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民間,5色棺材葬分別葬5種人,「紅色棺材」葬的是何人?

2020-12-13 小酒九說歷史

引言: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不僅有禮儀文化、酒桌文化、服飾文化等,而且還有喪葬文化。喪葬文化十分講究,分為普通喪事與喜喪。喜喪主要是指家中的老人功德圓滿,沒有受到疾病的折磨而壽終正寢,後人是不應該悲傷的,而且還需要請樂隊來慶祝。

一個人至少要經歷三件人生大事:剛降臨人世呱呱啼哭的滿月酒,成年後遇到良人結為連理的喜宴,最後就是人生大限的喪席。我們能體會到的只有前兩件大事,最後的那件,我們在親人好友的哭泣中和吹鑼打鼓中徹底長眠。那麼不同年齡段的人死後,他們的棺材其實也是不一樣的。

不同的朝代,喪葬制度的講究也不同,尤其是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王朝,甚至因為身份地位的不同,所用的棺材也不一樣。雖然現在很多地方已經禁止「土葬」了,但是在很多偏遠的農村,還有使用的「土葬」的習俗,幾乎都是用的黑棺,其他顏色的棺材許多人都沒有見過。

棺材在古代又稱之為棺槨,因為在古代,棺槨裡面可能不止一副棺材,地位越高,在去世後,所使用的套棺數量就越多。我國套棺最早出現在新石器時期,雖然生活各方麵條件都非常落後,但是德高望重的人死後,族人就會為他準備木質的棺槨。

在周朝,周天子駕崩後,足足使用了四層棺槨,最裡面的一層大多是水牛皮或者是犀牛皮製作的,第二層大多是用椴木製作,第三層和第四層一般用的是梓木,所以皇帝皇后用的棺槨又被稱為「梓宮」。

古代的皇室貴族一般奢靡,生前什麼都要用最好的,即使是死了也依舊要彰顯自己的地位,棺槨必須得奢華,而且還必須有很多奇珍異寶陪葬。雖然我們現在認為「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但是在古代卻不一樣,陪葬得越多,下輩子就會越有福氣。那麼下葬一般會用到哪幾種顏色的棺材呢?這其中又有什麼講究?

首先,就是我們常見的黑色棺材,在當今的社會中,黑色棺材好像適合任何喪事,但是在古代時,黑色棺材是專門用來葬死人的,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棺材就不那麼講究了。

其次,是紅棺材,紅色在我國代表著吉利,尤其是有喜事的時候,紅色就被用到各種場合,看上去十分喜慶。所以紅棺材一般用於喜喪,指那些七旬以上的老人,沒有經歷過疾病的折磨而壽終正寢。

再次,就是原木棺材,沒有被塗上顏色,這種棺材一般是貧苦人家用的較多,沒有刷漆,價格就相對便宜一些。不過在民間還有一種說法,就是由於家中還有比逝者更年長的人,所以也會採用原木棺材下葬。

最後,金色和白色的棺材,這在我國是非常罕見的,一般是外國人會使用這種棺材,或者是未成年夭折,意外去世的也可能用得上。不過這兩種棺材造價極高,一般的普通人家也用不起。

結語:時代在發展,人類在進步。現在,土葬也逐漸被火葬取代,因為火葬相對於土葬,更加節約土地比較環保。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們淘汰了落後於時代的習俗和文化,也許在未來的某一天,冰葬和水葬將會永遠代替土葬,傳承喪葬文化。

