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燈文化傳承人:讓運河龍燈一代代舞下去

2020-12-14 中國僑網

龍燈文化傳承人:讓運河龍燈一代代舞下去

2020年11月26日 09:33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參與互動

  龍燈文化傳承人謝兆海師傅——讓運河龍燈一代代舞下去(眾生相)

  在去往北京通州區漷縣鎮張莊村的路上,筆者看到筆直的馬路穿鎮而過,兩邊都是紅磚砌成的平房,行駛在路上視野極為開闊。午後,謝兆海師傅按照約定時間來到張莊村村委會,他是運河龍燈會的第五代傳承人,向我們講述了通州運河龍燈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背後的傳承故事。

  張莊村的運河龍燈是大運河河畔最具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通州區運河龍燈早已「走出通州」,它在北京市也是一張亮眼的文化名片。

  謝師傅今年54歲,1966年生,他穿著牛仔褲和運動鞋,頭戴鴨舌帽,鴨舌帽上繡著一個「良」字,他的兩鬢已經沾染上歲月的風霜,但依舊步伐矯健,思路清晰。談及運河龍燈的歷史,謝師傅神採奕奕,娓娓道來。「據老一輩人回憶,有時候大運河上運糧的漕船來到北京時遇上河面提前封凍,這時候就通過舞龍來祈禱冰面快些解凍。傳說這是『御賜的龍』」。舊時舞龍含有祈福消災,祈求來年豐收之寄託,承載著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謝師傅的爸爸、爺爺、太爺爺等祖上的先人都是運河龍燈的傳承人,有記載的運河龍燈會可以追溯到清朝道光十四年,至今已經有近200年的歷史了,謝師傅也是運河龍燈的第五代傳承人。據謝師傅回憶,他父親打小就開始操練運河龍燈,到謝師傅這一輩,他接觸運河龍燈也有幾十年了,運河龍燈已經成為他生命中難以割捨的重要組成部分。

  為了傳承運河龍燈,謝師傅可謂盡心盡力,不斷為保護這一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奔走呼號,嘔心瀝血。操練龍燈的隊員大都年事已高,他們之中有農民、工人、木匠、泥瓦匠,平時各自忙活自己的工作,運河龍燈把他們聚集在一起,謝師傅又是龍燈隊伍中的主心骨。

  謝師傅回憶,父親在世時經常在村裡以敲鑼為信號,讓隊員們集中起來操練龍燈。現在謝師傅也經常一家家上門和隊員們約定時間,動員大家擠時間參與舞龍排練。

  謝師傅的老本行是木匠,靠這門手藝養家餬口,但為了更好保護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從2015年開始他便捨棄了老本行,專心投入到這一事業之中,生活受到一定影響,家裡人也表示出不理解,但他還是選擇了咬牙堅持。

  受父親的影響,無論再苦,謝師傅也打定主意把這門非遺技藝傳承下去。

  據謝師傅回憶,通州運河龍燈曾經在很多個場合都表演過,比如2019年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2016年,運河龍燈還在通州區運河文化廣場表演過,當時還得了一個三等獎,回憶起當時的熱鬧場景,謝師傅依舊很興奮。「我們從側門一進去遊客就都圍上來了,我們都差點施展不開了。大家紛紛掏出手機拍照,可熱鬧了。」龍燈一亮相,便享受到了「大明星」一般的待遇。

  除了去市裡和區裡參加活動,運河龍燈會最常去的還是鎮上和村裡。鎮上的運動會、村裡的節慶活動舉辦時免不了讓龍燈會來表演助興,大伙兒都愛看,龍燈會在本地遠近聞名。張莊村運河龍燈隊員們訓練有素,配合默契,在演出時統一穿上精心製作好的傳統服飾,一隊身著紅色衣裳,另一隊身著白色衣裳,兩隊隊員都腳踏紅色靴子,靴子上飾有金色紋路。隊員們頭上還戴著極具特色的紅頭扎,紅頭紮上以紅色小球裝飾,隊服是傳統的中式開襟服裝,彰顯著濃濃的傳統文化底蘊。

  據謝師傅介紹,運河龍燈原有30多個套式,目前保留下來的有13個。談及自己在龍燈隊中的位置,謝師傅豪爽地笑了,「我在龍燈隊裡沒有固定的位置,哪裡人不夠我就頂上,我什麼都會,在龍頭龍尾或者其他哪個位子都可以。」

