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眼睛可以裝進世界,為什麼容不下一粒沙塵?參差不齊的板子箍成的水桶,能裝多少水由最短的那個板子決定,這就是器量。
劉勰《文心雕龍》中《神思》一篇,講到:「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闕之下。神思之謂也。文之思也,其神遠矣。故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焉動容,視通萬裡」。說的就是一個人只有擁有容納大圜大矩的器量,方可有所成就。宰相肚裡能撐船的蔣琬、負荊請罪的藺相如、仁義胡同的董篤行、六尺巷的張英,用實際行動告訴了我們什麼叫大器量!
春秋戰國,百家爭鳴,金戈鐵馬,瞬息萬變,而在亂世中脫穎而出的,都是具備大格局、大胸懷、大器量的人。清代詩人趙翼有一個名句: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國家的不幸,是詩家創作的幸事。確實,司馬遷也有這樣的觀點,他說:蓋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社會環境複雜多變,就會帶來痛苦、困難與迷茫,沒有大格局,大器量的人,不是被社會變化淘汰,就是被自己心態所淘汰!
法國詩人雨果說過:「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寬闊的胸懷,是一個人有器量的表現;古往今來,凡在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方面有所成就者,無不是有器量之人。所以,為了在這塵世收穫成功,活得幸福,請讓我們做一個有器量的人吧!
那麼如何成為一個有器量的人呢?
1、慎獨 ,有足夠的自持和自製
孔子《中庸》有言:「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即真正的君子,要在沒有他人監督的情況下,嚴格地約束自己,不能做出悖離禮法及倫常的事來。君子在獨處的時候,也應當忍,要能夠自持和自製。今天,人們自由的空間越來越大,有了更多的機會來表現自己,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自持和自製便顯得更加重要。
2、沉得住氣,彎得下腰,抬得起頭
黑格爾說:「只有永遠躺在泥坑裡的人,才不會再掉進坑裡。」人生,就像一株沙漠中的樹,沉得住氣,將根深深扎進土地裡,才能後續發力,抽條長枝。想起易中天教授曾在《閒話中國人》說過,人貴在有三品:沉得住氣、彎得下腰、抬得起頭。沉得住氣,是在失敗時保持冷靜,不自暴自棄,不怨天尤人;彎得下腰,是懂得取捨,懂得隱忍,能屈能伸,不逞一時之勇;抬得起頭,是在逆境中,永遠保持一種樂觀進取的心態。如此,你離大器量就不遠了!
3、六誡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政治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他在學問和功業方面的成就,備受後世推崇。曾國藩的人生「六誡」,我認為對我們成為一個有器量的人,大有幫助!
第一戒:久利之事勿為,眾爭之地勿往;第二戒:勿以小惡棄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第三戒:說人之短乃護己之短,誇己之長乃忌人之長;第四戒:利可共而不可獨,謀可寡而不可眾;第五戒: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第六戒:凡辦大事,以識為主,以才為輔;凡成大事,人謀居半,天意居半。
從以上學起,你將成為一個有器量的人!
從來沒有哪一件美器,是不經歷陣痛和雕琢而生的。願你成為更好的自己,能夠容納天地而不滿,俯察草木而不驕,櫛風沐雨而不危,行路百裡而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