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在變化中成長,才能更好的發現自己、成就自己。雖然處在重建時期的亞特蘭大老鷹隊本賽季在戰績上依然在東部倒數,但隊中新時代「雙翼」組合的崛起還是讓亞特蘭大看到了未來的曙光,作為雙子星之一的科林斯正在用突出搶眼的表現詮釋未來空間型鋒線的典範,帶領這支老鷹不斷夯實羽翼,靜等天賦兌現花開復來。
在2017年的選秀大會上,亞特蘭大老鷹隊用首輪第19順位摘下了來自維克森林大學的大二生約翰.科林斯,經過在聯盟重建球隊三年的摔打洗禮,科林斯已經逐漸適應並且打造出符合時代潮流的技術特點,本賽季場均出戰33.2分鐘,貢獻21.6分10.1籃板1.5助攻0.8搶斷1.6蓋帽,扛起了老鷹攻防兩端的內線大旗。
一、厚積薄發的內線支柱,用實力彰顯價值
科林斯用每一年的持續進化回報老鷹當初的信任,也讓前18支球隊知道當初的錯過是多麼的愚蠢。涓滴之水終可磨損大石,不是由於它的力量強大,而是由於晝夜不舍的滴墜。科林斯一年一個腳印,在自己的第三個賽季終於迎來了爆發,彰顯了球隊核心的價值。
在2月份的13場比賽中,科林斯以場均砍下25.6分10.4個籃板,擁有64%的投籃命中率、54%的三分命中率以及80%罰球命中率,成為NBA史上第一位在單月至少出戰兩場比賽時得到場均25+得分,10+籃板,60%+投籃命中率,50%+三分命中率和80%罰球命中率的球員。3月份,他依舊保持著火熱的狀態,場均拿到23.4分8.2籃板,用高效的表現讓他成為老鷹內線毋庸置疑的頂梁柱。
本賽季自從停賽復出之後,科林斯在進攻端就打出了讓所有人都有目共睹的出色表現,上賽季場均只拿到19.5分的他,在這個賽季上漲到了21.6分,在隊內僅次於特雷-楊成為球隊的二號得分手。核心地位的鞏固,得分手段的變化是科林斯得分上漲的主要原因。通過科林斯的投籃區域效果圖可以發現,科林斯主要的得分區域集中在籃下和三分線外,同時也具備在中距離得分的能力。
籃下區域:科林斯在內線的出手頻率與上賽季相比雖然有所下降,但是命中率方面卻提高了3.4%,達到了76.8%,籃下區域依然是他得分的高頻區,細膩的籃下腳步和柔和的勾手技術,讓他得以在籃下區域附近為所欲為,既能利用彪悍的身體素質碾壓對手,也能通過夢幻的腳步技術晃開防守,還能以柔克剛通過勾手以巧取勝,再加上隊中特雷-楊這個高功率進攻發動機的組織串聯和穿針引線,爆發力出眾的科林斯能夠輕而易舉的接隊友傳球完成空中暴扣。中距離:科林斯作為空間型鋒線的代表,在中距離跳投的使用頻率並不算太高可以理解,畢竟在進攻端更多時候出任四號位的他,需要拉開空間給後衛和中鋒創造進攻機會,或許這也是在他沒有開發出中距離之前對於球隊的一種妥協,也是下一步需要提高的方面,等到這一技術得以大功告成,不僅可以成為科林斯的常規使用武器,同樣也可以給老鷹的戰術體系增添另一種變化。三分球:數據顯示,本賽季科林斯將自己在三分線的進攻頻率進一步提升,達到了24.3%,除了使用頻率上的增加,科林斯更是把這一得分手段魔球化,三分命中率本賽季高達40.1%,且場均可以命中1.4記三分,也讓他成為了球隊三分線外最穩定的一環。
二、豐富多樣的進攻技巧,用表現成就自我
