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黃大仙祠 攻略 ,黃大仙求籤注意事項

2021-02-07 鷹潭龍虎山青年國際旅行社

黃大仙祠又名嗇色園,始建於1921年,是香港著名廟宇之一,祠廟設計色彩豐富、建築雄偉、金碧輝煌,極富中國傳統寺廟建築的特色。


據祠內的《赤松子自述》記載,黃大仙原名黃初平,約於公元328年於浙江省金華縣蘭谿市出生。他十五歲得仙翁指示開始學道,並在赤松山一石室中修煉,潛心修道,40年不吃人間煙火,最後修得法道。他得道後,在民間懲惡除奸,贈醫施藥。因為他隱居於赤松山,故又稱為赤松仙子。

黃大仙祠佔地18,000多坪,除主殿大雄寶殿外、祠旁還設有小園林、三聖堂、從心苑,以及供善信們購買香火及平安符等的小攤位。祠內的九龍壁仿照北京故宮九龍壁而建,壁上刻有中國佛教協會主席的題詩,增添黃大仙祠的中國傳統特色。

到黃大仙祠祀,據說「有求必應」,籤文尤其靈驗,但是求得來的籤果,都只是解當年的運勢。因此在農曆過年前後,是黃大仙廟香火最鼎盛的時候,善男信女紛紛前來求問一整年的運勢及還神。



地址:九龍黃大仙竹園村2號
官方網站: www.siksikyuen.org.hk
開放時間:園門,每日上午7時正至下午5時30分;總辦事處,每日上午8時正至下午5時30分;從心苑,每日上午9時正至下午5時
到達交通:從港鐵黃大仙站B2出口左轉,步行約3分鐘即至。
門票:免費


2、黃大仙廟祭拜及注意事項

1)黃大仙廟的祭拜路線
據工作人員介紹,黃大仙廟的建築布局是按照1937年黃大仙殿前佔卦,嚴格根據五行八卦原理設計而成的:飛鶯臺(銅亭) 屬金、經堂屬木、玉液池屬水、盂香亭屬火、照壁屬土。所以作為遊客一般都是從黃大仙大殿開始祭拜起,求籤卜卦也是在大殿前進行,其餘供奉諸神的殿堂都比較小,香火比黃大仙殿弱很多。

2)祭拜黃大仙必備之物
在廟宇中到處都有提示,黃大仙日常參拜主要是「五供」:香、花、燈、水、果。香港人相信只要獻上香或供奉花,便能得到黃大仙的注意,祈求所願必能實現。另外,工作人員介紹說,清水也是上佳的供品,因為道法自然,他們提倡節約
能源、把寶貴而有限的資源用於其他地方;至於香的數目,「1」「3」這樣的單數是最合適的。不過,我還是在現場觀察到,很多當地的市民帶著雞鴨來供奉大仙,可能是因為事關重大,為求一籤常跪20分鐘以上的比比皆是。



(黃大仙廟前的賣香店)

3)黃大仙殿前求籤的注意事項
1、首先確認有香、花或者水這樣的供品,在求籤之前供上;
2、內心平靜,內心默念你需要問的事情;
3、從大殿旁取籤,跪地求籤;
4、擲筊(jiǎo)3次,每次都需要一正一反為有效。如果擲筊不成,還需要繼續求新籤。

(遊客求籤後擲筊的場景)

番友分享:黃大仙廟求籤是免費的,只需到大殿左側的小屋子直接借取。關於是否需要跪地求籤,我專門詢問了工作人員,95%以上的求籤者均跪地,少數觀光客也有站在殿前求籤的,不過據說站著求籤的人,很難擲得有效的筊,當然也求不出一根籤來。當然這是一種說法,無從考證,各位網友如果有機會去,可以當場試驗一下。
4)黃大仙求籤是否真的靈驗呢?
番友分享:為此,我專門詢問了多位工作人員和在場的香港土著居民,得到的答覆是:準。這些朋友的曾經問的問題,可以說涉及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婚嫁、問事、出行、健康、錢財、生育……而結果和籤文上的如出一轍。呵呵,聽到這裡,我都不禁心裡發癢,躍躍欲試呢。



