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是中國古代史上第一個皇帝,世稱「祖龍」。秦始皇的功績不僅在於他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的大一統的封建王朝,更在於他所建立的秦朝為後世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提供了一整套政治和文化基礎。雖然秦朝短暫,其興也勃,其亡也忽,但是秦始皇作為一個雄才大略的帝王,他的歷史地位和影響力是不可磨滅的。
在中國古代,尤其是漢朝自漢武帝「獨尊儒術,罷黜百家」之後,代表儒家的董仲舒創立了一套「天人感應」之說。其目的一方面是樹立了歷代王朝的統治的合法性,另一方面也神化了帝王,使得他們成為了「天子」。既然是天之子,那麼也就意味著他們的統治是「代天牧民」,因此老董這一套說辭很受帝王們的歡迎。
那麼反過來,既然皇帝是「天子」,是上帝派到人間的代理人,幹得好還行,幹不好咋辦?誰來管教他呢?老董也有辦法,那就是上天示警。如果人間的皇帝昏庸貪虐,那麼老天就會降下一些異象來警告皇帝們需要收斂一下了,你別說,這套東西還是很有效果的。既然皇帝都承認自己是「天子」,那上帝老爹對你不滿意了,警告你一下子,你要是不聽,那上帝一怒之下可能就會不認你這個兒子了。那你這個「天子」也就幹到頭了。
除了對不合格的皇帝施以警告,皇帝快死時,往往也會有異象。這個異象就是告訴皇帝們他已經完成了人間使命,就要回天上退休了。這不,當年秦始皇臨死時,司馬遷的《史記》當中就記載了三種異象。
第一,熒惑守心。先解釋一下什麼是「熒惑」,熒惑其實就是火星。「心」指的是心宿。心宿是二十八心宿當中的一宿,其實就是現在的天蠍星座。心宿由三顆星組成。當火星運行到心宿的三顆星附近並在那裡停留一段時間時,就是古人所說的「熒惑守心」現象。古人認為「熒惑守心」意味著要麼皇帝要下崗,要麼皇帝要完蛋。
第二,天降隕石。秦始皇三十六年,也就是秦始皇死的前一年,一顆流星墜落到了東郡。隕石上據說有七個字「始皇帝死而地分」。意思是秦始皇快要死了,死了之後秦朝就要滅亡,天下將重新陷入混亂當中。秦始皇得到報告後,懷疑是有人故意把字刻上去的,下令追查居住在隕石附近的人家,結果一無所獲。大怒之下的秦始皇乾脆將隕石附近的所有人家全部斬殺。
第三,水神還壁。秦始皇三十六年秋初,一個使者向秦始皇呈上了一塊玉壁。並捎來了一段口信。說這個使者一天夜經華陰道時,碰見一個老頭,老頭把這塊玉璧給了使者,並讓他告訴秦始皇「今年祖龍死」。祖龍是誰?當然就是秦始皇了。而這塊玉璧就更蹊蹺了。原來這塊玉璧是八年前秦始皇巡遊渡江時遇到大風浪,為了祭祀水神,秦始皇當時把自己佩戴的一個玉佩投進了江中,結果立時風平浪靜。現在玉璧竟然詭異地回來了,而且還順帶捎來了這麼喪氣的一段口信。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視東方,在今天的河北邢臺廣宗縣,秦始皇病死在了途中,死時49歲。這些異象是不是巧合?或者是史官的編造?也許這些事其實只是單個的普通平常之事,但到了史官手裡,為了體現「天人感應」之說,就把這些事件故意粘合在一起,所以給了我們一種上天降下徵兆的感覺。大家如何看待這些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