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0年代,每當夜幕降臨前後,我總是喜歡坐在自己家院子,看著成群的蜻蜓,在空中捕捉,那些飛蛾、蚊蟲。蜻蜓它們身輕如燕、動作靈敏,不需要花很久的功夫,就會把原本在院子上空徘徊的一團蚊蟲,消滅的一乾二淨。
現今那些蚊蟲在夜幕降臨時,還會在農村的天空上飛舞,但以前捕蟲小能手蜻蜓,卻再也看不到了。那麼是什麼原因,讓農村的蜻蜓變少了呢?有以下四個原因:
一、以前的農村池塘、水渠、河邊等地方,這些都是蜻蜓幼蟲的繁殖之地,那時候村裡的池塘,都是無主之物,村民們都可以在那裡洗澡、洗衣。後來隨著農村養殖業的發展,村裡的池塘,都承包給個人做養殖用了。
養殖的人,會在原本的池塘裡投放很多魚苗、蝦苗等,投放的密度也是非常大的。按理來講養殖與蜻蜓也不會存在衝突,但偏偏蜻蜓的幼蟲是需要在水中繁殖的,而現在池塘魚蝦密度很大,那些蜻蜓幼蟲,在未成蟲飛走前,就成了池裡魚蝦的食物了。
這就相當於殺雞取卵,蜻蜓剛產下卵,但還沒有孵化成蟲,就讓池塘裡的魚蝦吃得一乾二淨了,這也就造成了蜻蜓幼蟲生長的空間,被擠壓了。
二、雖然農村還有一些河道、池塘、水庫等,這些並沒有被當地的農民承包,來養殖。但同樣也面臨著很多的問題。
90年代後,隨著塑膠袋這類的物品,在農村使用率變多,很多村民家中的生活垃圾,每天都有好幾個垃圾袋產生。以前農村並沒有垃圾場,也沒有專人去定期清掃村裡的生活垃圾,對於這類垃圾的處理,不少村民都是圖省事,倒在村裡的池塘、河邊、其他的水域。
這樣做的後果,就是水質被汙染了。而蜻蜓的卵只能在乾淨的河水裡進行繁殖,如果水質被汙染了,也就使得蜻蜓繁殖的空間又一步,被擠壓。
三、不知道大家發現了沒有,蜻蜓有時候會在自家的玻璃窗,或者是停放在路邊的汽車,它們會時不時的來撞擊一下玻璃。對於這個現象,農村上了年齡的老人,也是百思不得其解,在他們記憶中,蜻蜓是不會幹這種「蠢事」的,有些迷信的人,還以為這是不是代表著什麼意寓?蜻蜓是想告訴人們什麼?
其實這個現象的出現,是因為玻璃與水一樣,是透明的,而蜻蜓又不聰明,它們是個「睜眼瞎「,對於這種現代工藝的玻璃,把它們誤認為水塘了。蜻蜓它們撞擊玻璃,其實只是想在上面「點水」,蜻蜓點水的動作,其實就是在產卵。
只是玻璃就是玻璃,雖然它們是透明的,但並不是水,蜻蜓的這種做法,無疑是等於「自殺」。只要你留心一下,會發現蜻蜓在撞擊玻璃之後,往往會有透明的小翅膀,掉落下來在附近,甚至也會發現蜻蜓的屍體。這說明了,農村玻璃的廣泛使用,也是讓蜻蜓變少的一個原因之一。
四、蜻蜓是益蟲,它們捕捉蚊蟲、飛蛾的能力是很強的,一般人也很喜歡蜻蜓。不過有些人喜歡蜻蜓卻是另外一種方式,那就是食用。成蟲的蜻蜓通常沒有人去食用,不過蜻蜓的蛹、稚蟲,有些農村地方,就有食用這種食物的習俗。
這種蜻蜓的幼蟲,是一種叫水蠆的,一些地方土話叫水蠍子,據相關書籍介紹,蜻蜓的幼蟲是種富蛋白的東西,比我們常吃的豬肉含量還要高,所以飯店賣的價格也很貴。
一些人利慾薰心,為了得利,就會去水裡捕捉那些蜻蜓的幼蟲,再變賣給飯店,或者自己食用。這樣做的後果,也就造成了蜻蜓繁殖被破壞,大量的蜻蜓幼蟲被捕捉,無法完成下一代的繁殖,自然也就會使得蜻蜓的數量變少了。
結論:農村蜻蜓變少,多數是因為蜻蜓繁殖系統,受到了環境及人為的破壞,不能再像以前那樣順利的產卵、孵化、成蟲再產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