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能趕超日本或者德國的工具機工業水平嗎?

2020-12-11 小虎有話說

長期是多長,你進步人家就不進步了?人家研發生產和市場環境都比我們好,智慧財產權保護到位,技術迭代,資本積累的良性循環,關鍵是沒有惡性競爭,這些我們國家到現在都沒做到或者意識到,拿什麼跟人家比?

關鍵是中國人口眾多,又是後發國家,必須有計劃地從低端至中端直至高端步步推進。參加國際競爭,必須有競爭力。要物美價廉。這幾十年來,功夫不負苦心人,航天航空高鐵超高壓真流輸電樣樣都走在世界的前列。讓西方人感到擔心,其實也是正常反應。有競爭,自然會有壓力,落後就會落伍。

總體說來,國有企業是沒有競爭力,缺乏主動性的。而工具機行業恰恰是國有資產佔優勢的行業,所以,要想工具機行業突飛猛進,必須讓民營企業成為主導,或者國營企業進行比較徹底地改制

我國的工具機業現在還在趕,還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學也還沒有學好學紮實,就不要著急超,如武重、濟南一機、濟南二機、齊齊哈爾等初有學成,從使用情況看,還有諸多不如人的地方,當然也有先進的地方。

德國日本非常重視保護個人或者家庭傳承技術,所以德國日本出現幾百年的家庭工藝技術的現象,而中國太多強調無私奉獻和缺乏法律強力保護造成太多人都是急功近利短期行為習慣而不考慮幾十年一百年以後,如雲南白藥等好多民族工藝技術先是貢獻後成為私人控制謀利工具讓很多國人唏噓。

工具機是工業之本!工具機這個行業直接決定了這個國家的工業水平! 現在的工具機確切的說叫加工中心。前段時間說的光刻機,其實就是一臺高精加工中心。加工中心系統這一塊我們就不行,系統就相當於這臺加工中心的大腦,目前世界工具機常用的主流系統是德國西門子,海德漢,雷士樂等。日本的三菱,發那科等等。而我們在工業系統這塊幾乎是零。主軸高速軸承。旋轉軸轉子、定子,導軌、絲槓、等等我們能做,但用不住或達不到要求。工業之路任重兒道遠,我們現在太浮躁了,拿個東西換個牌子就說是自己的。這樣不好,工具機行業還是紮實一點慢慢去做,才不能在關鍵時候被人掐脖子。

但需要長時間努力才能趕上。這個項目涉及多種技術(晶片,數位技術,控制,測量,絲槓,執行機構等)。 我們是做研發類的工業軟體的,目前在製作低代碼嵌入式系統開發平臺。可以看成是一種晶片版的PLC。梯形圖編程,有專利和樣機。這種開發平臺,做精密工具機時,應該可以用上。 趕超用嘴說,一分鐘都多了,但用腳真正追上,不知道需要多少年。 不管怎樣難,腳不動,不可能趕超。

需要各行各業,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最後總有一天,可以追上國外先進水平。 我們的平臺技術目前已經是世界領先了。但經過很多年的奮戰。這也說明,這個問題的答案應該是肯定的。國產工具機確實在不斷進步,且由於國內巨大的市場需求,產生了不少體量較具規模的企業,但整體技術在各個階段落後於歐美日,甚至韓國,國內的經營環境決定了我們的工具機在創新中的不足,在品質管理中的缺陷,由於市場的激烈競爭,製造同類型的產品企業較多互相競爭激烈沒有利潤,導致企業更關注市場佔有率而非品質與創新,不斷壓縮製造周期,降低生產成本的做法始終沒辦法提供創新創造的動力。留不住技術人才,技術人不被尊重,外行領導內行,搞技術的大多不是能說會道,只是鑽研技術寡言,領導不會喜歡,搞技術不如耍嘴,搞銷售雖不輕鬆但乾淨工資高,技術工種累工資低,社會上會被低看一眼,技術人攻克每一道難關那種成就感或許是唯一內心的慰祭吧!