5)訪算命街解籤
番友分享:想了半天,我決定向黃大仙問問我今後的運氣如何。可能是問題太大,我求了好幾個籤竟然都是無效的筊,不過終於我求到了94號籤。光有號沒有籤文可怎麼辦啊?沒關係,就在黃大仙大殿旁就有一條算命街,2層,每層有兩排房屋,加起來大概有50多家的算命作坊吧。之前我已經和工作人員打聽好了,解一支籤大概需要15--100港幣。於是我轉來轉去,希望能找到一個合眼緣的地方,走了一圈,也不知道為什麼,走進了107號名為生觀音的店裡。花了20塊錢港幣解了個「董永遇仙」的中上籤,與我的實際情況還是相符合的。

原來黃大仙一共有100個卦文,其中只有三個是上上籤,即「第1籤:姜公封侯」、「第73籤:孫霖中狀元」、「第91籤:懷德招親」;而下下籤她只給我展示了一個,即「18籤:包公訪李後」。不知道我這算不算是「洩露天機」呢?如果各位網友有機會到黃大仙廟前求籤,我祝你們壞的不靈好的靈哈。

(黃大仙籤中的三支上上籤)


(黃大仙籤中的一支下下籤)

接下來,我還想探探這香港算命師傅和國內的有何不同,於是和店主林姑娘攀談起來:看到目錄中有一個叫「三世相」的算命方法,要300塊錢。我還真沒聽說過,於是決定挺身而出,為大家嘗嘗螃蟹的滋味。林姑娘用的道具是一本佛家的傳書,基本原理很簡單,將每個人的生辰八字拆分開來,查詢對應的詩文,即可得知前世的姓氏、今生財運、婚姻、子嗣、來世姓氏等相關信息。

算前世今生的書籍《三世相》)

6)其他特別注意事項
1、小心防竊:黃大仙廟地處香港的郊區,各色人都會有,大家一定要小心提防;
2、多問多聽:除了提示大家,關於解籤和香火錢一定要多問,到了任何一樁廟宇,各位朋友也請務必找相關工作人員諮詢祭拜的信息;
3、算命街的禁忌:籤文和一些關於命理分析的問題,一定不能寫在白紙上,在師傅解答之後要封存在紅色的紙包裡,香港人稱之為討個好彩頭。



3、黃大仙-民間傳說/典故/畫像

黃大仙其實是玉皇大帝宮前的金龜,經過多年的修行,已得到了宇宙靈氣,法術高強,有一天,金龜看到凡間大片土地,瀟河無水,田稻被曬得如同乾草,老百姓乾渴得舌燥唇焦。金龜心腸十分善良,就把天河的水偷偷往下界噴灑,大降陣雨,老百姓都高興得手舞足蹈,巡守天河的水神向玉帝稟報了金龜私自偷降雨人間的事。玉帝大怒,斥責金龜擅自動用天河水,犯了「天條」,於是罰他下凡人間為人,指派天庭侍衛押金龜到人間投胎,這位天庭侍衛官十分同情金龜被貶罰,很想擇一戶高貴人家讓金龜投胎,召來幾位城隍和土地夜詢問,可是有一戶人定,幾代究苦,妻子懷胎就要臨盆之時,金龜立即表示願意去這戶人家投胎,就在一個山麓下留下原身,靈魂跟隨土地爺飛去黃盆村,從產婦的肚臍進入胎嬰的肉體。這時,產婦戶中金光四射,紅光江滿屋,產婦覺得腹內一陣轉機,嬰兒就產生了。其時為晉代,成鹹和三年(公元328年)這家人姓黃,三年之前得了長子,取外「初起」,意思是希望從兒子這一代起,能擺脫貧困厄運。現在次子出生時,出現金光、紅光,不知道是什麼古怪,他希望次子能平安地成長,就取名為「初平」。黃初平八歲就在家放羊,性情純潔靈存在慧,孝長尊幼,勤而好學,鄉中父老都贊他聖賢。在黃初平十五歲的那年,有一天他在金化山下放羊,有一隻小羊失足受傷,他就細心為小羊療傷,小心護理,小羊依偎著他的膝下,甚為感動的樣子。黃初平頓感悲傷,想到小羊長大以後,必然受到屠宰,幫而起了惻忍之心,十分煩憂,不知如何是好。這時恰好有一位道人經過,問初平為何如此的煩憂,初平就將原因說明。道士問好黃初平想小羊怎麼樣,初平說希望羊能長生不死,道士說這就簡單了,於是施展法力把羊化成白石於山間。初平見了很驚奇,覺得很玄妙,同時起了修道之心,懇求道士收納他為初平回答說:「徒兒篤信不移,不辭勞苦,無牽無掛,但求學道成功。」道士聽了笑著說:「你有修道慧根,況且很有仙緣,只有勤於修煉,心成正果,你如此有恆心,老道就答應你了。」道士將黃初平引入赤松山的金華古洞,理悟修道玄機,刻得法道。

