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北京市內最大最完整的明代木結構建築群——智化寺拍照記

2020-09-05 心堯九十八談

每次更新 系列的時候都很開心。


因為又去到了一處曾經完全不注意的地方,

又拍到了一些值得以後慢慢翻看的照片,

又跟一些人不期而遇,

然後擦肩而過。


我們總是習慣把長途的奔波定義為旅行,

而每次家門口兒的出行都容易被忽略。


其實自己的城市有太多值得記住的東西,

哪怕路程只有公交車幾站地。


你不親自深入它的時候,

它就是一個名字,

印在地圖上。


而當你真的潛下心來,

從一磚一瓦到一草一木,

那些書頁中記載的歷史

透過鏡頭,

再次甦醒過來。


如此,

你才和這座城市有了真正的、千絲萬縷的聯繫。

這樣的聯繫,

是無法割捨的。



報 恩 智 禪 寺

(智化寺)


這座位於東城區祿米倉胡同的寺院,

最初是明代司禮監太監王振的家廟。

明英宗賜名 「報恩智化禪寺」 。


整座寺院布局嚴謹,規模宏大,

是北京保存最完整的明代木結構建築。


現為北京文博交流館。

(成立於1992年)


(照片拍攝:心堯)


(照片拍攝:心堯)


智化寺黑色的琉璃瓦屋頂比較少見。

一般我們常見的傳統建築屋頂為黃、綠或藍色琉璃瓦,

而黑色的等級低於前幾種。

但也只有官窯才能燒制。


從屋頂就能看出王振當年的地位,

真的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耗費了無數財力、人力,

修建了這座家廟。


北京現存的很多明代寺廟都是太監出資修建的。


(照片拍攝:心堯)


明英宗於土木堡之變被俘,

而智化寺因為是敕建才得以保留。

後來英宗復闢,再次即位,

立刻為他寵信的大太監王振的這座家廟立碑。


(照片拍攝:心堯)


(照片拍攝:心堯)


(照片拍攝:心堯)


御製題字碑左右各一,立於智化門前。

上面記載著王振歷經明代幾朝皇帝,

到英宗朝屢加顯庸的歷史,

並為國家、天子及黎民百姓祈福等內容。


我們暫時拋開王振在歷史上的惡名,

他的權利滔天、禍亂朝綱都留給歷史吧,

今天只好好欣賞智化寺的建築和布局。


(照片拍攝:心堯)


(照片拍攝:心堯)


過了山門和鐘鼓樓,

就是智化門。

智化門相當於一般寺院的天王殿,

原中央設佛座,

前供彌勒,後置韋馱。

前部二金剛分列東西,

後部塑四大天王像。

然現已無存。


(照片拍攝:心堯)


(照片拍攝:心堯)


(照片拍攝:心堯)


(照片拍攝:心堯)


明代建築房簷上的鴟吻較前代已變得非常美觀,

雕刻工藝也更加精緻,

特別是尾部做了大量的細節處理,

大大增加了裝飾性和觀賞性。


這是殿內的木樑架及鬥拱,

還有褪色剝落的明式彩繪。


(照片拍攝:心堯)


(照片拍攝:心堯)


(照片拍攝:心堯)


穿過智化門,

來到一間開敞的院子,

正殿為智化殿。


西配殿名為藏殿,

內置令人嘆為觀止的轉輪藏。

東配殿為大智殿,

現為智化寺的臨時展廳。


(照片拍攝:心堯)


(照片拍攝:心堯)


(照片拍攝:心堯)


轉輪藏為明代形制,

通高約4米,呈八角形。

由漢白玉須彌底座、木質八面經櫥

及頂端面東而坐的毗盧遮那佛三部分組成。


每面經櫥置9排5列抽屜存放大藏經,

每個抽屜表面陰刻千字文用於經書檢索,

並浮雕一尊釋迦像。


(照片拍攝:心堯)


(照片拍攝:心堯)


轉輪藏八根圓形角柱表面自上而下陰刻觀音六字真言和八寶圖案,

抽屜邊印刻有梵文經咒及纏枝蓮花

均在紅色漆面陰刻描金工藝進行裝飾,

極為精緻。


(照片拍攝:心堯)


