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巖石火山口——藍寶石產地之一
火山造就昌樂寶石之鄉 鄒平曾是巨型火山口
山東境內古火山尋蹤
2010年4月14日冰島第五大冰川——埃亞菲亞德拉冰蓋冰川附近的一座火山噴發後形成大量煙塵,不僅使部分冰川融化引發洪水,衝毀了附近道路和橋梁,而且產生的大量火山煙塵,嚴重影響了歐洲地區的空中交通,多國機場被迫關閉,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或許這是人們對於火山噴發最直觀的印象了,但是人們不知道的是,在遠古時期的山東地區,類似冰島火山噴發這樣的事情,曾經不止一次的發生過。
而且,這些火山噴發給山東,帶來了很多很多意想不到的東西。
你知道嗎?在幾百萬甚至幾千萬年之前,我們所住的地方,曾是火山活動頻繁的地區。
山東曾是火山活動頻繁地區
上世紀70年代中期,當時還在讀地質學研究生的劉洪濱,在導師李廷棟院士的指導下,對於山東地區的古火山遺蹟進行了一次長達六年之久的調查活動:「跑了五六年,走了很多地方,」劉洪濱告訴記者說,山東地區在遠古時代的火山運動比較多,「尤其是中生代時期的火山活動,現在能夠找到的中生代古火山群落有大大小小二十多個。」
劉洪濱所說的中生代,是指距今約2.5億年到距今約6500萬年之間這段時間,在這段時間裡,地球的大陸板塊在不斷的運動,尤其在中生代中、晚期,地殼運動比較頻繁,各大洲的板塊漂移速度開始加快,與之相對應的是,板塊之間的碰撞和移動使得地下的裂隙開始不斷的增多,「就好像一個高壓鍋到處都是破洞一樣,地下的壓力稍微一大,就會四處噴湧出巖漿。」
而當時的山東地區,恰恰處在一個高壓鍋的裂口上——形成於中元古時期的郯廬斷裂帶,北起黑龍江,南止長江邊,從山東地區的沂河和沭河地區穿過,沿著沂沐深斷裂帶形成了一條巨大裂隙。每當地下的壓力增大時,巖漿便會順著這條沂沐深斷裂帶向地面噴湧而出。「現在我們看看沂沐深斷裂帶的兩邊,基本上都有過火山或者是地震的痕跡。」
鄒平本是火山口
在劉洪濱看來,山東地區中生代最大的古火山莫過於濱州鄒平的破火山口。它如果噴發,噴出的物質瀰漫到空氣中,會造成整個地球的平均溫度大幅下降。
在鄒平,有一座綿延百裡的山脈,呈西北——東南走向,由大小300多個山峰組成,當地人將之稱為「長白山」或者是「小長白山」。上世紀70年代中期,在山東省地質局第五地質隊工作的劉洪濱,曾對這座山脈進行過考察,1978年,考取了中國地質科學院研究生的劉洪濱又重新對這裡進行了一次細緻的調查。
調查的結論,讓劉洪濱感到興奮,因為這條延綿百裡的山脈,其實正是一個古火山口的一部分。早在白堊紀早期,這裡曾經發生過一次劇烈的火山活動,洶湧的巖漿從火山口處噴發而出,瞬間湮滅了方圓百裡內的生靈,「後來我們通過衛星航空遙感影像、地球物理、鑽探等方式,對這個地區進行了更詳細的考察,」劉洪濱說,根據遙感的結果和當地巖石的分析,他發現整條長白山脈都是當年火山噴發的產物:「在白堊紀早期的時候,這裡發生過多次猛烈的火山噴發,其中火山口的直徑在33公裡左右,呈橢圓形,並且形成了上萬米厚厚的火山灰堆積,」但是隨著後來地殼的運動,一條北西向的斷裂將火山切為兩部分,東北部分堆積的火山口沉落於地下,而另一部分則形成了如今的山東長白山脈。於是,劉洪濱將這一地區命名為「鄒平破火山口」,並得到了國內頂級專家黃汲清、李春昱、肖序常、孫善平等15位院士(學部委員)、教授的認可。
「現在看來,整個鄒平縣城,都應該是處於當年的火山口上的。」劉洪濱告訴記者說,當時鄒平破火山口的噴發,可以對整個地球都產生一定的影響:「如果這個火山口現在噴發了,那麼整個地球的平均氣溫都會急劇下降。你可以想像一下,一個直徑33公裡的火山口噴發,所噴出的巖漿和火山灰會是多麼的可怕,這次冰島火山的噴發,跟白堊紀時期的鄒平破火山口噴發相比,只能算是一個小規模的噴發。」
而在遠古時期,火山噴發的事情時有發生,「主要是當時的大陸板塊不是很穩定,」張祖陸教授告訴記者說,在很多地區,火山活動相當頻繁,而當時的山東地區,正處於大陸板塊的交界處,因此這個地區的火山噴發也比較頻繁。「具體山東地區有多少古火山,至今也沒有一個比較確切的數字。」張祖陸認為,統計古火山的數目是一個比較困難的問題:「很多火山都是在中生代甚至元生代噴發的,經歷了幾千萬年的滄海桑田,其外貌的改變很大,所以尋找判斷起來比較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