初平回到家鄉,其父母已經仙逝,只見到他的哥哥黃初起,於是初平告訴哥哥他四十年的經歷。哥哥問起初平當年的山羊到哪裡去了,初平說仍在山中,哥哥不相信,於是初平就帶他哥哥到山上看,只見一群白石,哪裡有山羊呢?只見初平口念法咒,將手執的拂塵向山一揮,一聲「羊起」,山上的白石頓時應聲而起,變成千萬隻羊。他哥哥頓然覺悟到道法的玄妙,於是與弟弟一同修煉法道,

經五百年的修煉,黃大仙乘著仙鶴,哥哥騎著仙鹿一齊登上仙府,修得正果同列仙班,這就是黃大仙的生平和「叱石成羊」的典故。

初平得道成仙之後的民間施醫贈藥,警惡除奸,普善杉善,深得民心,廣大民眾稱他為黃大仙或赤松仙子。

廣州、西樵山、香港、東南亞一帶,甚至美國均有許多信徒為他建廟立祠,香火旺盛。黃大仙的傳說源遠流長,民間頌揚他懲惡揚善,除妖捉怪,行醫救人,勸善行善,種了關心人民疾苦的事跡。據《金華縣誌》的記載,宋朝嘉定年間,有一位叫唐季度的人,他的左眼經常不斷的流眼淚,看了不少名醫也沒法治好。有一天他上山從一塊很大的石頭旁邊經過。突然有人在叫他的名字,這個唐季度一看,原來石頭上坐了一位道翁。道翁說唐季度乃善良之輩,不應受如此疾苦之罪,於是道翁把草藥瀝汁,敷在他的左眼,結果把眼疾醫好了,後來唐季度得知這位道翁就是黃大仙,為了感謝醫疾之恩,在家供奉黃大仙仙像,朝晚上香,而那塊石頭就叫黃大仙石。

宋元裕三年(公元1087年),這一年江南大旱,江河無水,稻草曬得如同乾草,老百姓唇乾舌燥,官府到金華山的赤松宮求雨,得到顯靈,金華附近午裡得甘露滋潤,消除了旱災。黃大內固有「救人之功」和「祈雨祈晴」「隨感隨通」的仙跡,在宋孝淳熙十六年(1189年)和理宗景定三年 (1262年),得到皇帝封以「養素帝君「和「養素淨正帝君」兩個封號。