小知識:經書檢索

中國古代由 「天地玄黃」 到 「焉哉乎也」 一千個不重複的漢子組成千字文。

古代經書多以千字文排序檢索。

智化寺轉輪藏從正東面右上角 「天」 字起,

至東北面左下角 「洞」 字止,共639字,

可存放經書639函。


(照片拍攝:心堯)


(照片拍攝:心堯)


(照片拍攝:心堯)


(照片拍攝:心堯)


(照片拍攝:心堯)


(照片拍攝:心堯)


智化寺轉輪藏頂部雕刻的大鵬金翅鳥、龍女、鯨魚

以及角柱上的童男坐騎、獅王、象王共同組成了六拏具,

作為每面經櫥抽屜上所有浮雕釋伽牟尼佛的背光。


轉輪藏除了六拏具的法相裝飾以外,

還增加了金剛和菩薩。


小知識:六拏具

六拏具是由大鵬金翅鳥、龍女、鯨魚、童男、獸王、象王組成的法相裝飾。

是最常見的藏傳佛教藝術圖像。

常用在佛像的背光和門券上作裝飾。


藏殿中除了轉輪藏以外,

最具歷史、宗教以及藝術價值的

就是它的壇城藻井。


(照片拍攝:心堯)


壇城藻井上圓下方,

下部四周斜板彩繪佛像,

其上浮雕捲雲和蓮瓣,

表面用青、綠、紅、黃四色彩繪

配以金線相間排列。


上部圓形,放置五層鬥拱,

頂部圓板繪製壇城圖案,

十分精美。


從不同角度欣賞到的壇城藻井:


(照片拍攝:心堯)


(照片拍攝:心堯)


藻井是中國古建築獨有的一種裝飾,

一般做成向上隆起的井狀,華麗莊重。

智化寺內原有三具藻井,

分別鑲嵌在藏殿、智化殿和萬佛閣內。

(智化殿內的藻井於20世紀30年代被寺內僧人賣給了美國人)


(照片拍攝:心堯)


這是東配殿大智殿,坐東朝西。

內原供有觀音、文殊、普賢三大士,

觀音騎犼,文殊騎獅,普賢騎六牙白象。

現已無存。


參觀完東、西配殿,

來到正殿智化殿。


(照片拍攝:心堯)


智化殿相當於一般寺院的大雄寶殿,

殿內正中和兩側原有石質須彌座,

供木質漆金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藥師佛

和十八羅漢座像。

惜現已移往他處。


殿身上精美的出簷、鬥拱和明式彩繪:


(照片拍攝:心堯)


智化殿後抱廈內,

保存有明代 「地藏菩薩說法相」 木板壁畫。

頂部裝有一排燈,

遊人走近便會亮起。


(照片拍攝:心堯)


畫中人物栩栩如生,

面部表情慈祥、溫和、寧靜。

衣服的褶皺描繪細膩、線條流暢,

實屬難得的明代壁畫。


(照片拍攝:心堯)


目前內部陳列的三世佛原存放在大悲堂,

體量較小。

其頂部的天花藻井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流失美國,

目前保存在美國費城藝術博物館。


(照片拍攝:心堯)


歷經滄桑的木質鬥拱還在,

鼓樓裡巨大的鼓也在,

然而曾經是天花藻井的位置,

如今只剩下一個空洞。

看過不禁十分難受。


(照片拍攝:心堯)


(照片拍攝:心堯)


(照片拍攝:心堯)


因為能賣錢,

多少珍貴的文物就這麼流失海外,

再也沒有機會回到它原本的地方。

可悲,可嘆。


好在還有音樂文化流傳下來,

至今還有專人在研習演奏京音樂。

京音樂的樂譜為工尺譜,

樂器以雲鑼為主,

配合笛、瑟、笙、鼓等,

演奏出洪亮且穿透力強的京音。


(照片拍攝:心堯)


(照片拍攝:心堯)


智化寺京音樂的傳承方式保守而嚴格,

通過口傳心授,

學藝者先學樂譜,後學樂器。

七年後方可出師。

至今已傳至二十七代,

是我國唯一按代傳襲且沒有斷代的樂種。


於2006年6月被正式批准為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照片拍攝:心堯)


每天11點和15點都有現場演奏,

可惜今天時間安排不巧,

沒能現場耳聞,有些可惜。


離開智化殿,

寺中最後一個主要的大殿便呈現眼前。

這座大殿為黑琉璃瓦廡殿頂重樓,

上為萬佛閣,下為如來殿。


(照片拍攝:心堯)


