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從羊角洞左側登南天門,有沿夾壁開鑿的小路,西天門只有一張簡易的木梯,登攀比較危險,使人望而卻步。
兩邊都鑿了寬闊的石級,可安全地登至山頂。方山頂平曠,有四百餘畝,是一方空中平原,
山頂常有雲霧瀰漫,使人如置身九霄之外,飄飄欲仙。如逢天高氣爽,可極目溫州、台州兩地,也可以看到海上日出。
中有道觀玉蟾宮依山隙而築,凡五層。
方山東南有峰如羊角,稱羊角峰,峰前有洞,洞前有萬丈深谷,後有千仞絕壁。
方山西麓,有懸崖峭壁凹成半弧形,稱為峭鬥嶂。
山高風大,土地貧瘠,松林千年長不大,虯枝蒼老,如入盆景花園。
洞口門聯有「峰迴塵境隔,花落洞天幽。」洞在懸崖之下,外大裡小,內有一池碧水。
峭鬥嶂高聳雲天,上有一流飛瀑輕瀉,水瀑被風吹散,飄飄灑灑,至巖腳成為濛濛細雨,這就是梅雨瀑。
相傳王羲之遊方山避雨到此,看見這方池水大喜,就在洞中寫下了《遊西郡記》,並在池中洗筆淨硯,於是水池就成為右軍洗墨池。至明代,附近的謝鐸曾在此讀書,後官至禮部右侍郎兼國子監祭酒。
稍遠又有文筆峰、白龍潭、團箕巖、觀音堂、老猿拜天門、觀音巖、筆架山等景觀。離方山數裡的大唐嶺東,為古徐偃王城遺址 。
峭鬥嶂的半腰有一巖洞,即峭鬥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