相傳在古時候,南海西樵曾發生一場瘟疫,幸好黃大仙經過此地,為百姓解除了困疾,但由於患病的人實在太多,葫蘆裡的仙藥不足。黃大仙叫大家不要擔心,對大家說:沒有藥也不要緊,只要摸一下他的藥葫蘆也能將疾病消除,於是患病的民眾爭相摸黃大仙的藥葫蘆,結果瘟疫得以消除。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黃大仙這一功德事跡,將黃大仙的藥葫蘆雕刻在西樵山黃大仙聖境園內。

黃大仙-典故
叱石成羊:黃湓村的黃初起,有一個弟弟叫黃初平,初平15歲那年,趕著羊群到南山(金華山之南)放牧,就沒有回家,家裡人和親戚朋友,滿尋找,都沒有一點影跡。一年又一年四十年過去了,還是沒有一點音訊,黃初超現在雖然已是滿頭白髮,但還是經常記掛起年輕時失去的弟弟。

這一天,黃初起聽人說,蘭溪集市上來了個求卦道人,很有靈。於是,他就到集市上來,請求卦道人為他弟弟黃初平一卦。道人聽了他的一番回憶,說:「我曾在金華山中見到你弟弟黃初平,你弟弟叫黃初平嗎?」他一聽,高興得心都快跳到喉嚨,連聲說:「是叫黃初平。」連忙叩頭跪拜,央求道人帶他去見弟弟。道人帶黃初起來到山中石室裡,果然見到了黃初平,兄弟倆抱在一起,高興得眼淚滿面流,說長道短,說個不歇。

哥哥對重新見面的弟弟,一看再看,好奇地說:「弟弟,四十年過去了,你皮膚還那麼白嫩,頭髮還那麼烏黑,牙齒還那麼整齊,同當年十四、五歲時一樣。時間四十年過去了,面容卻還是昨天的樣子,那麼你當年的羊還在不在呢?」 

「 當然在羅。」弟弟黃初平有把握地回答。「在哪裡?」哥哥黃初起驚奇地問。哥哥隨即跑到山的東面去看,只見白石磊磊,根本不見一隻羊,回來對弟弟說:「你真會開玩笑,那裡哪裡有羊!」弟弟說:「有的,是你沒看見。」於是哥哥就與弟弟一起來到山的東面,只聽到弟弟大聲叱喝:「羊起!」同時仙帚揮轉了幾下。先前初起看到的磊磊白石,隨著初平的叱喝,立即變成活生生的羊:有的吃草,有的蹦跳,有鬥角的……滿塢都是羊,總有幾萬頭。初起明白了初平已經煉成法術,修道成仙,就要求弟弟教導修煉。經過了三十年一心一意的刻苦修行,道法大成,能在青天白日之下不見身影,也成為神仙。兄弟二仙回故裡黃湓村來看看,認識的親戚朋友都不在人世了。他倆為鄉親做了許多善事,後來被人們識出真相,大家就尊稱先成仙的弟弟黃初平為「黃大仙」,「黃大仙師」。

黃大仙-畫像
香港黃大仙的祠廟及道壇都沒有供奉黃大仙泥塑或木雕的神像,反而是簡單、平面的畫像。開創供奉黃大仙畫像傳統的人,是香港黃大仙信仰的奠基者,也是嗇色園的創建人之一的梁仁庵道長。黃大仙信仰在近代發軔於中國廣東,主祀的祠廟都供奉黃大仙泥塑金身的神像。由於當時政局不穩,梁氏避亂南來,為求方便,因此舍塑像而帶畫像。這種折衷的做法卻成了香港黃大仙信仰的最大特色。

黃大仙的畫像,目前可見的大致有以下四種
1)嗇色園黃大仙畫像
見於嗇色園大殿神壇內,畫中黃大仙盤膝坐在蒲之上,頭戴道冠,身穿道袍。



2)元清閣黃大仙「自畫」像
見於元清閣的神殿內,是在1947年間一次扶箕活動中,由黃大仙降箕,假箕手畫出輪廓,再由道侶設色而成,可說是黃大仙的「自畫像」,他手執塵拂,作道士打扮。



