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造肉是老北京特製菜餚

2021-03-05 北京文化

蘇造肉是老北京的地方傳統小吃之一,既不是家常自做,也不是筵宴所備。蘇造肉,也稱「蘇灶肉」,所謂「蘇造」並非仿照蘇州口味烹造。原來是由清宮傳出的做法,著重於文火煨燜,「蘇造」包含「酥造」的含義。

做蘇造肉的主要材料除豬肉外,內臟包括心肝肚肺以及大腸等,關鍵在於使用「老湯」和「蘇造湯」。用老湯煮肉是做「蘇造肉」的第一道工序,老湯開鍋後肉色變紅,不過十幾分鐘就起鍋。只有肺頭最後出鍋。其次是將以上已煮到八分熟的材料,移到蘇造湯中煨 。

做法

1、用各具特色的老湯煮肉是做"蘇造肉"的第一道工序。

2、"蘇造湯"是第二道工序,也是成品工序。調湯時用一定比例的水和醬油、鹽,開鍋後,把需用的中藥碾成粉末,用布袋縫好放入湯中同煮,湯中發出藥料及調料的香味時,即成為蘇造湯。用以煨肉。

3、中藥配方有十餘味。配方按春夏秋冬四季而有所不同。品種不外丁香、肉桂、砂仁、甘草、豆蔻、廣皮之類。按季不同即如肉桂、桂皮等燥熱之劑冬季用量多,夏季用量減少。

4、蘇造肉主要材料除豬肉外,內臟包括心肝肚肺以及大腸。關鍵要漂洗乾淨,然後下清水鍋煮幾分鐘,放柴花椒,撇去血沫撈起備用。再同肉放在老湯中煮。煮時要根據某些多煮易爛的材料,分先後放入。

5、老湯開鍋後肉色變紅,煮十幾分鐘就起鍋。只有肺最後出鍋。其次是將以上已煮到八分熟的材料,移到蘇造湯中煨。

6、蘇造湯鍋內先放一張大小適當的竹篦子,然後在篦上平放一些豬骨頭。倒上湯,分類把肉和內臟有次序地排列在骨頭上。使材料不沾鍋底,以免燒焦。只有肉改切長條,其他用時再改刀。湯燒開後,改用文火煨。鍋中的湯只把材料浸到一半,起著氣泡,這樣煨2--3小時即成。