  2005年,運河龍燈被列為「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正式命名為「通州運河龍燈會」。張莊村也因為得天獨厚的運河龍燈文化遺產入選北京市第一批市級傳統村落名單(共44個),為通州區唯一入選的村落。(黃嘉瑩)

相關焦點

  • 讓運河龍燈一代代舞下去
    午後,謝兆海師傅按照約定時間來到張莊村村委會,他是運河龍燈會的第五代傳承人,向我們講述了通州運河龍燈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背後的傳承故事。張莊村的運河龍燈是大運河河畔最具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通州區運河龍燈早已「走出通州」,它在北京市也是一張亮眼的文化名片。
  • 讓運河龍燈一代代舞下去(眾生相)
    午後,謝兆海師傅按照約定時間來到張莊村村委會,他是運河龍燈會的第五代傳承人,向我們講述了通州運河龍燈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背後的傳承故事。張莊村的運河龍燈是大運河河畔最具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通州區運河龍燈早已「走出通州」,它在北京市也是一張亮眼的文化名片。
  • 讓運河龍燈一代代舞下去(眾生相)
    午後,謝兆海師傅按照約定時間來到張莊村村委會,他是運河龍燈會的第五代傳承人,向我們講述了通州運河龍燈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背後的傳承故事。張莊村的運河龍燈是大運河河畔最具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通州區運河龍燈早已「走出通州」,它在北京市也是一張亮眼的文化名片。
  • 安慶省級非遺傳承人胡忠富:把花園胡氏龍燈傳下去
    安徽日報 一根根竹篾無需工具輔助,只需用刷上漿糊的皮紙固定,在一雙巧手上搭建出一個結構精巧的六面體,一顆龍燈中使用的「龍珠」便雛形初現……6月19日,在安慶市宜秀區羅嶺鎮花園村胡衝組,記者見到了這位手藝精湛的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花園胡氏龍燈」的代表性傳承人胡忠富。
  • 「城南龍燈」傳承人史克濱:將中華龍燈發揚光大
    史克濱正在整理即將出廠的「城南龍燈」。經濟日報記者 劉興 攝   舞龍是我國一項傳統民俗文化活動。  在江西南昌,有一位痴迷於扎制龍燈的工匠。35年來,依靠祖傳扎龍燈手藝,並不斷運用新工藝新技術,製作出的「城南龍燈」不僅在國內鼎鼎有名,還漂洋過海,賣到世界各地。他就是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城南龍燈」傳承人史克濱。  今年春節前夕,記者來到位於南昌市青雲譜區青雲譜鎮城南村的「城南龍燈」生產基地。眼前所見,一片繁忙景象。
  • 「中華龍鄉」重慶銅梁舉辦龍燈藝術節 龍舞龍燈迎新年
    馬佳欣 攝中新網重慶1月3日電(馬佳欣)璀璨絢麗的中華龍燈秀、鐵水流星的銅梁火龍表演……「中華龍鄉」重慶銅梁區2日晚舉辦第二屆重慶銅梁中華龍燈藝術節開幕式暨亮燈儀式,喜迎2020年新春佳節的到來。「現在都是培養年輕人來舞龍,他們就是龍文化的傳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銅梁龍舞傳承人黃廷炎告訴記者只有讓年輕人愛上弘揚民間民俗,才能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美輪美奐造型逼真的龍燈燈組。
  • 「中華龍鄉」重慶銅梁舉辦龍燈藝術節 龍舞龍燈迎新年
    馬佳欣 攝   中新網重慶1月3日電(馬佳欣)璀璨絢麗的中華龍燈秀、鐵水流星的銅梁火龍表演……「中華龍鄉」重慶銅梁區2日晚舉辦第二屆重慶銅梁中華龍燈藝術節開幕式暨亮燈儀式,喜迎2020年新春佳節的到來。
