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消費者購物習慣改變,當地超市紛紛縮小規模

2020-12-15 雨果網

樂購等大型零售商都一致認為,捷克大型超市行業已經趨於飽和,在未來幾年裡將出現合併或者收購的整合風潮。同時,消費者購物習慣的改變,不僅對非食品類產品的購物慾望降低,而且許多人原本每周購物一次的習慣現在已經改為少量多次的購物習慣,這都要求大型超市不得不精簡

樂購等大型零售商都一致認為,捷克大型超市行業已經趨於飽和,在未來幾年裡將出現合併或者收購的整合風潮。同時,消費者購物習慣的改變,不僅對非食品類產品的購物慾望降低,而且許多人原本每周購物一次的習慣現在已經改為少量多次的購物習慣,這都要求大型超市不得不精簡規模,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雨果網從捷克《布拉格郵報》日前的報導中獲悉,在捷克有200家分店的樂購認為,捷克超市行業目前已經出現飽和狀態,今後將在激烈競爭中將出現收購合併現象。樂購此前關閉了兩家較小的商店,同時縮小了另一家超市的規模。

今年早些時候,樂購將其在卡羅維發利的商店由原來的9000平方米縮小到5000平方米,餘下的空間被出租給另一個直銷店。樂購捷克商務經理Jan Dvořák說,縮減店面規模就跟「裁員」一樣,這不是由於消費者需求減少,而是因為消費者偏好更小的商店所致這一消費習慣改變所致。

Dvořák指出,雖然這些直銷店的購物規模區域不會改變,但是公司的一些其他商店正在進行改裝。根據捷克媒體報導,目前樂購多達20家商店正在縮小他們的規模。

Dvořák說,雖然消費者對樂購的消費需求不減,但不得不說捷克零售業正面臨著支離破碎的危險和飽和狀態,這也就助長了市場上有關合併和收購的傳言。他說:「如今的市場競爭非常激烈也相當擁擠,比如我們的競爭對手英特斯帕(InterSpar)連鎖超市就承認,在過去幾年裡幾乎都是利潤赤字,在捷克市場不可能賺取利潤。」

他還表示,捷克消費者可以選擇大型超市,但是他們不得不面臨一些問題,那就是超市是否將永久持續經營,或者在將來是否會出現部分直銷店關閉或退出市場,亦或是大型超市將會合併較小的零售連鎖店等等。這樣的顯著變化可能在未來3到4年發生。

德國連鎖超市Billa目前在捷克有204家分店,Billa公司也認為捷克超市行業現在幾乎處於飽和狀態。它說:「我們深入分析每個超市,儘管今年我們在布拉格開了兩家分店,也計劃在年底再推出4家,但不得不承認我們在今年上半年已經關閉了兩家分店。」

該公司的荷蘭總部也聲稱:「預計捷克市場將在未來幾年進行整合。同時,消費者對價格更加敏感,公司將會提高折扣食品零售店的數量。」

據了解,捷克已經連續第五個季度出現經濟萎縮現象,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停滯不前的零售市場。儘管有跡象表明工業活動正在升溫,但最新統計數據並沒有反映出消費者支出上有任何的好轉,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6月的零售額下降2.7%。目前,捷克一年的雜貨銷售額約為180億美元,也就是約佔市場總零售支出的45%。控制捷克市場的主要是外資連鎖超市,包括荷蘭阿霍德集團(Ahold)的Albert超市,還有德國連鎖超市如卡夫蘭(Kaufland)和Penny Market。

市場研究資料庫Companiesandmarkets.com表明,在艱難的經濟條件下,消費者對非食品類的支出減少,導致捷克大型超市的發展速度放緩。經濟學家David Marek說:「當地的大型超市市場已經飽和,這導致連鎖超市如樂購等減小他們的商店規模。所以,我認為現在適合去向市場推出小型商店,這也就是為什麼樂購改變策略,試圖專注於小型商店的原因。」

捷克消費者疲軟的需求明顯加速了小商店的增長趨勢,相比之前消費者一周一次性採購所有的產品,現在他們變為少量多次的購買食物,購物的頻率增多。如果消費者周六、周日前往大型商場的興趣減弱,那麼小商店供他們採購就成為必然。

雨果網小編認為,調動消費者積極性在於改善國內經濟環境,為其創造良好的購物氛圍,同時提高收入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從心理學分析,一般囊中羞澀的消費者不太會去光顧大型超市,而小型商店就成了他們的首選。同時經濟衰退期大型超市的成本一直保持高漲,但是收入卻不甚理想,如果盲目擴張將很有可能導致資金斷鏈的危險。(編譯:何志勇)

