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放眼望去,貴州省榕江縣車江壩區60畝的辣椒田裡一片春綠,辣椒苗長勢喜人,有些已經開了花。地裡頭,只有一隻手的楊秀橋正和自己的妻子在辣椒田裡進行田間管理。旁邊已經70多歲的薛宏梅正揮著鋤頭也在為自家的辣椒苗除草,看著早前自己親手種下去的辣椒苗長勢越來越好,他們都露出了滿意的笑容,活兒也越發乾得起勁了。
圖為貧困殘疾人及家屬正在施肥、蓋膜
「我家是2018年搬進富民小區的,我兒子和我都是殘疾,他腳不方便,別看我已經70多歲了,右手也不靈光,但是腳還走得,還可以下地幹點農活種點菜。」薛宏梅一邊除草一邊和我們說著家裡的境況,「國家『掛欠』我們,送我們房子又拿田給我們種,種子和肥料錢都不用我們出,賣菜得的錢也是我們自己的,還是國家好啊,前段時間賣白菜我們家賣得了800元呢。」說到這兒,薛阿姨樂呵呵地笑了。
「是啊,我們搬遷到臥龍小區之後,她手腳好可以進廠上班幹點針線活,但是我一個殘疾人真的不知道能幹些什麼,還是國家政策好,我們才得地種,才多一份收入。」一旁的楊秀橋用僅有的一隻手一邊為辣椒苗整理雜草一邊說著。
薛宏梅正在給辣椒苗除草
據了解,薛宏梅的兒子宋啟彬是一位肢體殘疾人,無法正常行走,久站也困難,他和妻子育有三個子女,大兒子和女兒都是大學生,小兒子還在讀高一,妻子在縣工業園區內衣廠上班,因為身體原因,家裡的日常生活開銷、孩子在學校的生活費等都靠妻子一個人在維持,這讓宋啟彬心裡非常內疚但同時也無能為力,他內心一直希望能替妻子分擔一些家庭重擔。
楊秀橋的妻子楊俾連正在進行田間管理
2019年桐廬縣對口幫扶榕江縣工作組積極對接桐廬縣殘聯,針對易地扶貧搬遷殘疾人的創業、就業開展調研評估,以壩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為契機,協調榕江縣農業公司劃轉60畝土地作為殘疾人產業就業幫扶項目用地,由桐廬縣殘聯籌資30萬元對口幫扶榕江縣殘聯創建了東西部扶貧協作榕江縣殘疾人產業就業扶貧示範基地,依託榕江縣農業公司技術指導,帶動33名易地扶貧搬遷貧困殘疾人及其家屬認領地塊發展壩區農業,幫助貧困殘疾人家庭增收脫貧。
據基地管理員姚茂方介紹,東西部扶貧協作榕江縣殘疾人產業就業扶貧示範基地每年可種植三季,以種植早春蔬菜、辣椒、黃瓜、西紅柿等周期短、效益高的農產品為主,採收後由公司統一收購,認領地塊的群眾只需投入勞動力即可獲得全部收益。今年第一季早春蔬菜在33名貧困殘疾人的細心管理下已經「開花結果」、喜獲豐收,蔬菜畝產達2000公斤,但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銷售的蔬菜僅2萬餘斤,戶均收入約800元。第二季早熟辣椒也已經全部完成栽種,預計畝產達1500公斤,產值約12萬餘元,戶均增收3800元左右。
圖為榕江縣農業公司正在收購第一季度的早春蔬菜
據介紹,桐廬縣對口幫扶榕江縣工作組目前仍在多角度探索殘疾人幫扶新模式,努力為更多殘疾人提供更多脫貧路子和幫扶服務,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內生動力,激發勤勞致富的積極性,扶貧扶志雙向發力,切實幫助貧困殘疾人在2020年順利實現脫貧摘帽、同步全面小康。
通訊員 黃學星
編審 周燦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