(照片拍攝:心堯)


萬佛閣面闊三間,進深三間,

上下層牆壁上遍飾佛龕,

原置小佛像9000餘尊。

現損毀不少,很多佛像已不完整。


(照片拍攝:心堯)


(照片拍攝:心堯)


(照片拍攝:心堯)


(照片拍攝:心堯)


如來殿因殿內供如來而得名,

面闊五間,進深三間,

殿三面為磚壁,南面為隔扇門窗。


(照片拍攝:心堯)


(照片拍攝:心堯)


(照片拍攝:心堯)


(照片拍攝:心堯)


(照片拍攝:心堯)


如來殿北面其實還有一座大悲堂,

舊稱 「極樂殿」 。

堂中原有石質須彌座,

供木雕千手觀音座像。

此殿西配房為明英宗所賜 「旌忠祠」 ,

供有王振塑像。

東配房為方丈院,

然現均已無存。


(照片拍攝:心堯)


大悲堂東側的圍牆邊是名為 「古建解碼,營造之美」 的智化寺建築展。

採用了很多梁思成先生的手繪圖稿,

從屋頂、鬥拱、梁架等不同角度分析了智化寺的建築特點。




智化寺東西兩側依然有不少民宅,

不知道文物騰退的時候會不會有改善,

得以恢復智化寺原本的東西兩路規制。


(照片拍攝:心堯)


(照片拍攝:心堯)


(照片拍攝:心堯)


寺內的秋意漸濃,

連風都跟著變溫柔了。

隨手拍了些小東西:


(照片拍攝:心堯)


(照片拍攝:心堯)


(照片拍攝:心堯)


(照片拍攝:心堯)


(照片拍攝:心堯)


從智化寺出來,

感覺從沉浸的歷史裡抽身,

回到現實。


現實的胡同兒裡生機盎然,

充滿濃濃的生活氣息。

緊鄰著喧鬧嘈雜的東二環,

這裡是世外桃源般的存在。


(照片拍攝:心堯)


(照片拍攝:心堯)


(照片拍攝:心堯)


(照片拍攝:心堯)


(照片拍攝:心堯)


(照片拍攝:心堯)


一邊古老,一邊現代。

在同一座城市裡,

唯願這兩者可以和諧共存。

別讓好容易沉澱下來的厚重歷史再消失。


(照片拍攝:心堯)


(照片拍攝:心堯)





