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人男子弗洛伊德之死在美國引起的抗議示威還在愈演愈烈,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最新消息,當地時間6月2日晚,數百名示威者聚集在華盛頓特區林肯紀念堂前抗議,呼籲結束警察暴行,為弗洛伊德伸張正義。
報導稱,2日晚,數百人聚集在林肯紀念堂前,其中包括黑人和白人、年輕人和老人,有人手舉標語,有人安靜祈禱,也有人發表演講。人群中有人高呼:「讓我們一起做更多的事!」
據CNN報導,現場沒有人出現過激舉動,示威者的抗議活動是「和平的」。報導稱,因為30分鐘後即將宵禁,現場一名男子還不停催促著周圍人群儘早結束。
相比之下,此次示威活動相對溫和。
當地時間30日晚上,華盛頓特區一些最具標誌性的紀念碑遭到破壞。
據福克斯新聞網(FOX News)報導,美國國家廣場國家公園管理局在推特上發布了受影響的紀念碑的照片,其中包括林肯紀念堂、第二次世界大戰紀念館和卡西米爾·普拉斯基將軍的雕像。目前還不清楚其他紀念碑被破壞的程度。
「在示威活動之後,國家廣場周圍發生了大量破壞事件。」美國國家廣場國家公園管理局在推特上寫道,「幾代人以來,國家廣場一直是我們國家最重要的非暴力示威的市民集會場所,我們要求個人繼承這一傳統。」
公開資料顯示,林肯紀念堂被視為美國永恆的塑像及華盛頓市標誌,為紀念美國第十六屆總統亞伯拉罕·林肯而建。紀念堂位於華盛頓的國家大草坪西端,碧波如染的波託馬克河東岸上,與東端的國會大廈遙遙相望,是一座用通體潔白的花崗巖和大理石建造的古希臘神殿式紀念堂。
這裡也是那些熱心革除社會弊端人士的聚集地。自從馬丁·路德·金1963年在這裡發表著名演說「我有一個夢想」後,與東端的國會大廈遙遙相望。
1860年11月,林肯當選美國總統。美國南北戰爭爆發後,林肯籤署了《宅地法》、頒布了《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為北方獲得南北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基礎。1864年11月8日,林肯再次當選為美國總統。1865年4月14日,林肯被約翰·布斯暗殺,次日上午與世長辭,年僅56歲,是第一位遭遇刺殺的美國總統。
在美國爆發南北戰爭期間,林肯堅決反對國家分裂。他廢除了叛亂各州的奴隸制,擊敗了南方分離勢力,維護了美利堅聯邦及其領土上不分人種、人人生而平等的權利。
2006年,亞伯拉罕·林肯被美國的權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評為影響美國的100位人物第1名。 [1] 2008年,英國《泰晤士報》對43位美國總統分別以不同的標準進行「最偉大總統」排名,亞伯拉罕·林肯列為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