  • 郎溪龍村灣:龍燈舞出吉慶來
    黃光宏 汪維民第554期每當春節期間,建平鎮同慶村龍村灣龍王廟熱鬧非凡,人山人海,旌旗招展,鑼鼓喧天,花炮齊鳴,四面八方的百姓和附近的村民們全家出動,早早的來到龍王廟前的廣場上佔好有利地形,就是想來一觀龍村灣獨特的龍燈表演——龍村灣的舞龍燈表演堪稱一絕。舞龍燈,作為一種民間傳統文化活動,不僅活躍了節日氣氛,也弘揚了民俗文化。
  • 寧鄉各地龍燈隊齊聚方特,女子龍燈隊表現亮眼
    憑著大媽們的一腔熱情,橫市龍燈這個寧鄉市的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已經由昔日的男性為主角轉變為女性擔綱。男同志能幹的女同志也能幹7月5日,「龍騰盛世,歡樂楚溈」寧鄉市群眾文化活動開幕式在長沙方特舉行。陳美娟率領的橫市鎮老街女子龍燈隊也參與了表演。
  • 刻紙龍燈:指尖上的鑿刻藝術
    公祭客家母親河大典刻紙龍燈展演 陳水木 攝彭坊村元宵遊大龍 陳道慶 攝不久前,《我們從古田再出發》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心連心」藝術團赴龍巖慰問演出——永定土樓分會場走進客家土樓,「長汀客家刻紙龍燈」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張延玉等閩西老藝人帶著非遺技藝亮相央視舞臺,大放異彩。
  • 重慶銅梁:龍燈龍舞迎新春
    新華社記者黎華玲 攝新華社重慶1月4日電(記者黎華玲)每逢佳節,中國各地有舞龍的習俗,但「龍舞之鄉」重慶銅梁的龍舞歷史文化卻別樣精彩。1月2日晚,第二屆重慶銅梁中華龍燈藝術節開幕,再現了火樹銀花不夜天的銅梁龍舞盛景。
  • 重慶銅梁:龍燈龍舞迎新春
    新華社記者黎華玲 攝新華社重慶1月4日電(記者黎華玲)每逢佳節,中國各地有舞龍的習俗,但「龍舞之鄉」重慶銅梁的龍舞歷史文化卻別樣精彩。1月2日晚,第二屆重慶銅梁中華龍燈藝術節開幕,再現了火樹銀花不夜天的銅梁龍舞盛景。
  • 臨清貢磚臨清龍燈在央視火了,原汁原味讓外國友人倍感新奇
    近日,臨清市國家級非遺項目臨清貢磚與臨清市重點項目臨清龍燈陸續登上國家海外平臺,進行了一項面向全球的雙語直播活動,此次直播是臨清非遺文化面向世界、弘揚民族文化的展示契機。這兩日陸續參與國際直播拍攝的臨清非遺項目分別臨清市國家級非遺項目臨清貢磚與臨清市重點非遺項目臨清龍燈。
  • 遂川龍燈曲牌
    遐富境鄒氏族人系明朝孝宗弘治年間從南康鄒家地遷居而來,並將龍燈曲牌傳入遂川。此後,一代代曲牌藝人不斷將當地一些古曲、民歌,以及吉安、湖南等周邊地區不同風格的音樂元素吸收融匯,逐漸衍變發展成今天盛行全縣的遂川龍燈曲牌。
  • 南昌城南龍燈代表中國亮相韓國冬奧「北京八分鐘」
    聶家的行,史家的板凳愛死人…」---南昌坊間古諺語在南昌市城南村世代相傳著一種傳統民俗它擁有七百年的歷史更被列為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的,它就是已走向世界的城南龍燈他,是史克濱,51歲南昌非遺傳承人、守藝人自小跟著父親製作龍燈的他傳承了父親精湛的技藝為了讓中國文化走向世界
  • 古時候雲霄的龍燈是什麼樣,我做出來就是什麼樣
    我是偶然遇見黃壽三師傅的龍燈紙藝店的,前陣子為著設計陌上客#尋味雲霄#之旅,找來了對雲霄當地歷史文化頗有研究的阿哲老師帶我們實地走訪雲霄古街
  • 老重慶|銅梁龍燈知多少?元宵節到了 這組年畫版銅梁龍燈陪你過節
    今年由於疫情防控,我們不能現場看舞龍表演,但今天慢新聞為你呈現一組年畫版的銅梁龍燈,在家一樣能過個有年味的傳統元宵節。日前,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從銅梁報社曾負責美術編輯工作的老媒體人秦廷光老師處獲悉,他歷時五年創作的《銅梁龍燈》已正式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