相關焦點

  • 歐洲疫情再次爆發,當地消費者購物需求和消費方式正發生改變……
    今年疫情之下,包括英國在內的歐洲市場線上零售規模逐漸壯大,當地消費者的購物習慣和行為也在發生著變化。有行業人士指出,目前歐洲的疫情或許還會再次促進歐洲居民對線上的購物需求。 但與此同時,由於疫情宅家就業機會減少,居民收入來源降低。另一種新的消費方式和需求也油然而生。
  • 當韓國消費者改變購物習慣 樂天如何反應?
    中國遊客到韓國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就是「買買買」,無論是百貨店、免稅店還是大型超市,都是中國遊客忙碌的身影。據韓國觀光公社和韓亞大投證券公司預測,2020年,中國遊客在韓購物額將達30.5萬億韓元,佔2014年韓國零售市場總額(398.3萬億韓元)的7.7%。
  • 捷克風俗習慣
    在捷克的國際通用稱呼方面,雖然習慣上英語多數是以Czech Republic稱呼之,但事實上在一份1993年時公布的官方文件中,捷克外交部要求世界各國在地理用途上提及捷克這地區時,應該用Czechia(相對捷克語中的Česko)這名稱來稱呼之,而Czech Republic則保留,作為官方文件時使用,其國際代碼為CZ。2004年5月1日捷克正式加入歐盟。捷克於2006年被世界銀行列入發達國家行列。
  • 丹麥物價居高不下 消費者紛紛出國購物
    在丹麥與鄰國交界的公路上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場景,貨櫃大貨車將成百萬罐丹麥產啤酒運出國,而出國購物的丹麥居民又將其肩扛手拉、大包小包地買回來。  每當節假日快結束時,丹麥公路、鐵路上無不擁滿了出境購物滿載歸來的當地消費者。特別是隨著近期食品價格上漲,越來越多的丹麥居民甚至開始去鄰國購買肉魚等不易保存的生鮮食品和奶製品。
  • 歐尚、永旺紛紛擴建購物中心 業界表示看好超市mall
    (贏商網江蘇站報導)法國知名超市歐尚(需求面積:8000-15000平方米)在江浙地區頻繁進行擴建實驗,將原本的歐尚超市擴建升級成高鑫廣場購物中心。頗有幾分宜家家居專業店和英特宜家購物中心、沃爾瑪超市和樂世界購物中心、永旺超市和永旺夢樂城購物中心、樂購超市和樂都匯購物中心的關係。
  • 超市跨界購物中心風潮起 超市版購物中心有何特點?
    電商的衝擊,消費者習慣的改變致大賣場等零售市場持續低迷。然而,商業物業的租金卻水漲船高,大賣場等零售企業微薄的利潤幾乎全部貢獻給地產商。為此家樂福(需求面積:3000-15000平方米)、沃爾瑪、歐尚、永旺、物美、大潤發、華潤萬家(需求面積:8000-15000平方米)、步步高等知名超市紛紛跨界商業地產,自建購物中心。   超市自主開發購物中心,通過增加租賃面積收益換取超市低租金的獲利空間。
  • 天貓超市打造「全球超市之王」 獲得香港本地消費者熱捧
    周黑鴨鴨鎖骨、海底撈火鍋底料、白家陳記麻辣燙粉絲、螺霸王螺螄粉等內地商品讓香港消費者過足了癮,而藍月亮洗衣液套裝等量足又實惠的日用品也帶去了驚喜。天貓超市自6月12日正式進軍香港市場後,就得到當地熱捧,有消費者甚至感嘆:「很久沒有享受這麼實惠的價格和便捷的服務了。」
  • 疫情之下,德國民眾消費習慣改變,你注意到了嗎?
    德國人的消費習慣是否也有所改變了呢? 由於集中採購需要,大中型超市更受消費者青睞 德國民眾2020年習慣在一家超市買齊自己所需的物品。
  • 網絡購物創下紀錄 德國民眾消費習慣發生新變化
    近日,多家市場研究機構的調查顯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德國民眾的消費習慣發生了許多變化——居家用品銷量大增;民眾外出購物頻率下降,且傾向於只去一家實體商店購買所有所需物品;網絡購物規模大幅增長。消費習慣的改變還體現在購物方式上。市場調查機構尼爾森對德國2萬戶家庭所做的調查顯示,與過去相比,民眾外出購物頻率下降,單次購買量增多,且通常只會去一家商店,而不像以往逛多家商店,大中型綜合超市相比小型廉價超市更受消費者歡迎。捷孚凱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10月,大中型超市銷售額同比增長16.6%,而小型廉價超市僅增長9%。德國網絡購物規模今年迎來爆發式增長。
  • 媒體:海外購物車花樣多 安裝GPS追蹤消費者習慣
