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步高:我在清華教大學語文-清華大學新聞網

2020-12-18 清華大學新聞網

對學生感到震撼和自愧不如,每次上課都須當作新課對待

我在清華教大學語文

來源:中國教育報 2013-9-30 王步高

  出於對梅貽琦、王國維、黃萬裡等教授人品和學問的崇拜,我心中對清華大學一直十分嚮往,從東南大學退休後我應聘到這裡教唐宋詩詞和大學語文,轉眼第五年了。對清華講堂的敬畏,對清華學生感到震撼和自愧不如,對清華精神「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越來越深刻的體驗,對清華園如東南大學般的鐘情,刻下我這段人生的軌跡。下面就重點說說大學語文。

  大家似乎都認為,如今的大學生語文水平每況愈下,我來清華前也持此見解。但是清華的學生震撼了我,他們是我見到語文水平最好的本科生。有一次我在上課講到嶽飛與《滿江紅》的真偽問題,第二次課上就有個姓郭的學生提出「河南話裡沒有入聲韻」,嶽飛是河南人,《滿江紅》是押入聲韻的,以此對嶽飛的《滿江紅》表示懷疑,儘管我不同意這位姓郭的學生的意見,但他這種敢於提出問題的精神值得我們肯定,我鼓勵同學們在學術上提出跟習慣的觀點不同的意見。一次我講「詩詞格律與創作」,一個學生寫了《訪蔣鹿譚故居》,並對蔣鹿譚姓名字號生活時間作品詞集都說得清清楚楚,說實話,中文系的古代文學研究生也不一定能這樣。大學語文期末考試,我出的一道作文題:讀明朝方孝孺的《深慮論》,聯繫當前實際,用「憂思篇」為題寫一篇議論文,不少於800字。整場考試兩個多小時,還有很多其他的問答題、賞析題,作文只能佔一小部分,36分。結果有一個叫胡欣育的女生寫了一篇2000多字的文言文,通篇沒有一處塗改,沒有一句文白夾雜,又緊扣題目,文章寫得極好。我很感慨,自愧不如。

  清華學生選我的課,又並非只注重考試,非考試的內容他們也都很重視,他們會到上屆同學那裡抄筆記,提前把我全學期的教學課件全部下載列印裝訂成書,以便課前預習,再在上面記本學期的筆記,把我歷年教學的內容積累起來,期末有的學生把這樣的筆記送給我,我感覺這是對老師最好的回報。所以有人說現在的學生不愛學語文,我覺得不全是這樣,起碼清華的學生就絕不是這樣。

  學生的學習態度又會反過來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在清華當老師,我對講堂無比的敬畏。我知道,我站的講臺以前是王國維、梁啓超、陳寅恪、趙元任等站的地方。就大學語文而言,據資料記載,曾在清華教過大一國文的教師有:1929—1930年為楊樹達、張煦、劉文典、朱自清;1932年為聞一多;1934—1935年為俞平伯、浦江清、許維遹;1936—1937年為餘冠英、李嘉言;1940年為沈從文、吳曉鈴、何善周;1944年為王瑤;1946年為範寧、葉金根、朱德熙、王賓陽;1947年為郭良夫;1949年為吳組緗。這些人哪一位不比我學術造詣高呢?這些大師才與清華在全國的地位相當。我如何繼承他們的衣缽呢?我與上述名師學術水平有較大差距,但我可以學習他們對教學的敬業精神,為此我發明了一種「回頭看」的備課法,每次上課前我都認真備課,即使這篇課文上一周在大學語文課剛講過,到下周上課時我的課件又有新的修改補充,多的時候,一次課的PPT就多達300頁,當然不是上課都要用,我遵奉的是,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必須有足夠多的儲備。我教的大學語文課,是國家最早的一門精品課程,從教材到教學網站到課堂錄像,都已進行了無數次,可以說都是爛熟於胸了,但每次備課上課我都當作新課對待,每次備課的時候,都把以前的講稿或錄像重看一遍,這樣達到一個目的,保證我今天重新講的不低於我原有的水平,站在自己過去的肩膀上。回頭看,看看自己過去上課的錄像,自己上課的錄音整理稿,保證自己不停地在超越自己。

  我還為自己制定了「教學四境界」的目標。第一是科學性認知的境界,第二是人文與傳道的境界,第三是研究性教學的境界,第四是藝術而醉心的境界。這也是大學語文教學的境界,我願意和全體大學語文界的同行共同努力,開創大學語文新境界。

