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像兩個人共用一雙籤名鞋是什麼樣的場景麼?這個故事聽起來似乎難以置信且讓人困惑,Stan Smith作為adidas的經典鞋款,火熱60年卻沒有任何消退的跡象,這雙當年風靡歐洲的鞋款,它可能不是那個最好看,最舒服的鞋款,但是它在球鞋產業的地位終究無法被撼動!Air Jordan作為籃球鞋款,本該出現在籃球場上,現如今已經成為各路潮流人士捧在手心裡的寶貝。就拿Air Jordan 1舉例,喬老爺子上腳這雙鞋對陣凱爾特人的時候狂砍63分。35年後,它成為了Dior男裝總監Kim Jones的最愛並被帶進了秀場。
現在的運動鞋已經不被限制於只在賽場上出現了,當然也包括「綠尾」adidas Stan Smith。1960年代,在Stan Smith剛剛問世的時候,沒人想過這雙鞋可以流傳至今,同時在時裝產業有著巨大影響。畢竟當時人們對於這雙鞋有很多的疑問和困惑。
老牌收藏品面臨時代的挑戰
有些同學可能對Robert Haillet這個名字有些陌生,但是如果沒有他,Stan Smith可能不是今天的這個樣子。Robert Haillet,是1960年代法國最最著名的網球運動員之一,而在1972年,Stan Smith本人就是穿著這雙名叫adidas Haillet的鞋子在溫布爾登贏得冠軍。讓人困惑的是,這雙名叫adidas Haillet本來是為Robert推出的籤名鞋款,在Stan奪冠之後,adidas覺得把這雙鞋改成兩個人共用的籤名鞋,並將鞋子更名為adidas Haillet Smith。
從1974賽季開始,這雙鞋的第二版在鞋身印上了Robert Haillet的名字,而在鞋舌上又印上了Stan Smith的頭像,這也就是為什麼Stan Smith要在2014年回歸,其實是這雙鞋的40周年紀念。兩個人共用一雙鞋在今天根本無法想像。試想一下勒布朗和喬丹的Logo出現在同一雙鞋子上會是一種怎樣的場景。直到1978年,Haillet被Stan Smith完全代替,成為了這雙鞋的唯一代言人。
在當時,把運動鞋當做是Lifestyle鞋款用於日常穿著是很激進的穿衣方式,並不被大部分人採納。但是到了70年代初,越來越多的藝術家開始引領這股風潮,「The Who」鼓手Keith Moon,「The Doors」創始人Jim Morrison以及「Rollin Stone」專輯「Exile On Main St」封面上都出現了adidas SL和Gazelle的身影。
Nike在1972年才剛剛問世,而adidas在當時卻被很多藝術家所追捧,逐漸進入了大眾消費者的視野。事實上真正讓Stan Smith逐漸從場上轉移到場下的很大程度上是因為Robert Haillet本人,David Bowie和John Lennon。作為Stan Smith最初的代言,他讓巴黎的弄潮兒們知道了還有他這麼一號人物以及這麼一雙鞋。David Bowie的上腳讓英國利物浦的孩子們為之瘋狂,他們從1976,1977年左右受到David Bowie的影響,同時也為英國的Streetwear文化奠定了根基。John Lennon自己對這雙鞋的喜愛有加都是有目共睹的,回顧他生前的照片,經常能看見他上腳全黑色的Stan Smith。
Stan Smith幫助adidas認清自己
60年代末,在那個Stan Smith在網球用品商店售賣的年代,人們開始把運動鞋從賽場上脫離開來,把運動鞋款變成了LIfestyle鞋款。到了70年代,這種Lifestyle浪潮通過音樂和青年文化慢慢的傳播開來。之後的80年代,這種風格通過之前二十年的變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礎,並通過Hip-Hop文化(Run-DMC)到達頂峰。
90年代逐漸變成了各大品牌秀科技的主戰場,那個時候你可以看到不同的織物、面料、科技等等,球鞋已經達到了質的飛躍。在70-80年代,科技已經慢慢的出現在大眾的視野裡,不過在90年代,很多鞋子看似過度的「科技」化(參考當時的Nike籃球鞋),以至於在當時,還是有很多人喜歡那些單一的,極簡主義的鞋子,所以導致了90年代初期又有一個浪潮被颳起就是「Deadstock Hunting」。
當時由Air Jordan 1的設計師Peter Moore策劃的adidas Equipment系列剛剛問世,adidas也大力宣傳,但是很多adidas的鞋迷們並不買帳,他們還是會去找Stan Smith,SL,Gazelle,Superstar和Campus這樣的鞋款。也正是因為這些鞋款的稀缺,大家也越來越想要他們回歸。到了2000年,各大品牌逐漸開始復刻。
當時的Nike有一句「至理名言」叫做「We only looking forward,We』ve never look backwards」,他們在當時確實致力於新產品的開發,但是現在打開手機看一看今天的球鞋市場,他們顯然對自己當年說過的話沒有負責。adidas則選擇了不一樣的道路,他們在那時真正了解到了消費者的需求,也同樣了解了自己最好的產品是什麼,所以adidas把大量精力放在了adidas Original上,Stan Smith這才得以回歸。
而最重要的就是90年代的十年,短短的十年間其實奠定了今天球鞋文化的基礎。對於運動品牌來說,那個十年是各大品牌的一次嘗試,他們真正的了解到了消費者的喜好,同時也找到了自家最優秀的產品。