從民族性來看,德日在工作細膩度上不是一個量級,他們在國內下訂單,可以給你高價,但你必須全檢,從材料配件加工都非常嚴格,而我們的民族性呢,會檢查,但不嚴謹,有個日本經理長期在大陸,他說我們如果要求95分,價格可以便宜2成,但是公司不會接受,他說日本腦袋比較死板,也許日德是3A高檔貨價格高,中國是A貨,價格便宜,比如電動牙刷,他們一定會測試最適合動力的震動,他們的電磁可以用5~10年,我們的呢,電磁5年內必掛,但是我們的便宜很多,全世界不會把中國貨歸類在高檔貨,但是我們人多隻要你有要求,我們肯定會按照時間按交貨標準QC出貨,價格一定比他們國內廠家便宜,中國人永遠是全世界最勤勞最服從的民族,但大部分的品質與德日還有級數差別。

目前來說未來的10年很難,不是不可能。工具機行業屬於精密機械很多定西不是生產出來就可以。而是需要組裝工藝,這個才是最難的。每個零部件的工藝處理人家是積累了很多年的經驗得到的。你會說我們在進步,難道人家不進步?簡單例子汽車行業最難的是底盤調教發動機和變速箱德匹配才是最難的。這是行業經驗積累很多年用了多少產品做案例才能得到現有的數據。支持國產沒問題但是國內要有這樣的環境才能良性發展。看現在國內的工業機械市場環境,工廠要求高的全部都是指定國外品牌因為人家穩定,要求不高的就是計較價格,低端產品的技術含量和對行業所起的作用又不大技術層面。

軍工企業生產的產品是不計成本的,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能造出原子彈卻造不出優秀的汽車發動機,即使造出來也只有國家買單,沒有企業買,高端數控工具機和醫療器械也要性價比很高,企業才會接受。什麼時候中國的技術工人能在北上廣買房買車,受人尊敬,看得起病,在整個職業期間能夠接受免費的定期的職業再教育,千百萬人不再去考公務員國企,沉下心學習工作20年,中國就有希望超過德國日本,請你相信一個在德國工作過的中年人,不要再被洗腦。看看德國人的教育,社會價值觀。再看看現在的中國,你會得出一個正確答案。

高端工具機與日德瑞士差距還非常大,還有一個普及率極低,無論是鋼材質量還是軸承各方面真的差距很大,中國的高精尖工具機,特別是航空航天的大部分應該是進口的,與西方發達國家比,差距不是一點點。記得2000年,公司買了一臺二手日本工具機,潤滑油加成國產的,工具機都啟動不了,後來換成殼牌的潤滑油才能夠啟動,工具機對油都有這樣的嚴格要求,過年能夠做得到嗎?有報導進口的奔馳在中國有拋錨的現象,其實人家說的沒錯,不是車的問題,是我們的汽油達不到人家發動機實用的標準,這就是差距

任何行業的技術,都需要龐大的市場來支撐(有了市場,才有資金;有了市場,才有技術上的進一步挖掘)。中國以前窮,所以沒有資金,沒有技術,只有市場。現在中國在逐漸強大,有資金,有市場,技術上的追趕、超越,只是時間問題。我們有的是試錯機會,技術上進步的速度遠超對手們(說得難聽點,中國是在跟除了中國的所有國家比賽)。既不盲目樂觀,也不悲觀失望,埋頭幹好自己的事。

如果技術更新換代的夠快,你看客戶要不要換新?什麼工具機用很久,所以需求不大。這句話我真的想笑。比如你現在可以同時加工五個面,兩年時間就技術升級到同時可加工七個面,精度更高,效率更快,你看客戶他換不換新。軸承是一方面,主要還是在控制系統方面也是落後於日、德、美,日本的發那科和三菱的數控還有德國的西門子數控系統是世界領先地位,日本的山崎馬扎克1919年成立。這些,我們在五年內可趕上和超越?當然,現在我們國家發展的也很快,希望在未來幾年能趕超歐美,繁榮昌盛!