    今年,武漢一家超市的負責人無奈地表示,超市裡有1000多臺購物車,但每年要丟失300多臺。如何應對購物車的損耗丟失?在美國,一枚硬幣做押金可以解決。如何掌握消費群體的習慣和偏好?在紐西蘭,人工智慧購物車可以解決。如何面對老齡化群體的潛在需求?在日本,配有老花鏡的購物車可以解決。世界各國的購物車承載了許多「小秘密」,有服務理念,有人性化設計,還有科技化變革。
  • 大潤發等超市進駐海口 或致中小超市洗牌
    海口零售業「貼身肉搏」愈演愈烈  華潤萬家超市進駐形成3+1競爭格局 海口消費者最終受益  近年來,海口市區內大潤發、家樂福、華潤萬家等大牌超市陸續進駐,為擴大各自商圈範圍,紛紛開設的免費購物班車已經成為街頭一景。
  • 天貓超市進軍香港 消費者感嘆「很久沒有享受這麼好的服務了」
    周黑鴨鴨鎖骨、海底撈火鍋底料、白家陳記麻辣燙粉絲、螺霸王螺螄粉等內地商品讓香港消費者過足了癮,而藍月亮洗衣液套裝等量足又實惠的日用品也帶去了驚喜。天貓超市自6月12日正式進軍香港市場後,就得到當地熱捧,有消費者甚至感嘆:「很久沒有享受這麼實惠的價格和便捷的服務了。」天貓超市正式宣布進入香港市場後取得開門紅,訂單量翻倍。當地消費者紛紛表示,希望天貓超市能帶動香港電商行業的進步。
  • 行動支付快速發展 西安部分超市市民購物可自助結帳你怎麼看
    周末不少西安上班族陪家人逛超市購物。以前都是到收銀臺前排隊付款,最近東二環附近一處超市,可以直接到機器旁自助付款。不少年輕人開始嘗試這種新型付款方式。  「以前出門買菜要帶著錢包、手機、鑰匙,最近出門只需帶著一部手機就能購物。」西安上班族李先生平時忙工作,不太了解外界。9月6日下午在東二環附近一家超市購物時發現,該超市新配備了設備,可直接掃碼支付、自助結帳,減少高峰期排長隊等候著急的煩惱。當然,前提是手機有電,網絡順暢,微信裡面有錢。
  • 捷克:為迎合年輕消費者 啤酒廠商擬開設「現代酒吧」
    馬賽爾這樣的人是可支配收入較高的飲酒者,而Pilsner Urquell的生產商Plzensky Prazdroj等啤酒廠正試圖通過設計新概念酒吧,為傳統的捷克酒吧充電,以此吸引馬賽爾這樣的消費者。
  • 疫情給超市行業帶來這三大改變
    疫情總會過去,但這場疫情給超市行業帶來的改變卻是不可逆的。就像非典時期促進了電子商務的發展一樣,新冠肺炎疫情同樣給超市行業帶來了空前的機會。作為民生保障消費的最基礎行業,超市行業背後的消費需求都是剛需,受經濟大勢的影響相對較小,甚至有些出現逆勢增長的態勢。不過,在疫情的影響下,超市的線上訂單較以往有了更大程度的增長。
  • 「開市客」在華開市大吉引外媒關注:外國超市改變了在中國的策略
    它營造了一種獨特的購物氛圍,從而更好地吸引中國消費者,尤其當門店提供緬因州龍蝦、藍鰭金槍魚和愛馬仕包等高端產品時。 開市客相關負責人透露,自7月1日開放會員申請後,閔行店已積累數萬名會員,遠超此前預期。亞洲區總裁張嗣漢表示,中國市場逐漸成熟,消費者購物能力提升,開市客將繼續在華開店步伐。
  • 港式超市改變廣州菜市場 內地賣場成功進駐香港
    港式超市改變老廣菜市  1984年,香港百佳進入內地,「超市」在出現了。在深圳市招商局的要求下,李嘉誠的「和記黃埔」旗下的百佳在深圳蛇口開出了第一家超市,在當時超市只是作為蛇口開發區的配套設施,目的是優化開發區的投資環境,但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超市的出現卻帶來了一場消費方式的革命。
  • 超市一元硬幣手推車提升文明購物程度
    嶽陽網訊(記者 李 婷)近日,記者在大潤發超市購物時發現,該超市的手推車使用時需要交一元押金。具體做法就是使用推車時,先要在推車上的特製鎖具裡塞一元硬幣開鎖,用完後將購物推車放到還車點,鐵鏈上的「鑰匙」連上前面的手推車,一元硬幣彈出卡槽退還給消費者。看似小小的一元硬幣,卻讓購物的文明程度提升了不少。  據超市工作人員介紹,以前,大部分顧客在購物結束後,都會將購物車隨意丟放在超市的通道上,影響了購物環境。現在「一元手推車」的做法,得到了很多市民的支持。
  • 匯景購物廣場:翔安最大人人樂超市周五開業
    此外,開業後的人人樂超市將開通7條購物巴士線路,深入馬巷、新店、內厝、大嶝等鎮以及火炬工業園區、文教園區、廈大翔安校區等周邊區域,將給翔安居民的購物生活帶來極大便利。   人人樂匯景店是繼湖裡購物廣場、集美購物廣場之後,在廈門開啟的第三家大型超市,營業時間從6:30到2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