相關焦點

  • 70歲著名古典詩詞研究學者王步高仙逝,曾主編《大學語文》
    王步高 資料圖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東南大學獲悉,著名古典詩詞研究學者、《大學語文》系列教材主編王步高,於2017年11月1日在南京逝世,享年70歲。王步高,江蘇揚中市人,原東南大學、清華大學教授,一生為國文推廣教育貢獻頗多。
  • 因為他,清華理工學子寫出讓詩人「震撼」的詩
    2009年春天,甫從東南大學退休的王步高,接受了清華大學的邀請,到清華開設「詩詞格律與寫作」「大學語文」等四門文化素質課。  王步高早年在南京大學德語專業學習,「文革」爆發後被迫中斷學業,並兩次被打為「反革命」。「文革」結束後,他在吉林大學、南京師範大學攻讀古典文學專業,並成為詞學大師唐圭璋的入室弟子。
  • 「清華最搶手的選修課老師走了」
    今年8月,女兒王嵐與父親王步高在飯店就餐時的照片。受訪者供圖中國著名古典詩詞研究學者王步高因病去世;生前曾編纂《唐宋詞鑑賞辭典》等學術著作姓名:王步高性別:男終年:70歲職業:東南大學文學院教授,清華大學客座教授。
  • 有學生說,在清華園選這位老師的課比「北京買車搖號還難」
    有學生說,在清華園選這位老師的課比「北京買車搖號還難」因為他,清華理工學子寫出讓詩人「震撼」的詩來源:《新華每日電訊》2017-09-22 張修智一本不到300頁的小書,讓人領略到清華園裡詩教復興的崢嶸氣象。
  • 人文學院張國剛教授獲頒第三屆清華大學「王步高通識教育獎」
    清華新聞網9月21日電(通訊員 吳文軒)9月17日下午,第三屆清華大學「王步高通識教育獎」頒獎儀式在第六教學樓舉行,人文學院歷史系張國剛教授獲頒此獎項。清華大學副校長彭剛為張國剛頒獎並致辭,北京大學原常務副校長王義遒作為特邀嘉賓致辭。
  • 莊茁:我對「學在清華」的理解(一)-清華大學新聞網
    主講人名片  莊茁:航天航空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從教32年,曾兩次獲選清華大學「良師益友」。曾任航天航空學院黨委書記,現任清華大學國家級力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主任、航院先進力學與材料中心主任,兼任國際計算力學學會理事、教育部高等學校力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力學學會計算力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北京力學會理事長。  很高興有機會與全校研究生新生分享我對「學在清華」的理解。
  • 清華大學VS西北工業大學,生源第一排名第一,清華為何「輸了」?
    文/跳跳媽媽談教育「據艾瑞深中國校友會公布的2020年中國大學排名中,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成為全國大學前五名。」而我們今天要說的不是全國大學排行榜,而是「清華大學」和「西北工業大學」這兩所高校,在艾瑞深2020年全國大學排行榜中,清華大學排名第2 ,僅次於北大,而西北工業大學僅僅排名第24,這兩所大學在榜單中都不能同屏出現,又會有什麼交集呢?一切的源頭還要從一份「大學校友之大國工匠」名單說起。
  • 中國式成長攻略清華大學技巧?清華大學攻略詳解[多圖]
    有沒有上清華北大的同學們?名牌高校肯定難考,得從小就好好教育,那麼問題來了:中國式成長考上清華大學的技巧是什麼?中國式成長攻略清華大學操作?小編已經為各位整理好了相關內容攻略,希望可以幫助到各位「家長們」,一起來看看吧!
  • 號稱「南方小清華」的華中科技大學,同清華大學,到底差多少
    華中科技大學經常自詡「南方小清華」,這就常常讓人不禁想問,這所「小清華」到底同清華大學相差多少?其實相差很遠,而且是多方面相差都很大。國內大多數高考「狀元」都會選擇清華大學,而且其中很多人都會選擇清華大學的經濟管理學院,因為這裡名師雲集,校友廣闊,變現力極高,是華中科技大學根本無法比擬的院系。雖然華中科技大學號稱計算機實力極強,事實上清華大學是國內開設計算機最早的高校之一,而且最早成立的計算機系,常年排位全國第一。華中科技大學「頭牌」機械工程,相對清華大學來講,也非常弱。
  • 西安的這所大學,與清華大學遭遇相同,清華是第一,它也是!
    清華曾經受過苦難,在清華建校的時候,一切風平浪靜,但它總還是經歷了戰爭年代,所以它沒有辦法完全冷靜下去,它也受到了戰爭的波及。清華大學在這種波及中,損失很大,幾乎由盛轉衰。清華大學曾在1937年,由北京的清華園,遷到了昆明。這是形勢所迫,不得不遷,清華大學到這時候,已經沒有選擇,國難當頭,想要保住國家的未來,保住國家優秀的人才,它之能遷學。