Nike在90年代對籃球鞋的鑽研在當時是明智的選擇,大量的看似「笨重」的籃球鞋在當時層出不窮,也被廣大鞋迷朋友稱之為籃球鞋的黃金年代。但到了2000年就開始逐漸疲軟;同是90年代誕生的adidas Equipment系列,雖然被時任adidas創意總監Peter Moore稱之為「The Best of adidas」,也有大量的鞋款發售,不過同樣在不久之後逐漸被人忘記。而Stan Smith經歷了60年的滄桑歲月,如今仍然能被人銘記也實屬不易。「當我們回過頭重新審視這雙鞋,很難相信Stan Smith是一雙專為網球打造的球鞋,它就像是一個標杆給行業內的所有人提供著靈感,在今天影響著無數球鞋和服裝設計師。」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時尚產業中總能出現Stan Smith的身影,Stan可能不是那個最火爆的鞋款,比起被人掛在嘴邊,它更喜歡細水長流。大家可能對Comme des Garcons創辦人川久保玲的Converse Chuck Taylor 70更熟悉,但是她本人也是經常上腳Stan Smith並且愛不釋手。這雙鞋雖然誕生於60年代末,放到現在,它仍然是一個不落後的設計,它的簡約性給它提供了足夠的多樣性,以至於各大時裝屋都想在Stan Smith身上大顯身手!「不可否認的是,它就和Air Force 1一樣,是一個近乎完美的產品,不需要增加任何元素,同樣的,也不能減少任何細節。」
已經記不清第一次Stan Smith的聯名產品是什麼時候了,不過大概在十五年前左右,Stan Smith的聯名接連出現,世界各地的Streetwear品牌像Neighborhood,84 Lab,mastermindJapan,Club 75,10 Deep到現在的White Mountaineering等等都推出了聯名款Stan Smith。很多High Fashion品牌比如Yohji Yamamoto的Y-3和Y's by Yohji Yamamoto,再到Rick Owens和adidas的聯名鞋款都能看到Stan Smith的身影。
Raf Simons曾在5年前和adidas聯手推出的Stan Smith,在發售之後,消費者並不是很滿意,因為他無非就是把孔狀三條槓改成了Raf的首字母R,其他沒有任何的改動。而這更像是一種Raf對這雙鞋的理解,那就是——「它已經非常完美了,不需要任何的修改,既然是聯名款那就在鞋上面籤個名就足夠了」。「參考也好,抄襲也罷,只能說Stan Smith的設計被數不勝數的High Fashion和Streetwear品牌借鑑,它的DNA就這樣潛移默化的一代一代流傳至今。」
時任Celine創意總監Phoebe Philo在2011年秋冬時裝秀上亮相時穿的就是一雙Stan Smith。隨著需求的增長,J. Crew等店鋪開始在自己的貨架上擺放這種鞋。「儘管在過去十年的大部分時間裡,它總是會在清倉貨架上出現,但是它很快成為時尚界最重要的運動鞋之一。」
後來adidas發現,他們的經典鞋款總是清倉甩賣實在說不通,於是到了2011年底,adidas決定作出改變,高管們與Stan Smith本人會面,並告訴他,他們將在2012年和2013年停止生產Stan Smith。這個要求當然被Smith拒絕,但adidas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他們最後還是確定停產,也是為後來的東山再起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我們見到的大多數Stan Smith都是以Stan Smith 1為原型,而1和2的區別在於鞋舌上的不同。Stan 1的鞋舌上印著Stan Smith的頭像,2則是使用了加厚的鞋舌,Stan的頭像被橫向adidas logo所替代,但是他們都保留了Stan Smith的名字。有意思的是,Stan Smith有蓄鬍的習慣,但是鞋舌上的頭像並沒有鬍子。在Stan Smith的一生中,他只有六個月的時間沒留鬍子。「而就在這短短六個月的時間,adidas拍下了他的照片並用於鞋舌上,所以大家所看到的Stan Smith頭像,並不能真正意義上的代表他本人。」
今天的Stan Smith
Stan Smith在今天仍然保持著活躍狀態,adidas也在它身上做著新的嘗試。像Primeknit,Boost等技術,都出現在了Stan Smith身上,就在幾天前,adidas還發售了Stan Smith的拖鞋版本,但是最原始的「綠尾」仍然是銷量最高的Stan Smith鞋款。adidas original仍佔公司銷售額的很大一部分,Stan Smith也繼續保持著自己的風格,像adidas這樣偉大的運動品牌必須要保留他的標誌性鞋款的同時,仍然在開發新技術,用創新的產品推動著球鞋行業的發展。
至於Stan Smith本人,他已經退役很久了,住在南卡羅來納州的Hilton Head,衣櫃裡有幾十雙不同顏色的Stan Smith。有時候,他甚至會走進adidas在紐約Soho的門店,向店員介紹自己。2018年12月7日,Stan獲得了與adidas的終身合同,類似于勒布朗·詹姆斯和Nike之間的合同。「這也證明了Stan Smith的運動鞋仍然是那麼優秀。」
60年光陰造就了Stan Smith的經久不衰,他代表著adidas的設計語言,就像是Air Force 1代表著Nike一樣,當然也可以反向比較,他們都在球鞋行業裡有著不可撼動的位置。無論你是從業者還是愛好者,又或者根本不了解球鞋一分一毫的消費者,Stan Smith這種鞋款總會在大家的鞋櫃裡出現。我們從來不會對這些鞋子說「不」,他們看似簡單的設計,卻近乎於完美,承載了當時人們對球鞋的深刻思考。不知道我們今天見到的球鞋,在60年之後還能不能繼續被保留。你覺得現在我們見到的哪些鞋子在60年後仍然出現在我們的視野裡呢?
From SOLE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