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博物館,不少市民對模擬火山噴發後形成的地貌很感興趣。 沈榮 梁尹星 攝
這裡有1.35億年前的古火山遺蹟,有來自各地的寶石玉石,還有歷經萬年海浪侵蝕的獨特海積、海蝕地貌……去年12月26日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以下簡稱地質公園)正式開園後,成了市民冬日休閒的好去處。但隨之而來的交通配套、停車難等問題也引來市民吐槽。
周末遊客超7000人
1月5日上午,伴隨冬日暖陽,記者驅車來到地質公園,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棟灰色外牆建築,整體猶如幾塊散落在七娘山腳下的火山礁石,這就是地質公園的核心景觀之一——地質公園博物館。
走進博物館,記者看到,遊客有的正輪流使用電子觸控螢幕了解地質學科普知識,有的圍在講解員身邊傾聽講解,有的則在排隊觀看3D科普影片,好不熱鬧。 「我早就聽說了這個公園,趁著周末過來看看。」市民劉先生帶著家人一大早就從福田趕了過來,他最中意的是博物館中的模擬火山噴發景觀,手中相機也拍個不停。與劉先生不同,從東莞驅車而來的小張則對陳列在館內的金剛石、紅寶石、藍寶石等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她說這與自己平時酷愛鑽石分不開。
走出博物館,記者跟隨遊玩大部隊沿著地質公園路直走不到100米,左拐進入了一片茂林,一打聽,他們都準備去「徵服」七娘山。人群中,記者還發現了兩位金髮碧眼的外國友人,也不乏滿頭銀髮的老人。
記者了解到,目前七娘山上修起了2條登山道,其中,主峰科考路線從新大至七娘山主峰,距離3.3公裡;鹿雁線從鹿嘴至七娘山次峰大雁頂,距離3.6公裡。只要登上七娘山,大鵬半島的古火山地貌以及山海相融的美景盡收眼底。
據悉,地質公園是經國土資源部批准的國家地質公園,也是一家「純公益、全免費」的科學公園。公園地質遺蹟保護區管理範圍50.87平方公裡,海岸線長67.8公裡,擁有奇特的古火山地質遺蹟、獨特的海岸地貌景觀、珍稀的動植物資源。公園內劃分為「穹丘行旅」、「海石奇觀」、「鹿嘴觀潮」、「步溪楊梅」、「古物石紀」、「楓木斷層」共6大地質遺蹟景觀區,其中,「古物石紀」和「楓木斷層」景區為核心保護區,不對外開放。
地質公園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開園以來,公園人氣暴漲,一到周末人就特別多,一般都在7000多人,元旦當天,更是有一萬多人前來參觀遊玩。
市民呼籲解決停車難
1月5日上午11時許,地質公園大門外約400米處,各式小車正排隊進入停車場。由於停車入口處只有一名工作人員,車輛的亂停亂放比較嚴重,該停車場只是泥土路面,塵土隨風飄揚。在停車場內部,更看不到有任何工作人員維持秩序或指揮車輛,進出的車輛擠成一團,不少煩躁的市民狂按喇叭或大聲鼓譟。
「這裡怎麼沒有一個工作人員來指揮一下呢?太亂了。」有在停車場內堵車的車主說,他們一早從南山專門帶孩子過來參觀,但停車難讓一家人的心情大受影響。無奈之下,有些車主只好先讓家人下車進去參觀,而自己則繼續等候交通的疏導。
記者獲悉,出於安全和環境考慮,地質公園沒有建專門的停車場,車輛只能停在上述的停車場內。「這個停車場是由新大社區進行建設,目前能容納200輛左右,在節假日高峰時,這些停車位遠遠不夠。」有工作人員表示,在元旦當天,由於湧入的車輛過多,附近的路段一度交通癱瘓。1月5日下午2時左右,由於車輛過多,停車場承載不了,數十輛車排成了長龍違停在地質公園路的一側。
另外,目前直達地質公園只有M423這一條公交線路,運營時間從早上7時到晚上8時。地質公園工作人員表示,工作日時,M423的間隔時間約為50分鐘,而在節假日則會加密班次,一般需等候20多分鐘。
不過,乘坐公交車前往地質公園參觀的市民並不多,選擇自駕車前往的市民佔了絕大多數。「地勢偏僻,停車場只有那麼大,我又不敢在路邊違停,只好留在車上等家人出來了。」羅湖的曾先生說,希望能儘快完善停車場等交通配套設施,讓市民玩得盡興。(記者 沈榮 梁尹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