3)坊間流行的黃大仙畫像
這種最為普遍,通常畫在紙上,作為《黃大仙靈籤》的封面,成為善信供奉的神像,在坊間隨時可見。畫中的黃大仙是唇紅須黑,頭戴道冠,身穿藍色道抱,盤膝坐在蒲團上。



4)新繪的黃大仙畫像
這是金華縣一位畫師在近年繪畫而成的。畫中的黃大仙作道士打扮,右手執塵拂,左手輕掐長鬚,衣袂飄搖。畫像可於華松仙館和元清閣內免費取得。


4、黃大仙-信仰核心 【「有求必應」與「普濟勸善」】

有求必應
據說黃大仙能「有求必應」,因而深受善信的崇祀,但事實並非如此。據《驚迷夢》的序文記載,原來黃大仙的「有求必應」,必須要符合「普濟勸善」的原則,這也是黃大仙信仰的宗旨;欲求富貴顯達的話,他是「有求不應」的。

普濟廣施的傳統
廣州的普濟壇,就是為「普濟」而設。在救人急難的前提下,普濟壇開展了施藥的善舉,及後擴展為贈醫送藥,成為黃大仙壇堂的傳統事業。廣東普濟、普慶和普化三壇的祠廟均設醫孳局,提供贈醫送藥的服務。香港淪陷期間,藥局被迫解散,之後在1943年復開,至1956年嗇色園全面開放後,贈醫施藥的事業更為擴展,在1980年落成的中西醫藥局,提供中醫贈診、西醫診療、注射及配藥的服務;同年更成立「嗇色園醫孳基金會」,接受各界人士的捐輸。

除了贈醫施藥外,奉祀黃大仙的道堂祠廟,也有參與及發展其他慈善工作,包括施粥送飯、匿名送錢、施棺助殮、贈送棉衣等。今日的嗇色園,已是一間有規模的慈善團體,充分發揮黃大仙「普濟」的精神。

勸人以善的宗旨
黃大仙及其信眾也重視「勸善」的推廣。「勸善」是黃大仙「顯靈」的最終目的,而印行善書就成為了當時道侶的首要任務。第一種勸善之書是《驚迷夢》,於1899年刊印,匯收了1897至1899年間,黃大仙及列聖列仙降扶箕開示的詩文,大部分是他們勸世的苦口箴規。第二種是《醒世要言》,於1906年刊印,彙編了1903年黃大仙及列位仙聖箕示的詩文,但比《驚迷夢》更集中於綱紀倫常的說教。最後一種是於1963年刊行的《三教明宗》。全書分三部分,將儒釋道三教神聖箕示的文章,匯集成編,分述三教義理。

自 60年代中期以後,嗇色園把勸善的工作不僅停留在言文上,還融入社會,藉興學育才來播揚道德文化。自1968年,嗇色園不斷增建學校,時至今日已達12 間:中學5間、小學4間和幼稚園3間。這些學校均以「普濟勸善」為校訓,當中還在中學課程設「經訓」科,讓學生認識三教要義。

黃大仙的徒眾致力將「普濟勸善」的宗旨見諸行動,與信仰融為一體,成為黃大仙信仰的核心。

黃大仙-信仰溯源
1)民間傳說的發軔和傳承
黃大仙的信仰與崇祀,相傳早在黃初平飛昇後已經開始,也許在晉代已經發生。黃初平在金華山牧羊遇仙,在赤松山金華洞修煉成仙,加上「叱石成羊」,「證道得仙」等奇遇,非常引人入勝。再加上他們傳說中能授人藥方,度人成仙的故事,令初平兄弟為人所崇信。

2)自晉至清的黃大仙崇祀活動
赤松宮的落成與修建:據《金華赤松山志》,赤松宮於東晉時落成。赤松宮在未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奉詔更名「寶積觀」。1951年,中國政府發展水利,建山口馮水庫,寶積觀才沉於水底。