- FIN -

相關焦點

  • 這裡是北京市內最大最完整的明代木結構建築群 | 智化寺拍照記
    >最初是明代司禮監太監王振的家廟。整座寺院布局嚴謹,規模宏大,是北京保存最完整的明代木結構建築。現為北京文博交流館。北京現存的很多明代寺廟都是太監出資修建的。現損毀不少,很多佛像已不完整。緊鄰著喧鬧嘈雜的東二環,這裡是世外桃源般的存在。
  • 這裡有北京市內現存最大最完整的明代木結構建築群——智化寺
    整座寺院布局嚴謹,規模宏大,是北京保存最完整的明代木結構建築。現為北京文博交流館。北京現存的很多明代寺廟都是太監出資修建的。上面記載著王振歷經明代幾朝皇帝,到英宗朝屢加顯庸的歷史,並為國家、天子及黎民百姓祈福等內容。我們暫時拋開王振在歷史上的惡名,他的權利滔天、禍亂朝綱都留給歷史吧,今天只好好欣賞智化寺的建築和布局。
  • 從宦官家廟,到國寶流失、重拾京音樂:探尋北京智化寺封塵往事
    智化寺最早是明代宦官王振的家廟,後得英宗賜名「智華禪寺」,整座寺院布局對稱嚴謹,雖藏於胡同,但規模不小,是北京保存最完整的明代木結構建築群。山門內依次為鐘鼓樓、智化門、智化殿及東西配殿(大智殿、藏殿)、如來殿、大悲堂等。
  • 北京這個藏在胡同裡的明代寺廟,已有500多年歷史,古樸幽靜
    北京這個藏在胡同裡的明代寺廟,已有500多年歷史,古樸幽靜眾所周知,北京作為一個千年古都,遍布著大大小小歷史悠久的寺廟,除了耳熟能詳的雍和宮,潭柘寺這種人氣很高的寺廟外,還有一些清靜人少又小眾的寺廟,藏在東城去祿米倉胡同裡的智化寺就算其中之一吧
  • 北京規模最大的明代寺廟,有國內唯一漢文大藏經經板,卻遊客稀少
    北京是一座擁有三千多年的歷史都城,它見證了許多文化的興起、興盛。繁榮,也見證了它們的衰敗,在這座繁華的古城,深藏著大隱隱於市的寺廟——智化寺。智化寺在北京東城區,明朝宦官把持朝政,因為太監無法擁有後代延續香火,大太監王振為了延續自身香火,修建了一座家廟供奉。
  • 北京智化寺1月19日重新開放 京音樂演出時間公布
    山門上有漢白玉橫匾「敕賜智化寺」,「敕賜」意為皇帝御賜的寺名,「智化」寓意以佛的智慧普度眾生。  建於明英宗正統年間的北京智化寺至今已經歷了560餘年的滄桑風雨,是新中國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保存完整的四進殿宇堪稱目前北京市內最大的明代木結構建築群,同時又是一座集造像、佛經、壁畫、音樂等佛教藝術為一體的禪林淨土。
  • 這座隱藏在北京胡同深處的寺廟,經常會響起悠揚典雅的古代音樂
    這裡稱得上是北京古蹟中的一絕, 這裡是現存最為完整的明代寺廟。 靜靜的隱藏在 北京的一條胡同裡。
  • 北京智化寺的藻井有多漂亮?
    距離我出生的北京東城區東石槽胡同數百米的地方,就是祿米倉胡同5號的智化寺。這個寺廟,目前是北京唯一留下的保持明代建築風格的佛教寺廟。智化寺建於明代1444年。1961年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00年被「八國聯軍」摧殘,民國時期這裡已經是滿目瘡痍,不堪入目。
  • 澄城樂樓——明代梁柱式木結構建築群
    這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在縣城西端,坐落著一組保存完好的明代梁柱式木結構建築群——澄城樂樓。相傳明代時的澄城縣縣轄40裡,每裡都設有裡長。裡,是明代的行政區劃單位,裡比村大,比鎮小。每逢初一、十五或廟會之時,裡長們都會率民眾捧著供品,登上這四十級臺階進入大殿祭拜城隍,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事事順心。四十級臺階就象徵著澄城縣四十裡的百姓都受城隍爺的庇佑。城隍廟一般都修建在城內,而澄城的城隍廟為啥偏偏建於縣城西門外?
  • 北京最適合閒逛散心的4個小眾文藝打卡地,你去過幾個?
    這裡很適合拍照,文藝、懷舊、搞怪等風格迥異的小店和老北京胡同灰牆灰瓦完美融合在一起,既有北京特色,又很有街拍的感覺。常去看展可以增長藝術細菌,而且有些展覽拍照也顯得逼格滿滿。智化寺北京城裡古寺名剎星羅密布,拋開那些香火旺盛遊人踏破門檻的景點寺廟,有一些小廟看似不起眼,卻古樸清淨,內裡也是大有乾坤。智化寺就是這樣一座「寶藏寺廟」。
  • 智化寺:萬籟此俱寂,惟聞鐘磬音
    在北京祿米倉胡同的深處,藏有一座保存完整的明代古寺---智化寺。
  • 這裡是北京:智化寺藻井失蹤案
