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對人生有不同的感悟和體會,同時肩上也擔負著不同的使命。年輕的時候,為了我們的夢想,我們可以肆意揮霍我們的青春,在外打拼,那時我們不怕失敗,因為我們還年輕。
歲月是不饒人的,五十來的也是措不及防的。而我們在到了這個年紀的時候,都有了一定的人生閱歷,我們做很多事也都有自己的思量了。很多人前半生鬱郁不得志的人也開始尋求轉運的良方,好讓自己的人生下半場有一個精彩的開場。在這裡推薦大家讀一讀《周易》。
《周易》包含宇宙萬象的一切道理,被稱為「大道之源「「群經之始」。
這樣一部對國人最為重要的典籍,將人的修養以及為人處世方法,乃至處在人生不同階段的人生方向都介紹的極為詳盡。
世上任何事物都是有一個循環規律的,從《周易》來分析,帶你認識這個規律,你會發現這個世界很有趣。易經:人過50歲,在心性、生活、待人接物上要低調,生活怡然自得
易經:人過50歲,在心性、生活、待人接物上要低調,生活怡然自得
第一:心性上不要「高調」
老一輩的人常說:當一個人老了,往往會開始念舊。
對比自己,我才發現,此言實為真理,年輕時,我們嚮往一切新鮮事物,但年紀漸長後,我們開始懷念過往,懷念一切曾經牽掛著我們內心的人或事。
一個懂得懷念的人,往往是藏有真感情的。這樣的人,心地善良,懂得為他人考慮,因為心軟,因為善良,所以常常懷念。
《易經》有坤卦,其《大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也許我們懷念的是曾經牽繞我們內心的事情,也許我們懷念的是年輕時忘不掉的那個人,也許我們懷念的是已過世的父母。
正因為如此,我們這一代人,常懷感恩的心情,去對待生活的坎坎坷坷。
但同時我們應該記住,要保持心性上的低調,不要高調,做一個寵辱不驚、雷打不動、風雨無阻的人。
我們之所以變得孤獨和沉默,正是因為我們學會了低調,一個低調的人,常常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和敬仰,如果我們心性過於高調,好壞不分,肚子裡全是壞水,那我們勢必會吃到更多苦頭。
所以,就讓我們「看庭前花開花落,望天邊雲捲雲舒」吧,不要捲入世俗的紛爭,做一個真實快樂的自己。
第二:吃喝玩樂上不要「高調」
當我們漸漸老去,我們不再喜歡山珍海味了,也不再像年輕人那樣活躍在蹦迪場所,不是不懂得享受
而是這些對於我們來說,早已失去了意義。
我們更傾向於,吃著粗茶淡飯,聽著新聞聯播。
無聊時約上三五好友釣釣魚、爬爬山,有時可以一個人安靜地坐在院壩門口,望著遠方,許久不說話。
相比年輕時,我們更喜歡安靜的生活。
我們不喜歡被別人打擾,我們也不想去打擾任何人,其實這是一種淡然的生活方式,也是奔五的我們,所想追求的。
是啊,當我們老了,就不要在吃喝玩樂上「高調」了!
大道至簡,山珍海味再香,又如何能比得過粗茶淡飯的味道呢?
外面的花花娛樂方式,相比起安靜獨守,又有什麼意義呢?
如果此時,我們仍然追求那樣煩躁的生活方式,也許我們的身體會被吃壞玩透,我們這輩子太苦了,經不起那樣的折騰了。
粗茶淡飯雖然簡陋,但是乾淨健康,安靜的下棋看報雖然無聊,但是不擾心。
也許,這就是我們所追求的意義吧!
第三:接人待物上不要「高調」
對於我們70後這一代人來說
年輕時都受了太多苦,為了生存,我們嘗試過很多工作,輾轉過無數城市,也許至今,我們仍然漂泊異鄉。
有的人可能發達了,但有的人也可能依然處於落魄的窘境中。
但不管我們的生活變成什麼樣,既然已經到了50歲的坎,我們要做到接人待物上不要「高調」。
相比起年輕人來說,我們的人生更有閱歷,因為見過太多人、看過太多事,我們的心性也應該更成熟。
不要做那些幼稚的事情,讓別人以為我們為老不尊。
遇事我們應該泰然處之,遇到窮人也不應該咄咄逼人,誰年輕時又不是從貧窮走過來的呢?
《易經》中說:自己不願承受的事也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老子《論語》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年輕時我們受過太多苦,我們更應該擁有一顆包容的心,去看待別人,如果你能做到,也一定可以贏得別人的敬重。
如果此時,你依然咄咄逼人、高調處事,那我們的苦日子就來了。
與其這樣,不如做一個沉穩、不問世事、善良包容的人,那樣,我們一定會感到更幸福的。
《周易》非常講究天人合一的觀念,《周易》中蘊藏的天人之道充分反映了人類的生命密碼和生命智慧
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有周期性的規律.通過對易經的分析,您將了解這一定律,並且您會發現這個世界非常有趣。不僅是世界的規律,還是人生的規律!
《周易》之所以如此廣泛和深刻,是因為其內容是無所不包的。人在這世間一世,真的得好好花點時間去讀讀《周易》,去大徹大悟裡面的大智慧,或許會讓你有一種茅塞頓開的感覺。
它可以教會我們,要如何按規律辦事,做出正確選擇,如何把自己的日子過得風生水起,紅紅火火。無論為商,為政,為學,還是為人父母,面對不同的問題和危機,你都能在裡面找到解法。
國學大師南懷瑾曾說:千萬別晚上讀《易經》,不然一下就天亮了,足見其智慧的廣博;
馬雲更多次公開推薦《易經》,並忍不住感嘆「自己得益於比別人讀得早。」
李嘉誠稱易經智慧受用終身,易經中「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一直是他的座右銘;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查理·威爾海姆評價中國的《易經》:「知識經濟正在改變我們的時代,但是許多人並不知道:帶給我們巨大衝擊的這次革命,實在受惠於中國古代的偉大經典《易經》。」
讀雜書萬卷不如真經一部,《易經》是我們老祖宗全部智慧的精華萃取和高度升華,是經典中的經典,很多人覺得《易經》這本書晦澀難懂,上面都是文言文,不知道從哪裡下手開始閱讀。
我讀的是這本白話文圖解版本《圖解易經》,書中把晦澀難懂的古文翻譯成我們通俗易懂的白話文,裡面還有相近的注釋和插圖,在書中領悟到了很多古人的智慧。
厚厚的一大摞書,講述了易經全文原文、譯文與給後人的啟示。每天睡前讀一讀,豐富自己的閱歷,增加自己的人生感悟,何樂而不為?
從《圖解易經》的規律入手,清理和修繕自己過去的陳舊理念,連接本真的自己,釋放原生的力量,逐漸建立新的理念。新的理念,會帶你到達新的高度。
需要的朋友點擊下方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