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它們都跑哪去了呢?為什麼現在很少在農村看到成群的蜻蜓

2020-12-17 農人牛牛

在90年代,每當夜幕降臨前後,我總是喜歡坐在自己家院子,看著成群的蜻蜓,在空中捕捉,那些飛蛾、蚊蟲。蜻蜓它們身輕如燕、動作靈敏,不需要花很久的功夫,就會把原本在院子上空徘徊的一團蚊蟲,消滅的一乾二淨。

現今那些蚊蟲在夜幕降臨時,還會在農村的天空上飛舞,但以前捕蟲小能手蜻蜓,卻再也看不到了。那麼是什麼原因,讓農村的蜻蜓變少了呢?有以下四個原因

一、以前的農村池塘、水渠、河邊等地方,這些都是蜻蜓幼蟲的繁殖之地,那時候村裡的池塘,都是無主之物,村民們都可以在那裡洗澡、洗衣。後來隨著農村養殖業的發展,村裡的池塘,都承包給個人做養殖用了。

養殖的人,會在原本的池塘裡投放很多魚苗、蝦苗等,投放的密度也是非常大的。按理來講養殖與蜻蜓也不會存在衝突,但偏偏蜻蜓的幼蟲是需要在水中繁殖的,而現在池塘魚蝦密度很大,那些蜻蜓幼蟲,在未成蟲飛走前,就成了池裡魚蝦的食物了。

這就相當於殺雞取卵,蜻蜓剛產下卵,但還沒有孵化成蟲,就讓池塘裡的魚蝦吃得一乾二淨了,這也就造成了蜻蜓幼蟲生長的空間,被擠壓了。

二、雖然農村還有一些河道、池塘、水庫等,這些並沒有被當地的農民承包,來養殖。但同樣也面臨著很多的問題。

90年代後,隨著塑膠袋這類的物品,在農村使用率變多,很多村民家中的生活垃圾,每天都有好幾個垃圾袋產生。以前農村並沒有垃圾場,也沒有專人去定期清掃村裡的生活垃圾,對於這類垃圾的處理,不少村民都是圖省事,倒在村裡的池塘、河邊、其他的水域。

這樣做的後果,就是水質被汙染了。而蜻蜓的卵只能在乾淨的河水裡進行繁殖,如果水質被汙染了,也就使得蜻蜓繁殖的空間又一步,被擠壓。

三、不知道大家發現了沒有,蜻蜓有時候會在自家的玻璃窗,或者是停放在路邊的汽車,它們會時不時的來撞擊一下玻璃。對於這個現象,農村上了年齡的老人,也是百思不得其解,在他們記憶中,蜻蜓是不會幹這種「蠢事」的,有些迷信的人,還以為這是不是代表著什麼意寓?蜻蜓是想告訴人們什麼?

其實這個現象的出現,是因為玻璃與水一樣,是透明的,而蜻蜓又不聰明,它們是個「睜眼瞎「,對於這種現代工藝的玻璃,把它們誤認為水塘了。蜻蜓它們撞擊玻璃,其實只是想在上面「點水」,蜻蜓點水的動作,其實就是在產卵。

只是玻璃就是玻璃,雖然它們是透明的,但並不是水,蜻蜓的這種做法,無疑是等於「自殺」。只要你留心一下,會發現蜻蜓在撞擊玻璃之後,往往會有透明的小翅膀,掉落下來在附近,甚至也會發現蜻蜓的屍體。這說明了,農村玻璃的廣泛使用,也是讓蜻蜓變少的一個原因之一。

四、蜻蜓是益蟲,它們捕捉蚊蟲、飛蛾的能力是很強的,一般人也很喜歡蜻蜓。不過有些人喜歡蜻蜓卻是另外一種方式,那就是食用。成蟲的蜻蜓通常沒有人去食用,不過蜻蜓的蛹、稚蟲,有些農村地方,就有食用這種食物的習俗。

這種蜻蜓的幼蟲,是一種叫水蠆的,一些地方土話叫水蠍子,據相關書籍介紹,蜻蜓的幼蟲是種富蛋白的東西,比我們常吃的豬肉含量還要高,所以飯店賣的價格也很貴。

一些人利慾薰心,為了得利,就會去水裡捕捉那些蜻蜓的幼蟲,再變賣給飯店,或者自己食用。這樣做的後果,也就造成了蜻蜓繁殖被破壞,大量的蜻蜓幼蟲被捕捉,無法完成下一代的繁殖,自然也就會使得蜻蜓的數量變少了。

