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這裡是青海,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因境內有全國最大的內陸鹹水湖青海湖而得名,涵蓋水面、溼地、林草的藍綠空間佔比超過70%;這裡是青海,是文化名地也是旅遊淨地,東西文化交流、農牧文明融合、多種宗教並存、多民族共生,有崑崙神話、河湟文化、熱貢藝術、青海「花兒」等異彩紛呈的文化藝術……9月5日,「大美青海・旅遊淨地」特色文旅產品展亮相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文化貿易專題之第十五屆北京文博會。上午9時許,青海展館正式迎客,來自我省的20家特色文化旅遊企業相聚首都,攜各自的特色文旅產品展現大美青海淨與境的交柔之美。
青繡、唐卡、手工銀銅器競相登臺,崑崙玉、藏香、枸杞同臺亮相……240平方米,以「大美青海・旅遊淨地」為主題的青海展區裡,掐絲畫、藏繡、文創產品、民族工藝品及地方特產等200多個品種「爭奇鬥豔」。
來自北京市的阿達和同伴一進展館就被獨具特色的青海文旅產品所吸引,阿達激動地說:「這些文旅產品不僅讓我感受到了青海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和內涵,更深切感受到了青海地大物博的曠遠,已勾起了去青海遊山玩水的想法。」
在熱貢藝術展示區,省級熱貢藝術代表性傳承人、省級A級工藝美術大師更登正在為參觀者詳細講解唐卡的文化內涵和製作精髓。如他所言:「文博會為我們搭建了宣傳推介熱貢藝術的平臺,拓展了銷售唐卡和其他民族特色產品的銷路,希望通過這個展示平臺吸引全國各地的旅遊愛好者來青海領略山水之美,讓文旅產業在發展進程中助力家鄉人民致富增收。」
不光有文旅產品展示,從青海走來的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省級工藝美術大師等紛紛「助陣」,現場打制銀器、繪畫唐卡、土族盤繡,以精湛嫻熟的技藝展現著指尖上的靈動,也展現著青海文化與旅遊的獨特魅力。
國家級非遺項目銀銅器製作及鎏金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何滿在現場手工打制銀器,展示著來自青海的傳統文化技藝,展出的幾個手工銀手鐲不一會就找到了買家。對於何滿而言,他更是抓住文博會這個平臺,推介產品,展示技能。何滿說:「希望通過現場技藝展示,讓更多人深入了解青海的傳統文化,吸引更多人來到大美青海領略天然、獨特的美景。」
雖然青海已連續第14年參加文博會,但今年來自大美青海的展覽展示更是形式多樣,產品展示、技藝展演「同頻共振」,還有LED大屏上循環播放的宣傳片,現場進行的旅遊推介,在靜與動的完美結合中展現著大美青海淨與境的神秘與獨特。
青海龍羊峽景區首次亮相文博會,碧綠的黃河水、奇特的大峽谷、獨特的民族風情,宣傳視頻的那一幀幀壯美畫面,仿佛讓人們置身其中,有種說走就走的衝動。
北京市民陳松激動地說:「有機會一定要去青海看看,去祖國的西部領略大好江山之壯美。」
北京藝苑集團董事長助理王嘉負責青海龍羊峽景區的現場推介,他說: 「通過文博會這個展示平臺,把龍羊峽的秀美、黃河的魅力、青海的神秘傳遞給更多人,吸引更多人到青海領略自然美景,體驗民族風情,感受文化魅力。」
憑旅遊「淨地」之名,青海正在唱響文化與旅遊融合的時代序曲,也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歡迎四海賓朋來領略三江之源的神奇,感受淨與境交柔之魅力。
來源:青海新聞網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news@ersanl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