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臺灣 | 在臺灣,做生活的實習生

2021-01-21 社區夥伴PCD

2011年,社區夥伴(PCD)與臺灣高雄市旗美社區大學合作,啟動了兩岸青年協作者互派實習計劃。這個計劃針對有一定工作經驗的NGO青年工作者,以臺灣和大陸的公益組織作為實習平臺,支持臺灣夥伴來到大陸,大陸夥伴去到臺灣,進行為期1.5-2個月的短期實習。希望通過這樣的深度交流和碰撞,增強青年協作者的社會視野和內心動力,不僅為兩岸公益青年提供認識彼此工作方法差異的機會,同時幫助雙方更深入認識彼此工作方法與其社會環境的關聯,搭建兩岸青年協作者深化學習、相互借鑑、彼此合作的平臺。「人的成長」與「關係的建立」,是我們推動這個計劃時並行的兩翼。


實習的本質是透過融入去學習,其目的不在具體工作技法的獲取,而更像是一次「進入文化中」的學習,和社會視野的開拓。參與實習計劃,意味著實習生拿出一定長度的時間,脫離原有的文化和場景,深度地融入另一個機構和另一種文化,這是對議題的深度學習, 「有厚度」的關係的建立,以及在對照和沉澱的過程中,基於自我主體的省思。這對實習生如是,對參與的機構同樣會帶來意外的發現與收穫。


截止目前,兩岸參與實習計劃的青年協作者共55位,參與派出及接待實習生的機構有50餘家。我們也欣喜地看到,在這過程中,那些深刻的轉化,團結的情誼,延續的碰撞……以及,超越有形的計劃框架,夥伴們自主生長出的新的空間與想像。


2018年,我們很榮幸邀請到北京沃啟公益基金會加入該計劃,沃啟作為該計劃的大陸主辦方,與社區夥伴、旗美社區大學一起,將會持續推動計劃的執行,一起探索新的可能性。2018年下半年,第四屆11位大陸實習生陸續赴臺實習,他們在完成實習後,將他們的觀察、對照、思考和啟發整理成文字,感謝沃啟對其中一些夥伴的總結進行了編輯,讓我們可以在此與大家分享。希望通過實習生們的文字,可以一窺臺灣NGO的多元樣貌,也照見我們腳下的路。


(文/社區夥伴綜合能力建設項目統籌 薛啟嬋)

李賽來自北京啟行青年發展基金會,兩岸青年協作者互派實習計劃2018年成員,2018年冬季在臺灣宜蘭倆佰甲實習。


本文編自李賽的實習報告《在臺灣,做生活的實習生》,全文4000字,讀完約需8分鐘。


他說,我們都是生命的旅人,領略各種可能的風景,最終找到那個為自己而來的人生。


你是否有過端起盛滿故事的醇香,卻踟躕要讓哪款精釀先問候味蕾?


你是否有過情感從胸口溢出的洶湧,卻擔心會被岸邊的細沙撫平?


你是否有過思念如伴耳不息的音符,卻只能將雙眸倒映在回憶的波光裡?


現在的我,就帶著這樣的故事、情感和思念,寫下我與宜蘭的第一次親密接觸。



雲朵乘著清冽的西北風,降落我於這片被雨水眷顧的土地。上世我一定擇蘭而居,不然何以此生與「蘭」數次重逢?


它曾化作赤道上的肯山蘭,在人類的發源地讓理想破殼而出;它也曾變做雲貴高原的火焰蘭,在山與山的相遇處留下陽光,它更是一路結識的金蘭之友,用真心調製的香氣讓小徑芳香四溢……


這次,它成為太平洋上深情望向龜山島的蘭陽平原,雨水在稻田的懷抱裡入眠,我躺在人情的搖椅中微醺。


命裡有蘭,更為宜,是為宜蘭。


宜蘭社區大學舉辦作品展覽,學員李老師為遊客李小姐贈墨


第一次和這個名字打招呼,是在花園中看流星的金釵之年,四葉草其中一片就長在宜蘭。酸酸軟軟的鼻音落在了「蘭」上,讓這個地方在我心中有了重量。


真正感受她的重量則是在倒數30天就要吻別2018年的時候。我將而立之年最後一個月交與她,像小孩子期待母親手中變出的新衣一樣,等她在我生命的布帛上繡出紋樣。


不過,宜蘭用了近四百年備好的肉羹,我在一個月的時間裡來不及細火慢燉,所以只能大火快炒,將睡意濾幹、將自我蒸發,也將生鏽的心鎖扔進太平洋,讓門永遠敞開。


聽,腳步聲來了。


兩個路口間他總要把機車調到60km/h以上,這樣才不會被第二個路口的紅燈攔下。如果哪天多出了幾分鐘的等待,他定用「可惡」二字和時間抗議。然而當上百隻螞蟻攻佔他書桌上的甜漬,他卻吹著請它們慢慢離開。


