忠在新加坡吉真那路開出了首家莆田餐廳。即便如今莆田餐廳以及發展19個年頭,「堅持好食材,原味莆田菜」依舊是其不變的經營理念。
  • 掌握好食材 原味福建菜 ——莆田迎來20周年裡程碑
    踏入20歲的莆田,從懵懂跌撞的初生牛犢,正一步一步成長為勇拓世界的少年!20年很長,讓莆田從新加坡吉真那路的一間小餐館,發展為全球11個地區超過70家門店的國際連鎖中餐;讓我們在山海之間、匠人之手,不斷探尋到原產地的優質好食材;20年很短,世界很大。把莆田帶到全球更多城市,把福建菜發揚光大,讓更多客人喜歡莆田,是我們的願景。
  • 邢臺將逐步推進賓館、餐飲企業復業營業
    燕都融媒體記者22日獲悉,邢臺商務部門正在全市逐步推進賓館、餐飲企業復業營業。區域內賓館、餐飲企業於2月22日後全面復業營業,各職能部門按照職責範圍全面檢查企業各項防控措施落實情況,但不得對企業復業營業設置條件,不得採取審批、備案等方式延緩復業時間。中風險區域。14天內有新增確診病例,累計確診病例不超過50例(柏鄉縣、臨城縣、內丘縣、清河縣、寧晉縣、邢臺縣、威縣)。
  • 自由行定製公司世界邦破產清算,旅遊復產之路到底有多難?
    如果用一個字形容今年的旅遊業,那就是「難」!如果用兩個字形容,那就是「真難」!如果用三個字形容,「太難了」!面對只能復工不能復產的行業現狀,艱難生存的旅遊企業除了被迫已經選擇破產的企業之外還有很多,多米諾骨牌效應已經產生,停工、停產、降薪、裁員潮正在向所有的旅遊企業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