相關焦點

  • 美封鎖失敗了嗎?滴血的中國工具機將崛起,趕超德日還需要多少年?
    工具機是製造機器的機器,稱工業母機。全球工具機top10中有8家都是德國日本的品牌。德國日本早在七八十年代,就已經有九軸工具機,而國產工具機,大多數還停留在三軸,四軸。所以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國產工具機落後西方三十年」。
  • 中國2017年工業製造水平比日本工業製造水平還落後多少年?
    工具機產業曾經的日本是世界工具機產業產值世界第一,佔全世界份額的四分之一。我們看下中國,日本,德國工具機產業產值的變化,日本佔世界工具機產業產值比率從世界第一下降到了世界第二,而中國從不到10%,增加到了30%,化身為世界第一。
  • 揭露日本工具機幻象:日本工具機世界第一?只是中國限定傳言
    這些論調其實源於網絡上流傳的一些日本工具機的神話,經過大肆發布宣揚,時間一長,"日本工具機全球第一"的言論也就逐漸傳播開來,並且似乎已經對大眾洗腦成功。 然而,真相是如此嗎?日本工具機真的是全球第一嗎?謠言猛於虎,今天就來戳穿日本工具機的神話吧。
  • 日本11月工具機訂單恢復至疫情前水平 中國訂單倍增
    摘要 【日本11月工具機訂單恢復至疫情前水平 中國訂單倍增】日本工作機械工業會22日發布的數據顯示,日本11月工具機訂單額同比增長8.6%,達到886億日元,是自2019年12月以來首次超過850億美元,終於恢復至新冠疫情擴大之前的水平。
  • 我國臺灣省工具機工業的特點以及發展策略
    臺灣省工具機工業發展歷程      中國臺灣,目前人口2240萬,是大陸13億的58份之一;2003年,其工具機工業產值為20.6億美元,居世界第六,在日本(78.6億美元)、德國(75.3億美元)、義大利(41.8億美元)、中國大陸(29.1億美元)、美國(22.1億美元)之後;工具機出口額為16.5億美元,居世界第四,在德國(47.6億美元)、日本(41.3
  • 中國工具機企業面臨的難題及工具機路在何方?
    2003年中國成為工具機第一消費大國,工具機消費量佔全球的1/3,2009年中國成為第一製造大國,工具機的產出量佔全球的1/4。   2008年,在世界工具機企業產值排名中,前三名分別是德國通快(25.3億美元)、日本崎馬扎克(21.6億美元)、德國吉德曼(21.4億美元)。在TOP10中,緊隨其後的是日本大隈、日本天田、美國MAG、日本森精機、中國瀋陽工具機、日本捷太格特、中國大連工具機。
  • 失去日本德國工具機,中國將造不出航母?高端製造業需求關鍵是啥?
    工具機作為製造業的產業母機,同時也是加工製造產業裝備的根基,國家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基石。工具機行業的發展對一個國家製造業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但是目前中國工具機卻成為了「中國製造業之痛」,甚至外界還傳言「失去日本德國的工具機,中國便造不出航母」。
  • 沒有日本德國的工具機,中國就造不出航母?高端製造業的需求是關鍵
    曾有人指出,沒有日本、德國的工具機,中國很難造出航母飛機,特別是在航天航空等高尖端技術行業,只要日本德國不出口高端工具機,中國火箭的加工製造將會走得很艱難。雖然這句話說得比較偏執,但側面上反映了國產高端工具機的一個困境。說起中國工具機的發展歷程,我們起步的並不算晚。
  • 瀋陽工具機參展2017無錫太湖工業博覽會---下個月開幕!
    神州數碼的加入,更重要的是與瀋陽工具機共同搭建網際網路平臺,讓社會關注點更多導流到傳統? 此次參展,瀋陽工具機全面展示了智能工具機產品、瀋陽工具機新的商業模式和「德國設計、中國製造、全球銷售」的世界級高端產品。
  • 日本牧野工具機(中國)有限公司
    主要是在這個快速成長的中國市場上促進和推廣牧野的產品。為了擴大我們的業務及更好地為客戶服務,牧野中國於2002年8月成立,它也包含了製造及其它的業務。  公司為牧野亞洲全資擁有。牧野亞洲是牧野集團的一部分。牧野集團是專業從事製造數控金屬加工工具機及提供在汽車,航空及模具加工行業柔性加工革新方案的知名企業。
  • 盤點日本十大工具機企業;感受日本製造的恐怖,國產工具機要怎麼生存
    日本 ,是繼美國、德國之後,在世界上建立起第三個工具機工業、製造業、工業化強國的國家。1889年,池貝鐵工廠的建立,開始生產了第一臺工具機。以工具機工業為基礎,大力發展了鋼鐵、汽車、造船、電子和核電工業等等。由於人才眾多、管理正確、質量過硬、開拓創新,突破了各種關鍵的技術基礎和零部件的配套,日本的工具機技術躍居世界一流,以下為大家介紹排名比較前的日本工具機企業。
