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羿者,天下之善射者也」。上古以「羿」為名者有二,一是帝堯時射九日的羿(下稱大羿),一是夏朝時有窮氏的羿(下稱后羿)。然而兩人雖英雄蓋世,卻如同受了詛咒一般,身上充滿了相似的悲劇色彩。
不容於天
先說大羿,《山海經·海內經》記載:「帝俊賜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國,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艱。」《淮南子·本經訓》記載:「堯乃使羿誅鑿齒於疇華之野,殺九嬰於兇水之上,繳大風於青丘之澤,上射十日而下殺猰貐,斷修蛇於洞庭,擒封豨於桑林。萬民皆喜。置堯以為天子。」
可見,大羿是帝俊(上古天帝)的下屬,奉帝命下凡輔佐堯。大羿上射九日,下誅惡獸,救萬民於水火,兢兢業業地完成了帝俊交派的任務。然而大羿建功於萬民,對他自己卻是個悲劇的開始,帝俊就此將他貶謫在人間,不準再回天上。什麼原因呢?原來大羿射殺的九日正是帝俊之子。《山海經·大荒南經》記載:「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好吧,帝俊一下子死了九個兒子,沒有把大羿殺了已經算克制了。在人間,大羿立下如此功績,按理應當被堯重用,但事實是堯的重臣中並無大羿的身影,可見因帝俊的原因,堯也不敢重用大羿。
遭妻背叛
大羿被帝俊貶謫在人間,成為凡人,失去了不死之身,同時也連累了妻子嫦娥。也許因為愧疚,也許是為了能與嫦娥在人間長相廝守,大羿決定去遙遠的崑崙山求取不死之藥。於是他跋山涉水,翻山越嶺,來到崑崙山西王母處。西王母同情大羿的遭遇,於是授予他不死藥。歡喜中的大羿捨不得立即服食,而是小心翼翼的帶回家,欲與妻子一同服食。然而讓人難過的是,大羿的一番苦心換來的只是嫦娥的無情背叛。嫦娥竊取了不死藥,毅然決然的拋棄大羿,妄圖重歸天庭。然而天算不如人算,竊藥的嫦娥的最終結局是困守月亮的廣寒宮,並變成了醜陋的蟾蜍。也許西王母給予大羿不死藥時已經預料到了這種情況吧,於是給嫦娥下了個小小的套。《初學記》引古本《淮南子》記載:「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託身於月、是為蟾蜍、而為月精。」然而無論嫦娥的結局如何,其無情的背叛都使大羿身上籠罩上又一層濃濃的悲劇。
被徒擊殺
大羿箭法天下無敵,有很多人拜師學藝。逢蒙就是其中之一,大羿這個人雖然箭法出眾,卻不識人,非常信任這個二五仔逢蒙,並把自己的箭術毫無保留的傳授給他。然而逢蒙卻恩將仇報,在覺得自己已經把大羿的箭術全部學到手後,為了天下第一善射者的虛名,趁大羿不備,一棍打死了自己的恩師。《孟子·離婁下》記載:「逢蒙學射於羿,盡羿之道,思天下唯羿之愈己,於是殺羿。」《淮南子·詮言》:「羿死於桃棓」;東漢許慎註:「棓,大杖,以桃木為之,以擊殺羿,由是以來鬼畏桃也。」至此,大羿悲劇的一生劃上了一個悲劇性的句號。
噩夢傳襲
然而噩夢並未結束,夏朝時,有窮氏首領同樣箭術無雙,因慕羿之善射,故以「羿」為名,史稱后羿。附著於「羿」上的詛咒似乎同樣降臨於后羿身上,於是后羿也開啟了他悲劇的人生。
話說,夏朝在啟死後,啟的五個兒子爭奪王位,釀成內亂,史稱「五觀之亂」。於是后羿趁勢而起,取代夏朝執政。然而噩夢也就此開啟,后羿當上國君後,寵信一個叫寒浞的二五仔。這個寒浞早年因奸饞被寒國驅逐,后羿收留了他,因其花言巧語很快贏得了后羿的信任和重用。得此機會,寒浞一方面行媚於內,與后羿的妻子純狐勾搭成奸,另一方面施賂於外,逐步培植自己的勢力,清除后羿的影響。而后羿呢,正傻傻的醉心於遊獵,完全不知道自己已經眾叛親離了。最後,時機成熟,寒浞夥同純狐合謀策動家眾將后羿殺而烹之,並送給他的兒子吃。
《左傳》記載:「昔有夏之方衰也,后羿自金且遷於窮石,因夏民以代夏政。恃其射也,不修民事,而淫於原獸。棄武羅、伯困、熊髡、龍圉而用寒浞。寒浞,伯明氏之讒子弟也。伯明後寒棄之,夷羿收之,信而使之,以為己相。浞行媚於內而施賂於外,愚弄其民而虞羿于田,樹之詐慝以取其國家,外內鹹服。羿猶不悛,將歸自田,家眾殺而烹之,以食其子。」《天問》記載:「浞娶純狐,眩妻爰謀。何羿之射革,而交吞揆之?」
可憐,一代亂夏梟雄因背負「羿」之名,如同陷於某種魔咒,同樣落得個妻子背叛,被信任之人擊殺的下場。難道真是帝俊因殺子之仇而對「羿」下了惡毒的詛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