    智化寺(圖片來源:資料圖) 智化寺位於北京市東城區祿米倉東口路北。明初司禮監太監王振於正統八年(1443年)仿唐宋「伽藍七堂」規制而建,初為家廟,後賜名「報恩智化寺」。寺內主要建築物的屋瓦用黑色琉漓脊獸鋪砌,雖經歷代多次修葺,梁架、鬥拱、彩畫等仍保持明代早期特徵。經櫥、佛像及轉輪藏上的雕刻,道勁古樸,藝術高超。1961年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四川一座寺廟,是四川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古建築群之一
    寺廟介紹其寺廟在四川的綿陽市平武縣,它始建於明代時期當然,從如今其寺廟旅遊表現中看,它所具有的魅力也較大,因為它畢竟是四川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古建築群之一,像是千手千眼觀音像、彩繪壁畫、轉輪經藏和泥塑蟠龍等景觀都有極高的保護價值,而這也促使其寺廟成為了當地很受歡迎的一處旅遊風景區,可見,在對其寺廟發展而言,它的意義是多麼大。
  • 「藝術+科學」——淺論智化寺的新型修復
    數字虛擬修復的智化殿智化寺的研究價值智化寺建成於公元1444年(明正統九年),是北京市保存最完整的木建築皇家寺院。智化寺古建築的梁架結構、天花彩畫等,具有典型的明代特點。它上承宋元做法,下啟清代形制,是研究明代建築乃至宋元建築的重要實物例證,在建築學上具有非常高的研究價值。建築內部藻井、轉輪藏、藏經櫃、佛造像、碑刻等文物造型古樸,雕刻精美,匠心獨運,藝術高超,堪稱藝術寶庫。藻井在一般的建築裡面是沒有的,它是中國古建築的精華和亮點。
  • 北京有一處價值千億的禪林淨土,木雕建築舉世無雙,令人欣喜
    北京有個小眾藝術聖地,文化涵義深奧,保持著原始的古代風貌!想知道更多好玩,免費,新奇景點的吃喝玩樂攻略嗎?歡迎關注蟋蟀大叔愛旅遊!今天,蟀大叔跟大家介紹一個北京價值千億的禪林淨土,木雕建築舉世無雙,令人欣喜!現在已經成為小眾藝術聖地,文化涵義深奧,保持著原始的古代風貌!
  • 夜遊智化寺:聽深藏市井的京城名剎述說辛酸往事
    說到老北京城內保存最完好的明代寺廟是哪座,可能許多人還真不太知道。其實這座古寺就藏在東城祿米倉胡同裡,名曰智化寺,現屬文物局,為北京文博交流館。雖然名頭沒有那麼響,但論建築本身的價值,在京城寺廟中絕對名列前茅。而它背後的故事更是讓人感慨良多。前幾年我就住在附近,但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進去過,平日裡入內參觀的人也很寥寥。
  • 智化寺藻井,寺廟裡的藝術,但為何出現在美國的博物館裡呢?
    智化寺是現存的規模最大的來源於明代的建築群之一,它的瓦頂是獨特的黑琉璃,而且還有素雅的彩繪裝飾於寺院之內。在中國歷代木質藻井中最精華的就在這座寺院內,但是當你現在再踏入那裡就只能看到簡單補修過的殿頂,藻井的蹤影根本就找不到。
  • 又是一年春好處,京城三大賞花寺廟,一起去北京
    又是一年春好處,京城三大賞花寺廟,一起去北京北京三月底開始停止供暖了,窗外能看見紫白的玉蘭、粉紅的桃花、紅潤的海棠……這個時候是最適合走出家門,去看看那萬紫千紅。智化寺則是藏在京城高樓相間內的一條胡同內,小編第一次拜訪的時候也是沒有想到,在熱鬧的城市裡,也有這麼一處安靜宜人、靜謐幽深的禪意之地。智化寺歷史悠久,寺廟內繁華茂樹,建築很是講究,是保存較為完整的明代木結構建築群,這在城內可是難得一見的啊。寺廟內還有很多地方都展現著很高的藝術價值,例如是殿堂內簷有很多明朝早期的彩畫。
  • 福建泰寧千年古街,有完整明代民居建築群,尚書第300年毫髮無損
    我們今天雲旅遊帶大家來看泰寧的一條古街——尚書巷,它是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單位,坐落於泰寧縣城中心,是一條有著千年歷史的文化古巷,是長江以南保存最完整的明代民居建築群,明朝兵部尚書李春燁的府邸就坐落在這裡。尚書巷經過多次修繕,把地方習俗、商業市井、旅遊風情和人文景觀聯結了起來,走在這裡,給人一種入古復出的感覺。
  • 泰寧「尚書第」-福建是明代完整、規模大的建築群
    其中三明市泰寧縣,是福建中最完整、最大的明代建築,命名為「尚書第」。同時,上蜀地建築群也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福建人的驕傲大門很古色古香,好像一秒鐘就要穿過明王朝。也稱為「五福堂」。正如大門介紹所說,其內部建築群非常嚴謹、實用,當然也有古代大家族的關注和慷慨。當時,府邸的主人是王儲,而「柱國少保」就是他的位置嘉獎。可貴的是第四代產品,子孫真是光宗耀祖。有一點不明白,落葉歸根離開辦公室後,他們住在離北京城很遠的遙遠的山區,子孫後代也是重走父母的路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