佛教是他的精神信仰,奶茶是他的世俗依靠,種田是他做學問的態度,而那句「你不要動,我來」則是他對我這個室友最周到的照顧。


宇宙無敵好室友的大號奶茶杯,出門忘帶鑰匙他也絕不會忘記奶茶杯。在臺灣自備杯子會減兩元哦


升職加薪不曾是他的基因,寫代碼扛鋤頭只為與自然過生活。貓咪親吻他的手背,因那皮膚上沾有陽光雨露後的泥土芬芳。


他將菜園喚作「草草了事」,我小心翼翼走在其間,用雙腳踏問雜草下寄託的希望,聽到一個科技與自然共伴的心願。

我兩次和他吃飯他都不洗手,現在我明白是誰天天給他洗手了


蘭陽女中的老師把講臺讓與我當坐騎,帶著學生們手溫的一張張卡片是盔甲上一層層的鱗片,保守我得以穿越回黑白年代,送別那時的自己。


師者的良苦用心從課堂蔓延到餐桌,綿綿的奶油吮吸野菇的潮溼,酒釀穿過每一顆米粒,不炫耀姿色,留下千絲情誼,彎彎曲曲繞上心頭。


在山海相依的粉鳥林前,我們佇立不語,聽碎石彈奏海浪,發出生命匯聚的鼓點。



拉開雨簾,她長裙及踝向我走來。眼前的漁港、漁市、漁村,與執筆走天涯的過往錯落交疊,編織出屬於她的人生之網。


我們都是都市長大的小孩,同被人類學滋養,皆選擇以筆為伴,把心放在世界邊緣。


她順著海鯖洄遊的路線,時而潛入海底、時而躍出水面,濺起的浪花中是否也藏著我歸家的地圖?


她居住的南方澳像極了挪威的卑爾根,相似的靈魂總會相遇


十年,車輪在蜿蜒的山路上練就了柔韌腰身。曾經她批改過作業的學生現在成為了她的同事,在這所面朝獨立山的原住民學校裡繼續講述燒墾編織的山林智慧。


太陽終於撥開山霧擠了進來,與她毛衣上那抹鮮綠一見傾心,祖靈眨了眨眼睛,默許了這段良緣。倘若多年後在彩虹橋上相遇,我們也會認得彼此的菱形信物。


她因為長得高高大大從小被叫做「熊」。那就再讓我好好看看你的熊樣兒~


揮一揮仙女棒,她從番割田旁採擷靈感,用音樂粉刷阿嬤八十年的老厝,用琴弦撥動家鄉的故事,喃喃臺語,搖曳遊子心中的鄉愁。


她還把我寫給姥姥的悄悄話放進五線譜,將兒時的面片揉成纏綿的音符,一曲《我想姥姥》勝過蒸騰的礁溪溫泉,驅走冬日的清寒。


她說,一首歌換一副畫,賴皮是小狗。我想,狗年都要走了,想做賴皮狗也沒機會了。誰知一畫就畫了一本故事書,這是後話了


燒掉規劃之書,撕下談兵之紙,人生下半場起跑之際,他揮鋤翻土,將自我打碎重組;播散秧苗,新生活從土地中長出來。他用蘭陽溪淘洗博士、教授、處長這些頭銜,只帶走農夫的新身份。


穿上下田鞋,我七點鐘就去他的田裡報導,狐尾藻和福壽螺都等不及戲弄我這個新手。我告誡自己不要對那粉綠的水草吝惜雙手,轉身它就露出成簇的狐狸尾巴給我好看,也不要對那呆呆的粉色螺卵產生憐憫之情,下一秒它就會扼住秧苗的喉嚨讓農人累彎腰。誰料充分的心理建設卻被爛軟的泥巴鎖住,還好有映著晴空的田水接住我的搖頭苦笑。


在自然的不穩中掌握平衡,給人生一次換血的新生,我知道自己還在路上,更覺他跑在前面的勇氣!