  • 學霸江煥波從清華大學退學復讀再高考 上香港城市大學
    推薦閱讀:  遼寧原高考文科狀元放棄港大復讀再成狀元另據《武漢晚報》:武漢學霸棄清華復讀考672分上香港城市大學獲48萬獎學金  被清華大學錄取,在度過兩年大學生活後,發現自己對所學的專業絲毫不感興趣,一般的學生也許就在這所名牌高校裡勉強自己繼續學習下去,但現年21歲的超級學霸江煥波卻選擇了一條更有挑戰性的路
  • 清華大學和西北工業大學比拼,在這個方面清華輸了,究竟為何
    清華大學一直都是國內頂流大學,不但是在國內就是在國際上也是排名靠前的大學,在亞洲排行第二,排名第一是新加坡國立大學。西北工業大學雖然也是重點院校,但是相比於清華差太多了,為什麼這次比拼清華大學卻輸了。但是細心的人就發現這份名單上有一個特點,名單上大部分的人來自西北工業大學。清華僅有一人在這份名單上主要就是體現了這些專家或者是工程師參加的項目和職務,同樣體現了畢業學校和姓名。
  • 清華大學與美國北卡大學教堂山分校謀求合作
    清華大學與美國北卡大學教堂山分校謀求合作 2007年5月7日 18:11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白松 選稿:李宏洋
  • 朱鎔基關心指導清華經管學院發展三十載-清華大學新聞網
    朱鎔基表示,回顧自己的半生,在清華經管學院幹了30年,其中顧問委員會成立後幹了15年,他始終沒有減少一點熱情。朱鎔基深情地說:「因為我愛清華,這始終是支持我前進的動力。」朱鎔基在講話中肯定了學院這幾年的發展和成績。他說:「今天經管學院和經管學院的顧問委員會取得這樣大的成績,我真是感到無比的驕傲。」他對顧問委員們和學院領導為學院發展作出的貢獻表示感謝,並寄語大家繼續努力,把清華大學發揚光大。
  • 考清華大學不易,讀完清華大學更不易,10%清華學生沒法畢業
    考上一所名牌大學,找到一份體面的工作,考生的命運或許就此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清華大學,我國最頂尖的高等學府,是無數學子夢寐以求的大學。眾所周知,每年清華大學只招收兩三千人,想考上清華大學難度相當大,因此考上清華大學的考生無一不是各自省份內最出類拔萃的學霸。
  • 竇桂梅 我是教語文的
    清華附小校長、語文特級教師竇桂梅已從教30年。她用三個故事,將自己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方面的探索進行了濃縮式的講述。「我是教語文的,我是教人學語文的,我是用語文教人的!」最後,她用這句話精煉闡述了她與她熱愛的語文之間的關係,以及她對於語文教育的追求。
  • ...在國外大學演講 「清華大學日」系列活動在聖彼得堡國立大學舉行
    今天能親身感受聖彼得堡的風光並訪問舉世聞名的聖彼得堡國立大學,我感到特別高興。」邱勇在聖彼得堡國立大學發表演講當地時間6月7日下午14點,建於1742年的聖彼得堡國立大學主樓大禮堂內,「清華大學日」主題背景板和白色座椅紫白相間,莊重典雅。
  • 清華學子支教泰國北部華人村-清華大學新聞網
    清華精神泰北綻放  清華新聞網9月5日電(研通社記者 韓曉萌 孟祥夫)8月31日,清華大學研究生志願者團隊完成了近一個月的泰國北部華人村支教以及文化交流活動後,從清邁順利返京。8名志願者 「行勝於言」的清華精神譜寫了別樣的支教故事。
  • 李龍土:半世紀清華情緣-清華大學新聞網
    半世紀清華情緣——訪清華大學材料系李龍土院士李龍土  李龍土,清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工程院院士。1935年生,福建南安人。1958年畢業於清華大學。  半世紀清華情緣  三易行只因國需  1953年,李老師考入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從此便與清華結下了不解之緣。從畢業後留校至今,他見證了清華最近50多年的巨大變化與發展。回想起過去在清華難忘的歲月,李老師感觸頗深。他說,40多年的時間是在舊土木館(清華學堂南側)度過的。
  • 關於我們-清華大學新聞網
    作為清華大學官方網絡新聞發布平臺,發布學校新聞、展示清華形象、傳播清華文化。  目前,清華新聞網中文版日均點擊量突破20萬人次,總訪問量突破2億4千萬人次。  清華新聞網創辦以來先後實施7次改版,不斷探索校園網絡媒體傳播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