叱石巖與叱石寺的由來: 明代以後,黃大仙的信仰傳到廣一帶,新會縣的羊石坑,就是因為黃初平「叱石成羊」的故事而易名「叱石巖」。

3)清末以降的黃大仙崇祀活動
a、普濟壇的創設
原來廣東的黃大仙信仰,是在1897年間,由一群讀書人在番禺開始的。據記載,他們後來聯集10名「善友」,請黃初平實設箕壇,並於同年農曆十月,得黃大仙賜壇名為「普濟」。

b、普慶壇的創設
晚清廣東第間供奉黃大仙的廟宇,是位於南海的普慶壇「赤松黃大仙祠」。該祠始建於1901年,約在1903年竣工,佔地十五、六畝。主要創建人是稔崗梁仁庵道長。

c、普化壇的創建
另一間供奉黃大仙的廟宇是普化壇,仍設於廣州花埭,建於1930年,與被破壞的普濟壇,相距約半公裡,佔地只有四、五畝。由當年出掌東軍政的南天王陳濟棠和他的姨太太莫秀英主力興建。
總括來說,從這些仙跡傳說、宮觀祠廟,山志詩篇,我們可以知道黃大仙信仰的原始面貌和發展概略。


相關焦點

  • 2016 香港黃大仙祠攻略,黃大仙求籤注意事項
    1、黃大仙簡介黃大仙祠又名嗇色園,始建於1921年,是香港著名廟宇之一,祠廟設計色彩豐富、建築雄偉、金碧輝煌,極富中國傳統寺廟建築的特色。據祠內的《赤松子自述》記載,黃大仙原名黃初平,約於公元328年於浙江省金華縣蘭谿市出生。
  • 香港黃大仙祠最新攻略及求籤須知
    門票:免費黃大仙廟祭拜及注意事項1)黃大仙廟的祭拜路線據工作人員介紹,黃大仙廟的建築布局是按照1937年黃大仙殿前佔卦,嚴格根據五行八卦原理設計而成的:飛鶯臺(銅亭) 屬金、經堂屬木、玉液池屬水、盂香亭屬火、照壁屬土。
  • 【新年求個好彩頭】香港黃大仙祠求籤注意事項
    黃大仙廟祭拜及注意事項1)黃大仙廟的祭拜路線據工作人員介紹,黃大仙廟的建築布局是按照1937年黃大仙殿前佔卦,嚴格根據五行八卦原理設計而成的:飛鶯臺(銅亭) 屬金、經堂屬木、玉液池屬水、盂香亭屬火、照壁屬土。
  • 2016 香港黃大仙祠攻略
    門票:免費2、黃大仙廟祭拜及注意事項1)黃大仙廟的祭拜路線據工作人員介紹,黃大仙廟的建築布局是按照1937年黃大仙殿前佔卦,嚴格根據五行八卦原理設計而成的:飛鶯臺(銅亭) 屬金、經堂屬木、玉液池屬水、盂香亭屬火、照壁屬土。所以作為遊客一般都是從黃大仙大殿開始祭拜起,求籤卜卦也是在大殿前進行,其餘供奉諸神的殿堂都比較小,香火比黃大仙殿弱很多。
  • 香港黃大仙祠地圖與祭拜路線攻略介紹
    黃大仙祠,在中國有兩個,分別是廣州黃大仙祠和香港黃大仙祠,香港黃大仙祠又名嗇色園[1] ,始建於1945年,是香港九龍有名的勝跡之一,是香港最著名的廟宇之一,在本港及海外享負盛名。廣州黃大仙祠[2] 始建於清朝已亥年,即公元1899年,是廣州宗教聖地之一。
  • 2016 香港黃大仙祠攻略
    門票:免費2、黃大仙廟祭拜及注意事項1)黃大仙廟的祭拜路線據工作人員介紹,黃大仙廟的建築布局是按照1937年黃大仙殿前佔卦,嚴格根據五行八卦原理設計而成的:飛鶯臺(銅亭) 屬金、經堂屬木、玉液池屬水、盂香亭屬火、照壁屬土。所以作為遊客一般都是從黃大仙大殿開始祭拜起,求籤卜卦也是在大殿前進行,其餘供奉諸神的殿堂都比較小,香火比黃大仙殿弱很多。