他開出曳引機讓我威風凜凜拍個照!農忙時可就沒這個待遇了,因為農人會排隊等這機器出動的時間,從日出等到日落等到午夜都有可能呢!


身未到宜蘭時,我就在他每每附在郵件落款的文字裡讀到深溝的四季:從綿綿雨後稻葉款款滿目青青水田的微涼春日,到蟬鳴唧唧聲中秈稻三成出穗的悶熱夏日,再到氣溫回暖田水映空大選後的深秋時分……


終於,在大雪前第五日,我來到了深溝,明白了那些如詩的文字與紮實的生活實則一體兩面,沒有自然的富麗豐腴就沒有生活的無限可能,沒有二十年前的做自己,就沒有二十年後的迎世界。


二十年前,他棄城歸農,像金剛石一樣,把自己夯實在土地上。彎腰插秧,卸下人生的焦慮不安,刈草撿螺,拾起自己的真心本性。稻穀飽滿的穗代替昔日鋒利的芒,狂奔的心休憩在了桑葚枝頭,綠水田畔也住下了遠大的抱負。


二十年間,像清泉注入湖泊,河川匯入大海,各路青年紛紛尋夢而來,只因那無色的金剛石,願意讓五顏六色各顯本色。曾經抗議環境公害,如今角力慣行農業,曾經高喊遊行口號,如今深耕友善農田,曾經環保流氓,如今志願農夫。他說,我們都是生命的旅人,領略各種可能的風景,最終找到那個為自己而來的人生。


臺灣同事在臉書上看到我和他的合影以為自己眼花了,對我說,這可是可望不可及的名人啊!幸好我此前一無所知,要不然我得從實習生變狗仔了


每一個另起一行都是一段人生,每一個分號也是一場美好相遇。


歐洲留學的海歸離開讓人變笨的臺北,回到家鄉讓雞先過、鳥先飛,活出了自己的生活步調,也讓大眾看到了農村的遠見;在大陸長大的臺商之子,親歷了利益競爭和人性善變後,選擇用土地療愈,以耕作修行;熱衷收藏的科技精英轉當「糧」心大廚,將一粒米72變,透過友善耕作探索共好世代。



電子專業的退伍兵,筆鋤交疊,演繹童話世界,以最快的速度過上了最慢的生活;用鏡頭保留文化價值的影像工作者,希望用自己的人生帶給周圍生命自我肯定的力量;因餓童問題關注鄉村的實驗教育老師,帶小學生在烹飪的樂趣裡學習食農知識,認識在地文化。



離開衝繩早餐店的日本旅人,在料理中溫熱人情,在味噌中發酵人生;村民口中「那個家裡有個窯的經常辦聚會的釀酒的」公益人,不讓渡食物主權,也不交出自由的寶貴;在泰緬邊境做志工多年的前輩,耕耘一方安身之土,比起期待作物成熟,更關注土壤肥沃,比起解決問題,更在意問題意識;與小鳥一起種田的生態先鋒,藉助應援團聚集支農力量,透過小旅行分享土地脈動,自己也在新手媽媽的身份裡學習取捨的智慧……



冬天為闔,本是在數九寒天裡收起能量,生活的岔路卻讓我在休耕的稻田裡看到了生機一片。


為什麼我會在此遇到他們?


難道握在手裡的淺細命線,在慢慢爬過三十個春秋後,遇到了造物主系在另一頭的命中注定?還是以深溝為圓心,輻射蘭陽平原、慢島內外的生命光譜,召喚著我這個追光者,趨向光源?亦或是對內不棄的探問,對外放手的實踐讓我們活出了相似的血緣,盼來了親人間的團聚?


他們的人生,我未曾親身經歷,卻在陌生的故事裡讀到相似的情節,四目相視一笑,彼此都懂那是多少個輾轉反側後的篤定前行。


他們的人生,我有幸參與些許,短暫的友情客串提升了我的技藝,也成為了人生舞臺上新的經驗。


以前,我覺得是人把土踩下去,現在我覺得是土把人託起來。一包包稻米疊高了生活的自信,託起了一個個親自活著的靈魂。既然是站在土地的肩膀上,就更要好好關心這個「巨人」。


