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16日,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將訪問日本。日本《朝日新聞》、《富士電視臺》等媒體提前就展開了報導熱戰。11日,日本宮內廳發表消息稱,天皇將於15日在皇宮會見中國貴賓。這一安排在日本媒體上引發了不同的猜測和分析。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通常情況下,外國要人希望會見天皇時需提前一個月提出正式書面申請。但此次外務省因時間問題,並未按「慣例」向宮內廳提出有關要求,宮內廳因而對此不滿,雖同意安排,卻也抱怨日本內閣這樣做是對皇室進行政治利用。
本來是一個簡單的會見時間調整,卻被上升到日本皇室是否應該被政治利用的問題上。在野黨等反對勢力則藉機將矛頭直接指向現任鳩山政權。安倍晉三甚至猜測這也許是小澤對剛剛訪問中國時所受到的禮遇所給予的回報。據日本共同社報導,對於來自右翼及反對黨的批判,鳩山首相公開表示,定規難道就一定不能更改嗎?明知道重要的外國要人來訪,但是卻因為某種原因一直定不下日程,也不能更改既定規則,從國際親善的角度去考慮,這樣做正確嗎?在充分照顧到天皇身體的情況下如果能夠安排就希望儘量安排。日本《朝日新聞》指出,所謂「慣例」是1995年才制定的,並不是日本皇室戰後以來的「慣例」。2005年泰國眾議院議長訪日時,儘管在辦理申請會見天皇手續的時候「晚了一天」,但考慮到泰國不久前剛剛發生地震,天皇也「破例」會見了。因此,日本宮內廳所謂的「慣例」也是因時而異的。
日本《朝日新聞》評論說,鳩山內閣成立以來,強化自身政治主導力,大幅改變日本戰後的一些政治規則,積極擺脫以往那種依賴官僚的體制,這次,日本皇宮宮內廳的「提前一個月規則」也進入其改革的範圍。日本流通經濟大學教授、憲法學專家橫田耕一在《朝日新聞》上表示:「政府方面強烈要求天皇會見賓客,這在憲法上一點問題都沒有。」《每日新聞》發表社論稱,和重視美國一樣重視和亞洲各國關係的鳩山內閣做法可以理解。
鳩山執政以來,日中關係確實向良好的方向轉變。除了兩國政要頻繁接觸之外,民間交流活動也不斷。日本民眾對華好感度也在回升。日本內閤府12日發表了關於外交輿論的調查,結果表明,認為日中關係良好的人比去年上升了14.8%,達到了38.5%,恢復到了6年前的水平。
習近平離京出訪亞洲四國
應日本、韓國、柬埔寨政府和緬甸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副主席貌埃邀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12月14日上午離開北京,前往上述四國進行正式訪問。
陪同習近平副主席出訪的有:外交部副部長武大偉、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彭森、商務部副部長陳健、文化部副部長趙少華、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施芝鴻、國家開發銀行行長蔣超良。[詳細]
習近平抵達東京開始亞洲行 在機場發表書面講話
國家副主席習近平14日下午抵達東京,開始對日本進行正式訪問。
習近平在機場發表書面講話,代表中國政府和人民向日本人民致以誠摯的問候和良好的祝願。
他說,中日兩國是一衣帶水的近鄰,是亞洲和世界重要國家。發展中日友好合作,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於亞洲和世界的和平、穩定、繁榮。雙方正在全面構築中日戰略互惠關係,兩國關係站到了新的起點上,面臨新的發展機遇。[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