科林斯身體素質出色,打球充滿能量,移動能力突出,是一個進攻強悍、技術出眾的的多面手,他既能拉開空間,又能籃下硬吃,還能完成二次爭搶以及無球的空切。科林斯不僅打出了職業生涯的最爆表一季更是讓老鷹的戰術體系更加的豐富機動。當他在場時,球隊的進攻效率為107;而當他不在場時,球隊的進攻效率僅為105.5。作為小球時代下的運動型前鋒,他用多樣化的身手成就了符合時代的標籤,用高效的得分手段扛起了球隊賦予的重任。
攻守轉換:老鷹隊是年輕球隊的代表,倡導速度上的優勢,場均回合數103.28位列聯盟第6位,科林斯作為一位相對靈活的大個球員,在轉換進攻中的表現比較突出,跑跳能力出眾的他總能夠在第一時間進行快下,成為快攻中的接應點,拿到球後只需要做一到兩步的調整就直接攻擊籃筐。雖然使用頻率只佔到12.4%,但是每回合得到1.44分,命中高達70.9%,超過聯盟中94.8%的球員,可以說是十分的高效。
擋拆掩護:擋拆是內線球員進攻中比較常見的進攻方式,再加上老鷹隊中有最擅長並且威脅巨大打擋拆高手特雷-楊的存在,讓這對「雙翼」組合的擋拆配合成為老鷹隊最有殺傷力的進攻武器。本賽季科林斯在擋拆掩護的使用評率為28%,每回合可以得到1.31分,得分的效率同樣高效。本賽季,特雷-楊和科林斯已經12次同場得分20+,成為NBA歷史上在23歲之前同場得分20+次數最多的二人組。
定點投籃:有著比較柔和投籃手感的科林斯在休賽期強化了外線的投籃穩定性,作為球隊拉開空間的關鍵,科林斯的手感直接影響了球隊在進攻端打開局面的進度,每回合能得0.93分,只是處在聯盟的中下水平,但是一定程度上還是給球隊的進攻提供了外線的火力支持。
空切:本賽季科林斯在這一方式上的使用頻率為13.6%,即使佔比並不高,每回合依舊可以拿到1.26分。老鷹隊本賽季的進攻套路相對簡單,就是利用特雷-楊與高中鋒之間的擋拆形成突破,在行進間尋找空擋創造得分機會。當戴德蒙、雷迪什在強側與特雷-楊打擋拆配合的時候,科林斯就會伺機在弱側與許爾特完成掩護空切,抓住對手的措不及防尋找空擋。
二次進攻:科林斯在場上球風英朗,特別是在籃板球的爭搶上,對位置的敏感性強,且不畏懼身體對抗,擁有突出的二次起跳爆發力,從而讓他在球隊的二次進攻中佔據主動,每回合能夠拿下1.28分,超過聯盟中81.5%的球員。
三、森嚴壁壘的禁區屏障,用強悍守護領空
自從進入重建模式,擁有一大波青年才俊的老鷹,卻並不強調對於防守的重要性,本賽季場均失分高達119.7排在聯盟倒數第2,114.4的防守效率也僅是聯盟的倒數第3名,如此糟糕的整體防守讓科林斯在球隊內線防守上就顯得尤為重要,畢竟當中鋒出去換防後作為禁區的最後一道防線,他的作用直接決定了球隊防守的成敗,從目前的數據上的顯示來看,科林斯的作用還是積極的,至少他盡到了自己的責任。
在小於6英尺的區域,科林斯能將對手的命中率從60.5%限制到55.6%;在小於10英尺的區域,對手命中率從56.4%下降到54.1%。並且當科林斯在場時,球隊的防守效率為112.1,;當他不在場時,球隊的防守效率變為114.8,充分說明科林斯對於老鷹在防守端的重要性。
結束語
約翰-科林斯,這位被老鷹視為未來球隊禁區基石的球員,用自己的能量和天賦給老鷹的重建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和積極向上的目標,在他與特雷-楊這對「雙翼」組合的快速成長下,這支老鷹隊一定會再次展翅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