相關焦點

  • 我國古代有五種棺材,專門葬五種人,什麼人會用紅色棺材呢?
    我國古代有五種棺材,專門葬五種人,什麼人會用紅色棺材呢?古人事死如事生,權力越大的人對生後事越重視,帝王將相能修建巨大的陵寢,而平民百姓只能準備一口棺材。雖然簡單,可裡面的講究也有很多。我國古代有五種棺材,分別是黑色、紅色、黃色、白色、金色專門葬五種人,什麼人會用紅色棺材呢?先說黑色棺材,原本黑色的棺材是給自殺、早喪或死於戰爭的人使用。後來人們覺得黑色沉重、肅穆,改為給年長的老人使用。黑色棺材也和殯葬的悲傷氣氛相符,可奇怪的是,現在已經很少人會用黑色棺材了。
  • 在民間,棺材顏色不同、寓意也不同,白色的棺材用來葬哪種人?
    在民間,棺材顏色不同、寓意也不同,白色的棺材用來葬哪種人?對於一個人最重要的事情無非就是生與死,生的時候人們尚未記事,誰也記不得自己出生的時候是什麼樣,誰也決定不了自己如何來到人間。在古代人們特別重視葬禮,那時候還不講究火葬,人們對於土葬用的棺材十分的講究,不但講究棺材的材料,還講究棺材的顏色,這顏色大有講究,不同的色彩蘊涵著不同的含義,棺木的顏色,一般有黑色,紅色,黃色,白色,金色等等。黑色的棺材是比較常見的棺木,國內外大多數地方都使用這個顏色。
  • 在中國的習俗中,五種棺材葬五種人,為什麼還有紅色的棺材呢?
    在中國的習俗中,五種棺材葬五種人,為什麼還有紅色的棺材呢?古人很講究入土為安這個說法,每個朝代的帝王們都會給自己修建非常龐大的墓葬群,墓葬群中有許多墓室,不僅陪葬著許多金銀珠寶,還有一些墓室是留著給當時陪伴他的臣子的。
  • 葬法大全
    是古代非常盛行的一種葬法。活佛和一些領主死後,即享受火葬。水葬   水葬是世界上比較古老的葬法。水葬在世界上大體有三種不同的方式: 1.漂屍式即將死屍置於專門製作的死亡船上,放入江河湖海,任其自然漂流。  2.投河式    即將死屍背到河邊肢解後,投入河中。 3.撒灰式。即將火化後的骨灰撒入江河湖海。海葬    將屍體或骨灰撒向大海。
  • 《重啟2》張大佛爺的棺材,為何被葬在十一倉水底?原因不可思議
    文/小凡娛影導語:《重啟2》張大佛爺和新月為何被葬在十一倉水底?吳邪為了尋找三叔的蹤跡,進入到十一倉,在小白的幫助下,吳邪進入了十一倉第二層,吳邪潛入贛陽倉水底尋找三叔的線索,十一倉裡的員工進入水底存活首先就要祭拜張大佛爺和新月的棺材,表示敬畏。吳邪在小白那裡得知那兩口棺材是張大佛爺和尹新月的,他就特別好奇為何他們的棺材會被葬在水底下。原因真的讓人不可思議。
  • 當代苗族守靈人:白天工地挑土,晚上葬洞守567具族人棺材
    葬洞在距平壩縣城20多公裡的桃花村,雖然葬洞讓人感覺陰森恐怖,但桃花村卻是個詩情畫意、極具象徵意味的名字。我們開著越野車,在喀斯特峰叢中蜿蜒,就像《桃花源記》中的武陵人,駕一葉扁舟,在江湖中漂蕩。削壁上的洞穴中,曾經有人家;山谷小徑更深處,現在還有村落。
  • 除了土葬、火葬之外,你還知道什麼葬法?葬法大全!
    是古代非常盛行的一種葬法。活佛和一些領主死後,即享受火葬。水葬   水葬是世界上比較古老的葬法。水葬在世界上大體有三種不同的方式:1.漂屍式即將死屍置於專門製作的死亡船上,放入江河湖海,任其自然漂流。2.投河式    即將死屍背到河邊肢解後,投入河中。3.撒灰式。