  • 【3rdoo帶你遊香港】有求必應!2016 香港黃大仙祠攻略
    1、黃大仙簡介黃大仙祠又名嗇色園,始建於1921年,是香港著名廟宇之一,祠廟設計色彩豐富、建築雄偉、金碧輝煌,極富中國傳統寺廟建築的特色。門票:免費2、黃大仙廟祭拜及注意事項1)黃大仙廟的祭拜路線據工作人員介紹,黃大仙廟的建築布局是按照1937年黃大仙殿前佔卦,嚴格根據五行八卦原理設計而成的:飛鶯臺(銅亭) 屬金、經堂屬木、玉液池屬水、盂香亭屬火、照壁屬土。
  • 港澳遊漫記:遊香港黃大仙祠
    人都說,黃大仙祠是「有求必應」的,每日求籤、解籤的人很多、很多,而且大多數都是很準的,人們遇到疑惑或者難事等自然就會來這裡的。我看著一個個求籤者的虔誠,還真是那回事。我向來是不求籤的,當然就不會靠近他們的。看著、看著,眼前已是黃大仙祠了。黃大仙祠,大雄寶殿裡主要供奉的當然是著名道教神仙——黃大仙。
  • 香港香火旺的廟宇之一,黃大仙祠
    黃大仙祠又名嗇色園,香港香火旺的廟宇之一,建於1921年,主祭東晉道教仙人黃初平,相傳「有求必應」。同時也供奉儒、佛兩教如孔子、觀音等,三教融合頗具特色。黃大仙祠除主殿大雄寶殿外、還設有小園林、三聖堂、從心苑,建築雄偉金碧輝煌,祠內的九龍壁仿照北京故宮九龍壁而建,壁上刻有中國佛教協會主席題詩,黃大仙祠被香港列為一級歷史建築,也是香港第一家獲批舉辦道教婚禮的廟宇。
  • 香港黃大仙祠地圖與祭拜路線攻略介紹
    黃大仙祠,在中國有兩個,分別是廣州黃大仙祠和香港黃大仙祠,香港黃大仙祠又名嗇色園[1] ,始建於1945年,是香港九龍有名的勝跡之一,是香港最著名的廟宇之一,在本港及海外享負盛名。廣州黃大仙祠[2] 始建於清朝已亥年,即公元1899年,是廣州宗教聖地之一。
  • 香港黃大仙祠:極富中國傳統寺廟建築的特色
    香港黃大仙祠始建於1921年,又名嗇色園,祠廟設計色彩豐富、建築雄偉、金碧輝煌,極富中國傳統寺廟建築的特色,是香港著名廟宇之一。相傳祠內所供奉的黃大仙是「有求必應」的,十分靈驗。該祠也是香港唯一一所可以舉行道教婚禮的道教廟宇。黃大仙大殿內供黃大仙畫像。
  • 坐落於香港的特色建築廟宇-黃大仙祠
    黃大仙祠,全稱赤松黃大仙祠或嗇色園黃大仙祠,是香港的一座著名廟宇,位於九龍東黃大仙,佔地約18,000平方米,由非牟利慈善團體嗇色園管理。廟宇主要供奉東晉時南中國道教著名神祇黃初平,另亦有供奉儒、釋兩教的神祇如孔子、觀音等,故三教融合為香港黃大仙祠一大特色。
  • 香港遊記:黃大仙祠
    車子,即將啟動時,也許停得有些久了,一騎摩託車的交警,透過車窗,催促師傅開走,也難怪,香港地方太小,路面較窄,為保交通順暢,只能辛苦這些來回巡邏的交警了。由於語言問題,一路無話,我只好看著窗外的藍天白雲,飛馳而過的建築物,直到來到位於九龍區黃大仙竹園村二號上村旁的黃大仙祠。