結論:農村蜻蜓變少,多數是因為蜻蜓繁殖系統,受到了環境及人為的破壞,不能再像以前那樣順利的產卵、孵化、成蟲再產卵。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現在的蜻蜓和蝙蝠都很少見了?它們都去哪了?
    相信許多小夥伴都已經發現了,近些年,蜻蜓真的是越來越少見了。記得小時候,尤其在夏季的雨後,街道上總是能夠看到成群的蜻蜓飛舞,不客氣的說,如果手速快,你甚至能夠徒手捉住一隻蜻蜓,可見其數量之多。但是,隨著我們慢慢長大,除了回不去的童年外,原本夏季隨處可見的蜻蜓也慢慢的沒了蹤跡。
  • 現在農村為什麼鳥多,蛇青蛙蜻蜓卻很少了?這個原因最主要
    導讀:農村現在除了鳥多,像蛇、青蛙、蜻蜓等很多東西都少了,罪魁禍首就是人類,是人類改變了這個環境。你知道是什麼原因嗎?從生物學的角度來分析,也就是食物鏈某方面斷了,那麼緊接著就會帶來的一些動物減少或者是滅絕。像蟲子,青蛙,蜻蜓,這些都屬於食物鏈的最底層,而鳥類和人類是上層。
  • 過去,在農村,蜻蜓成群飛的現象越來越少見
    作為農村地區長大的孩子,蜻蜓像青蛙和螢火蟲一樣,是童年最熟悉的夥伴。那時,在田野裡,溪流和山坡上到處可見蜻蜓,他們給我們的童年生活增添了許多樂趣。在這個時候,你總能看到成群的蜻蜓在空曠附近低飛,你可以清楚地聽到蜻蜓拍打翅膀的聲音。在這個時候,我們最喜歡的就是追蜻蜓。蜻蜓喜歡生活在水附近的原因是他們需要在水中產卵。蜻蜓的幼蟲在水中生長發育,我們通常所說的「蜻蜓點水」是蜻蜓在水中產卵。蜻蜓幼蟲需要數月甚至數年才能長成成蟲。
  • 為什麼農村現在除了鳥多,像蛇,青蛙,蜻蜓等很多東西都少了?
    正如題目說的那樣,"農村除了各種鳥,現在越來越多外,像蛇,青蛙,蜻蜓等,很多東西卻越來越少了。這是什麼原因呢?事實上,任何動物的生存與發展,都與它們的生物圈,有著密切的關係。在這些動物生存的生物圈內,食物,天敵,生存環境,氣候條件等,越適合於它們的生存與發展,那麼它們肯定就會越來越多。反之它們就會越來越少。當然,這些物種的現狀,其形成的原因,事實上跟我們人類的活動,有著較為密切的關係。先說說鳥為什麼現在多了吧。在過,有一段時間,我們能看見的各種鳥類也很稀少。當時是由於鳥類的食物,以及其生存的環境不利等原因造成的。
  • 成群蜻蜓天空盤旋
    本報訊 昨日傍晚,我市一些居民區的上空盤旋著上千隻蜻蜓,這些可愛的小精靈們不斷在上空飛舞,引來眾市民爭相觀看這難得一見的「蜻蜓起舞圖」的美景。  當日下午5時15分左右,家住我市東關南街古蹟嶺小區7樓的羅先生偶一打開窗戶,眼前黑乎乎的一片小東西飛來飛去,他正納悶這來回飛的是什麼蟲子,定睛一看,原來是成群漂亮的蜻蜓在空中盤旋飛舞,當時足有上千隻蜻蜓。  羅先生趕緊叫來家人和鄰居一起觀看。孩子們最為高興,一個個從窗戶內探出小腦袋,興奮地直拍手。
  • 以前在農村田地老能看到成群的烏鴉,現在為啥沒了?烏鴉去哪了呢
    小的時候,在農村老家經常能夠看到烏鴉。然而,長大之後卻發現烏鴉已經不多見了,給人一種消失了的感覺,真擔心它變成瀕危物種。雖然,烏鴉不討人喜歡,叫聲更是煩人,被認為是"不吉祥的鳥"。但是,畢竟也是一個物種,看不見了也難免讓人奇怪。那麼,農村的烏鴉跑哪裡去了呢?
  • 兒時的紅蜻蜓越來越少都去哪了?它們還會回來嗎
