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廣東仲元中學舉行85周年校友回校日活動,數千仲元學子齊聚一堂,為可愛的母校慶生。
當天上午,幾千名校友來到現場,參觀青蔥歲月、祝福母校等系列主題展示。學校特別設立5個專場,舉行清北校友成長經歷分享會。校友走入教學樓和師生進行交流,分享自己與母校的故事。全校師生還舉行升旗典禮,唱國歌。來自各方的代表發言,為仲元中學獻上生日祝福。
數千校友回校參與「仲元跑」
「看著一屆又一屆的學生離開仲元,到大學去追逐他們的夢想或者進入職場為人生搏鬥。學生們燦爛的笑容和那一顆顆熱切的求學之心始終感染著我。今日,廣大仲元學子再一次回到學校為母校慶生!我感到非常的欣慰。」仲元中學校長譚小華說。
仲元中學85周年校慶為迎接各屆校友,準備了一系列精彩活動。隨處可見的圖片展覽,帥氣的鐵騎隊伍護航,還有「仲元跑」—仲元橋--蓮湖溼地--足球場,這一條經典跑步路線,很多仲元學子在讀期間都跑過,「今天再跑一次,又是別樣的感覺!」一位仲元校友說。
此外,學校舉辦社團嘉年華和座談會,邀請知名校友與在校學生進行交流。「我每年校慶都會回來,很感謝仲元中學對我的教育。現在學校變化越來越大,希望能夠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仲元中學60屆校友陳珠表示。
仲元故事:
85年時光,成就一段教育傳奇
據了解,自學校成立以來,廣東仲元中學已走過85年,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85年的時光成就一段教育傳奇。目前,廣東仲元中學已發展成為一所設施齊全、師資雄厚、碩果纍纍的綜合性地區名校。縱觀85年的奮鬥史,始終有一根「為國為民銳意進取」精神紅線貫穿全程。
翻開仲元中學辦學歷史,就如同走進一部寫滿「浩然正氣」的歷史畫卷。1934年的早春,為紀念孫中山先生的得力助手、著名的民主革命家鄧仲元將軍,資產階級革命理論家和宣傳家胡漢民、劉蘆隱、任中敏等諸位先賢籌辦成立私立仲元中學。
立校之初,正值國難深重,國祚衰微之時。以天下為己任的仲元人就勇敢地喊出了時代最強音:「青年讀書,所學何事?獻身報國,救世興邦!」「守吾道,天下為公;養吾氣,至大至剛。」「斯不愧時代之前軀,斯不愧國家之精幹!」提出了「德、毅、博、健」的校訓,形成了「引領春風,明德露華」的校風。
抗戰時期,梁鏡堯校長率領仲元中學70多名師生怒對日寇的屠刀,奮勇抵抗,血染沙場,譜寫了一曲驚天動地的正氣歌;解放戰爭期間,仲元部分師生參加了黨領導的東江遊擊隊、粵中遊擊隊、禺南武工隊、粵贛湘邊縱隊番禺獨立團文工隊,為建立新中國做出了自己的貢獻;抗美援朝期間,200多名師生報名參加抗美援朝,黃威等同學為此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即使到了和平年代,這種至大至剛、百折不撓的革命精神,依然在仲元師生身上流淌,綿延不絕。1943年畢業於廣東省仲元中學的著名科學家彭加木三闖羅布泊,在生命禁區用生命鑄立豐碑,成為建國後感動中國的百名英模之一。
1980年1月,學校恢復在文革動亂期間被取消的「廣東仲元中學」校名,恢復學校辦學體制,定為番禺縣全日制完全中學。按照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明確辦學方向,進行校園建設,加強領導班子和教師隊伍建設。
1984年學校定為重點完全中學。此後學校規模進一步加大,初中部由4個班擴大至6個班,高中部由6個班擴大至8個班,校園建設全面鋪開,學校面貌煥然一新,蒸蒸日上,初步形成了「學風濃、紀律好、校園美、質量高」的辦學特色。1994年首批獲評廣東省一級學校。
跨入21世紀,隨著中國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仲元中學也踏上了快速發展的軌道。2002年到2004年,學校迎來建校歷史上規模最大、投資最多的校園改造工程,一座氣勢恢宏的現代化的嶄新學堂拔地而起。2007年12月,學校憑藉優質的軟體硬體和良好的辦學效果,順利完成了示範性高中的建設任務,率先成為廣東省國家級示範性高中,獲評廣東省教學水平優秀學校;2011年仲元中學形成以「自主學習」為基礎、以小組學習為依託的「五環學習法」教學模式……從歷史名校到教育強校,今天的仲元中學已成為一所具有濃鬱歷史文化底蘊、師資雄厚、環境優美、設備先進、辦學質量優異的現代化中學。
從廣雅藏書樓的48人,到建國後復校時在校學生僅200多人,教職員26人,校舍面積只有區區的3580平方米,再到如今佔地70050平方米,建築面積61280平方米,教學班60個,學生3100多人,教師242人,教學大樓、圖書館、實驗樓、現代信息教育中心、藝術中心、體育中心、學生飯堂、公寓式學生宿舍等等一應俱全。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肖桂來 通訊員 番宣、鄧勝旺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肖桂來 通訊員 番宣、鄧勝旺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林傳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