  • 港澳遊漫記:遊香港黃大仙祠
    人都說,黃大仙祠是「有求必應」的,每日求籤、解籤的人很多、很多,而且大多數都是很準的,人們遇到疑惑或者難事等自然就會來這裡的。我看著一個個求籤者的虔誠,還真是那回事。我向來是不求籤的,當然就不會靠近他們的。看著、看著,眼前已是黃大仙祠了。黃大仙祠,大雄寶殿裡主要供奉的當然是著名道教神仙——黃大仙。
  • 香港媒體求籤黃大仙:香港猴年連得三支下下籤
    昨天(2月4日)是立春,香港人再次展現了他們對求籤算褂的痴迷。香港媒體東方日報網今日(2月5日)在頭條位置放置新聞,東方報業集團於立春之時到黃大仙祠求籤算褂,黃大仙卻接連指點香港三支下下籤,為歷年最差預示。東方日報網感嘆:經濟寒冬未回暖,政治紛爭擾不停,羊年香港諸事不順,原本猴年象徵靈活、有轉變,卻連遭三支下下籤。一位樓堪輿學家寄語港人,猴年要自求多福。
  • 香港香火旺的廟宇之一,黃大仙祠
    黃大仙祠又名嗇色園,香港香火旺的廟宇之一,建於1921年,主祭東晉道教仙人黃初平,相傳「有求必應」。同時也供奉儒、佛兩教如孔子、觀音等,三教融合頗具特色。黃大仙祠除主殿大雄寶殿外、還設有小園林、三聖堂、從心苑,建築雄偉金碧輝煌,祠內的九龍壁仿照北京故宮九龍壁而建,壁上刻有中國佛教協會主席題詩,黃大仙祠被香港列為一級歷史建築,也是香港第一家獲批舉辦道教婚禮的廟宇。
  • 香港黃大仙祠——佔地面積1.8萬平方米香港最著名的廟宇之一
    位於九龍區黃大仙地鐵站旁。始建於1921年,佔地面積1.8萬平方米。黃大仙祠是香港最著名的廟宇之一。黃大仙(赤松子)是中國道教神話故事中的一個法力無邊、神通廣大的神仙,據祠內《赤松子自述》記載,黃大仙原名黃初平,約公元328年出生於浙江省金華地區蘭谿市,15歲開始學道,40年後修煉成仙。
  • 黃大仙祠: 香港算命最靈的地方
    要說香港哪裡香火最旺,十個人裡九個會跟你說是黃大仙,據說求籤尤其靈驗。搭乘觀塘線,黃大仙站B3出口就到啦!1.jpg看到「嗇色園」的牌子,我們就到了黃大仙祠。據說每年春節,都會有幾萬遊客排隊等十幾個小時,只為了搶頭柱香!
  • 大年初一香港黃大仙祠人山人海
    新華網香港2月3日電(記者茆雷磊)2月3日,農曆大年初一,香港大名鼎鼎的道教廟宇黃大仙祠人山人海。不可勝計的善男信女摩肩接踵,爭先恐後地在神像前上香許願。廟門外的大屏幕反覆播放著園方的祝福吉言:「恭祝吉星拱照我國、市民大眾豐衣足食」。實際上,大量善信早在大年三十(2日)的子時時分(即23時),就已湧入黃大仙祠等候「上頭香」。
  • 來香港旅遊必打卡的幾個地方,其中一個就是黃大仙祠
    黃大仙祠原名嗇色園,是香火最旺的廟宇之一。廟宇供奉的黃大仙,據說有求必應,祠內還有其他富中國傳統色彩的建築如三聖堂、大殿及從心苑等。旁設有小公園,設計得宜,精巧玲瓏,頗具園林景色。旁側的九龍壁,是仿照北京故宮而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