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歷史的人,也都會願意去一些古都旅遊,去哪些地方能夠親眼看到很多的古蹟,而且還可以親手摸摸那些古物。親身地去感受一下書中描寫的樣子和實際上的樣子是否完全一致。要去古都,首先想到的就是北京,西安,和南京,這三個城市都是作為多個朝代的都城,保留了很多古代的建築。
但是三座古都中,雖然北京最為都城最年輕,但是它所保留的古城牆卻是最少的,這是何故呢?先和大家說一下古城牆在封建社會時的作用。
古城牆的作用
城牆是古代人類發展進步到一定程度之後才產生的。古代的城牆主要分為兩種,一種城牆為構成長城的主體,另一種城牆就是屬於古代都城的防禦建築。中國現存古代長度及規模最大的城牆為南京明城牆,保存較為完整的城牆有西安古城牆,平遙古城牆,荊州古城牆,開封古城牆等。
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時候全國掀起了一股拆城運動,中國的古都城牆大部分遭到了毀滅性的拆除,目前能列入全部保護的實例城牆並不多,在全國總共有十多處。北京作為古都,它所建築的城牆更是不亞於南京和西安,但是由於北京的政治屬性,在那次拆城運動中沒有得到倖免,能夠保留下來的古城牆少之又少,這是非常令人遺憾的。
北京很少看到古城牆的原因
北京的古城牆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了,在元代初建,建成在明代,沿用到清代,以至於到後來的民國,經歷了好幾個世紀的風雨洗禮,但是現在我們能看到的古城牆卻少之又少,替代古城牆的就是方面人們生活的二環路。北京的故宮紫禁城,雍和宮,恭王府等古建築都有留存下來,為什麼古城牆沒有保留下來呢?
1.清末民國爭戰的城牆損壞
北京古城牆的損壞,從清末年間就開始了。在義和團和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的時候,正陽門,崇文門,朝陽門的箭樓就像幾杯焚燒,正陽門的城樓也被火燒了。在隨後的北洋軍閥時期,由於受西方思想的影響,北洋政府準備修環城鐵路,於是拆毀了幾處甕城和箭樓。在日本的侵華戰爭期間,還有就是內戰期間,北京的古城牆也有一定程度的損壞。在1948年解放北平的戰役中,人民解放軍特意聘請了建築學家梁思成先生了解北京城內的著名建築還有文物古蹟情況,避免這些具有歷史意義的文物會在戰爭中有損壞,但是幸運的是,傅作義將軍投降了,北京實現了和平解放,北京城內的文物和古城牆都倖免於戰火的摧殘。
2.建國之後的城市規劃
建國之後,北京作為新中國的首都,面臨著北京城改造的問題。在北京城改造的問題上有兩種觀點,一種是政客們的想法,北京的古城牆之所以存在是作為城市軍事防禦的建築,但是現在新中國建立了,新的時代到來了,古城牆的這個作用已經不被用了,並且古城牆的位置還會影響新城市的改造,以及人們的交通出行,所以建議拆除。
另一種觀點就是建築專家們的觀點,以梁思成為代表的反對拆除北京古城牆,他們認為這些北京古城牆是歷史,是文物,具有歷史研究價值和意義,可以作為北京古城博物館供後人學習借鑑。新中國建立之初對北京城的計劃就是將北京城建設成一個工業城市,在這樣的思想影響下,北京的古城牆陸續被拆除了。
北京的古城牆在清末和民國年間由於戰亂遭受了損壞,但是北京城內城還是保留完整的。北京的古城牆經過幾百年的風吹雨打,戰火洗禮,在新中國解放北京城的時候沒有受到戰火的摧殘,建國後因為城市建設的需要還是沒有完全被保留下來,倖存下來兩處明城牆遺蹟,崇文門至東南城角樓一段是現存最長的一段明清北京城牆,連同明北京城東南城角樓,構成明城遺址公園的核心保護內容。
雖然北京的古城牆沒有完全保留下來,但是西安,南京兩座古都還現存了大量的古城牆可以讓後人們去研究參觀。並且北京城也在根據以往古城牆的遺址,在北京二環城內盡最大限度地去整修還原古城牆,以便供子孫後代去學習參考建築價值。歷史已往矣,後世之人當吸取前人的經驗教訓,在文物面前我們要懷有一顆敬仰 愛惜之心去參觀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