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長春3月17日電 題:「草莓小鎮」的春天
新華社記者褚曉亮、姚湜
長春市雙陽區奢嶺「草莓小鎮」的莓農霍麗娟最近心情很好。春日陽光和煦,黑土地田間的冰雪開始消融,草莓大棚裡溫暖甜香;線上買草莓的客戶越來越多,線下的採摘也開始恢復。
一大早,霍麗娟就來到她的草莓大棚,拎起紅色的塑料小筐,為線上購買草莓的顧客摘草莓。「手機裡有幾百位客戶吧。往年大家都是來親自採摘,今年有疫情來不了,我們就摘好了給客戶送過去。」草莓嬌嫩,霍麗娟戴著手套,小心呵護著摘好的果實。
奢嶺距離長春城區20公裡,日產草莓5000公斤,是城裡人的「草莓基地」。這裡有50多家草莓種植園,百餘棟草莓大棚,還有多個品牌集中園區。
這裡種植草莓的面積有33萬平方米,年產量超過50萬公斤,2017年被中國園藝學會草莓分會命名為「中國奢嶺草莓小鎮」。
很多東北人喜歡冬天吃草莓,每年春節前後,家家的水果籃裡少不了紅彤彤的草莓。近兩年大家更願意到草莓大棚裡一邊摘一邊吃,圖個新鮮。種植草莓發展觀光農業,也成為奢嶺居民增收的重要途徑之一。
開車走在奢嶺的公路上,路兩邊儘是蓋著塑料棚膜的草莓大棚。隔一段就會出現一個草莓種植園的標示牌,邀請客戶前往採摘。往年冬天,草莓採摘客流量大時,公路兩邊都停滿了車,草莓可以賣到80元一斤。
今年,翹首期盼春節的奢嶺莓農沒有迎來往年的熱鬧場面。「頭批果子最大最好,可惜運不進城裡去,也沒有人來摘。」莓農們不禁有些惋惜。
疫情之下,很多農副產品出現了滯銷,但令莓農們欣慰的是,奢嶺草莓在商超、線上找到了新銷路。談起其中的奧秘,莓農紛紛告訴記者,這是政府和農戶一起努力,共克時艱的成果。
由於「草莓小鎮」名聲在外,有規模、有品牌,城裡的市民購買意願強、需求量大。
奢嶺街道看準需求,幫助莓農對接電商平臺,開啟草莓線上推廣活動,莓農也通過社交媒體自己「吆喝」。相關部門則幫助草莓種植園聯繫商超銷售,還給農戶建立了運送草莓的「綠色通道」。
雙陽區政府在保證疫情防控需要的同時,給奢嶺莓農發放「通行許可證」。經過體溫檢測等手續,身體健康的莓農可以開著私家車,往返長春為顧客送貨,讓草莓從「果園」直達市民的「果盤」。
渠道和物流通暢了,銷路自然打開,有的農戶一天能賣掉100來斤草莓。莓農還探索各種營銷模式,滿足客戶的多樣化需求。
奢嶺草莓的品種很豐富。頂端尖尖、果實有腰身的是「桃燻」,吃起來有桃子的香氣;蜜蜂授粉、身形健壯的是牛奶草莓。氣溫20多攝氏度的溫室裡,還有大小、顏色不盡相同的章姬、豔麗、淡雪、寧玉……
客戶都是一家一家的,草莓也被裝進了一個個小筐「定製」。除了選品種,還可以選果實大小;一筐可以4斤,可以5斤。莓農們開車送貨,在小區門外等客戶來取。
為了讓顧客體驗到「採摘」的新鮮感,很多莓農還錄製視頻直播採摘過程。「顧客您好,這是您的草莓,顆顆精選,沒有壞果,祝您生活愉快。」元昱小紅帽草莓採摘園負責人霍源的手機裡錄滿了這樣的視頻。
以往每年3月,奢嶺都會舉辦「草莓旅遊節」,能吸引十幾萬人次前去摘草莓。今年,旅遊節計劃改為「線上」舉辦,也通過視頻直播的方式讓客戶感受果實芬芳、滿園春色。
2019年,奢嶺草莓銷售額達3000萬元,除種植草莓的農戶收益不小,還帶動當地農民打工收入700多萬元,成為小鎮居民的重要收入來源。
下午4點多,霍源把車後備廂裝滿草莓,給長春的客戶送貨。天色漸漸暗了,華燈初上,城市的晚高峰又開始堵車。春風吹起來,生活慢慢回到熟悉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