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松用八十天穿越無人區,可《七十七天》就讓我明白為什麼冒險

2020-12-24 娛樂星聞天下

電影《七十七天》是國內首部戶外冒險片子,不同於別的特效電影,它所有的景色都是取自於實景。這部電影的景取自我國荒涼並且美得讓人窒息的可可西裡。從電影裡面截下來的每一幀畫面都像是通過高級攝影師精心設計的鏡頭下而被拍下來的。

然而,這麼好的片子也逃不過網友挑剔的眼光,電影播出後,很多網友覺得這部電影的畫面美是美,但是卻找不到男主冒著生命危險去穿越羌塘無人區的理由。所以很多人認為這部片子只是為了抒情而抒情,簡直就是無病呻吟。

可是你們不要忘了,在片子的開頭,也就是男主的內心獨白中就表明了這部片子的用意,它所要表達的情懷就是「人為了自由,可以不惜一切代價。」有時候,我們人做一件事情不是非要計較它到底有何意義,就只是純粹地想去看那座白雪皚皚的山峰、那一望無際的鹽湖,那荒涼的戈壁灘……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如果連我們生存的世界中那些花花草草都來不及欣賞就匆匆化作塵埃,那不是很可惜嗎?這就好比,自己剛剛買了一套房子,都還來不及看看裡面的裝修,房子就被隔壁鄰居的一次疏忽忘記關煤氣,房子就這樣被莫名其妙的燒了。在這部電影中,一開始就直接說男主想要獨自一人用八十天穿越無人區,並沒有像別的電影那樣要給男主一個出發的理由。這就是這部電影的可貴之處,它在冥冥之中就已經告訴你,你要決定去冒險,就不要什麼理由,如果別人非要你解釋自己為什麼要去幹這件事的話,那麼你們所謂的「理由」只是「隨心」

這部電影不是告訴你,追求自由就是非要去穿越羌塘無人區,也不是告訴你,穿越了無人區就是英雄,它只是用一種人類回歸自然的方式來告訴你,人生每一站冒險並不需要什麼「走過這條路,你就會成功」的理由。你儘管去做那些你認為自己想做的事,你想去看看拉薩的天空,你想去嘗試徒步旅遊,你想跟自己的家人騎行去西藏……那就去吧,不要管別人會不會罵你是不是瘋子。

有人說,現實永遠抵不過理想,就算穿越了那無人區,回歸城市後,不還是菜米油鹽嗎?幹嘛要沒事找事去冒險?所有人生為什麼要冒險呢?我想電影裡的主人公已經告訴了我們答案了。他進去無人區之後,不管遇到什麼困境,他的內心獨白中都沒有出現過後悔來此一遊的心裡矛盾,他一直都在往前走,他冒著鮮少人經歷的險,可你不要忘了,他還見過你們不曾親眼見過的大自然------我們生存過的星球的美好。