    還記得小時候每逢雨過天晴,美麗的紅蜻蜓就會風中起舞,年少的你會約上三幾個小夥伴去追逐、去打鬧、去嬉戲……可如今那種和諧的鄉村風景少之又少,甚至早已銷聲匿跡。因為我們共同追逐過的紅蜻蜓越來越少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 為什麼蜻蜓要「點水」? 蜻蜓點水的原因是什麼?
    為什麼蜻蜓要「點水」? 蜻蜓點水的原因是什麼?時間:2016-06-08 12:23   來源: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為什麼蜻蜓要點水? 蜻蜓點水的原因是什麼?
  • 農村裡常見的蜻蜓,是害蟲還是益蟲呢?
    農村裡常見的蜻蜓,是害蟲還是益蟲呢?據小編的了解,蜻蜓就是益蟲!在自然界中,蜻蜓種類尤其多,是一種肉食性昆蟲,形似非常獨特。兩隻大眼睛,像透明的玻蛋,鼓鼓囊囊地掠過整個腦袋,蜻蜓的眼睛也是世界上最多的,它們長滿了無數隻小眼睛,它們的辨識力極強。蜻蜓的翅長而窄,後翅比前翼大,網狀翅非常明顯,速度快,像一架飛機。嘴為咀嚼型,腹長,觸手小。三足足,六條腿,用刀扎滿了一隻腳的無脊椎動物。在鄉下的池塘旁,夏天,溪流旁。到處都是各種顏色的蜻蜓。
  • 你知道蜻蜓「點水」的奧秘嗎?蜻蜓漫天飛舞又預示著什麼
    雨後的池塘上,常常能看到許多蜻蜓在飛翔,纖細的身軀、透明的翅膀在陽光下搖曳,真是美極了。小編童年時代很快樂的一件事就是捉蜻蜓玩,用竹掃帚捕捉它們,特別是在雨後的傍晚特別多,也特別好捉,捉來餵螞蟻。仔細觀察,我們會發現蜻蜓一次次不斷地把尾部插入水中。其實,對於蜻蜓這一行為,人們早就注意到了。儘管身體很纖細,蜻蜓卻有一顆滾圓的大腦袋,它的腦袋可以任意轉動,頭部的一半被一對大複眼所佔領。這對大複眼非常發達,每隻複眼都由1萬多隻小眼組成。因此,疾飛的蜻蜓能清晰地看到9米外的活動的昆蟲的各個部分,甚至能看清千米之外的同類。
  • 晚霞中的紅蜻蜓!
    轉眼到了夏天,紅蜻蜓、綠蜻蜓飛來了,飛進年少時的夢裡,飛進那些老了的謠曲兒歌裡,「光光蜓,藍眼睛,一對眼睛亮晶晶,飛一飛,停一停,飛來飛去捉蚊蠅。」這是老奶奶癟著嘴兒教孩子們唱的童謠;「陽光下蜻蜓飛過來,一片片綠油油的稻田……」這是漸漸長大時老師教唱的《童年》裡的詞兒;「飛呀飛呀,看那紅色蜻蜓飛在藍色天空。我們都已經長大,好多夢還要飛,就像現在心目中,紅色的蜻蜓……」這好像是小虎隊早年唱的《紅蜻蜓》。
  • 蜻蜓
    在夏天的傍晚,成群結隊的蜻蜓來到我們身邊,它經著烈日的幹烤,來幫我們捉害蟲,讓我們得到好生活。讓我們不會因為害蟲的幹擾,而失去自己的情趣。有時候,有的小朋友吵著鬧著要捉蜻蜓。大人們也會被孩子的吵鬧而去捉蜻蜓。蜻蜓的只數越來越少,最後在天黑中,失去蜻蜓的蹤影,蚊子也越來越多,怎麼辦呢?
  • 以前農村蜻蜓成群飛舞的場景越來越少見。原因之一可能你都想不到
    作為農村長大的孩子,蜻蜓和青蛙、螢火蟲一樣,都是兒時最熟悉不過的夥伴了。那會兒的田野中、小溪邊、坡地上到處都能見到蜻蜓的身影,它們為我們兒時的生活增添了不少的樂趣。而且蜻蜓和青蛙一樣,它們捕食蒼蠅、蚊子、虻蠓類和小型蝶蛾類等會禍害農作物的害蟲,是莊稼的守護者,農民的好幫手。作為農民的孩子,我們從小就知道,它是一種益蟲。蜻蜓通常生活在水流平緩、水質好、水量大的水邊,活動最頻繁的時間是在夏季的大雨前後和傍晚時分。