  • 棺材葬在懸崖的三個原因
    在我國有很多的殯葬方式,主要以土葬為主,除此之外還有吊棺葬、火葬等。我國的殯葬方式土葬就是將棺材和遺體一起埋到土中,懸棺葬則是一種特殊的殯葬方式,是在懸崖上挖個坑將棺材放進懸崖上的洞穴裡或木頭上,這也讓這種殯葬方式非常的危險,而火葬和土葬差不多,都是埋進土中,只不過火葬會將遺體先進行火化後在埋葬,從某種意義上說,土葬和火葬並沒有太多的區別。
  • 保康葬俗 張道虎
    這種壽衣的規格是大大的超過了古代一般的規定,可見楚人對死者入殮的重視程度,或者說楚人對靈魂到另一個世界去時的準備是多麼的充分。假如沒有其它的條件厚葬,至少也要讓死者裝扮得體體面面的走入另一個世界,這大概就是楚人的觀念。但保康地區的喪服至今沿用的大體上仍然是清朝的舊制。
  • 中國古代奇特的葬式 揭秘千年懸棺之謎
    懸棺屬於崖葬的一種,中國南方古代少數民族的葬式之一,主要在懸崖上鑿數孔釘以木樁,將棺木放於上面;或將棺木一頭置於崖穴中,另一頭架在絕壁所釘木樁上。往往陡峭高危,下臨深溪,無從攀登。其俗流行於南方少數民族地區,懸置越高,表示對死者越是尊敬。依據文獻及實地考察,在四川、雲南、貴州、廣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江西等省區,均有此種葬俗。江西貴溪仙巖、福建武夷山、四川忠縣臥馬函、四川奉節縣夔峽、風箱峽、四川珙縣麻塘壩螃蟹溪山崖等地,曾發現大批戰國至秦、漢之際的古代 懸棺葬遺物。
  • 天台居然有神秘的懸棺葬!探索千古之謎……
    懸棺葬,顧名思義,將木棺懸置於插入懸崖絕壁的木樁上,或置於崖洞中、崖縫內,或半懸於崖外,往往陡峭高危,下臨深溪,無從攀登,是我國古代南方少數民族的一種奇特的葬俗。懸棺葬的時間起源已不可考,只知道延續時間達數千年之久,最近的也有幾百年。對懸棺葬的文化解釋,有多種。
  • 寵物豪華殯葬與葬人無異 百萬名車運棺材[圖]
    殯葬人員為寵物遺體梳毛髮但特殊的是,約一米長的迷你棺材裡躺著的是一隻可愛小狗……  服務人員為小狗擦身,主人追憶,儀式一絲不苟……這是一場專為寵物舉行的「殯葬」儀式,操辦儀式的年輕人名叫周近夏(化名),在五年時間內,他的寵物喪葬服務正逐漸走上正軌。  探秘骨灰可以製作成鑽石  今天清晨6點,天蒙蒙亮,早些時日送達的寵物遺體已被整形化妝。
  • 揚州5名男子做起「摸金校尉」,挖了92塊漢代棺材板
    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儀檢 記者 顧瀟)為了弄點錢花花,揚州5名男子竟然做起了「摸金校尉」,專門盜竊古墓內的棺材板。他們先後盜挖多座西漢時期中小型墓葬,竊得92塊棺材板,結果都被法院判了刑。
  • 浙江天台山民俗|墓葬之五:分寶歌與葬俗
    一般「先生」會先將桶盤中的糖果、餅乾等拋灑給所有送喪的人,最後,將桶盤中的毛筆分給死者的子孫後代,一般的孫輩都會每人分到一支毛筆。「先生」口中也會唱這首《分寶歌》:手託金盤及第來,盤中珠寶任君給。人死了需要埋葬,天台過去盛行土葬,土葬中又分熱葬、冷葬、和甏葬。除土葬外,過去在僧侶中也有火葬儀式。先說熱葬。熱葬就是把死者直接埋入土裡。埋葬之前,先請風水先生選定地點,由家中長子於黃道吉日天未曉時攜香燭紙錢及祭品,前去祭山神土地,然後用鋤頭掘一鋤。接著請匠人在鋤頭掘下的地方做墳壙。