我想,也許電影《七十七天》正在用講故事的方式告訴你:原來人生並不存在所謂的「意義」,它只是人腦為了自己的行為捏造出來的概念,有的其實是」隨心「

相關焦點

  • 《七十七天》楊柳松誰演的?真實原型是誰?真的穿越羌塘了嗎?
    在海報的中央有一句話「活了半輩子,我就想幹一件,自己想幹的事情」足見影片男主勇敢出發的堅定信心。 據悉,影片《七十七天》真實再現了楊柳松徒步穿越羌塘無人區的真實故事,男主原型楊柳松以自行車為運載工具攜帶非常有限的給養獨自一人徒步77天,經歷了難以想像的生死考驗,橫穿了羌塘無人區。他的此次穿越前無古人,兇險程度遠勝攀登珠峰。
  • 身在地獄心在天堂,走出電影《七十七天》外的羌塘還會是這樣嗎?
    "一千四百公裡,獨自一人徒步穿越,八十天,沒有人煙沒有後援,我不知道,這是不是一次,有去無回的旅程。"伴隨著一段獨白,主人公開始了一場前途未知的冒險之旅。以探險家楊柳松77天孤身穿越羌塘無人區的真實事跡為創作藍本的電影《七十七天》,把身處繁華都市享受燈紅酒綠的大眾視線,拉回了最原始、最荒蕪的地方——羌塘無人區。
  • 楊柳松:77天獨穿羌塘,在荒蠻曠野探索自己
    電影《七十七天》成績背後,楊柳松保持著一貫的低調行事,真正讓他被公眾熟知的,是他那段獨自穿越大羌塘無人區的經歷。電影《七十七天》耗時77天,推著一輛載著兩百公斤物資的自行車,楊柳松一個人橫穿了這片無人問津的荒野。
  • 電影《七十七天》原型——楊柳松77天穿越羌塘
    作為導演,趙漢唐坦言這部電影的拍攝本身就是一次探險,全劇組深入無人區腹地,高寒缺氧、冰雪風暴、後勤補給……都是無先例可循的全新探索,在極限環境中無不考驗著劇組同仁的身體與意志。《七十七天》完整呈現了主人公77天徒步穿越羌塘無人區的奇幻冒險之旅,導演趙漢唐攜眾主創歷時三年,深入無人區腹地拍攝,在可可西裡、阿爾金、崑崙山、藏北、柴達木,五大無人區實景拍攝,拍攝地海拔平均超過5000米,最高達到了6700米,是中國電影人首次探秘五大無人區
  • 一個人去穿越無人區是什麼後果?
    當時我覺得事情好像還沒有這麼嚴重,第一現在不是進入無人區的窗口期,如果對無人區稍有了解的人,就不會選擇此時進行無人區穿越;第二她是打計程車前往的可可西裡無人區邊緣地帶,非重裝,如果身體不能接受了,可以快速撤回青藏線109國道,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安全的,顯然她並不是奔著穿越無人區去的。
  • 楊柳松,用77天完成了羌塘的生命穿越
    「 活了半輩子,我就想幹一件自己想幹的事。」近日,電影《七十七天》熱映,電影原型人物楊柳松獨自一人穿越羌塘的故事,也逐漸浮出水面,讓很多人在佩服至極的同時,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現在,我們分享博友毛人佛在看到楊柳松的文章《北方的空地-穿越羌塘無人區》的讀後感:無意之中,閒逛驢友論壇,看見一個普通的題目:北方的空地-穿越羌塘無人區,剛打開此帖,便被深深吸引住了。事後才知,所謂的羌塘,廣義上講,藏語「羌塘」意為北方的空地,狹義指藏北無人區,實則是所有北方未知的土地。
  • 《七十七天》|從作家到穿越羌塘無人區第一人—楊柳松
    「有人問我,為什麼要孤身深入羌塘腹地,我也沒有明確的答案。也許就和那些迷戀某座山峰,或者迷戀某條河流的人一樣。對於羌塘,我只是痴迷而已。」——楊柳松還記得那位獨自一人穿越無人區的獨行俠嗎?2010年的「77天」廣為人知,他是全球第一人無後援穿越羌塘。他的故事,已經被拍攝成了電影《七十七天》,系國內首部3D戶外電影,在這個夏天登上銀幕。
  • 七十七天電影影評狼熊是真是假為什麼不咬人 讓眼睛懷孕的電影
    今天給大家安利一部能讓眼睛懷孕的電影——《七十七天》,相信很多人都被這部電影刷屏了。電影裡面不僅有美不勝收的奇觀,還有緊張刺激的人與動物的智鬥場面。 《七十七天》根據楊柳松寫的關於大羌塘無人區穿越的《北方的空地》為藍本改編的,這部書主要記載了楊柳松一個人用了77天穿越羌塘而寫的親身經歷。
  • 探險電影《七十七天》在拉薩舉辦全球海拔最高首映禮
    近日,首部華語極地探險電影《七十七天》作為十九大獻禮影片在西藏拉薩舉辦首映禮。影片導演兼男主趙漢唐、女主江一燕、女主人物原型藍天出席本次活動。導演趙漢唐現場說:影片講述的是一個徒步穿越無人區關於探險的故事,更是從當下年輕人內心,從現實生活中的每一天、從內心出發的影片。
  • 羌塘無人區:活著進來卻很難活著出去的「北方最高平地」!
    很多人都曾夢想著能有一次穿越無人區的冒險之旅,不是因為刺激也不是因為炫耀,而是能期待走進無人區,看看嚴酷生態環境下的草木山川,江河湖海,還有那些動物和天空。圖為「北方最高平地」羌塘高原。其實,真正的羌塘無人區含義廣泛,它囊括了藏北無人區、可可西裡無人區、阿爾金無人區、崑崙山無人區。這四個人跡罕至的無人區連成一片,是一片讓人心生嚮往又望而生畏的超級荒原。羌塘大草原。這是一片被自然眷顧的野性大地,湖泊、植物、動物還有覆蓋大地的草原,沒有人會不喜歡這樣的地方,但卻又沒有多少人能走進這樣的地方。