相關閱讀

精選閱讀

相關焦點

  • 老字號——老北京的蘇造肉
    蘇造肉是老北京特製菜餚,既不是家常自做,也不是筵宴所備。可是老北京土著著實喜歡這一口。
  • 老北京小吃:滷煮火燒,都說它是山寨版蘇造肉
    滷煮火燒是純粹的老北京的東西,土生土長,在北京可以說是盡人皆知,它是火燒和燉好的豬腸和豬肺放在一起煮,買一碗,主食、副食,連熱湯都有了。北京人估計沒幾個沒吃過吃滷煮火燒的。火燒切井字刀,豆腐切三角,小腸、肺頭剁小塊,從鍋裡舀一勺老湯往碗裡一澆,再來點蒜泥、辣椒油、豆腐乳、韭菜花。
  • 尋覓老北京絕跡的經典小吃--聽劉一達講述《傳世貓碗》裡的羊雙腸、蘇造肉、麻豆腐
    羊雙腸已經失傳,蘇造肉已經變味,就算是很多小吃店還在銷售的炒麻豆腐,也大多偷工減料,無法恢復老北京炒麻豆腐的真心實意。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這種局面呢?聽我訪談劉一達先生,尋覓北京絕跡的經典小吃。所謂蘇造並非仿照蘇州口味烹造。原來是由清宮傳出的做法。用多種中藥和香料配合,有開胃健脾之功。烹製時,著重於文火煨燜,"蘇造"包含"酥造"的含義。湯很濃,很鮮,肉也酥爛綿軟,糯香柔韌,老少皆宜,確實別具一格,吃了還想吃,回味無窮,念念不忘。
  • 蘇造肉與小腸滷煮
    滷煮小腸 和蘇造肉 滷煮是除小腸之外 還有豬頭肉、口條、 豬心 豬肝兒 寶蓋兒炸豆腐、五花肉。
  • 重現江湖的「蘇造肉」
    「蘇造肉」是「蘇造肉」,「滷煮火燒」是「滷煮火燒」。二者之間用料不同、配方不同、製作方法不同、口感和味道也都不一樣。要論起來這個想法是好的,但是由於沒有配方以及具體的製作方法,再加上民間有「滷煮火燒」就是來源於「蘇造肉」傳說,於是就在「滷煮」上煞費苦心地做文章。其實,這個思路從根兒上說就已經想岔了!即便是做出來,也仍然還是「滷煮」,而不是「蘇造肉」。那麼這個「蘇造肉」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呢?
  • 詳述宮廷名菜「蘇造肉」
    但真正「蘇造肉」到底是怎麼回事?卻難有人能夠說得清楚。為此市面上有關「蘇造肉」的謠言和謬傳,大大超過了其事實的本來真相。打開電腦進入「百度搜索」查「蘇造肉」詞條,立刻出現一大堆的說法和解釋。這裡面有東安市場景泉居的說法,還有南府蘇造肉的說法,有末代皇帝溥儀的侍衛周金奎說法,亦有《中國菜譜第一輯》的說法,以及神武門內蘇造鋪的說法,和蘇姓制肉等等各種說法不一而足。
  • 《什剎海》家宴之二中的主角蘇造肉,竟然是滷煮火燒的前身
    這場家宴提前一天就給準備上了,精美雅致的元帥蝦卷和香酥鴨方都是上過國宴的菜餚,然而這次的主角卻是這道著名的宮廷菜,蘇造肉,由清乾隆御廚張東官所創。豬五花,豬心,豬肺,豬肝,豬肚,肥腸為原料,由中藥丁香,肉桂,砂仁,甘草,豆蔻,廣陳皮,桂皮,八角,花椒,辣椒製成的蘇造湯煨煮而成,莊老爺子吊湯帶做肉用時三天,那怎是一個香字了得。而且這蘇造肉乃是小魚非常喜愛的滷煮火燒的前身,著名的小腸陳的祖上就是賣蘇造肉的。
  • 老北京銅爐爆肚涮肉火鍋登陸杭州!新式老北京火鍋,帶你暖暖貼秋膘
    最近,一家老北京銅爐火鍋首登杭城——東門口老火鍋來看看一手打卡攻略!東門口火鍋源於老北京 始於金陵城總店坐落於南京城的秦淮河旁 在古香古色的環境薰陶下 孕育出的東門口可以較好地調和南北雙方的火鍋口味 東門口在原老北京火鍋的基礎上進行了升級迭代既保留了傳統涮肉法還開創了新工藝吃法「泉水爆、泉水涮」 保障了原材料的原味本香
  • 他奉旨做菜,身世及去向成謎,卻為後人留下蘇造肉的美味傳承