  • 11月,日本工具機訂單886億日元!美國進口157億日元,中國進口多少?
    王爺說財經訊:周二(22日),據日本工作機械工業會發布的數據顯示,11月,日本工具機訂單額同比增長8.6%,最終達到886億日元。 886億日元,這是日本自去年12月以來首次超過850億美元,最終日本工具機訂單也恢復到新冠疫情之前的水平。 那麼為何日本工具機訂單激增? 對此,日經新聞分析評論稱,這主要是由於此前持續低迷的對美國和德國出口也轉為同比增長,與此同時,來自中國的訂單也繼續保持強勁。
  • 德國二戰就能製造重達1.8巨型炸彈,工業強國值得我們思考
    僅在1943年,德國鋼鐵產量就達3460萬噸,比英、法、蘇、日、意幾國加起來都多,而當時中國鋼鐵產量只有7000多噸,德國是我國的幾千倍。德國機械化程度很高。二戰時期德國出產裝備了120萬輛轎車和數十萬計的軍用摩託車,直到80年代我國都沒趕上德軍二戰時期的機械化水平。
  • 德國和日本都是世界一流工業強國,誰的實力更勝一籌
    不過對兩國之間哪個工業實力更強的爭論卻一直沒有停止。那麼兩國在工業領域誰的實力更勝一籌?對於這個問題,確實很難回答,因為兩國的實力不相上下,而且各有所長,想要分出高下並不簡單。不過真要分個第一第二,很可能是德國更勝一籌。從工業規模來看,日本的工業規模要比德國大一些。
  • 津上工具機中國:貿易紛爭可能致使高端數控工具機需求下降
    6月27日,日本津上集團旗下津上工具機中國(01651-HK)召開了年度業績發布會,公司在收入及歸母淨利潤上均有靚麗表現,但是國內宏觀經濟的起伏加上中美摩擦的影響也左右著津上工具機中國未來的盈利表現。業務受宏觀經濟影響較大1)汽車銷量下滑的影響津上工具機中國是一家外資數控高精密工具機製造商,2003年就進入中國,其母公司日本津上成立於1937年,在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也有逾50年的歷史。目前津上工具機中國主要的三大產品線為精密車床、精密磨床和精密加工中心。
  • 2019年德國漢諾瓦EMO國際工具機工具展特約邀請函
    本屆展會將以『智能科技驅動未來生產製造』為主題,其中,展會將會重點關注工具機、製造系統、高精密工具、自動化物流、計算機技術、工業電子產品、配件以及工業4.0和網絡化生產相關類別的所有解決方案。公司在德國設有辦事處,可為國內客戶提供優質、快捷、靈活的高品質服務及產品。目前合作的品牌有: ●德國拿海納NACHREINER精密絲錐、鑽頭、鉸刀等全系列孔加工刀具及銑刀類,中國總代理。●德國Dümmel極微孔加工刀具,德國官方授權代理商。●德國JBO精密板牙、量規、螺紋銑刀,中國戰略合作夥伴,官方授權代理商。
  • 拯救瀋陽工具機 中國工具機龍頭破產來龍去脈
    在這一事關工業基礎的重要行業,建廠歷史可追溯至日據時期的瀋陽工具機地位尤其特殊。工具機講究歷史積澱,瀋陽工具機的歷史,幾乎與中國工具機工業史同步。8月20日,沈機股份因被申請重整而降為「*ST沈機」。這個標記意味著該公司已連續兩年虧損,有退市風險。
  • 第十屆中國數控工具機展覽會(CCMT2018)4月亮相上海
    從美國倡導的工業網際網路到德國提出的工業4.0,以及中國製造2025等各具代表性的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發展戰略中,發展趨勢和重點均指向智能製造,在世界工具機工具產業界的積極探索和實踐中,如何實現智能製造的路徑日漸清晰,即在提供高性能產品的基礎上構建數位化資產,實現信息互聯互通,提升製造業的智能化水平。
  • 美國專家:德國日本築起的科技壁壘我都攻不下,中國如何做到的?
    隨著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中國在很多科技領域都有了巨大的提升。雖說沒有做到方方面面的優秀,但能在這麼多領域傲視群雄已經是非常難得的事情了,畢竟我們的科技大多都是從零到一,這份成就就已經是全天下獨一份了,中國科技在世界上的影響力正不斷地增強。
  • 2018國產車;德國汽車;日本汽車;製作工業特點對比
    今天只說德國貨和日本貨,工具機製造業,德國日本不相上下,綜合實力日本強,頂尖技術德國強一些,因為頂尖的工具機設備還是要德國造,當然,汽車行業基本不需要頂尖設備,那麼通用的工具機設備,就像邁騰、帕薩特、雅閣、凱美瑞一樣、各有特色,那麼誰好誰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