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臨中夏,時清人復長。」鷺飛桑葚子,夏雨青梅肥,正是五月初五仲夏端午節。
端午,在立夏後不久,剛過小滿,天氣將熱未熱,夏初至,風微涼。葳蕤初夏草木蔥籠,梔花蘆葉,青荇香蒲,早蟬聲寂,凌霄滿籬,梅黃李綠,鳥雀呼晴,一派生機。
「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當念出這首傳唱已久的民歌時,仿佛空氣裡都散發著粽葉和艾草的清香。
你記憶中的端午是什麼味道?
是揭開鍋蓋的瞬間
粽香在艾草和菖蒲的香味中瀰漫
是用五彩絲線做成的網兜
戴在胸前,訴說著經年的回憶
還是擊鼓揮槳,龍舟競渡
濺起的水花和著鼓手的吆喝,經久不息
曾斌 攝
記憶中,北岸的端午節總是是熱鬧非凡的,除了有傳統留下來的貼「午時符」,用各種植物的葉子煮水沐浴的地方習俗以外,在端午佳節人們最關注的必然是北岸東埔鎮吉寨中心村一年一度的爬龍舟盛會了。
北岸東埔鎮吉寨中心村的端午節爬龍舟民俗活動有著悠久的歷史,可追溯到宋代,從最初的祭祀屈原,然後演變增加緝捕海盜的軍事訓練科目,到了明代又融進了抗倭主題,以賽龍舟的形式凝聚人心、提振士氣,激勵抗倭軍民奮勇殺敵,弘揚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精神,到近現代演變成一年一度的大型民俗系列活動。
柯鋒 攝
悠揚的鑼響,撼天的鼓鳴,船槳劃破水面,猶如「龍爪」舞動。激浪高歌,龍舟疾馳,在海面上划起一條條白練。龍舟上鼓聲鏗鏘,水花飛濺,岸邊傳來的歡呼聲、吶喊聲更是將比賽推向一波又一波的高潮。歡聲笑語不絕於耳,海面、海岸一片歡騰。
柯鋒 攝
北岸人喜愛的爬龍舟,是習俗,是儀式,是傳統,更是情懷,正如這個地方敢拼敢搏敢贏的精神。可以說,北岸人的爬龍舟,不僅僅是北岸人民熱情、好客的一個縮影,更是北岸人民之於傳統與精神的傳承。「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爬龍船」。據悉,具有北岸特色的爬龍舟作為端午特有的習俗之一,在今年被中央電視臺《農廣天地》欄目組選取作為此次《別樣端午》專題節目的重要內容,將於2018年6月17日(農曆五月初四)18:05一19:30,央視七套播出。
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
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
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
——《競渡歌》
柯鋒 攝
這一年一度的比賽,點燃了青山綠水的激情,點燃了北岸居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滔滔的湄洲灣水永不停歇,它奔湧出一代又一代人共同的熱血記憶。北岸人」在湄洲灣畔逐浪而生。龍舟一躍,歲月匆匆。如今北岸人民正在不忘初心,繼續傳承和發揚先輩們勇於開拓進取、激流勇進的精神,凝心聚力,全力推動北岸社會經濟繁榮大發展。
端午期間,一起感受家鄉的魅力,領略莆田當地的民間藝術和傳統文化之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