    其中一首談「蘇造肉」的,道是:「蘇造肥鮮飽老讒,火燒湯漬肉來嵌。縱然饕餮人稱膩,一臠膏油已滿衫。」 先說饕餮,再講蘇造。饕餮是上古兇獸,著名的貪婪暴食。據《山海經》說,其狀如羊身人面,目在腋下。上世紀末,我國西北的陝甘寧地區曾發現距今六七百萬年的巨鬣狗化石,推測其體格要比現存的非洲斑鬣狗大出四倍,有兩三百公斤之重。有人懷疑這便是饕餮的原型。
  • 【萬家火鍋節】元朝老北京銅鍋涮肉 居民區的正宗北京風味
    一家低調的銅鍋涮肉火鍋店,隱身於居民區中,開業僅半年多,卻已有大批的忠實粉絲,是什麼讓其擁有如此大的魅力?今天小編就帶著大家來探訪這樣一家店——元朝老北京銅鍋涮肉。
  • 除了北京烤鴨老北京人還會給你推薦這幾個
    北京對於美食同樣表現出了首都的寬容大度,既能承載宮廷菜餚的精美,也能包容滷煮豆汁兒的家常,廣博天下美味,盡攬九州風情,無論是傳說中的滿漢全席,或是全國各地的特色美味,或是精緻典雅的異國西餐,在北京總會佔據自己的一席之地。食客們既能吃完揮汗如雨的銅鍋涮肉之後,去後海的酒吧喝上一杯雞尾酒,也能把宮保雞丁Pizza打造成城中最受歡迎的吃食。
  • 上得宮廷下得市井的老北京風味
    張東官本是姑蘇人氏,取『蘇廚製造』之意,就把這道菜稱為『蘇造肉』,把那燉肉之湯稱為『蘇造湯』。乾隆一嘗,龍顏大悅。那肉叫個酥嫩!那湯叫個醇香!如此美味,若不能隨時得享,豈非憾事?乾隆饞心萌動,遂命張東官隨駕入京。踏入御廚生涯後,張東官不負聖意,深得乾隆賞識。隨著廚藝及菜品的日臻完善,張東官及其蘇造肉和蘇造湯聲名遠揚,在京城久盛不衰。」
  • 法航為上海北京廣州出發航班供應特製法式新菜餚
    原標題:法航為上海北京廣州出發航班供應特製法式新菜餚   中國經濟網北京2月3日訊(記者 彭金美)今年2月開始,法航為上海、北京和廣州出發的航班頭等艙和商務艙供應特製法國美食。 圖為法航頭等艙供應的菜餚圖。
  • 從蘇造肉到滷煮火燒,透過小腸陳的歷史聊聊清朝皇帝有多愛吃豬肉
    小腸陳以滷煮火燒著稱,而關於這道重口味的京菜,還要從蘇造肉講起。  我們都知道乾隆皇帝六下江南的事情,除了巡視州衙府郡,同夏雨荷之類的美女談談戀愛外,嘗遍天下美食也是這位皇帝的人生追求之一。  這張東官為什麼能這眾多廚師中脫穎而出,受到皇帝的青睞呢,原因就在於他擅長做肉菜,尤其是豬肉。
  • 一碗「滷煮火燒」有濃烈的煙火味,帶有老北京的歷史味道
    皇帝的口味一定會影響更多的人,乾隆皇帝享受蘇制肉帶來的柔軟,因此前世燉豬肉的「御用菜餚」和金字招牌在皇室中流行起來,由於其獨特的口味,受到達官貴人的追捧,一時間,蘇制肉有「洛陽紙貴」的感覺,朝廷專門成立了蘇棗局,為朝廷官方享用製作酥肉。「蘇造肉」的前世仍在宮牆中,高高在上無法爬上達官貴人的餐桌。
  • 上得宮廷下得市井的老北京風味
    老北京風味?大清早吃豬內臟?我的胃不禁忐忑起來。結帳下車,老李已在路邊等我。「歡迎來到老北京!」老李一臉壞笑,「希望你的肚子乘興而來、滿意而歸!」「我可是空腹以待、大肚能容!」我詼諧應答,「不過,本大肚能不能容得下炒肝,我還真不知道!」「誰讓你對老北京早餐文化感興趣!」老李幸災樂禍地調侃我。店內排起了長龍,從門口一直排到取餐窗口。
  • 舌尖上的中國:白水羊頭,北京的一道回族菜餚
    白水羊頭是由羊肉為主要食材做成的一道菜品,是源於北京的一道回族菜餚,其選料嚴格,製作精細,刀工講究,成品色白潔淨,肉片又大又薄,蘸著特製的椒鹽吃,軟嫩清脆醇香不膩,風味獨特。白水羊頭馬始於清道光年間,迄今已有150多年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