  • 古代棺材重幾百斤,古人懸棺葬是如何把棺材放在懸崖的?
    古代棺材重幾百斤,古人是如何把棺材放在懸崖的?懸棺葬是中國古代少數民族最古老的一種喪葬方式,多見與在中國的南方邊遠山區,大多這些棺木都是被安放在比較陡峭的懸崖峭壁上。那麼這些笨重的棺材,人們是怎麼把它運上到那麼高的懸崖上面呢?
  • 埃及考古新謎:風化兒童與木乃伊狗共葬
    此次考古工作中最令人費解的一項是發現非木乃伊化兒童與多隻木乃伊狗共葬。這具兒童屍體已乾燥氣候自然幹化,屍體上還殘留著部分布片,在兒童屍體周圍環繞著多隻成年木乃伊狗。      十分罕見的未被破壞木乃伊一些跡象顯示在棺材的底部有輕微的損壞,考古專家解釋稱,或許這是當年古代盜墓賊搜尋財寶時留下的痕跡。在人形棺材外部雕刻著關於古埃及《死亡之書》的詩篇和圖案。開羅美洲大學埃及古物學家撒利馬?伊克拉姆稱,在人形棺材中雕刻著的裝飾性文字和圖案代表的意思是——「幫助死者從這個世界輪迴轉世到下一個世界之中。」      考古學家們發現的棺材有三具是木製的,並且放置是平行的。
  • 含殮、送湯、摔老盆,漫談聊城傳統葬俗
    聊城傳統葬俗,不僅鋪張繁瑣,而且帶有濃厚的迷信色彩。當地傳統葬式,均為木棺土葬。棺木尤以柏木棺、楊木壽最為榮耀。葬禮過程中兒女、侄孫都要戴孝。兒子百日內不能理髮,子女服孝期限為三年,侄孫為一年,喪家房門要貼白條,且三年內不能貼對聯。
  • 湖南孫家崗遺址考古發現獨特葬式「墊器葬」
    新華社長沙5月9日電(記者阮周圍、明星)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日前在澧縣孫家崗遺址考古發掘中,發現一種獨特葬式——「墊器葬」。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趙亞鋒介紹,這種葬式的獨特性體現在先在墓底墊放破碎的罐、盆類陶器,之後放入葬具,再將盤、杯、壺等日常宴飲用陶器放置於葬具內或葬具之上與葬具周圍,玉器隨墓主人遺體置於葬具之內。據介紹,這是第一次成規模地辨識出「墊器葬」葬式,目前正在進行「墊器」的清理拼對修復與觀測工作。
  • 客家往事(二十三):撿骨(二次葬)
    有時,在客家山村的山上亂逛,也不時可見山上有一個兩個的長長的墳坑,坑周有一些腐爛的棺材板。為什麼會有這些東西呢?這就要說說客家人的撿骨風俗,也即二次葬。所謂撿骨葬,就是人死後,先以棺木斂屍入土埋葬,待三五年屍體腐朽後,認為有必要,再撿骨重葬。二千多年前《墨子·節葬》記載:「楚之南,有炎人國者,其親戚死,朽其肉而棄之,然後埋其骨,乃成為孝子」。
  • 揚州5人盜挖92塊漢代棺材板,栽了!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快報訊(通訊員 儀檢 記者 顧瀟)為了弄點錢花花,揚州5名男子竟然做起了「摸金校尉」,專門盜竊古墓內的棺材板。他們先後盜挖多座西漢時期中小型墓葬,竊得92塊棺材板,結果被法院判了刑。  2019年1月初,儀徵當地人大兵、小偉、小文、小東、小毛等五人因為手頭拮据想暴富,將目光投向了當地幾處古墓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