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於《瞭望東方周刊》總第818期,原標題為《幸福之城 南海遇見》。
在南海既可擁有一線城市的商務與居住環境,又可享受二三線城市的高性價比服務,屬於典型的「小城成本、大城配套」。
文|佛山市南海區委副書記、區長 顧耀輝
佛山南海美景
南海地處珠三角腹地、廣佛前沿地,佔據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區位,面積1073平方公裡,常住人口超過400萬。2019年,佛山市常住人口增量達25.3萬,排名全國前列,其中南海區新增人口達12萬,佔全市的48%,且每年呈上升態勢。是什麼因素吸引人們選擇南海、定居南海?我想就是幸福感。城市的幸福感是一個主觀感受,也是一個綜合評價,衡量城市幸福感的指標很多,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我認為,最簡單直觀的方法就是看這座城市的人口變化。在人口流動頻繁的現代社會,人們往往會用「腳」來投票,選擇留駐在一座讓自己感到幸福快樂、宜居宜業的城市。很顯然,南海成為了越來越多人追逐夢想、尋覓幸福的一方熱土。
近年來,我們在致力於推動南海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同時,也在努力追尋和總結南海構築幸福之城的路徑。
產業富民
作為改革開放先行地的南海,在1981年發生了一件轟動全國的「小事」,時任南海縣委書記梁廣大帶領縣委、縣政府領導班子,抬著6頭燒豬、10壇九江雙蒸酒,帶著100萬響的鞭炮和煙花,敲鑼打鼓來到全縣首個「萬元戶」家中,與廣大村民們開席暢飲,這就是寫入改革開放歷史中的「南海敲鑼打鼓賀富」活動。這樣一件「小事」卻影響巨大,在南海迅速掀起了「學富、趕富」的熱潮,農民們紛紛洗腳上田興辦工廠,迸發出沖天幹勁,造就了享譽全國的縣域經濟「南海模式」。換言之,「南海模式」就是農民白手起家創業當老闆的模式,也是民營經濟、中小企業為主導的模式,改革發展成果都留在了本地,這使得南海成為居民最富裕、老闆最密集的區域之一。
2019年全區地區生產總值達3176億元,區域綜合實力連續六年位居全國中小城市百強區第二名。截至目前,全區共有市場主體超過37萬家,也就是說,平均每8個人就有一個「老闆」;機動車保有量超100萬輛,平均每3個人擁有一輛汽車;金融機構存款餘額6200多億,村組兩級集體資產483億元(約佔全市一半),平均每個村集體資產近2億元(不含土地)。
幸福是奮鬥出來的,南海殷實富足的生活是一代又一代南海人接續奮鬥的結果,為增強城市幸福感起到了決定性支撐作用。
民生惠民
作為廣佛都市圈核心區的南海,行政邊界與廣州無縫接壤長達92公裡,得益於如此優越的區位優勢,南海與廣州一直以來都保持著密切的商貿往來和人員流動。特別是2010年廣佛地鐵開通以來,大大密切了兩地的交往,如今廣佛地鐵日均客流量達到54萬人以上,名副其實的「廣佛同城、南海先行」。
可以說,在南海既可擁有一線城市的商務與居住環境,又可享受二三線城市的高性價比服務,屬於典型的「小城成本、大城配套」:從區位方面看,南海坐擁佛山機場、佛山西站,緊靠廣州白雲機場、廣州南站,擁有華南地區最大的宜家家居、永旺夢樂城、佛羅倫斯小鎮、萬達廣場等知名商業中心,航空、高鐵、高速、地鐵、港口一應俱全,高端酒店、商場、寫字樓等應有盡有;從教育方面看,南海湧現出石門中學、南海中學、南海實驗中學、南海外國語學校等一批標杆學校,高考各項指標達到了北京、上海一線城市水平,「品質教育、學在南海」的金字招牌在珠三角地區頗負盛名;從醫療方面看,近三年來南海每年在醫療方面投入超過20億元,引入了廣東省人民醫院、中山大學孫逸仙醫院等省級高端醫療機構開展合作辦醫,擁有15家公立醫院,其中6家三級醫院(含3家三甲醫院),醫療資源位居全省乃至全國同級前列。
同時,南海又是一座充滿人間煙火味的城市,現代與傳統融匯交集、相得益彰,既有高樓林立、商貿繁華的現代都市氣息,又有古村落棋布、小河流水的嶺南傳統印記。在這裡,廣府生活習俗保存完好,人們都過著安逸的生活,嘆早茶、賞粵曲、行花街、遊夜市,日復一日,繁衍生息,這便是南海別具特色而又豐富多彩的生活縮影。
文化潤民
南海自秦朝設郡,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素有廣東「首府首縣」美譽,是嶺南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作為廣東四大名山的西樵山,就坐落在南海,五六千年前的上古時代便有人類群居生活,被譽為「珠江文明的燈塔」。作為南粵「氣標兩廣的人文之邦」,南海自古人文薈萃,才俊輩出,孕育出康有為、詹天佑、黃飛鴻、葉問等一大批歷史文化名人,以及粵劇、南獅、桑基魚塘等大批優秀的文化成果,文化是南海持續繁榮和魅力永駐的重要因素,為南海深深根植了幸福的基因。
我們秉承這一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鍥而不捨「以文塑城、以文化人」,以高質量文化供給滿足群眾精神文明需求,讓城市因文化而幸福。對此,我們圍繞打造高質量文化導向型名城,一方面大力推動文商旅創融合發展,積極實施「文化+」發展戰略,成功引入宋城·佛山千古情、虎牙直播等文化產業龍頭項目,在目前擁有42家博物館、藝術場館基礎上,正大力打造100個展示新中國百年曆程的博物館;另一方面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積極推動傳統文化融入現代生活,燒番塔、賞燈會、舞火龍、賽龍舟等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傳統民俗活動受到全民追棒,市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絢麗多彩。
在嶺南文化的浸潤滋養下,「敢為人先」「務實進取」「開放包容」成為南海人的鮮明特點,使得南海能夠以海納百川、兼容並包的姿態廣泛吸引全社會各層次的人才,讓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們在南海都能找到家的歸屬感和親切感。
幸福之於南海,是物質的富足、生活的味道、記憶的留駐,也是前行的動力、鏗鏘的步伐、奮鬥的熱血。在風雲變幻的當下,南海正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大歷史機遇,以全面高質量發展加快推動幸福之城建設,努力讓改革發展的成果轉化為市民幸福感與獲得感的持續增強,不斷探索和開啟讓城市更幸福的新時代密碼。
總監製:陳良傑
監製:夏宇