  • 蜻蜓為什麼要點水
    夏日裡,我們在湖泊、溪流、池塘等有水的地方時常會看到蜻蜓在水面上緩緩飛行,還不時用尾部觸及水面,激起一個又一個的小水圈,似乎玩得很開心。為了區別於其他昆蟲的幼蟲,人們給半變態昆蟲的幼體起了一個特殊的名字——稚蟲。成蟲和稚蟲的生活環境完全不同,一個在陸地,一個在水中,因此成蟲只有將卵產在水中,才能保證孵出的稚蟲有一個適宜生活的環境,產在陸地上的卵是不能孵化的。我們在水邊看到的「蜻蜓點水」現象,正是蜻蜓成蟲的產卵行為。蜻蜓有發達的複眼,通過觀察水面形成的反光來尋找水環境,進而完成產卵。
  • 四川發現「侏儒蜻蜓」,是世界上最小的蜻蜓
    「侏儒蜻蜓」——侏紅小蜻相信很多朋友在童年時期都有過捕捉蜻蜓的經歷,蜻蜓有多大呢?根據資料顯示,目前蜻蜓界的普遍大小,都在3-4釐米身長之間。這種世界上迄今為止最小的蜻蜓,外表還是非常漂亮的,它們的雄性和雌性的眼睛顏色不同,非常容易辨認,雄性的侏紅小蜻包括眼睛在內,都是亮眼的鮮紅色,而雌性的侏紅小蜻除了鮮紅色的身體之外,它們的眼睛是黃褐色的。
  • 地球上的蜻蜓為什麼越來越少?它們被人類無意間騙去送死
    而隨著城市化的不斷發展,人們見到它們的機會越來越少,這並不是因為人們遠離了鄉村,是蜻蜓總體的數量正在急劇減少,甚至還有走向滅絕的風險。一方面,環境汙染問題和棲息地減少的問題是導致蜻蜓數量減少的關鍵;另一方面,人類的建築也對蜻蜓的生存造成了巨大的威脅。
  • 紅蜻蜓
    方華「晚霞中的紅蜻蜓,請你告訴我,童年時代遇到你,那是哪一天?」歌曲《紅蜻蜓》雖短小,但歌詞清新,旋律優美,經久不衰而傳唱至今。每當那抒情的曲調在我心頭流淌,總把我帶回美好的童年時光。在鄉野生長過的童年,誰沒有過捉蜻蜓的經歷?
  • 田野上來了紅蜻蜓
    六月,稻禾青青,家鄉的田野上來了紅蜻蜓。  這鄉間獨有的紅衣綠襖的昆蟲,是與田野清風相伴的精靈。它們像是遠道而來的客人,每年,在這個季節,倏忽而至。它們結著伴兒,張開透明的羽翼,一會兒,靜止不動,伏在一處,一會兒,只剎那間,就飛到別處去了。有時候,它們只浮動在我的眼前,靠得那麼近,仿佛伸出手去,就能捉到。  在我老家,蜻蜓被叫作「蝴蜻蜻」。
  • 【靈璧美文】捉蜻蜓
    那時候的農村,到處是飛舞的蜻蜓,像蝴蝶,像樹葉,像不規則的流星雨……點綴著天空,熱鬧著天空。我們揮舞著掃把,嘴裡念念有詞,蜻蜓似乎真地聽懂了我們的召喚,紛紛赴湯蹈火,向我們劈面飛來。掃把落下,幾隻黃色、紅色的蜻蜓,煽動透明網狀的羽翅,細細的竹條下面拼命掙扎。我們用手小心捏住蜻蜓翅膀,把它們從掃把下面「解救」出來,再用一根草莖,將蜻蜓的脖子從下面穿過,許多隻蜻蜓穿在一起,就穿成長長的一串。
  • 白水洞或紅蜻蜓
    紅蜻蜓是我兒時的翅膀。那時候曬穀坪上,蜻蜓和麻雀最多,但紅蜻蜓較少。坪邊開著南瓜花,也有紅色的和黃色的美人蕉,紅的莊嚴黃的尊貴,上面都降落過紅蜻蜓。兒時的紅蜻蜓都去哪了?不能不說,棠溪石頭上那隻紅蜻蜓很像兒時見過的那隻。我兒時只捉過一隻紅蜻蜓,還是那個叫小芳的姑娘給我捉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