以前,我視食物為肚子的裝束,現在,我視食物為心靈的衣裳。那裡面縫進了感恩土地饋贈的誠心,追求共好生活的善心,以及誠實面對自己的赤心。衣不蔽體會冷,穿上它,籍以為心靈保溫。


以前,我在書本裡知道臺灣被稱為「寶島」,現在,我在生活的相遇中明白了「寶」的含義。



窗外,初雪姍姍來遲,對岸,春耕熱鬧甦醒。看你們種下臺中秈10、臺南11、高雄145,我也撒下與你們相遇的一粒粒種子;當你們碾出白米、糙米、胚芽米,我也提醒自己要為習以為常的生活脫殼;待你們寄出大米、香米、紫糯米,我也會煮一碗米糠茶,送上來自舌尖的想念。


在宜蘭,我習慣這樣介紹自己:來自北京的實習生,在這裡學習友善耕作和社區發展。回北京,別人問起我在臺灣做了什麼,我總愛這樣回答:和當地人學習如何生活。


在臺灣,我做了一回生活的實習生。


如果你喜歡作者的文字,歡迎點擊閱讀她的另一篇文字:《親自活著》,以及她製作的視頻:《面對大哉問,40位臺灣朋友這樣回答》。




社區夥伴是一家在中國內地工作的社區發展機構,2001年5月在香港由嘉道理基金會創辦及資助(經由麥哥利夫人所管轄的基金部分)。嘉道理基金會成立於1970年,創辦人賀理士・嘉道理爵士一直秉持「助人自助」的信念。2017年8月,社區夥伴以環境保護部(現生態環境部)為業務主管單位,在北京市公安局登記,成立北京代表處。


社區夥伴沒有任何宗教或政治背景,致力與社區一起探求人與人、人與大自然的和諧共存之道,學習和實踐有尊嚴並可持續的生活。在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農耕、自然教育、環境保護與汙染防治等領域,社區夥伴通過文化反思、培育社區協作者、搭建網絡與平臺等工作手法,激發社區內在動力,促進人和社區對可持續生活的理解,踐行可持續生活。



沃啟基金會致力於通過知識生產、研究、諮詢和傳播,協同和支持社會組織提升專業化水平,推動有效公益,助益社會生態的包容多元和可持續發展。

 

沃啟基金會目前有以下三個業務方向:公益知識積累、梳理和傳播;公益導航研究和生態圈建設;公益人才賦能與發展。



臺灣高雄市旗美社區大學(以下簡稱「旗美社大」)於2001年3月成立,由財團法人鍾理和文教基金會承辦,以「農村是一所學校」做為願景,於高雄市旗美農村社區廣設教室,廣開課程,以培力與陪伴方式,推動農村居民與社區的成長與進步,是臺灣第一所「農村型社區大學」。