  •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片荒原,行者無疆就是電影《七十七天》的靈魂
    電影《七十七天》根據真實人物楊柳松「孤身一人穿越羌塘無人區」的故事改編而成。導演用了將近十分鐘的時間描繪了一副巨大的西藏畫卷,遼闊的背景下主人公穿越無人區的經過。影片最顯著的一個特點,是一種震撼感。鏡頭不斷更迭,那些氣勢磅礴的高山、那些沉靜大氣的雪峰、那些遼闊壯麗的草原,還有那些水流清澈的河、水面平靜的湖泊、無限透明的藍天,我被這樣的風景所震撼。
  • 如果你以為《七十七天》它僅僅是一部戶外探險電影,那你就錯啦!
    每個人都希望能來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因為人只有在路上才能知道活著究竟是為什麼?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部戶外探險電影《七十七天》,其實看過片子會覺得它更像一部文藝片。《七十七天》這部電影是以探險家楊柳松77天孤身穿越羌塘無人區的真實事跡為藍本而改編的電影。
  • 男子穿越無人區失蹤80天,成功探險家的77天曆險記,荒原與狼對峙
    這個時候,人如果後退就沒命了01劉銀川徒步穿越羌塘無人區,失蹤80天自從2017年10月23日進入西藏羌塘無人區以來,徒步旅行者劉銀川已經失聯80天。開始這次探險之前,他曾經留言說:「2018年1月1日還未出來,請不要再來尋找,請記得我有唯一的信念,堅持地活著!」
  • 《七十七天》:人生應該有一次「有去無回」的旅行
    初冬一下午,在百無聊賴的等待、受苦中間觀看了由趙漢唐和江一燕主演的電影《七十七天》。電影改編自中國戶外極限探險者楊柳松在穿越西藏大羌塘無人區未果後寫的書《北方的空地》(英文版Chang Tang, Super Wasteland)。
  • 這部紀錄一個人用七十七天穿越無人區的電影令所有人動容
    導演趙漢唐在穿越路上  影片《七十七天》取材於楊柳松真實經歷和由他撰寫的《北方的空地》一書。楊柳松可謂極其「執拗」,他在徒步穿越羌塘無人區過程中,走他人不敢走之路,即便有遇到各種兇險的可能,也仍堅持自己出發的念頭。遇到困難從不退縮,總會想盡辦法解決。「執拗」這個詞,是對他的勇敢與堅持比較直觀的解釋。  導演兼男主趙漢唐把他的這種執拗做了進一步闡釋。一個人、一輛自行車、極少量的補給,徒步77天,行走1400公裡的路程,歷經沙塵暴、龍捲風、野獸出沒各種危機情況。
  • 那些在無人區遇難的探險者,生前會後悔嗎?
    但或許這個前些年我們在無人區遇到的小插曲,能多少給出一些參考。那是2017年的秋天,電影《七十七天》還沒有上映,楊柳松的《北方的空地》還沒有被傳頌為戶外聖經,穿越無人區也不會冒著罰款和拘留的風險。當時我們一行六車十三人,從西藏雙湖開始自南向北豎穿三大無人區,那時我們已經完成了羌塘和可可西裡兩個無人區的穿越,正行走在阿爾金無人區的核心地帶-阿牙克庫木湖到風塵口達板之間,按照我的經驗,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今天晚上晚些時候,我們就可以到達青海與新疆交界處的小城-花土溝,在花土溝人和車輛稍作休整後,我們再用3-4天時間就可以完成第四個,也是難度最小、海拔最低的羅布泊無人區穿越。
  • 女學生失聯的可可西裡無人區:旅行探險者的地獄,死亡率高於珠峰
    電影《七十七天》的原作者楊柳松,走出羌塘無人區後,只說了一句話,「走出荒原沒有想像的幸福感或成就感,只有一種輕度的抑鬱和迷茫」。電影的結局很美,現實卻並非如此。在可可西裡,沒有主角光環才是穿越無人區的常態。
  • 《七十七天》是探險作家77天孤身穿越羌塘無人區的真實事跡
    電影《七十七天》是以探險作家楊柳松77天孤身穿越羌塘無人區的真實事跡為藍本創作電影中,在生活裡迷失了自我的男主徘徊在雪域高原獨闖無人區,影片女主身體殘疾仍然樂觀面對生活,她讓他堅定了去嘗試世人眼裡無法完成的無人區奇幻探險之旅……兩個非常狀態下的真實人物
  • 崇尚自由,敬畏生命,冒險電影《七十七天》關於勇氣與信念的守護
    2017年11月3日,被稱為首部華語極地探險電影的《七十七天》在內地上映,講述了一位在現代生活迷失自我的男青年和一位身殘志堅的輪椅女孩攜手勇闖羌塘無人區的故事。命運充滿變數,總會存在現實的無奈,兩個人結伴同行,勇敢地接受命運的挑戰,在追尋內心深處遠大夢想的路上堅持不懈,在認清真實自我的同時詮釋信念、勇氣、自由的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