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個地地道道的南方人,我是不怎麼喜歡吃麵食的,一直覺得麵條是一種最無奈的餐食。小時候,父母每次哄我吃麵條,總是要費盡千辛萬苦,也因此我對麵條的討厭,那真的不是一點半點!長大後,有一次在超市看到義大利麵,那種彎彎的,黃呼呼的麵筋吸引了我的注意。認真了解後才明白,為什麼同樣是麵條,義大利麵就如此的受到世人推崇,背後其實是有原因的!
關於義大利麵的起源,那是一個模糊不清的謎團。有資料上顯示說是義大利麵是由中國傳到義大利的,當時馬可波羅參觀中國,才將麵條帶回義大利的。
然而更多的說法是,當年羅馬帝國時期,兵強馬壯,人口眾多,為了解決糧食的危機問題,羅馬帝國到處尋求能儲存糧食的方法,於是便有人建議將麵條曬乾成麵團。後來大家發現這種方法不僅可以儲存糧食,而且儲存起來的麵團還美味可口,於是這種方式就漸漸被留存了下來,也就發展成了後來的義大利麵。
義大利麵不同於普通的麵條,它是經過曬乾以後儲存一段時間才會拿出來食用的。顏色看上去比較通透,呈現出黃色,煮熟之後的麵條依然嚼勁十足,這除了和曬乾水分的原因有關外,還和製作麵條本身的原材料有關。義大利地區盛產的杜蘭小麥,密度大,硬度高,而且富含營養蛋白,所以製作出來的麵條才會有嚼勁,呈現黃色,吃起來口感比普通麵條更好。
義大利麵的顏色和形狀都很吸引人,除了彎彎曲曲的形狀,義大利麵還設計有貝殼型的,螺絲型的,蝴蝶型的,千奇百怪。一般,義大利麵都是採用拌醬的方式吃,醬的顏色和口味不同,面的色香味自然也就有所改變。通常義大利麵的拌醬分為紅醬和白醬。新大陸時期,辣椒和番茄從美洲被帶到了義大利,這可以說的上是在一定程度了促進了義大利的面的改良,也就是後來出現的紅醬系列的義大利麵,以番茄或者辣椒作為醬料被加入到義大利麵中。
歷史的進步促進了義大利麵的發展,增加了它的品種和形狀,以及顏色。而義大利麵的改進,也是義大利飲食文化的一種積澱,展現了義大利的民族文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