在課程之外,也扮演農村NPO角色,關注農村問題,推動農村發展,以「學習、組織和結晶」三個層次的目標,發展出獨有的辦學方式與內涵。

相關焦點

  • 臺灣青年南京實習就業 今年在蘇臺灣實習生將破千人
    3日,在南京江寧區的南京臺灣青年創業學院,百名臺灣青年在這裡開啟了實習就業特訓。 泱波 攝中新網南京7月3日電 (記者 朱曉穎)手指鬆開,心形木卡滑落,籤名箱中很快集滿了寫滿心願的木卡片。3日,在南京江寧區的南京臺灣青年創業學院,百名臺灣青年在這裡開啟了實習就業特訓。
  • 廈門旅遊企業迎來首批45名臺灣實習生 臺生來廈實習將常態化
    來廈實習「路」拓寬  在廈門青創基地實習的臺生不在少數,隨著惠臺措施的不斷落地,廈門各行業紛紛向臺生拋出了橄欖枝。日前,廈門旅遊企業首次迎來45名臺灣來的實習生,讓臺生「登鷺」實習的「路」更寬了。  來自高雄餐旅大學的高萱告訴記者,目前她在靈玲大酒店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實習,這次難得的實習機會讓她收穫頗豐。
  • 臺灣寫真:親歷「芒果臺」實習的臺青生活軌跡
    中新社臺北5月28日電 題:親歷「芒果臺」實習的臺青生活軌跡  中新社記者 劉雙雙 劉舒凌  進入畢業季,臺灣大學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四年級學生袁勳卻未閒著,參與製作的微電影《潮琉騎士》入圍第二屆兩岸青年微電影展,他導演的舞臺劇8月底正式公演。
  • 臺灣6所高校104位實習生「築夢上海」
    臺灣6所高校104位實習生「築夢上海」 2019年03月01日 13:55:00來源:中國臺灣網 (圖片來源:上海市臺辦)  中國臺灣網3月1日上海訊 2月28日,上海市臺灣同胞投資企業企會主辦的「築夢上海-擁抱未來」2019臺灣6所高校實習生交流會在滬舉行。來自臺灣實踐大學、臺灣逢甲大學、臺灣世新大學、臺灣銘傳大學、臺灣東吳大學、臺灣東海大學6所高校的104位學生,將開啟為期5個月在滬實習活動。
  • 臺灣大學生談大陸實習生活:還想去重慶吃火鍋買榨菜
    臺灣大學生談大陸實習生活:還想去重慶吃火鍋買榨菜 2019-08-鍾升 攝   中新網蘇州8月11日電 (記者 鍾升)10日晚,2019翱翔蘇州·臺灣大學生蘇州實習營結業儀式在蘇州市舉行。儀式上,近百名臺灣大學生一道津津有味地分享著在大陸一個多月的實習生活。有人意猶未盡地表示,要借這個機會好好遊覽大陸各地,「轉到中秋節再回臺灣」。
  • 第四屆「愛•在芒果」臺灣學生實習活動正式啟幕
    (餘林釵攝)    據臺灣時際創意傳媒「愛·在芒果」實習長曾超群介紹,「幸福長沙之我的青春遇到你」短片作品是本屆「愛·在芒果」實習交流活動的「期末作業」,50名臺灣實習生在結業前將提交一支3分鐘內的短片視頻作品,作品緊扣「幸福長沙」的主題,實習生們結合自身在長沙的生活和實習體驗,用短片來解讀自己對「幸福長沙」的理解。
  • 富邦華一銀行「2018暑期實習生計劃」開啟30位臺灣學子搶先體驗...
    來源:中國金融新聞網富邦金控旗下富邦華一銀行(以下簡稱「富邦華一」)「2018暑期實習生計劃」日前開啟,來自臺灣的30位學子,從7月9日展開在富邦華一上海總部為期6周的實習生活,這是富邦華一第二度為臺灣學子提供暑期實習機會。
  • 臺灣青年在京分享實習體會
    9月2日,由中華文化聯誼會、中國國家話劇院、北京市海外文化交流中心聯合主辦的「2017臺灣青年藝術人才駐地實習計劃」在北京舉行結業分享會。來自臺灣8所高校藝術類專業的22名實習學生通過遊戲和談話的方式,分享對戲劇的藝術感悟和在北京的生活感受。
  • 廣州市黃埔區臺辦慰問區內實習臺灣大學生
    廣州市黃埔區臺辦慰問區內實習臺灣大學生 2018年09月11日 13:18: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9月11日廣州訊 近日,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臺辦先後到金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金立電子有限公司、冠昊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看望並慰問參加「築夢珠江·展翅飛翔——2018臺灣大學生廣州實習體驗活動」的臺灣大學生。
  • 16、臺灣大學生實習「玉山計劃」
    16、臺灣大學生實習「玉山計劃」 2016年11月22日 08:14:11  來源:中國臺灣網   「玉山計劃」是中國科協主辦的臺灣高校學生在大陸實習交流活動
  • 臺灣6所高校實習生在滬開啟「築夢之旅」
    2019年臺灣高校實習生歡迎會2月28日晚間在滬舉行 沈傑 攝中新網上海2月28日電 (記者 繆璐)2019年臺灣高校實習生歡迎會28日晚間在滬舉行,來自臺灣實踐大學、臺灣逢甲大學、臺灣世新大學、臺灣銘傳大學、臺灣東吳大學、臺灣東海大學6所高校的
  • 文化鐫刻情誼,「臺灣學子暑期文化實習月」圓滿結束
    (中國臺灣網 王莉婷 攝)  中國臺灣網8月20日北京訊 (記者 王莉婷)「近一個月相處下來,我的北京話有了臺灣腔,他們的臺灣腔也有了北京味兒。」北京女孩張冠玉在不舍中結束了本次實習總結。  8月17日,由中華文化聯誼會、北京市文化局共同主辦,北京市海外文化交流中心承辦,臺灣中國青年大陸研究文教基金會和首都師範大學協辦的2018年第三屆「臺灣學子暑期文化實習月」在京舉行了總結座談會,也為21名兩岸青年近一個月的實習生活畫上了圓滿句號。
  • 「累」中帶「笑」 看臺灣實習生「池到了」水戰
    臺灣實習生「池到了」水戰演練 黃楊 攝    華夏經緯網7月25日訊:「沒有一點點防備就這樣被掀到水裡」!從來都是描述《快樂大本營》「池到了」被掀翻到水裡的明星,今天也同樣適用在臺灣實習生身上,作為「秀組」成員,「累」中帶「笑」,體驗遊戲環節並改善遊戲設置成為他們實習工作的重要部分。作為第一個採用室內泳池綜藝環節,「池到了」從泳池設置到遊戲安排都讓參加2016「愛•在芒果」實習的臺灣學生驚嘆不已,紛紛按贊!
  • "累"中帶"笑" 看臺灣實習生"池到了"水戰
    臺灣實習生「池到了」水戰演練 黃楊 攝    華夏經緯網7月25日訊:「沒有一點點防備就這樣被掀到水裡」!從來都是描述《快樂大本營》「池到了」被掀翻到水裡的明星,今天也同樣適用在臺灣實習生身上,作為「秀組」成員,「累」中帶「笑」,體驗遊戲環節並改善遊戲設置成為他們實習工作的重要部分。作為第一個採用室內泳池綜藝環節,「池到了」從泳池設置到遊戲安排都讓參加2016「愛•在芒果」實習的臺灣學生驚嘆不已,紛紛按贊!
  • 青春夢·海峽情——廈門銀行福州分行「2019臺灣高校實習計劃...
    「上了寶貴的人生『第一課』」  2019年7月9日,廈門銀行福州分行迎來了第6批「臺灣高校實習計劃」的12名臺灣高校實習生。在接下來的21天時間裡,這群首次登「陸」的臺灣大學生將與福州分行的帶教老師一同深入工廠、企業、客戶,零距離體驗大陸銀行業的工作,了解大陸經濟的「毛細血管」。
  • 臺灣大學生江蘇實習就業特訓營開營
    臺灣大學生江蘇實習就業特訓營開營 發布日期:2020-08-04 07:50 來源:新華日報 字體:[大 中 小] 8月3日上午,2020臺灣大學生江蘇實習就業特訓營暨「青春南京行」——第五屆寧臺大學生青春修煉營開營儀式在南京臺灣青年創業學院開營。
  • 江蘇首次向臺灣青年頒發實習獎助學金
    中國江蘇網訊 7月25日下午,2019兩岸青年實習就業創業研討會專場活動——臺灣青年實習分享會在崑山杜克大學舉辦。會上,首批30位臺灣青年獲得「江蘇省臺灣青年實習獎助學金」,這是江蘇首次向實習臺青頒發獎助學金。
  • 兩百多名臺灣大學生在廣州實習
    來自臺灣大學、臺灣清華大學、臺灣交通大學、臺北商業大學、成功大學等40所臺灣高校和暨南大學的共計200多名臺灣大學生,以及廣州市70家優秀實習企業代表參加了活動。兩百多名臺灣大學生在廣州開啟暑期實習體驗活動 姬東 攝本次實習活動由廣州市穗臺經濟文化交流中心、廣州穗臺青年職業發展服務中心、臺灣青年創新創業交流協會、香港青識教育基金會、亞太臺商總會、香港菁英會承辦。
  • 抱財網組織臺灣暑期實習生參觀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博物館
    夏日酷暑難當,連日來北京氣溫居高不下,同樣高居不下的還有在抱財網實習的臺灣青年對網際網路金融的渴望與熱情。8月3日,抱財網組織臺灣暑期實習生來到中國首家網際網路金融博物館參觀學習,從多維度了解大陸網際網路金融的發展歷程,豐富臺生實習生活。
  • 臺灣米卡薩—平靜而優雅的生活
    宜蘭米卡薩就在那裡等著你~~它是你夢想中的生活方式,米卡薩是宜蘭歐陸風格民宿的代表之一,在宜蘭米卡薩,你可以享受山、海、溫泉、藝術、美食、往北一小時到臺北都會區、往南一小時到花蓮聽阿美族唱山歌。 民宿老闆與老闆娘將宜蘭生活的舒心糅合了歐洲的精緻,提供旅客精緻的歐陸飲食與生活風格,希望把生活的本質還給在都市打拼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